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粮食干燥机械(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2 23:48   点击: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

黄河烘干塔500吨能装200吨玉米

黄河烘干塔主要由烘干段、缓苏段、冷却段等组成,采用顺流烘干、逆流冷却的工艺,设多个烘干段,每个烘干段都有缓苏段、工艺流程长,烘干充分,该机型以干净的热空气为干燥介质,适合于东北地区烘干高水分玉米、水稻等。

性能特点:

1、单机露天使用,防风防雨。

2、机械化连续作业,性能稳定,操作方便。

3、适应能力强,可烘干多种粮食。

4、粮食烘干彻底、均匀,缓苏充分,冷却透彻,烘干后粮食可直接入库。

5、烘后粮食品质好,无污染。

2. 粮食烘干设备 烘干机 干燥设备

干燥机是一种利用热能降低物料水分的机械设备,用于对物体进行干燥操作。干燥机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干燥的目的是为了物料使用或进一步加工的需要,如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将收获的粮食干燥到一定湿含量以下,以防霉变。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干燥机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烘干机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干燥各类产品的机械,是把高湿物料进行干燥脱水的设备,应用范围很广,大到化工、建筑行业,小到家庭用具都少不了烘干机,不过在这里说的是一般用在重工业或副业上的,烘干之后使废料废渣转化为可利用资源,节能减排,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巩义新兴机械厂

3. 粮食烘干设备工作原理

燃煤烘干机工作原理

燃煤烘干机并不是单一设备,而是由供热设备、给料机、运输机、滚筒烘干机、除尘器、配电柜及其它配套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其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整个烘干过程。其工作原理:湿物料经给料机和输送机运输至滚筒烘干机筒体内,物料随着滚筒不断的滚动,在筒体内独特装置的作用下,增加了其与高温热风的接触面积,使物料的水分大大降低了许多,干燥后的物料,从出料口排除,完成整个高湿物料的降水烘干

4. 粮食烘干机烘干原理

烘干机的工作原理: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有热风气流式和辐射式等,热风滚筒烘干是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入料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防止粉尘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内螺旋搅拌、扫散、抄板,推进物料运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

5. 粮食快速烘干机

l、操作人员须经农机管理部门或烘干机生产企业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2、操作、检查、维护前必须仔细阅读烘干机《使用说明书》,熟 悉、掌握有关安全知识。

3、起动设备前,须确认各运转设备、转动部件附近无闲杂人员 后方可起动。

4、烘干机通电前应确认绿色接地线接地并接触良好。烘干机工 作电压保证交流三相380伏,送电前控制箱上的电源开关应置于 [OFF] 位置。

5、设备运行期间,,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切勿靠近设备。

6、烘干机运转时,身体任何部位及衣物不得放在或靠近搅龙、 皮带、提升机喂入口、皮带输送机、风机、热风炉出渣机等运转部件及其附近,以免发生意外事故。也不要将异物如工具、零件等放在机器上,以免造成机器损坏。

7、烘干机作业时检查口、粮仓仓门等均不得随意打开,以防跑粮。跑粮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并威胁到设备安全。

8、必须保持稻谷在烘干机内均匀流动,不出现死区或堵塞,以 防粮食在高温下长时间停滞而起火燃烧。发生粮温过高有起火和坏粮 危险时,应立即切断全部电源,同时关闭热风炉燃烧器,以避免事态 扩大。

9、在烘干小麦和水分超过30%的水稻时,只能装烘干机额定装 载量的80-90%,否则容易堵塞,严重者有发生崩仓毁机的危险。

10、烘干机发生故障时,必须停电检修,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拆 卸。检查时应使用电压等级合适且合格的工具,登高检修时,要系好安全带。

6. 简易粮食烘干机制作

首先,从加料口加入待干燥物料,随后开机,在开机后,首先需要打开真空泵对耙式干燥机内腔体进行抽真空,时刻关注真空度,待达到0.03Mpa左右时可开启加热,向夹层内通入热介质。

这个顺序一定不可搞错,如果按先升温加热再抽真空的步伐操纵,加热的空气被真空泵抽出去的时候,会导致真空泵温度过高,大大影响真空泵的工作效率,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损毁。

