返回首页

南昌干燥机(生产干燥机)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6 22:10   点击:10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生产干燥机

1、使用前的安装:用随机附带的连接板及螺栓将左右烘干室与加热室两侧的连接块进行连接后,把温度计通过烘干室门板温度计孔放置其中,接通风机电源,进行试运转,正常后再进行操作。

2、应严格按烘干机使用说明的范围、生产率进行装机加工。以防止机体变形或烘干效果不佳。

3、使用时的正确操作方法:将左右加热室内的烘盘取出,均匀的放上作物后依次装入加热室内关好门板,然后将煤或木材放入炉膛中点燃进行加热,使左右加热室内的温度达到400C~700C(参看加热室内的温度计),当温度超过750C时应停止加热,或打开炉膛上侧散热门风道,降低温度防止作物烤焦。

4、烘干机可分为工业与民用两种,工业烘干机也叫干燥设备或干燥机,民用烘干机是洗涤机械中的一种,一般在水洗脱水之后,用来除去服装和其他纺织品中的水分。

5、烘干机有带式烘干,滚筒烘干,箱式烘干,塔式烘干等几种模式;热源有煤,电,气等;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有热风气流式和辐射式等,热风滚筒烘干是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入料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防止粉尘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内螺旋搅拌、扫散、抄板,推进物料运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逆流传导脱湿,避免减少重复烘干程序。

2. 生产干燥机招聘车间主任的要求

一、现场监测流程 

二、现场监测组织

(一)人员

现场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监测能力,持证上岗。现场监测任务需至少指定一名现场负责人,负责现场监测工作的实施,组织制订现场监测方案,落实人员分工,对所有现场监测准备完成情况进行复核确认,并对现场监测人员提出统一技术要求,确保监测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目的、评价标准、监测点位、采样时间、监测项目、监测方法、采样频次、采样设备、现场测试仪器、样品保存和运输、样品交接、采样安全以及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三、现场监测实施

(一)监测准备

1.现场测试仪器及辅件:风速风向仪、气压表、温湿度仪、测距设备、卫星定位仪等。可采用具有同等或更先进功能的测试设备和辅件替代。

2.现场采样设备及辅件:主要包括环境空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器、样品容器、移动电源和样品保存箱等。具体采样设备及辅件要求应依据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准备。

3.现场记录:气象参数记录表、手工采样记录表、仪器设备校准记录和使用登记表等。

4.防护用品:防沾污手套、防滑工作鞋、现场工作服(长袖)、安全帽、口罩、急救箱等其他根据现场情况需要的防护用品。

(二)仪器设备出库

按照监测方案准备相关仪器设备,检查仪器设备确认无误后,做好出库登记。

现场监测调查

监测人员到达现场后,需要进行现场踏勘,掌握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并对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例如主要企业生产状况、原辅材料与主要产品、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废气收集和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污单位平面布局图等。确定被测单位边界情况,若有法定手续,按照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照实际边界确定。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监测方案内容进行确认。

现场气象条件测定与判定

1.风向和风速的测定将风向风速仪置于被测单位开阔地带进行风向风速测定,若无适当开阔地带则置于高处(一般不超过15m)测定,每隔1分钟读一个即时风向值(精确到5o)和风速值(精确到0.1m/s)并记录,连续测定10分钟。计算10分钟风速和风向的平均值和风向变化的标准偏差(±So)。

2.大气稳定度判定

大气稳定度的等级划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共六级。大气稳定度的有关计算和查表方法详见HJ/T55附录A。

3.监测适宜度判定

综合考虑风速、风向变化和大气稳定度三项气象因子的适宜程度,其中的任一项达到d类,或者其中两项达到c类,均不适宜进行无组织监测。三项气象因子的适宜程度分类表见表1。雨雪天气下,污染物因被吸收而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宜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表1 气象条件的适宜度分类

注1:适宜程度判定因素中有任一项符合对应类别的要求,即判定为该类别。

无组织监测点位设置

1.周界外监控点的设置

(1)一般情况下监控点设置

“一般情况”指无组织排放源同其下风向的单位周界之间有一定距离,以致不必考虑排放源的高度、大小和形状因素,排放源可看作为一点源。此时,监控点应置于平均风向轴线的两侧,监控点与无组织排放源所形成的夹角不得超出风向变化的±So范围。

