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润滑油的润滑方式(常用的油润滑方式有哪六种)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3 23:17   点击:1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常用的油润滑方式有哪六种

油浴(浸油)润滑是把轴承部分浸入润滑油中,通过轴承运转后将油带入到轴承其部分的一种润滑方式。油浴润滑是使用最为普遍而简便的润滑方式之一。

考虑到油浴润滑时的搅拌损耗及温升,对于水平轴,轴承部分侵入润滑油中的高度应有一定限制,一般将油面控制在轴承最下面滚动体的中心附近。油浴(浸油)润滑,润滑充分,但供油量不易调节,若油箱中没有过滤装置容易把杂质带入轴承内部损伤轴承,油浴(浸油)一般适用于低速或中速场合,在低转速轴承上使用较为普遍。

经验:可分离的加强肋可装在轴承座的底部以减少搅动和/或散热。静态油位应稍低于应用于水平轴的轴承最低滚动体的中心,对于垂直轴,静态油位应覆盖50%-80%的滚动体。如果使用油浴系统轴承的温度比较高可以改为使用滴漏方式,飞溅或循环油系统。

2. 润滑油的方式有哪些

主要有脂润滑、油润滑、固体润滑、其他润滑。

1、脂润滑是靠人工将润滑脂填充在机壳中来.上线润滑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转速不超过1分钟3000转、温度不超过115摄氏度的滚动轴承及,圆周速度在每秒4、5米以下的摩擦副、重载荷的齿轮、蜗轮副及链、钢丝绳等;

2、油润滑是加入润滑油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缓磨损的技术措施;

3、固体润滑是摩擦表面被固体润滑剂隔开的润滑;

4、其他润滑分为,第一集中润滑系统,是由一个集中油源向机器或机组的摩擦点供送润滑剂的系统;第二循环润滑,是润滑剂送至摩擦点进行润滑后又回到油箱再循环使用的润滑方式;第三全损耗性润滑,是润滑剂送至摩擦点进行润滑后不再返回油箱循环使用的润滑方式。

3. 润滑油常用的润滑方式有哪些

润滑油分为矿物与合成,常见的壳牌或美孚。更换合成润滑油才能更好的保护发动机,主要还是看你是什么车,如果你现在使用的是传统的润滑油,那就更换合成的润滑油,可提高汽车运行效率,减少排放,减少发动机磨损,减少发动机噪音,减少机油消耗,有效保持发动机清洁,提高发动机工率。

4. 常用润滑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

1 飞溅润滑 ,2 压力润滑总共三种:车床主轴箱内的润滑方式基本有三种。当然有些小厂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把压力润滑给省掉。 1 飞溅润滑 将齿轮浸泡在油里,当齿轮转动时带起的油使两齿轮啮合处润滑

2 压力润滑 在主轴箱里有个柱塞泵,将油加压顺着铜管流到主轴轴承的上面滴下去润滑轴承

3 重力润滑 飞溅到床头箱盖的油通过有槽回到主轴箱所有轴承处,滴下去润滑轴承

5. 常用的油润滑方式有哪六种呢

循环油润滑是通过油泵将润滑油从油箱吸油后输送到轴承需要润滑的部位,然后从回油口返回油箱,经过滤后重新使用的一种润滑方式。

循环油润滑润滑充分、供油量容易控制、散热和除杂质能力强。循环油润滑适用于以散热或除杂质为目的的场合,以及高速高温、重载的场合,使用可靠性高。循环油润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润滑方式。但需要独立的供油系统,制造成本相对较高。供油系统由油泵、冷却器、过滤器、油箱、输油管道等组成。

循环油润滑包含:喷油润滑、强制润滑和喷雾润滑。们分类的角度不同。

6. 常用的油润滑方式有哪六种图片

常用的齿轮箱润滑方式有齿轮油润滑,半流体润滑脂润滑,固体润滑剂润滑几种方式。

对于密封比较好,转速较高,负荷大,封闭性能好的可以使用齿轮油润滑;对于密封性不好,转速较低的可以使用半流体润滑脂润滑;对于禁油场合或高温场合可以使用二硫化钼超微粉润滑。

齿轮箱的润滑系统对齿轮箱的正常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型风力发电齿轮箱必须配备可靠的强制润滑系统,对齿轮啮合区、轴承等进行喷油润滑。

在齿轮箱失效的原因中,润滑不足占去了一大半。

润滑油温度关系到部件疲劳和整个系统的寿命。—般来说齿轮箱正常工作时的最高油温不应超过80℃,不同轴承间的温差不应超过15℃。当油温高于65℃时,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当油温低于10℃启动时,应首先将润滑油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再开机。

在夏季,由于风电机组长时间处于满发状态,加上高空阳光直射等,油品的运行温度上升超过设定值;而在东北严寒地区冬季使用时,最低温度经常达到一30℃以下,润滑管路中润滑油流动不畅,齿轮、轴承润滑不充分,造成齿轮箱高温停机,齿面、轴承磨损,另外温度低也会使齿轮箱油粘度增加,油泵启动时负载较重,油泵电机过载。齿轮箱润滑油都有工作的最佳温度范围,建议给齿轮箱润滑系统上设计一个润滑油热管理系统:当温度超过一定值时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当温度低于一定值时加热系统开始工作,始终把温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

