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饲料厂产能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6-26 14:15   点击:19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饲料厂产能

一般饲料厂年产量大约是一万吨左右。这就是指以销售饲料为主的饲料厂。有些大型或特大型的猪场内部也会有饲料厂,如果是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猪场自产自销的饲料可能要几万吨。饲料厂年产量与当年当地的养殖数量和行情有密切关系。

二、饲料生产效率提高

 看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饲料厂的运用

  1、分析速度快。近红外光谱的信息必须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一般一个样品取得光谱数据后可以立刻得到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己建立的校正模型,测定一个样品通常只需1-2分钟,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检测周期。

  

  2、分析效率高。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同时测定样品的多种组分或性质,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常规的检测方法只能一项一项的测,花费的时间长。此外近红外光谱带较弱,测量光程较长,故光程的精度要求不高,而且仪器构造简单,易于维护。

  

  3、适用的样品范围广,样品不需要预处理,测定简便。近红外饲料分析仪在测量过程中不损伤样品,可直接测定液体、固体(粉末或颗粒)等样品,容易保持样品活性,是一种不消耗样品的无损分析技术。

  

  4、近红外光在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便于实现在线分析。饲料加工的在线检测和监控是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在复杂背景下瞬时分析样品的组分信息,而且不破坏样品,可直接准确地获取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达到对各种工业生产过程进行在线监控的要求。

  

  5、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苛刻,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胜任工作。并且相比人员流动较大的饲料企业,近红外饲料分析仪能够保持化学分析的稳定性。

三、饲料厂设计产能怎么计算

四川省内江市正大饲料厂2023年的最新新闻实现年产能18万吨。

四川内江市正大饲料厂对原有生产设备升级换代,实现年产能18万吨畜禽饲料。项目建成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6亿元,将进一步完善内江周边养殖产业链的配套服务。

四、饲料行业产能利用率

事实上,当下宠物经济已经获得空前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即使在2020年疫情的情况下,宠物市场的规模达到2953亿,相比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同时,随着养宠观念的进一步变化,以及宠物市场的服务延伸挖掘,宠物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此外,宠物市场的细分市场也获得蓬勃发展,宠物玩具、宠粮、宠物医疗、宠物服务……其中,宠粮作为宠物刚需消费品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占比较大。与食品工艺相同,宠粮工艺也在不断变革,不断升级,尤其是耐威克这样的大型宠粮品牌,都有自己专属的宠粮配方、宠粮原料,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饲料产能利用率低原因分析

60-70%。

美国和日本是最早推行制造业精益生产的国家,他们的制造业都起步很早,所以这就是无法达到的高度。

产能利用率受订单,材料,人工,天气,设备自动化程度,模具和设备故障等方面综合影响。

所以60-70%是制造业的顶流。

六、饲料产能利用率低原因是什么

企业新产品产能利用低的原因包括:第一,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尚不完善。

生产工艺的完善需要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第二,生产工人操作尚不熟悉。

生产工人对新产品的操作也存在一个从不熟练到逐渐熟练的过程。

第三,产品市场需求还没有明显增加。

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使用存在从不习惯到逐渐习惯的过程。解决措施:积累经验,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示范,培养熟练工人。强化宣传,扩大产品市场。

七、饲料产能利用率低原因分析报告

满产时利用率是100%,超过负荷生产,就是大于100%。

八、饲料厂产能计算公式

在政府鼓励企业规模化养殖,运用环保压力逐渐淘汰养殖散户化的环境下,在2016年养猪超常规牛市(暴利)的刺激下,各路资金(企业)投入养猪业,其中犹以饲料行业为最。在政府出台养殖业地域性发展指引下,养猪大企业在相关区域跑马圈地建立养猪公司。

大规模养猪有个特征,养猪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粮食产地,本地消费容量,运输半径等等条件约束,一旦某一家养猪企业跑马圈地进入某一个县域,那么其他企业一般不会进入。这个实际情况与水泥生产厂有点相似。以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为例,看看养猪流程的项目周期有多长吧!

1,立项到开工,至少一年,一般一年半以上到两年,看证件办理、土地、环评的速度。

2,自繁自养30万非常大的了,看土地大小一般都分几个猪场,同时开工或者分批开工,一个猪场现在的建设时间要至少半年正常10个月到1年。

3,工程完工一般会立刻启用,好多猪场都没完工配套工程都没做好就先进后备猪了,边开工边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

4,一个猪场从启用到满负荷最少一年,看生产计划2年满负荷的也可能。30万自繁自养从立项到满负荷满打满算5年算是执行力非常好各方面条件很顺利的了。6~7年逐渐满负荷的不在少数。

一家养猪公司在异地成立一家规模20~30万头的县域分公司(地市级分公司规模大概50万~200万头),这样的分公司,一般需要一个饲料厂,两个以上种猪场,十几个养猪场(育肥场),大致需要的流程与时间周期:

