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语言复习题?

93 2023-12-24 05:56 admin   手机版

一、c语言复习题?

C语言复习题求做。

一、填空题

2. 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要经过”编译”或”解释”的方式进行”翻译”以后计算机才能执行。我们学习的C是以 方式工作的。

5. 字符串“\076ab\tab”的长度是 。

6. 设有 int x,a;则 a=(x=2,x++,x+2)的结果为: x= ; a= 。

11.若有说明:char s[20];,如果想从键盘上把字符串:This is a book. 输入到数组s中,函数调用语句的形式是________。

17.strlen("\'a\61b\x35\'")的值是_______。

20.若有int a=0,b=0,c;则表达式c=a++&& (b=1)的值是

23.若a=2,b=3,c=-1,d=4;下面表达式的值为: 。

a+b>c+d && a>=c+d||!c>0||d<0

24.若有:

for (a=0;a<10;a++)

{a++;}

则循环体执行的次数为______次。

25. .若有:

int x=1;

while (x++<5);

则正常结束循环后x的值为______。

26.定义一个float a[11] ; 该数组元素下标上限是 ,下限是 。

27.主函数调用其它函数,其它函数可以 调用。

28.为了保证被调用函数不返回任何值 , 应将被调用函数定义为_______类型。

29. 用float型定义的变量在内存中占用   字节;

30. 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称为_____变量; 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称为 。

31.代数表达式的C语言算术表达式是 ________。

32.C语言中,一个char型变量在内存中占_______个字节,一个int型变量在内存

中占 个字节, 一个float型变量在内存中占 个字节。

33.字符变量中存放的是字符所对应的    编码值。

34.计算机中常见的数据分为两种即 数据和 数据。

35.C语言中合法的标识符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必须以 或 开头。

36. 指针p指向数组元素a[2],若要其指向a[4],执行 即可。

37. 在C语言中,指针是指 ,而指针变量是指 。

38. 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形式为:先定义结构体类型,再定义结构体 。

39. 一个C程序可以由若干个函数构成,其中有且只有一个 函数。

40.全局变量

二、这个机械运动简图怎么画?

这是一个曲柄滑块机构,中间原动件偏心轮,相当于曲柄,连接一根连杆,连杆再连接滑块让滑块做往复运动。

三、什么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motion)。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它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四、机械运动定义?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五、人体机械运动和物体机械运动的区别?

人体机械运动和物体机械运动的本质区别在于主动与被动。

①人体机械运动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可变性,而不决定于外部条件。物体机械运动是被动的,取决于外部条件。

②人体机械运动后,易出现疲劳,但经过休整可以完全恢复;物体机械运动不会疲劳,一旦出现故障,不能自己修复。

③人体机械运动受大脑皮质的控制、调节并有意识参与。物体机械运动是由人为设定的程序控制,无意识的。

六、农业环境学复习题?

农业环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就是农业环境?其特点就是什么?

答:环境:就是一个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得客体,它与主体相互依存,它得内容随着主体得不同而不同。主体以外得一切客观事物得总与称之为环境。

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就是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与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得各种环境要素得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特点:A、范围广阔,差异明显 (改变了原来丰富多样得自然生物种群得面貌,使农业生态系统变得单调现代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能量与物质大量流进流出得开放系统) B、不稳定性 C、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与恢复。(农业环境质量恶化就是积累性得,只有通过科学得检测与分析才能捕捉其发生变化得踪迹)农业环境得保护以预防为主。

2、什么叫环境问题?它就是如何产生与发展得?

环境问题:广义,就就是由自然力或人为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得生存与发展得一切客观存在得问题;狭义,只就是由于人类得生产与生活活动,使自然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得一切问题。

三个阶段——(1)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与“公害”加剧,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3、我国得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生态破坏 农业环境污染 人口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得突出问题就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

1 生态破坏: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沙漠化 c、农业资源衰减(耕地面积减少、近海渔业资源衰减、草原退化、土壤肥力下降) d、湖泊面积减少,调蓄能力锐减

e、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

② 农业环境得污染:a、 受工业“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 b、受农用化学物质得污染

4、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可能会产生什么样得影响?(酸雨、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

答:气候变暖对农业得影响:

CO2浓度与农作物:CO2浓度得增加,将增大农作物得生产能力

②气候带与农业带得移动:气候带与农业带有向两极得倾向。气候带得移动在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更加显著。无霜期延长