另外,提高润滑油的质量也是润滑系统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润滑剂产品必须具有极好的低温流动性和高温稳定性,要加强对高性能润滑油的研究。

7. 常用的润滑方式有哪几种

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所要求的润滑强度也不同,因此采取的润滑方式也不同。润滑方式有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和重力润滑三种。

压力润滑是利用机油泵将润滑油强制地送到各摩擦表面。一般工作中受力比较大、相对运动速度比较高的部位均采用压力润滑。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和轮轴轴承等。另外,如气门摇臂轴等,虽受力不大,但由于它安装在气缸盖上,也必须采用压力润滑。

飞溅润滑是利用连轩轴颈和主轴颈旋转时甩出的润滑油和特殊喷油孔喷出的润滑油形成油雾进行润滑。一般对受力较小或相对运动速度较低的部件,如凹轮工作表面,挺杆等采用飞溅润滑。另外,气缸壁虽工作负荷大,但不宜过量润滑,否则会造成机油窜向燃烧室,使发动机工作恶化,因此也采用飞溅润滑。

重力润滑是利用润滑油本身重力的流动起到润滑作用,如摇臂向气门和推杆的润滑就是利用润滑油的重力在摇臂摇摆进行润滑的。

8. 常用的油润滑方式有哪六种类型

I类基础油是主要用物理方法提炼生产的,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并不会改变原材料的分子化学结构,一切性能都基于原材料,原材料性能好这类基础油性能就好点。反之亦然。所以这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使用了化学方式生产的,采用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生产所得,性能不受原料性能的限制,能改变原来的化学分子结构。所以II类基础油的杂质相对来说要少很多(芳烃的含量要小于10%),饱和烃的含量更高一些,热安定性和抗氧性都比较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都要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V类基础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

扩展资料:

润滑油基础油在大类别上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植物油基础油三大类别。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0%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和植物油基础油调配的产品,酯类油做为滑油高端使用。

矿物基础油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9. 油润滑的方式有哪三种

1、浸油润滑

浸油润滑适用于低速齿轮箱,齿轮的工作结果直接受润滑油的加注量影响。一般情况下,浸没在油中的齿轮分度圆周切速度V<10/s的卧式齿轮箱,齿轮浸没油中的高度在一到两倍齿全高,锥齿轮的为齿轮的高度,立式齿轮箱浸没油中的高度为齿宽的1到1/3。

2、精铣齿轮

在润滑油黏度与浸没油中的齿轮切向速度和本体温度不协调时,油会被离心力甩掉,轮齿进入啮合时没有足够的润滑油膜,齿面将处于边界润滑或干摩擦的状态,齿轮会发生振动,当齿面发生擦伤胶合的时候就会产生噪音及杂音。所以润滑油要具备一定的黏度以及不受外来剪切作用的影响,保持一定的黏度,且要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和对于温度变化的适用性,保证齿面会有一层润滑油膜形成。

3、强制润滑

强制润滑是通过将润滑剂以0.05到0.2MP的压力喷入需要润滑的部位,提供充足的供油量,及时地将啮合产生的热量带走的润滑方式。

强制润滑能够控制啮合齿轮的本体温度,当适量的润滑油喷入后实现弹性流体润滑,有效的降低振动和噪声。但是如果油品选择不合适,喷油量不够就会立即产生噪声和振动,一旦断油,高速齿轮立即失效。

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主要取决于齿轮圆周速度的大小。

1)对于开式齿轮及低速(v<0.8~2m/s)、轻载、不是很重要的闭式齿轮传动,可定期人工加润滑油或润滑脂。

2)对于v=2~12m/s的闭式齿轮传动,采用浸油润滑。大齿轮浸入油池,借助齿轮传动将油带人啮合表面。对于圆柱齿轮,浸油深度以1~2个齿高为宜,最大浸油深度不超过大齿轮分度圆半径的1/3。油池中的油量与传递功率大小有关,单级传动为0.35~0.7L/kW,多级传动按级数成倍增加。当多级传动中低速级齿轮浸油深度合适,而高速级大齿轮未能浸入油中时,可采用带油轮给高速级大齿轮供油。油池深度一般不应小于30~50mm,以防止齿轮转动时将油池底部的杂质搅起,造成润滑油不洁,加剧齿面磨损。油池中应有充足的油量,以保证散热。

3)对于v>12m/s的闭式齿轮传动,宜采用喷油润滑,将一定压力的润滑油喷射到轮齿啮合面。当w≤25m/s时,喷嘴位于轮齿啮入或啮出边均可;当v≥25m/s时,喷嘴应位于啮出一边,及时冷却刚啮合后的轮齿,并进行润滑。喷油润滑供油充分、连续,宜用于高速、重载的重要齿轮传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