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船厂龙门吊倒塌(造船厂龙门吊坠落事故)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7 03:40   点击:24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造船厂龙门吊坠落事故

船体本身很重,所以龙门吊基础必须坚固,而且承压力大。

2. 2001年沪东造船厂龙门吊特大垮塌事故

三十年前沪东造船厂一龙门吊车正在吊行一钢板,不料吊索断裂,钢板从几十米高墜落,将一老工人当场砸死,结果出了重大事故。后由儿子顶替进厂。

3. 江苏船厂龙门吊倒塌事故

答:龙门吊的宽度(跨距)主要取决于吨位。国内最大龙门吊900吨,其宽度为186米。这是上海沪东船厂2008年717事故倒塌的龙门吊的总长度。一般小龙门吊(指吨位在100吨以下)宽度最小约十米左右,两侧全是钢性支腿,或一侧钢性另一侧在建筑梁上,因由龙门架发展而来,厂房工地等也普遍称为龙门架。

4. 船厂门吊倒

主要有行车、龙门吊、高吊等,如果说特点,龙门吊的起重能力最大,几百吨的;其次是高吊,有一百吨、一百五十吨等,然后就是行车了,有几十吨的、十几吨的,还有几吨的。

5. 造船厂吊装事故

号称不沉巨轮的泰坦尼克,却在1912年的首航途中撞击冰山,折戟沉沙,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是航速过快还是结构有问题?是天灾还是人祸?百多年来争论不休。

冰海沉船的一幕让人难以忘怀,而几十年后当潜水员们发现,泰坦尼克号被撞击的首部并没有巨大的损伤,只有六个不算太大的窟窿,这条大船居然......因此而沉没了。实地考察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了。

其实,也许六年后的一颗水雷,早已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这个答案来自于泰坦尼克号的“妹妹”——不列颠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实际并非孤独的存在,它诞生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姐姐”奥林匹克号,它们使用相同的船体设计图纸,只是泰坦尼克号装修更加豪华。它们还有一个“妹妹”,这就是1914年下水的不列颠尼克号。

▲ 在船厂中建造的不列颠尼克号

▲ 对比正在建造的泰坦尼克号,可以发现它们几乎如出一辙

事实上两条船是稍有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列颠尼克号在建造时吸取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教训,对船体构造进行了改进,这包括——

对舵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舵叶面积;

增加了救生艇,使所有人员都有机会在遇到海难时逃生;

加强了无线电系统,以保证更好地发送包括求救等信号;

增加了水密隔壁,使它拥有了十七个水密隔舱(泰坦尼克号是十六个),水密隔墙被加高到了救生艇甲板,即使有六个水密舱灌满水,不列颠尼克号仍能漂浮在海面上;

船的宽度增加了29英尺,以允许沿着机舱和锅炉房安装双层船体;

它的动力也得到加强,达到了5万马力(相当于半个铁臂阿童木)。

▲ 正在吊装的不列颠尼克号上所用锅炉,可见其巨大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舵叶太小,使它没能躲开冰山,现在增大了;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隔舱的顶部太低,上层舱室进水之后失去意义,现在提高了;

泰坦尼克号救生艇太少,造成大量人员损失,现在增加了;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外层钢板脆弱,导致开裂大量进水,现在增加双层底,外壳破也不要紧了;

……

还要怎样?

采取了这些措施,这条不列颠尼克号似乎比泰坦尼克号更有资格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

完成的不列颠尼亚号可能比泰坦尼克号更加豪华、威武,然而这个涂装的不列颠尼亚号实际上只存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1916年5—8月战事不太紧张的时刻),它在大多数时间是下面的戎装——

接近完工的1915年被英国海军部征用,1915年12月23日作为一

6. 船厂高处坠落事故

与其他生产型企业相比,船厂不仅有一般机械行业都有的安全隐患,船厂的安全隐患还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大的安全隐患是可燃气体爆燃,其次是施工人员的高空跌落,以及高空坠物伤人等。