更重要的是,由于真空耙式干燥机内部完全密封,如先加热,则空气膨胀无法排出,干燥机内部压力增大,虽然耙式干燥机采用加强结构,但极端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危险发生的可能性的。这是安全操作规则所不允许的。 之后就可开启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

7. 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名词解释

        利用热能降低物料水分的机械设备,用于对物体进行干燥操作。

详细原理如木材在制作木模、木器前的干燥可以防止制品变形,陶瓷坯料在煅烧前的干燥可以防止成品龟裂。另外干燥后的物料也便于运输和贮存,如将收获的粮食干燥到一定湿含量以下,以防霉变。由于自然干燥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各种机械化干燥机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压缩空气中水蒸气的量是由压缩空气的温度决定的:在保持压缩空气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可减少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而多余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液体。冷冻干燥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制冷技术干燥压缩空气的。

8. 粮食干燥设备

原料一次性烘不干 

原因:1、烘干机太小;2、风网风压、流量计算有误;3、烘干机使用不当。

解决方法:1、增加烘干温度,但此法容易引起烘干器内着火,最好方法是更换或重新修改烘干设备。2、要求厂家重新计算风压、流量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设计变更方案。3、与厂商协商索取设备说明书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干燥机内原料着火

原因:1、烘干设备使用不当;2、烘干设备太小无法达到烘干效果而强行加温引起着火;3、烘干设备设计原理有问题;4、原料吸不走导致烘干机内起火。

解决方法:1、与厂商协商索取设备说明书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2、更换或改造烘干设备;3、要求厂家更换或改造烘干设备;4、检查烘干设备是否安装正确、是否漏气或增加风压。

烘干机放炮

原因:1、烘干温度过高,导致烘干设备内起火燃烧;2、烘干设备堵塞。

解决方法:1、降低烘干温度;2、清理烘干设备。

料吸不走

原因:1、烘干设备安装不当,漏气或者安装不对;2、烘干设备设计问题,风压不够。

解决方法:1、对照安装图纸检查安装是否正确,检查管道接口处是否漏气;2、与厂家协调解决。

分离器烟囱出料

原因:1、分离器太小;2、分离器设计有问题;3、风网风压计算错误。

解决方法:1、更换或改造分离器。2、与厂家协商解决;3、与厂家协商解决。

分离器下口出水汽同上

物料干湿不均,前面制棒无法正常

原因:

1、烘干设备使用不当;

2、原料成团(比如北方冬天原料解冻成团)。

解决方法:

1、与厂商协商索取设备说明书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2、将成团原料打碎后再进行烘干。

烘干设备浪费燃料

原因:

1、设备保温性能差;

2、设备设计原理有问题;

3、火炉设计制作有问题。

解决方法:

1、包一层保温材料,改善烘干设备的工况;

2、向厂家需求改善方法;

3、向厂家咨询索取更合理的火炉图纸。此信息由河南巩义新兴机械厂提供。

9. 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有哪些

水分水分是粮食中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不仅影响粮食的籽粒的生理变化,而且影响粮食的加工、储藏及粮食食品的制作。

水分过高,粮食不易保管,容易发热霉变,会使粮食品质发生变化,适量的水分可保证粮食加工及食品制作的顺利进行及产品品质。

正常情况下,粮食有水分应在13~14%。入库的粮食要严格按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的水分含量执行,不许超过标准要求值。

破碎率粮食的破碎率是反映粮食品质的一项重要的指标,玉米质量指标中规定三等玉米的不完善粒不能超过8%,(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破碎粒、病斑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

破损粒增加,不完善粒总量就会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要求。

烘干后的玉米,由于高温干燥产生的破碎增加,破碎率过高,品质下降,甚至隆等。

以及玉米表皮爆裂和产生热损伤,爆裂的玉米在装运过程中会产生籽粒的破碎,并加大了玉米储藏中发霉的机会。

通常解决办法是采用过筛的办法,减少人为造成粮食的减量和经济损失。

脂肪酸值烘干前粮堆的温度对脂肪酸值的影响。

由于粮库烘干能力有限,部分高水分粮食不能及时烘干晾晒,导致高水分粮食集中在一起发热,使粮堆温度升高,粮食籽粒中的脂肪在高温高湿下极易发生酸败,致使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脂肪酸值升高,粮食品质发生劣变。

