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钾肥供应不足(钾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3 00:53   点击:20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钾肥供应不足

亚腰葫芦不开花不结果的原因,主要出在生长环境上和栽培管理上,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光照不足

光照弱或光照时间较短的条件下葫芦有机营养物质积累不足,导致花芽分化不充分。葫芦属于喜光作物,在阳光较为充足的条件下,光合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制造的营养物质较多,在植株体中积累的机物质量较大,即碳源供应较为充足,只有在碳源充分的前提下,葫芦的植株才会从长叶片和枝蔓的营养生长状态,过度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的状态,才会正常的开花结果。

如果生长的环境中,光照强度较弱或光照时间较短,都会造成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影响葫芦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转化,外在就表现为不开花或开花量少。

2、浇水过多

浇水过多会造成葫芦徒长,导致花芽分化不良。在水分供给量过大的情况下,葫芦在栽培过程中表现为细胞的加长生长旺盛即徒长,徒长是营养生长过旺并对生殖生长造成抑制的表现,葫芦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和制造的养分会集中供给到葫芦生长叶片和生发新蔓上,而用于花芽分化的数量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葫芦不开花或开花量少。

3、氮肥过量

氮肥过多会影响对磷钾肥的吸收,造成徒长从而抑制花芽分化,减少花朵形成的数量。氮肥是葫芦生长过程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氮肥在葫芦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能促进叶片生长和茎蔓生长的营养生长上,而磷钾肥的作用这是可以促进葫芦的生长向开花结果的生殖生长方向转化,原理在于促进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向生殖生长方向转移和转化。

在生长过程中,氮肥过多会抑制葫芦对磷钾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即相互之间会产生离子拮抗(同为阳离子,在根系吸收的过程中会产生竞争,氮元素量大的时候,吸收竞争力强,对磷钾肥的吸收能力相应被削弱),从而造成磷钾肥供应不足,导致花芽分化量少,甚至不开花。

2. 钾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田间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1、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植株较小,日光大部分漏射到地面而损失;如栽培措施得当,使其较早封行,则可减少作物生育期中田间漏光的损失。  

2、反射及透射的损失。反射及透射损失的大小与田间作物株型及叶片厚薄等有关,如密植合理,作物株型较为紧凑,叶片较直立的,其反射光的损失就较小,至于透射的多少则与叶片的厚薄有很大关系,一般约透过太阳辐射的10-20%;但非常薄的叶片可透过40%以上。所以要注意培育理想的株型,合理密植,并加强水、肥管理,减少光能的损失。  

3、环境条件不适。  

(1)光强的限制。在弱光下虽然其它条件适合,光合速率也较低,因为受到光照强度的限制。当光照强度增高到光饱和点以上时,超过光饱和点的光又不能利用于光合作用,甚至直接或间接地使植物受到损伤。  

(2)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酶活性。  

(3)CO2供应不足,使光合速率受到限制。  

(4)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当,影响光合作用进行或使叶片早衰等。  

要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就应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方面要培育优良品种并进行合理密植;另一方面还要造成最适的环境条件,增加光合速率及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3. 钾肥供应不足的表现

主要是钾肥不够和水分供应不良造成。建议在幼果期开始,每月淋施1次含腐植酸水溶肥,8月后可以增施钾肥,促进幼果膨大。此外,缺乏有机质、磷钾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或水分管理不当造成也出现这种情况。要根据果园果树生长情况和施肥管理习惯入手,加强肥水管理,注重有机质水肥和磷钾元素的补充,缺乏中微量元素则应叶面喷施微肥。

4. 如何缓和钾肥供需矛盾

冬小麦播种在即,也正是一年中的需肥旺季,各种化肥粉墨登场,鱼目混珠。各种打擦边球的化肥,也摇身一变,成了"高含量"的高大上产品。做为一个农民,切要擦亮双眼,别让"高大上"成了"高大伤"。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

因为钾肥在小麦的各生长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了介绍的方便,所以先来介绍一下小麦的各生育阶段,以备理解。

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种子开始萌发到分蘖的营养生长阶段,从拔节到孕穗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抽穗到成熟的生殖生长阶段。

在小麦各生长阶段中,对钾肥的吸收量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而且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二,钾肥对小麦的作用

钾肥能增强光合作用和促进光合产物向各个器官运转。一般每产50公斤麦粒,需氧化钾2.5–5公斤,其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

1,在小麦苗期,钾能促进根系的发育。

2,在小麦的拔节期,钾能增加茎秆细胞壁的厚度,促进细胞木质化,使茎秆坚硬,从而增强小麦抗旱,抗寒,抗高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3,在小麦灌浆期,钾能促进淀粉合成,养分的转化和氮素的代谢,使小麦落黄好,成熟早,从而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4,钾肥在小麦扬花以前吸收最多,特别是在拔节至开花,钾的吸收达到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蜡熟之前,对钾的吸收基本结束。