监控点一般设在单位下风向周界外10m范围内,距离地面高度1.5m处,若附近有遮挡则可提高监测点位(不超过15m),最多可设置4个。如果周界外条件不允许(例如周界沿河、共用厂界等),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同时当单位周界围墙通透性不好时,可将采样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0~30cm或将监控点设置距围墙1.5~2.0h(h为围墙高度),距地面1.5m处。

(2)复杂情况下的监控点设置实际进行无组织监测布点时可能会碰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存在局地流场、无组织排放源紧靠围墙、监控点处于涡流区内等。在这些复杂的情况下,一般的布点方法可能无法准确捕捉到无组织排放浓度最高点,此时监测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无组织排放废气的颜色、现场嗅辨和烟雾分布、地形特点等,同时可采用现场便携式设备测试来分析污染物的扩散轨迹和可能的浓度最高点,并据此设置监控点。

在进行臭气浓度无组织监测时,当排放源紧靠围墙(单位周界),且风速小于1m/s时,在该处围墙外增设监控点。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无组织排放源的单位相毗邻时,应选择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于上风向时进行臭气浓度监测。

2.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监测点位布设

对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测时,在厂房门窗或通风口其他开口(孔)等排放口外1m,距离地面1.5m以上位置处进行监测。若厂房不完整(如有顶无围墙),则在操作工位下风向lm,距离地面1.5m以上位置处进行监测。

·3.当被测单位上风向存在可能影响无组织监测结果的污染源时,可考虑在被测单位上风向布设参照点,当参照点监测结果高于监控点或高于排放标准时,监控点的监测结果仅供参考。

(六)采样时间和频次

无组织监测的采样,→般以连续lh采样计平均值;若污染物浓度偏低,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在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3~4个样品计平均值;对于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也可进行任意一次浓度值监测。

恶臭污染物监测的采样,连续排放源间隔2h采1次,共采集4次;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3次。

为了捕捉监控点浓度最高的时间分布,实际监测时可增加采样时间或频次。

(七)现场采样

1.样品采集

监测人员正确连接采样系统后,对仪器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设置采样时间和流量,所有点位同步采样。采样过程中同步测量环境温度和大气压力,有避光、过滤等要求的项目应按照相关监测方法标准的要求执行,采样结束后还需对仪器流量进行校验。具体的采样要求按照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的要求执行。见附表1。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将样品密封后放入样品箱,避免阳光直射。需要低温保存的样品,应采取相应的冷藏措施,防止样品变质。若对样品保存时间有要求的,应及时送回实验室分析。具体的样品保存要求按照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的要求执行。见附表1。

3.样品核对

采样结束后,核对监测方案、现场记录与实际样品数,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重采或补采。如采样现场未按监测方案采集样品,应详细记录实际情况。

4.记录填写

现场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排污单位名称和地址、监测目的、执行标准、监测日期、气象监测数据、使用仪器型号与编号、监测项目、监测方法、样品编号、采样时间、采样流量、采样体积、保存方法、采样人、复核人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事项等。

(八)样品运输

采集好的样品应装进专用样品箱中保存,避免运输过程中撞击或剧烈震动而损坏。需要低温保存的样品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冷藏措施,并尽快送回实验室分析。

(九)样品交接

现场监测人员与接样人员进行样品交接时,须清点和检查样品,并在交接记录上签字。样品交接记录内容包括交接样品的日期和时间、样品数量和性状、测定项目、保存方式、交样人、接样人等。

(十)仪器设备入库

现场使用的测试仪器检查无误后做好入库登记。对于现场使用发现有问题的设备应当及时送检维修,并更换设备状态标签。

(十一)安全防护

现场监测人员需识别现场安全风险,在现场监测和采样过程中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急救用品。现场采样时,若采样位置附近有腐蚀性、高温、有毒、挥发性、可燃性物质,须穿戴防护用具。

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一)人员 

1.现场监测人员数量应满足采样工作、测试时效的需求,至少4人,均应持有环境空气和废气上岗证。现场负责人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由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及以上或具有工程师技术职称及以上的人员担任,熟悉监测工作流程与相关监测技术要求。

2.重点对持证不满3年的人员进行监督,关注现场监测的规范性,记录填写的准确性、及时性、充分性。

(二)仪器设备

1.凡属于需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按计量法规定,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国家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可送至有资质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或自行校准、比对,合格后方可使用。

3.计量器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定期校验、核查和维护。

(三)现场采样

1.每次采样前后,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同监测项目具体要求参见附表1中“现场质量控制要点”。