1,公司想去某个区域开个养猪分公司,或某个地方政府想利用自己的优势(适合养猪)招商引资,企业进行初步考察,与地方政府签订初步意向协议,并设立项目。

2,公司成立项目分公司,筹备组人员到位,工商注册,前期启动资金到位,与地方政府进一步磋商相关事宜,签订相关协议,申请环评,征地(饲料厂属工业用地,需要征地手续取得)或租赁(养殖场属农业用地,采用租赁形式取得)土地相关原则文件。

3,开始征地,租赁,动、拆迁,土地平整,工程附属设施到位,项目开工建设,以上过程大概需要一年以上时间周期。

4,前期建设饲料厂与种猪场,完善交通条件。从项目开工建设到种猪场启用大概需要一年时间。从种猪场启用到仔猪出栏又需要大概一年时间。三年左右时间过去了。因一下子没有那么多后备母猪,所以种猪场的启用到种猪场满负荷生产需要时间,具体的我不知道,估计需要两年时间。

5,养猪场(育肥场)陆陆续续开工建设,第一家养猪场建设、启用大概需要一年时间,第一批生猪出栏又需要半年时间。三年半时间过去了。养殖场的一年建设期与种猪场的启用生产期一年时间是重叠的。

6,全部养猪场建设完毕,这个过程不少于两年时间。满打满算,一家区域性分公司满负荷生产,大概需要五年以上时间。

按牧原股份公开的规模化养殖周期(相比散户化周期要短一点)资料看,考虑出栏、搞卫生,消毒,空栏等等等待时间,生猪养殖流程大概:

1,“50公斤标准”后备母猪约五个月可配种怀孕。从后备母猪出生到“标准后备母猪”出栏大约需要养殖一百天。

2,怀孕期四个月,母猪产崽。

3,仔猪出生两个月多一点出栏转养猪场。

4,养猪期(育肥期)四个月(110公斤标准猪)左右。在目前饲料价格便宜的环境下,人们喜欢养超标准大猪(目前温氏、牧原出栏约120公斤左右,有计划养到130公斤左右出栏,有散户养牛猪150公斤以上),那么就需要五个月左右。

从以上这个养猪流程就可以看见,大公司的项目分公司从种猪场(二元后备母猪)启用到第一批商品猪出栏大概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是个自然流程,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提前或者说压缩。假如项目分公司从“祖父母代”种猪场养殖起步,那么还需要增加一年时间,就是需要两年半。假如从“曾祖父母代”养殖起步,那么又得加一年时间,就需要三年半的投产时间流程;加两年的立项、建设期,第一批商品猪出栏时间就不少于五年半,再加两年的产能提高期,需要七年半时间才能完成满负荷生产要求,这还是在各方面都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满产满销结果。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的是,这是大公司规模化养猪的周期,从项目立项到满负荷生产的周期很长。但是,老农民散户化养猪就简单多了,有现成的猪舍,就算是盖起来也很快,一个月就可以全部解决问题。从后备母猪开始,只要一年半时间就可以满产销售。假如从仔猪开始养,只要五个月就行了。因为我国养猪主力还是农民家庭养猪(去年全部上市公司全国布局的2700万头养猪规模,相对于我国7亿头猪消费量4%。),所以养猪行业的周期性就按农民的养猪周期来波动。

反应在上市公司公告或者说财务报告上披露的数据信息顺序为:

1,公司公告建立分公司。

2,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增加分公司。

3,在建工程科目数据增加。养猪场建设工程完工,启用,在建工程科目减少,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4,固定资产科目数据增加。

5,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主要是公猪母猪)数据增加。种猪场启用,种猪饲养开始,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逐渐增加;随着母猪生产,仔猪出生,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少(母猪减值,计入仔猪成本),转入存货科目。

6,存货科目(主要是养殖中的小猪中猪大猪,包括刚出生的乳猪)数据增加。随着小猪猪长大需要成本,存货科目每天逐渐增加;至110公斤商品猪养成,生猪出栏销售,存货科目减少,转入销售收入科目。

7,生猪出栏、销售收入科目数据增加。

8,公司利润科目数据增加与否取决于生猪市场价。

假如一家公司不再规模扩张,那么其生产性生物资产会稳定在一定的区域。假如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减少,意味着公司在压缩种猪场规模,随后会减少生猪出栏数量。所以说,母猪(生产性生物资产)就是企业不可停产的生产设备,要么继续生产,要么淘汰打折卖出,公司的固定资产是工业企业厂房的一个概念。母猪每年的自然淘汰率在40%左右。

养猪行业其实并不复杂,只有了解整个流程,才能在综合成本投入和分析种占据优势。

九、饲料利用效率

饲料转化率 一般用耗料增重比(料重比、料肉比、饲料消耗比)来表示。即每增加1公斤活重所消耗的标准饲料公斤数。

计算公式为:耗料增重比(料重比)= 标准饲料公斤数/增重公斤数在计算饲料报酬中,用 “耗料增重比”较 “料肉比”的概念更准确,因增加的不是 “肉”,而是体重。标准饲料量是指按饲养标准配制的饲粮量。否则,将缺乏可比性。也可从相反角度,用饲料转换率(饲料消耗率)来表示。

饲料转换率(%)=增加的活量/消耗的饲料量

向左转|向右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