③夏季干旱化得影响:中纬度地区得生产量因夏季干旱将减少10%~30%。

④对热带地区农业得影响:降水与土壤水分得减少危害半沙漠地区农作物,由于增加了热应力,会危害热带湿润地区得农作物与家畜。

⑤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得影响

臭氧层破坏得影响:到达地面得紫外线将有所增加对生物造成影响。

酸雨对植物得影响:○1酸性得降雨与雾对植物得可见伤害发生在叶片与花瓣上

○2酸性对农作物生长及产量得影响 (通常将pH<5、6得降雨称为酸雨)

※农业环境科学研究得基本方法:

(1)调查与检测 (2)实验与模拟

(3)评价与预测——回顾评价 现状评价 影响评价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环境学中得应用

1、生态系统得组成及其特点就是什么?

生态系统:就就是在一定得时间与空间内,有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得动态平衡系统,或者说就是生态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间得组合。

组成:(1)非生物部分(无机环境)——日光、大气、水分、土壤及营养物质

(2)生物部分(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还原者)

基本特点:(1)组成成分——有生命得与无生命得两种物质组成,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无机环境中作用于生物得物理化学成分,这就是与其她系统最本质得区别。

(2)通常与特定空间相联系,因而能反映一定地区得自然地理特点与一定空间得结构特点(包括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

(3)生态系统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与成熟期等阶段,即有自身发展得演替规律。

(4)就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从外界输入物质与能量。

(5)具有复杂得动态平衡特征。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什么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得标志主要有哪些,破坏生态平衡得因素?

答:生态平衡:指在一定得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得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与统一得状态。

标志:A通过生态系统边界得能量与物质得输入、输出要相对平衡

B从整体上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应构成完整得营养结构

C生物得种类与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

D、生态环境得协调。

破坏生态平衡得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火山喷发等与人为因素:物种改变,环境因素,信息系统得破坏。

生态系统得自我调节能力与系统得下列因素有关:

(1)生物得种类与成分 (2)能流、物流途径得复杂程度与能量与营养物质得贮备量

(3)生物得遗传性与变异性 (4)信息得传递与条件 (5)物理得与化学得调节

3、简述生态农业建设得基本原则与意义。

基本原则:(1)系统各种成分相互协调与补充得整体原则

(2)物质循环不息得再生原则

(3)物质出入与输出得动态平衡原则

意义: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得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得良性循环与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得统一。

4、什么叫生物多样性?

答: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地球上所有得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与微生物得物种及基因得数量与出现率。

生物多样性通常含有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

5、简述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得关系。

答:(1)古代农业来源于生物多样性

(2)现代农业对生物多样性得影响: 过度开发土地减少野生生境

农田系统生命支持功能退化

(3)现代农业得发展更加依赖于生物多样性。

6、 生物多样性减少得原因,如何保护?保护得 意义?

减少原因:自然淘汰、人类干预。

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 (2)迁地保护 (3)离体保护——作物品种及其亲缘种得收集与保存、家养动物品种得收集与保存 (4)保护区外围地带得保护

意义: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基础,就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得核心,也就是支持人类生存与发展得物质基础。

第三章 大气污染与农业

大气污染:就是指大气中得一些物质得含量超过了大气本身得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人类与生态系统得正常生存与发展,对人类、生态与材料造成危害得现象。

阈值:植物在长时间接触污染物时,使植物发生伤害得污染物最低浓度。

植物得抗性指数=该植物得受害浓度/紫苜蓿得受害浓度 (把紫苜蓿得抗性指数定为1)

植物受害得基本类型——可见危害与不可见危害

※影响大气污染得因素?

A气象因素:○1风与湍流 ○2温度层结与大气稳定度 ○3降水 ○4雾

B地理因素:○1山区地形 ○2海陆 ○3城市热岛效应

C植物因素

D污染物得综合效应(拮抗、协同)

E工业布局得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影响得一般规律?

答:1大气污染物侵入植物体得途径:存在于大气中得各种气体、液体、固体形态得污染物,主要以气体及气溶胶状态与植物发生联系,气体以及一般小于1um得物质,能通过植物叶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而大于1um得物质,一般不能通过气孔直接进入,它们只能吸附在植物器官表面,在具备一定条件(如水分溶解渗透)时,也可能渗入植物组织内。因此,植物气孔就是污染物入侵植物组织得最主要途径。

1、大气污染对植物产生危害受哪些因素影响较大?