7. 船厂龙门吊倒塌事故

  天车在作业时容易引发的安全问题:  (1)在起重作业中,有些位置十分危险,如吊杆下、吊物下、被吊物起吊前区、导向滑轮钢丝绳三角区、斜拉的吊钩或导向滑轮受力方向等,如果在这些位置上,一旦发生危险极不易躲开。所以,起重作业人员的站位非常重要,不但自己要时刻注意,还需要互相提醒,以防不测。  (2)吊索具安全系数小起重作业中,对吊索具安全系数理解错误,选用往往以不断为使用的依据,致使超重作业,处在危险状态。  (3)作业中缺乏预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如物件估重不准,切割不彻底,拽拉物多,拆除件受挤压增加荷重,连接部位未被发现强行起吊等,造成吊车、吊索具骤加荷重而导致意外。  (4)误操作起重作业涉及面大,经常使用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吊车。吊车日常操作习惯不同,性能不同,再加上指挥信号的差异影响,容易发生误操作等事故。  (5)绑扎不牢高空吊装拆除时对被吊物未采取“锁”的措施,而用“兜”的方法;对被吊物的尖锐棱角未采取“垫”的措施,成束材料垂直吊送捆缚不牢,致使吊物空中一旦颤动、受刮碰即失稳坠落或“抽签”。  (6)滚筒缠绳不紧大件吊装拆除,吊车或机动卷扬机滚筒上缠绕的钢绳排列较松,致使受大负荷的快绳勒进绳束,造成快绳剧烈抖动,极易失稳,结果经常出现继续作业危险,停又停不下来的尴尬局面  (7)临时吊鼻焊接不牢  ① 临时吊鼻焊接强度不够。这里所讲的焊接强度不够,是指由于焊接母材表面锈蚀,施焊前清除锈斑不彻底,造成焊肉外表美观丰实,而实际焊肉与母材根本没有熔解在一起,载荷增加或受到冲击,便发生断裂。  ② 吊鼻受力方向变化。在吊立或放倒长柱形物体时,随着物体角度的变化,吊鼻的受力方向也在改变,而这种情况在设计与焊接吊鼻中考虑不足,致使有缺陷的吊鼻在起重作业中突然发生折断(册断)。这类情况需要事先在吊鼻两侧焊接立板,立板大小厚度最好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  ③ 吊鼻焊接材料与母材不符及非正式焊工焊接。  ( 8)吊装工具或吊点选择不当设立吊装工具或借助管道、结构等作吊点吊物缺乏理论计算,靠经验估算的吊装工具或管道、结构吊物承载力不够或局部承载力不够,一处失稳,导致整体坍塌。  (9)滑轮、绳索选用不合理设立起重工具时,对因决绳夹角变化而导致滑轮和拴滑轮的绳索受力变化的认识不足,导向滑轮吨位选择过小,拴滑轮的绳索选择过细,受力过载后造成绳断轮飞。  (10)无载荷吊索具意外兜挂物体有很多事故是这样发生的,起重工作已经结束,当吊钩带着空绳索具运行时,自由状态下的吊索具挂拉住已摘钩的被吊物或其他物体,操作的司机或指挥人员如反应不及时,瞬间事故便发生了,而这类事故对作业人员和起重机具具有非常恶劣的后果。  (11)起重吊装方案与实际作业脱节主要表现为内容不全,缺乏必要的数据或方法与实际操作情况不符,使作业方案变为应付上级检查过关的挡箭牌,而没有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12)空中悬吊物较长时间没有加封安全保险绳有的设备或构件由于安装工艺程序要求,需要先悬吊空中后就位固定,而有的悬吊物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如果没有安全保险绳,一旦受到意外震动、冲击或焊把线等伤害,将造成悬吊物坠落的严重后果  (13)工序交接不清如有的结构或平台上一班拆除但下班交接不清楚,张三搭的棚子能否上人王五不知道,甲单位切断了平台梁而乙单位继续往平台上放重物,以致造成临时支撑过载倒塌等。(14)对作业场地了解不够吊车站位没有进行地下咨询;作业前对周围环境中的高压线路、运转设备、煤氧管道泄漏点等隐患了解不清;没有及时发现安全警示标志等导致发生意外。  (15)使用带有“毛病”的吊具有些人为了省事,找根绳扣就用、殊不知这是别人扔的报废的绳扣,有的受过内伤,有的局部退过火,还有的让电焊打过,而这些毛病和问题是不容易检查出来的;还有的使用非正式厂家生产的滑轮、吊环等不合格吊具。  (16)将麻绳当作安全绳因为麻绳的承载性能远远不及钢绳,而且麻绳在日常保管及使用中极易遭受损害而降低抗拉力,所以,使用麻绳作安全绳起不到安全作用,反而使人产生心理依赖造成事故  (17)未设警示区大件吊装及高空作业下方危险区域未及时拉设安全警示区和安排安全监护人,导致他人不明情况进人危险区域而发生事故。  (18)吊车长臂杆吊重物对“刹杆”考虑不周吊车长臂杆起吊重物时,由于吊车臂杆受力下“刹”,杆头与重物重心垂直线改变,如起杆调正不准,将造成被吊重物瞬间移位,如作业人员考虑不周,没采取回避措施(特别是在空中),就可能是一起事故。  (19)两车同抬翻转一件物品计重不准由于翻转中重心在变换,如果计算不准,特别容易导致其中一台吊车过载失稳而发生问题,这方面如果发生问题不但威胁到人的安全,而且经济损失巨大,历史上有深刻的教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0)危险区域作业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在天车梁上作业,事先与天车司机联系确认不够或因天车司机忙中出错的误操作,由于未采取挂警示旗、警示灯、设车挡等措施,当天车突然出现时,其他人员躲避不及发生意外。  (21)对气候影响考虑不足露天未安装完的龙门吊等起重设备没采取可靠的封固措施,使用中暂停的塔吊吊钩没升到安全位置或锚封在较轻的重物上等,一阵风刮来便可能造成事故,有时突然出现阵风暴雨使电源短路,想抬钩都来不及。所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非常重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