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唑草铜除草剂(氟唑磺隆与唑草酮混配?)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5-01 11:55   点击:1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氟唑磺隆与唑草酮混配?

唑草酮,触杀型除草剂,不能与乳油剂型除草剂,有机硅等混用,产生药害的概率增加。

我更不建议唑草酮和氟唑磺隆混用,氟唑磺隆本身多少对小麦有抑制作用,唑草酮会加重药害,特殊天气药害更重。好比一个人受伤,又上去打一闷棍,受不了啊。

二、双氟唑草酮能用于旱稻苗后除草吗?

双氟唑草酮能用于旱稻苗后除草

双氟·唑草酮是由双氟磺草胺和唑草酮复配而成的一种选择型除草剂,双氟磺草胺属于三唑嘧啶磺酰胺类内吸性除草剂,是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杂草体内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最终造成杂草死亡。具有除草彻底,不易反弹,耐低温性好等优点;

唑草酮为三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一种广谱触杀型除草剂,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有毒中间物的积累,从而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杂草迅速干枯、死亡。具有除草范围广,死草速度快,受低温影响小等优点,二者复配使用,

在小麦3叶期至6叶期,阔叶杂草2-5叶期,每亩用9%双氟·唑草酮悬浮剂10-15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对猪殃殃、播娘蒿、繁缕、泽漆、荠菜等多种阔叶杂草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三、苯唑氟草酮莠去津除草剂?

25%苯唑氟草酮·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苯唑氟草酮3%,莠去津22%。

性能特点:

是玉米田苗后选择性茎叶处理除草剂,是由HPPD抑制剂及光合系统Ⅱ抑制剂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混配而成,可用于玉米田防除马唐、稗草、牛筋草、绿色狗尾草、金色狗尾草、大狗尾草、虎尾草、野黍、野糜子、藜、苘麻、反枝苋、马齿苋、苍耳、龙葵等一年生杂草。

使用方法:

防治春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用药量(制剂量/亩)200-300毫升/亩,施用方式茎叶喷雾。

防治夏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用药量(制剂量/亩)150-200毫升/亩,施用方式茎叶喷雾。

使用要求:

勿超剂量使用避免药害。药剂应用前需进行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试验。

1、在玉米苗后3~5叶期,一年生杂草2~5叶期茎叶喷雾施药一次,每亩兑水15~30公斤,二次稀释后均匀喷雾。

2、间套或混种有其他作物的玉米田,不能使用本品。

3、幼小和旺盛生长的杂草对本品更敏感。低温和干旱的天气,杂草生长会变慢从而影响杂草对本品的吸收。

4、高温、干旱季节施药应选择傍晚进行。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施药前灌水或雨后施药会有利于药效发挥。

5、在杂草基数高、干旱及杂草叶龄稍大时,要按推荐剂量的上限使用。

6、施药应均匀周到,避免重喷,漏喷或超剂量施药。一旦毁种,勿再次施用本品。

7、在大风时或大雨前不要施药,避免飘移。

8、本品每季作物最多使用1次。

注意事项

1、请勿与任何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配混用或在间隔7天内使用。勿将本品与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乙草胺等酰胺类农药混配使用。

2、请勿通过任何灌溉系统使用本品。

3、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远离水产养殖区、河塘体施药;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附近禁用;蚕室及桑园附近禁用,以避免对家蚕产生风险。

四、除草剂唑草.苯磺隆可以单独使用吗?

可以用

1、使用苯磺隆时,不能过量,按照使用说明即可,如果当地的杂草对于苯磺隆抗性大,可以更换其他的阔叶除草剂,比如双氟磺草胺、唑草酮、2甲4氯钠、噻吩磺隆、2,4-滴丁酯等。

2、年后不太建议使用苯磺隆或者含有苯磺隆配方的复配药剂,如果非要使用,要注意用量,不要过多,以复配药剂的其他配方为主。

五、双唑草酮什么化学?

双唑草酮的化学名称:4-(2-氯-4-(甲磺酰基)-3-((2,2,2-三氟乙氧基)甲基)苯甲酰基)-1-乙基-1H-吡唑-5-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酸酯结构式:双唑草酮是新研发的小麦田苗后茎叶处理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可以有效防除小麦田多种恶性杂草,化合物专利已被授权,授权公告号:CN103980202B。无定形态是物质存在多晶型现象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晶型状态。对于具有多晶型现象的固体药物,无定形态是其多种晶型状态中的一种,无定形态药物的各种理化性质及药效通常有别于一般的晶型药物。

六、唑草酮和炔草酯可以混用吗?

不可以

这两样不可以混用的。 会影响唑草酮在药液中的分散性,加重麦苗唑草酮触杀药害。在一些地方小麦田块,将唑草酮除草剂与乳油制剂混用后,麦苗上会形成大量的触杀型药斑,尤其是在气温偏高时,更容易出现触杀型药斑。

七、唑草酮和哪些除草剂不能混用?

唑草酮不可以和乳油剂型产品混用,如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用中,不能加洗衣粉、有机硅、展着剂等助剂,否则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唑草酮是一种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在有光的条件下,在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有毒中间物的积累,从而破坏杂草的细胞膜,使叶片迅速干枯、死亡。唑草酮在喷药后15分钟内即被植物叶片吸收,其不受雨淋影响,3—4小时后杂草就出现中毒症状,2—4天死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