①污染物得浓度与接触时间(在阈值以上才会对植物产生危害,成正相关)

②植物种类(敏感、抗性中等、抗性强)

③污染物得作用时段(白天气孔张开,大气污染物侵入容易,春夏季,植物生命活动旺盛,易侵入)

④气象条件(高湿高光强,气孔开放度大,易侵入)

⑤田间管理(氮过多,抗性差,易侵入。钾、钙、硅供应充足,可提高抗性。营养期受污染,可增施追肥,降低减产损失)

2、 比较SO2与氟化物对植物产生危害得不同之处?

答:SO2对植物危害得机制:SO2对植物得危害,一般就是先从气孔附近得细胞开始,逐渐扩展到海绵组织,再发展到栅栏组织,表现为细胞内叶绿体得破坏,组织失水并坏死。在外表体现出许多褐色斑点,并在叶脉间逐渐发展,由小至大。双子叶植物受SO2危害后,植物叶片上叶脉间出现伤斑,伤斑由漂白引起失绿,并逐渐呈棕褐色坏死。受害症状首先在功能叶片上表现出来。单子叶植物叶片上有点状或条状伤斑。组织脱水坏死且功能叶易受伤害。针叶树叶部得急性伤害在当年生针叶上表现为浅橘红色叶尖坏死,在受伤得叶尖与正常得绿色部分之间有一条明显得分界线。

氟对植物得影响:受害症状表现在叶缘与叶尖部位。对植物产生得影响有:(1)抑制光合作用 (2)对植物开花与结果得抑制 (3)导致生理活性钙、镁营养元素得不足

3、 简述大气氟化物对植物产生危害得机理?

答:危害机制:大部分氟化物通过叶片气孔进入体内,首先在细胞液中形成氟离子,穿过细胞间隙进入导管,随蒸腾流流向叶缘与叶尖,流动过程中与Ca2+、Mg2+等离子相遇,形成难溶性物质(CaF2、MgF2)逐渐沉积在叶缘及叶尖部位。

由此氟对植物产生以下不利影响:①抑制光合作用 ②抑制植物开花结果

导致生理活性得钙、镁营养元素得不足

4、大气氟化物就是如何对家畜与家蚕产生毒害得?如何防治?

家畜——通过动物得呼吸道、消化道进入机体(1)长牙病(2)骨质硬化(3)生殖障碍、怀胎困难、奶牛奶产量下降

家蚕——(1)中肠磷酸酯酶活性显著下降,使蚕体磷代谢失调,血液无机磷与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并会影响到呼吸作用 (2)中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3)蚕体内烯醇化酶活性也显著下降,使糖酵解过程发生障碍,造成蚕体能量代谢得紊乱

防治:①减少或防止污染物得排放 ②治理排放得主要污染物

发展植物净化 ④利用环境得自净能力

※石灰水喷洒作物植株降低氟危害得机理就是什么?

答:植物叶片吸收了钙,可补充因氟在叶片中得积累形成难溶性得氟化钙而导致有效态离子不足所产生得危害。同时植物体内钙离子得增加又可以更有效地使氟离子转化为氟化钙降低氟得毒性,使得植物对氟得抗性明显增强。

5、哪些大气污染物在植物叶片内会有明显得积累?

※复合污染物得作用类型有哪些?

答:○1加与作用 AB复合影响=A得影响+B得影响

○2协同作用(增效作用):AB复合影响>A得影响+B得影响

○3拮抗作用(减效作用):AB复合影响<A得影响+B得影响

6、 怎样正确开展大气污染对农业生物危害得调查与鉴别?

七、机械运动的表现?

钟表表针的旋转,地球的转动,弹簧的伸长和压缩,操场上某个同学在跑步,等等,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八、机械运动研究什么?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例如,地球的转动、弹簧的伸长和压缩等都是机械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一般来说,直线运动是要比曲线运动简单一些的。但是,直线运动也有千差万别,所以有必要对直线运动在进行分类研究。

直线运动根据其速度的变化特点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为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九、机械运动的含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如我们所知,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的运动状态大多会引起物体的位置变化,引起机械运动。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叫是非机械运动中的一种。

十、机械运动的特点?

是宏观的物体,是固体,产生的能量是物体的动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用户反馈
问题反馈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