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插秧机入库(插秧机操作流程)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7 23:10   点击:14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插秧机操作流程

打开装苗槽,放上稻苗,启动插秧机。

2. 插秧机操作流程视频

鸡进行散养虽然更为生态、绿色,但相对传统的笼养模式来说,鸡群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所以要散养好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要掌握:

1.品种的选择

散养模式下,要求鸡只能适应外界变化,包括早晚温差变化、雨雪天气等各种可能给鸡只带来应激的状况。

此外,散养模式更容易形成品质优良的蛋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要高于规模化笼养,如果选择那些高产蛋或高产肉的品种,由于品种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其肉蛋品质差,不利于产品档次的提升,不容易实现高投入高回报。

因此,专家建议尽可能选择适应性强、耐粗饲、易饲养、品质优秀的品种。我国的许多地方品种都是最佳选择,如北京油鸡、海南文昌鸡、山东莱芜黑鸡、绿壳蛋鸡、广西三黄鸡等。

2.圈舍要求

现代化散养模式,不等同于早期的庭院散养模式,需要为鸡群提供鸡舍。鸡舍的建筑要求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通风和光照条件。

育雏舍要求保温性能良好,配置供温装置,如暖风炉、煤炉或者地暖供温。育成舍和产蛋鸡舍面积不宜过大,控制在500~600平方米以下。

育成鸡每栋鸡舍规模不超过5000只,每平方米养殖密度不超过10只,产蛋鸡每栋鸡舍规模不超过3000只,每平方米养殖密度不超过6只。产蛋鸡舍内要求配置光照自动控制器,便于控制光照。

鸡舍需有足够大的出口供鸡只自由出入,每100平方米鸡舍出口至少应达到4米长。

鸡舍外为散养场地,放养场地应足够大,每只鸡约4平方米。场地可种植果树、林木,夏季遮阳,也可种植牧草等供鸡只啄食。四周设置围栏,避免野兽攻击鸡群。

养殖场出入口设立消毒池,撒石灰石或者2%的火碱,人员、车辆进出消毒。每栋鸡舍门口也需放置消毒盆,进出人员进行消毒。

3.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进行管理。

育雏期:雏鸡抵抗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温度是育雏的首要和关键条件。如果是春夏季育雏,当外界温度达到18℃以上时,5周后可逐步转到室外放养;如果是秋冬季节育雏,则一般在7~8周以后才逐步过渡到舍外放养。

放养鸡只白天在舍外活动,晚上回舍内休息,如果遇到恶劣和极端天气,如大风、雨雪等天气,则呆在舍内不进行户外活动。

育成期:放养的密度会影响到成活率、生长速度等。公母分群饲养,饲料逐步从雏鸡料过渡到青年鸡料。在野外青草茂盛季节,可适当减少补饲料量。观察鸡群情况,对弱鸡和体重小的鸡单独补饲。

3. 插秧机教程

(1)故障分析。插秧机的栽植臂在作业停止的时候,其所停的位置都会有明显差异,并非停在固定一个点上。这是机械性能原理决定的,大多时候会出现移位现象,且移位的点都不相同,造成插秧深浅度的差异,忽深忽浅,干扰了插秧作业不能按规则运行。

(2)维修方法。出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全面查看栽植臂的定位螺栓。遇到这种情况,维修很简单,对松动的螺栓进行紧固处理,或者及时更换脱扣的螺栓即可消除故障。

1.2秧爪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1)故障分析。在作业期间,最常见的是出现漏苗、漂秧现象,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秧苗上护根土壤的土质过R或者机械本身有故障,作业期间秧瓜挂带了秧苗,造成推秧器无法正常按照统一的深度要求将秧苗插入土中,这些都是插秧作业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2)维修方法。作业前或者停止作业后,要认真检查推秧器的运转情况,仔细观察机械动作节奏的间隔时间是否均衡,推秧动作是否有不规则的拖带现象,及时调整后再开始作业。

1.3栽植臂轴承松动的维修方法

(1)故障分析。栽植臂的轴承经常会出现松动,其原因,主要是插秧作业过程中,操作者使用不当轴承松动可以导致栽植臂不能稳定运转,间接带来连锁问题,如分离针与秧门之间的间隙严重超标,造成取秧量不准,还有可能损坏其它零部件。

