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乌卡斯冲击钻名字的由来?

243 2023-11-15 03:42 admin   手机版

一、乌卡斯冲击钻名字的由来?

“乌卡斯”源自冲击钻机的俄语读音音译,也被译为“乌克斯”。最早从苏联引进。得知试验成功需要正式施工时,在当时物质匮乏、设备奇缺

二、乌卡斯钻机与冲击钻的区别?

冲击钻比乌卡斯钻机钻的快:钻硬物多

三、二手乌卡斯冲击钻,价格?

湖南长沙有两台乌卡斯钻机,只打了二十多个孔,二百米钢丝绳一次没截过!钻头一米二,一米五个一个,重四吨半以上!导管八十米(四十米两套)。泥浆泵,水泵,等全部配件两套,就是电缆线被偷,有需要的联系我

四、乌卡斯钻机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本产品主要利用钢绳吊重对地面进行冲击,是实现桥梁钻孔的主要设备,

主要有主轴装置、钻具卷筒、冲击机构、泥浆卷筒、辅助卷筒、机架、行

走轮、拖梁、桅杆及离合器、操作机构、电器系统等部分组成。

电机启动后经三角带、驱动主轴的大皮带轮通过主轴,齿轮传动、链轮等

装置,把动力分配到钻具卷筒、冲击机构、泥浆卷筒、辅助卷筒等执行机

构来完成各处的工作,各执行机构的运动是借助于片式摩擦离合器和牙式

离合器实现的传动系统。

泥浆卷筒用于抽取泥浆清孔。

辅助卷筒主要用于下管和处理事故端配滑轮,可以完成起吊工作。

钻机有三种不同冲击频率,它是通过更换电动机轴上的主动带轮实现的。

五、六棱冲击钻头与冲击钻头区别?

六棱冲击钻头是直径较大丶负荷较大的冲击钻增強夹持力而设计的,而无六棱的是较小尺寸沖击钻所釆用。

六、轻型冲击钻和重型冲击钻区别?

1 ) 看马达的方向, 一般竖置的是重型, 横置的是轻型

2) 结构上, 轻型冲击钻利用一个斜置的轴承(俗称摆杆轴承)来带动活塞, 重型冲击钻利用曲轴带动活塞

3) 虽然轻型冲击钻有可能功率比重型冲击钻大, 但是效率来说, 重型冲击钻的冲击效率要高很多

4) 轻型冲击钻一般不超过3公斤,一般最大钻孔能力28mm以下

5) 重型冲击钻一般在3公斤以上, 最大钻孔能力一般在25mm以上

6) 轻型因为结构的问题, 主要家用, 装潢等工作量不大的场合; 重型相对耐用一些,适合用量较大的场合

七、卡斯拉木材和卡斯楠木区别?

卡斯楠木又叫卡斯拉木,不属于楠木,是核桃木。木材颜色优雅,木材纹理精巧别致、清晰迷人,制作出来的家具更显优雅大方。含水率低,木材的干缩湿胀不会对家具造成大影响。

卡斯楠木家具抗热压能力强,心材抗腐能力强,十分耐用。同时也不易出现变形、开裂等情况。

八、摩卡斯摩卡斯是什么颜色?

摩卡斯摩卡斯和咖啡色是一样的颜色。

摩卡斯属于暖色系,是比较低调时尚的发色。阳光下简直不要太惊艳,路上回头率超高。摩卡斯是比较纯粹的,它还可以与灰蓝色,橙色,玫瑰红等比较难以控制的颜色搭配,形成各种非常令人惊艳的效果。

九、杰卡斯和吉卡斯的关系?

杰卡斯和吉卡斯没什么关系,只是他们名字比较相近,都有卡斯两个字

十、什么是乌力波,如何评价乌力波?

乌力波(Oulipo)是法文 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 的缩写,英文大约对应的翻译是 workshop of potential literature [1] 。 直译成中文是 “潜在文学的工作室”。这个组织发源于 1960 年的法国,并一直存在到今天。他们自认为一个研究实验性文学(Experimental Literature)的研究组织,而不是艺术派别。因此,他们的成员其实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包括小说家、诗人,也包括数学家、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

他们对于文学创作中的规则(rules and constraints)和结构(structure)非常感兴趣,并且热衷于自己创造新的规则 --- 比如,Georges Perec 写了一本 300 页的小说 La disparition(意为“消失”,)全书不出现字母 e。和英语一样,e 在法语中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母哟。绝妙的是,这本书本身是一个悬疑故事,关于一个消失了的东西——其实就是字母 e。更可怕的是有一个叫 Gilbert Adair 的家伙把它翻译成了英文,书名 A Void ... 简直五体投地。