三,小麦缺钾的症状

小麦缺乏钾营养,老叶的尖端和边缘逐渐枯黄,茎秆柔软,细瘦,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总之,小麦在苗期吸钾少,返青期后逐渐加大,拔节到扬花达到最多,吸收速度也最快,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最明显,因此,无论是高产还是中产麦田,在苗期,由于根小而吸收能力弱,为促使幼苗早分蘖,早生根,培育壮苗,必须施足氮磷钾营养,要施足底肥。

5. 钾肥不足会怎么样

钾能增加草莓糖分的储备,钾不足会导致草莓糖分下降,口感不好。钾过量会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同时会导致僵果;而且过量施用钾肥也会出现肥害,根系被肥烧了,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

6. 钾肥供应不足的原因

营养元素缺少,也叫缺素症,这是造成作物发生黄叶问题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从水稻缺素黄叶的原因方面,只要水稻生长期内缺少氮素、钾素、锌素、镁素、硫素等,都会造成水稻玉米叶片发黄,对于这种缺素(营养元素缺失或施肥不足)造成的黄叶问题,一般通过及时追肥(大量元素一般土施追肥补充,中微量元素一般也喷施补充)就可以缓解或解决。

1、缺氮黄叶

水稻缺氮造成的黄叶比较好判断,具体症状表现是:下部的老叶的叶尖先开始发黄,然后按照由下向上的次序导致植株中部的叶片和上部的叶片以及心叶都发黄,到最后会造成整棵水稻苗株全部发黄或总体呈现黄绿色;除此之外,缺氮造成的水稻黄叶,受害叶片一般先是从叶尖、叶边向叶片中部逐步变黄,而且缺少氮素的水稻苗株长势比较缓慢。

对于因为缺少氮素发生黄叶的水稻苗株,一般通过及时追施尿素或喷施尿素水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化解掉黄叶问题。

2、缺钾黄叶

水稻缺钾造成的黄叶问题,一般在过量使用氮肥或过量使用钾肥的地块(氮和磷过多会抑制对钾的吸收)、遇到连续高温或低温的极端恶劣天气(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变差)时容易发生。缺钾黄叶的具体症状是:苗株比较矮小、分蘖数量比较少、长势比较缓慢,缺钾水稻的叶片叶片暗绿不光亮,下部老叶的叶尖和叶边先变黄变褐、随后黄叶现象沿着叶脉扩大,受害叶片上会出现赤褐色的斑点,最终导致缺钾的叶片整个变褐或枯死,远看缺钾的地块好像水稻叶片烧焦了一样。

除此之外,缺钾的水稻还容易出现根系老化早衰或变黑腐烂的问题。

对于水稻缺钾造成的黄叶问题,一般通过及时追施钾肥或者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水稻缺钾性黄叶的问题。

3、缺锌黄叶

水稻缺锌黄叶的问题,一般大多在冷浸水稻田上发生的比较多,具体症状是:集中在水稻插秧后3周左右前后出现缺锌症状,缺锌受害的水稻苗株会发生下部叶片的叶尖干枯、叶片上产生褐色锈斑的症状,并且缺锌的水稻苗株上还会发生株高变矮、分蘖晚迟、根系细短、新叶生长缓慢、叶片变细变窄,叶片易老化、叶脉易脆断的问题,除此之外,缺锌的水稻叶片也容易发生退绿变白的现象。

对于水稻缺锌造成的黄叶问题,一般通过补充锌肥的方法即可解决,比如说使用0.1%的硫酸锌连续叶面喷施2-3次,每隔7-10天喷施1次,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缺锌症状危害。

4、缺硫黄叶

水稻缺硫也会造成叶片退绿变黄,水稻缺硫黄叶的具体症状表现是叶片失绿黄化,对于缺硫黄叶的水稻田,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硫酸钾或硫酸镁等含硫叶面肥的方法补充硫元素进行解决。

二、水稻发生病害或虫害造成的黄叶

1、水稻病害造成的黄叶

水稻发生稻瘟病、立枯病、叶枯病、黄矮病、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情况后,如果防治不及时,都会造成水稻苗株上的叶片出现黄叶等问题,对于这些水稻病害造成的黄叶问题,我们只要判断准病害类型,然后再根据病害类型选择有针对性的杀菌药物进行喷打防治即可,一般连续喷打杀菌剂(根据病害类型选择杀菌剂)2-3次、每隔7-10天喷打药液一次,即可很好的防治住病情、控制住黄叶问题。

2、水稻虫害造成的黄叶

水稻发生螟虫、蓟马、飞虱等虫害情况后,如果防治不及时,这些害虫会啃食、刺吸、破坏水稻的叶片,从而造成受害叶片发生黄叶的问题,对于因为虫害造成的水稻黄叶问题,我们一般只要使用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噻嗪酮等药物连续打药2-3次,每隔7-10天喷打一次,一般就能起到灭杀害虫、解决黄叶问题的效果。

三、水稻肥害或药害造成的黄叶

在水稻种植管理过程中,如果肥料(如碳铵、氨水等)使用不当或农药(主要是除草剂)用量过大、浓度过高,也会导致水稻因为发生肥害或药害而出现黄叶的问题,不过对于因为肥害或药害所造成的水稻黄叶问题,经常会出现叶片干尖、叶片病斑、叶片火烧焦状、叶片萎枯等受害症状。