2.样品采集期间重复测定1~2次风速风向,如果风向偏离采样前计算出的风向变化的±So范围,此次监测数据无效,应移动监控点位后重新采样。

3.空白样品采集要求应按照项目监测方法标准规定执行;如方法标准中无规定,每个项目在同一批次内至少采集2个空白样品。

4.采样前采样仪器应用经检定合格的标准流量计校准,采样后进行流量校验。不同监测项目具体要求参见附表1中“现场质量控制要点”。

5.每月至少清洗1次采样管路,每月至少对仪器进行1次流量检查校准,其误差应在规定范围内。长时间进行连续采样时,至少每周对采样系统进行1次流量检查校准。及时更换仪器防尘滤膜和干燥剂,一般干燥器硅胶有1/2变色则需更换。

(四)其他要求

其他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按照各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执行。 

附件:无组织废气常规污染物现场采样要点

(点击图片可放大看)

3. 干燥机干燥设备

干燥器总成漏气有可能是干燥剂调压阀坏掉。维修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坏掉的地方焊补或者更换,胶圈烂掉的话更换胶圈就可以。干燥器是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成分(一般指水分或其他可挥发性液体成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的机械设备。

4. 生产干燥机市场

很多人习惯性的把烘干机和干燥机等同于一种设备,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一些生产厂家也了解这其中的区别,但是消费者和客户的认知习惯使他们不得不这么“糊里糊涂”的销售。 随着烘干机市场日益繁荣,选购设备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对于企业来说,在选购设备时一定要仔细区分。烘干机与干燥机从表面上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却不能混为一用。 烘干机和干燥机作用都是用来干燥物料的,都是把含有一定水份的物料脱水干燥。但是他们两种不同的设备,它们有本质上的区别。 烘干机的干燥工作就是把高湿物料进行脱水烘干工作,可烘干多种形状的物料,行业领域使用范围广。更多可见用于重工业或副业上的。

5. 生产干燥机算什么工程

可能原因:

1、滚圈对筒体运转出现摆动现象,滚圈的凹形接头侧面没有加紧,只要将其稍微加紧一下即可解决问题。但是也不能太紧,太紧就容易出现事故。

  2、烘干机的安装不符合规范,发生漏气,这会造成风压低,会导致烘干后的成品物料无法正常出料。只需按照图纸检查并做相应调整。

  3、烘干机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间隙被破坏。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是先分析一下托轮、挡轮、小齿轮磨损情况是否严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车削或更换新的零部件。

  4、烘干机内的物料发生着火现象。①规格达不到要求,小设备烘干太多的物料,在强行提高温度时就会造成物料起火,这时我们就要更换大型烘干设备。②设计原理有问题,建议厂家更换或改造烘干设备。③原料吸不走导致烘干机内起火,检查烘干设备是否安装正确、是否漏气或增加风压。④使用不当,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5、烘干机设备筒体振动。如果是设备的托轮装置和底座连接的地方被破坏,只需将其校正加固即可;如果是滚圈的侧面出现磨损,则根据情况进行车削或更换。

  6、烘干后的成品物料干湿程度不均匀。物料凝固成团容易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在烘干之前要先将成团的物料分散开。

  7、烘干机的燃料浪费情况严重。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是因为设备的保温性不够好,可以增加保温材料以改善这一情况。

  8、湿物料进行一次烘干达不到生产要求。有烘干机太小、烘干机使用不当和风网风压、流量计算有误三种原因。烘干机规格不够就更换烘干机;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风网风压、流量计算有误时,必须要求烘干机生产厂家重新计算风压、流量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6. 工业干燥机

工业烘干机发热箱产生的热量一般最-高在90度这样,滚筒有温度传感器,达到设定的温度,发热箱就停止加热,一般在七八十度这样,烘干出来的布草好,不会那么硬

7. 生产干燥机需要什么设备

活性炭陕西延河重工生产线采用最环保的物理法制备工艺,将椰壳、果壳等原料先炭化,经破碎筛选至一定粒度后进入活化炉。活化后,经振动筛、除砂机分离砂石,铁钉等杂质,再经机械破碎筛选成所需粒度的成品活性炭。 活性炭的生产设备包括:集料器、输送机、烘干机、煅烧窑、风选机、破碎机、筛分机、洗选机、磨粉机、包装机等设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