烘干过程中温度对脂肪酸值的影响。

粮食在烘干过程中会产生烘伤粒,而且过高的粮食温度会使粮粒脂肪酸值升高,一般出机粮温在50℃以下,对玉米的色泽和味道影响不大,脂肪酸值变化也不明显;若出机粮温在60℃以上时,玉米颜色发灰,失去原有的甜味,脂肪酸值变化不大。

玉米在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的变化。

在保管过程中,如保管不当,会发生结露,发热、霉变、粮食局部或全仓粮温升高,从而使粮食籽粒内部脂肪发生酸败反应。

玉米脂肪酸值上升。粮堆湿度的影响。控制粮食水分是保证粮食储藏安全和粮食品质的关键。

粮食水分除受入仓水分影响外,还受粮堆湿度的影响。

粮堆中湿度大,粮食水分就高,粮堆就极易发生结露、发热现象。

而且粮食水分高,可导致粮粒中霉活性增强,呼吸加剧,各种代谢活动更加旺盛,消耗干物质速度加快,从而使粮食储存稳定性降低,脂肪酸值就随之升高,粮食的品质发生劣变。

霉菌毒素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升高,霉菌生长会更加旺盛,玉米胚中的脂肪酸值提高不大,而其它部分则显著提高,这是因为霉菌在胚中生长更旺盛,而胚中产生的脂肪酸能被霉菌分解利用。

破碎粒的影响。粮食在入仓过程中,由于机械化程度高,致使入仓粮食破碎粒大大增加,特别是浅圆仓和立筒仓,破碎粒增加了玉米粒中脂肪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粮食籽粒更容易发生酸败而使脂肪酸值升高,粮食品质发生变化。储藏时间对脂肪酸值的影响。

储存时间越长脂肪酸值越高,储存条件也直接影响粮食的安全储存时间,北方的粮食一般储存时间比较长一些。但是,随着储存年限的增长,脂肪酸值会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应定期限进行轮换。

高温干燥营养成分受到破坏。

以玉米为例,玉米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当温度过高时会使淀粉和蛋白质发生糊化和变性,从而失去应有的营养成分,玉米在57度以上时,淀粉结构发生变化,蒸煮粘性发生下降变化,不易成团,食用时失去香味,口感发散,并用粘牙现象。

脂肪酸值升高。

在烘干过程中由于控制不好温度容易引起玉米产生烘糊粒,一般在50度以下,对玉米的色泽和味道影响不大,脂肪酸值变化也不明显。

若粮食的温度在60度以上时,玉米颜色发灰,还会出现焦糊粒,失去原有玉米甜味,脂肪酸值变化较大。新收获的玉米脂肪酸值一般在15左右,很少有超过20的,不完善粒也低。而高温烘干的玉米脂肪酸值和不完善粒中的破碎粒和热损伤粒比较多,指标普遍高,有的还有烘糊粒,所以由于烘干条件的不适宜,引起了质量指标发生变化,不宜继续储存和流通,只有轮出。淀粉的产率降低。当烘干温度在90℃以上时,一次完成烘干作业的玉米,其淀粉品质会受到显著的不良影响。美国詹逊等人于1975年报告说,当对玉米进行100~142℃的水热处理时,玉米所含麦芽搪(淀粉水解产物之一)的数t增加约4倍,从9.4毫克增为35.5毫克。说明玉米中的淀粉发生了部分水解,淀粉产率降低。蛋白质遭破坏。加热温度对粮食的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当玉米加热到143℃时,玉米中能被氯化钠提取的蛋白质数量会显著减少。高温烘干能使粮食中若干种氨基酸遭到破坏。加热温度对小麦的面筋蛋白有很大影响。如果加热温度过高,面筋含量将下降或完全丧失,残留的少量面筋品质将显著变坏,并会使色泽变暗,失去弹性。烘干过程中,一般控制小麦温度在45~50℃。在保证发芽率为95%以上时,小麦所能忍受的最高温度为62℃,玉米为51℃(相对湿度为70%时)。加热温度对几项品质指标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对食用、商用的粮食一般加热温度不超过50℃,最高不超过60℃,对于种用粮食,一般不能超过45℃。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