对于因为肥害和药害所造成水稻黄叶问题,我们的补救方法一般是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喷灌清水(稀释株体叶片中的肥料浓度或农药浓度)的方法来加速生长、减轻危害,并通过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赤霉素等肥药的方法来缓解肥药害影响、促进受害水稻尽快恢复正常长势。

四、水稻生理早衰造成的黄叶

水稻生理早衰造成的黄叶问题,一般大多发生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时,主要是因为水稻的根系大量老化、根系养分吸收能力衰退或脱肥脱水等造成的,不过这种生理早衰造成的黄叶不是病害,打药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喷施功能性(促根养根为主)叶面肥、保持稻田水分湿度、避免后期过早断水等方法进行解决。

五、水稻缺氧沤根造成的黄叶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是冷浸水稻田或水稻生长期遭遇长期低温,或者水稻种植地的地势比较低、田地排水条件不利或长期不见太阳等,都容易造成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因为根系缺氧而发生沤根黄叶的问题。

对于这种水稻黄叶问题,我们一般需要通过排水晒田、提高稻田温度、提高稻田通透性的方法,以及叶片喷施尿素水、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的方法,同时配合稻田在追施锌肥和钾肥的方法,以此来进行促根壮棵、解决因根系缺氧所造成的黄叶问题。

六、水稻中毒造成的黄叶

水稻中毒造成的黄叶问题,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主要是因为硫化氢中毒或有机酸中毒所造成的,中毒黄叶水稻的受害症状主要表现在根系上,具体表现为水稻的根系细弱且新生白根少,根系发黑且带有恶臭味,与此同时,受害水稻的地上叶片会发生老叶变黄褐枯、叶尖变黄枯、叶色退绿变黄的问题,这一点在水稻下方的基部叶片上表现的非常明显。

对于水稻因中毒诱发的黄叶问题,我们一般需要及时通过排水晒田、加强中耕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氧气供应、排出毒害物质,从而达到缓解水稻毒害症状的目的,同时并通过为水稻追施氮磷钾营养元素、叶面喷施功能性叶面肥的方法,以此来增强水稻的健壮长势、提高水稻抗病抗逆等免疫能力以及促进受害水稻的尽快恢复。

7. 缺钾肥的现象

钾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寒、抗旱、抗倒伏及抗盐能力。 因钾肥施用不足造成作物缺钾时,通常表现为老叶叶尖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渐次枯萎,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形成斑块,但叶中部靠近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来的色泽。

严重缺钾时,幼叶上也会发生同样的症状

8. 钾肥资源紧缺

答:要掌握钾肥的正确施用方法,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因土施用。由于目前钾肥资源紧缺,钾肥应首先投放在土壤严重缺钾的区域。一般土壤速效钾低于80毫克/千克时,钾肥效果明显,要增施钾肥;土壤速效钾在80~120毫克/千克时,暂不施钾。从土壤质地看,砂质土速效钾含量往往较低,应增施钾肥;黏质土速效钾含量往往较高,可少施或不施。缺钾又缺硫的土壤可施硫酸钾,盐碱地不能施氯化钾。

(2)因作物施用。施于喜钾作物如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甘蔗、甜菜、棉麻、烟等经济作物,以及禾谷类的玉米、杂交稻等。

在多雨地区或具有灌溉条件,排水状况良好的地区大多数作物都可施用氯化钾,少数经济作物为改善品质,不宜施用氯化钾。根据农业生产对产品性状的要求及其用途决定钾肥的合理施用。此外,由于不同作物需钾量不同及根系的吸钾能力不同,作物对钾肥的反应程度也有差异,从多年钾肥应用的结果看,水稻、玉米、棉花、甘薯、油料作物上,钾肥的增产效果最好,可达到11.7%~43.3%,小麦等其他作物则次之。

(3)注意轮作施钾。在稻—稻轮作中,因早稻施有机肥多,晚稻一般不施有机肥,故钾肥应施在晚稻上。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钾肥应优先施在玉米上。

(4)注意钾肥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烟草、糖类作物、果树应选用硫酸钾为好;对于纤维作物,氯化钾则比较适宜。由于硫酸钾成本偏高,在高效经济作物上可以选用硫酸钾;而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除少数对氯敏感的作物外,则宜用较便宜的氯化钾。

9. 钾肥供应不足怎么办

中国钾肥进口来源国以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以色列和约旦五国为主,其中俄罗斯主要以供应边贸为主。

我国钾肥供给对外依存度较高,2020年中国钾肥自给率为46.7%,所以高度受国际市场影响,当一部分市场价格提高后,国际大厂就希望其他区域价格也能提高上去。尽管不少国家地区签订了大合同价,以我国为例,还有几家国际大厂没有签订价格,这几家大厂没有责任按大合同价格发货,如果我国价格过低,他们有动力将货物运到价格高的区域。氯化钾在全球依然是有高流动性的市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