更新一下这本书的第一页的样子

回到 Oulipo 的想法上来。再比如,还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一共五章,每章都只使用 aeiou 五个元音之一。比如,写一首诗,每一行的几个单词的首字母都组成同一个词。比如,总之无比的会玩啊!并且,他们认为,Oulipo 的功能在新的规则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就结束了。

更新:那本每章都只用 aeiou 五个元音之一的书叫做 Eunoia,英语中最短的同时包含了全部五个元音的词。这是它 Chapter E 的第一页:

除此之外,他们还很感兴趣利用自动过程来“创造文学” 的方法 [2] ,比如 J. Lescure 发明的 S + 7 方法(也称 N + 7 方法。)这个方法是说,先正常写一段文字,或者从别处找来一段现成的文字,再找来一本字典。对于这段文字中的每一个名词,在字典中找到它,然后把它替换成字典里往后数 7 个的那个名词。这是一个完全可以自动化的过程,然而能够产生出非常有意思的文字。比如《白鲸》的开头:

Call me Ishmael. Some years ago...

就变成了:

Call me islander. Some yeggs ago...

一下子就变成宇宙科幻片的感觉了呢......

此外,他们还非常感兴趣把数学中的概念转移运用到文学中来。今天读的一篇文章就是关于组合文学(Combinatory Literature)。不得不吐槽一下他们真的很会给自己的产物起听起来特别深奥的名字...... 代表作包括 Raymond Queneau 的作品 Cent Mille Milliards de poemes (A Hundred Thousand Billion Poems),《100,000,000,000,000 首诗》。这个作品看起来像是十首十四行诗,只不过每一行都在一个方框里。比如随便截一首的话看起来是这样子的:

所以效果是读者可以把每首诗都剪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每一句都随便从十条里选一条,自己拼成一首“诗”。这样总共的可能组合出来的诗刚好是 10^14 = 100,000,000,000,000 首!可以想象,这些诗应该不能特别描述现实... 但是它们确实是格律、用韵正确的十四行诗。

再比如 Jacques Roubaud 和 Georges Perec 利用拉丁方阵(Latin bi-square; Graeco-Latin square)写了一本小说。一个 n * n 的拉丁方阵是指一个 n * n 的表格,我们用 n 个不同的字母和 n 个不同的数字来把它填满。(也有的版本是 n 个拉丁字母和 n 个希腊字母,比如下图)要求每个格子里恰好出现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使得每行每列都不出现重复的字母或数字。比如这样就是一个 3 * 3 的拉丁方阵 [3]:

我们伟大的数学家欧拉曾预言 10 * 10 的拉丁方阵是不存在的... 然而 1960 年的时候有一群数学家找到了一个 10 * 10 的拉丁方阵!这对于数学界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然而对于欧拉先生可能着实有点悲剧。不过都按下不表。

这两位 Oulipo 成员看到这个东西就又开脑洞了(对,Perec 就是写 La disparition 的那位......)他们决定用 10 * 10 的拉丁方阵写 10 个故事。方阵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故事,每一列代表一个人物。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人物设定(A:疯狂的恋人;B:像猪一样蠢;C:流氓...)每个数字代表一个人物行为(0:什么都不做;1:杀人放火;2:做令人费解的、奇怪的事...)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故事其实在动笔之前就已经“创作”完成了——正是 Oulipo 喜欢的东西。

【也许会补充其他好玩的例子】

对这个组织仍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本书: Oulipo Compendium, Edited by Harry Mathews & Alastair Brotchie, Revised & Updated. Atlas Press London, Make Now Press Los Angeles. 里面有非常多 Oulipo 作品的节选和对于这个组织的介绍。

大家食用愉快 :D

注:此回答中大部分信息来源于我这学期上的一门课(HSA 10 - 11/12, Creative Disruption, Harvey Mudd College)。很多信息和想法都直接来自我们无敌酷炫的老师 Dr. David Wirthlin!全部的赞(如果有人赞的话)应该都属于他 xD

[1] Wikipedia: Oulip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ulipo

[2] Berge, Claude. For a Potential Analysis of Combinatory Literature.

[3] Wikipedia: Graeco-Latin squar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aeco-Latin_square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用户反馈
问题反馈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