(2)维修方法。操作者发现栽植臂的轴承有故障后,主要应该查看分离针尖是否在标准摆动量范围内(自由摆动量为3mm以上),当双向自由摆动量小于3mm就应马上维修;如果摆动量距离大于4mm则轴承需要更换了。如果此时不能及时更换轴承,会因此损坏其它零部件。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有很多农户对此都没有足够重视,造成联带机件受损的故障频频出现。

2定期对零部件的检查和维护

维修是事后的解决措施,而预防故障降低维修率,则显得更为重要。

插秧机的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在插秧种植结束后才对插秧机作故障排查和保养。其实在插秧期间,插秧机每天的作业量很大,机械在泥水里连续运转时间较长,部件之间的摩擦加大,润滑性能降低,金属结合表面会很快生热,很容易加剧损坏,插秧的精度也会改变,影响插秧质量。长时间的金属疲劳状态可导致很多故障。为此,除了作业前例行检查和保养外,还要带上维修工具,插秧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维护检修。检查及时可以节省大量维修时间,更有利于顺利作业。一方面,在当天阶段性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各外露部件的泥土,减少泥沙对运转结合部位的磨损;另一方面,还要对机械动力输出部分做必要的检查。例如,发动机的化油器和空气滤清器的灰尘都要认真清理。

插秧机的作业环境是长期置于泥水和土里,容易造成零部件结合部位被污水侵蚀,很容易导致零部件表面的油膜缺失。因此,插秧作业前和作业后,操作人员一定要定期对零部件进行排查,主要检查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和润滑情况,要及时维修部件和补充润滑油,此外,在作业期间要多关注异常声响。

3做好调整,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

机械动力是传递作功的能量来源,除了要做好机械的常规检查和养护,调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每次作业前,务必对发动机内的燃油量和润滑油量做细心查看,不仅要看量的多少,还要检查油的洁净度。及时更换杂质混合的油料。

检查是为重点部位的养护提供依据,所以检查内容也应该突出重点,插秧机按照构成特点来说,主要检查的部件包括:送秧机构、秧爪、曲轴、摆杆等部件,看是否变形和严重磨损。调整时要根据技术参数进行,尤其是插秧系统内的参数,如株数、株距、秧苗人土深度、秧针与插植叉间隙等,必须严格按照技术参数来调整。

4. 怎样开插秧机

化油器的清理,最好在不拆卸、不解体化油器的情况下进行清洗。主要是清洗化油器内浮子室以及油道中的杂质沉淀,达到消除油道堵塞、化油器供油不畅而致的发动机工作无力、加速迟滞等故障。

(1)拆下空气滤清器,起动发动机,使发动机达到较大转速。

(2)用手掌(可戴上干净的手套或用干净的沫布)迅速按住化油器进气口。

此时,手掌处可感到有较强的吸力,发动机转速也随之逐渐下降,待发动机转速较低时,再迅速移开手掌,让发动机回复到到正常状态。

(3)按照上面的两步,再视情况重复数次,直到发动机工作正常为止。

如有化油器清洗剂,则可往化油器进气口喷几下,然后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这样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如此也可减少次数。

5. 插秧机的操作过程

  1、放秧方法:一只手抓住秧苗的根部,解开后顺势轻甩一下甩掉夹在秧把中间断秧及杂物,同时对交叉秧苗甩整直、放秧时根部向内叶向外平铺在装秧板上放秧后顺手挪按均匀不要将秧卡得太紧,这样有利于秧苗自动下滑加秧时看压秧片上保持有一小把秧就提前加秧苗不可等插完再加秧。

  2、下田工作时装秧板上先少放秧苗,摇动秧苗试插几株看每株的秧苗根数多少可根据品种、或秧苗的粗细个人的需要来调整秧苗的根数 (每穴3-8棵),调整秧架下的蝴蝶螺帽松紧来确定秧苗根数多少。

  3、操作时左手握拖把不要用力向下压着拖、应稍微向上拖机才会省力,开始手摇半转脚后退一小步来定株距、手摇整圈脚后退一大步来确定个人所需要的株距。

  4、换行转弯时要将插秧手摇出泥外,记住这时摇把停止位置以后换行转弯如此就可,秧苗预放在田的两头、在田周围或三方预留着不插,最后补插这样减少人工补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