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仔猪饲料应激(养猪技术干货,猪应激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2-24 07:35   点击:15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养猪技术干货,猪应激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一是猪猝死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抓捕、惊吓、注射等,常常是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二是猪应激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运输、高温、拥挤等原因,出现早期肌肉震颤、尾抖,继而呼吸困难、心悸,皮肤出现红斑或紫斑,可视黏膜发绀,最后衰竭死亡。三是猪应激性溃疡: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等发生溃疡为主。主要是由于咬斗、运输、严重疾病等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主要表现事前无慢性溃疡典型症状,是一种急性胃肠黏膜病变。解剖可见胃肠(十二指肠)黏膜有细小、散在的点状出血;线状或斑片状浅表糜烂;或浅表呈多发性圆形溃疡,边缘不整齐,但不隆起,深度一般达黏膜下层。四是消化道菌群失调:主要是由于更换饲料或饲喂方法、转圈、混群、市场交易等。猪胃肠黏膜损伤引起消化道正常微生物区系被破坏,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致病菌株大量繁殖引发细菌性肠炎。1、针对猪物理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受到寒冷、高温、强辐射、低气压、贼风、强噪声等物理应激,可采取保温防暑,远离工厂及污染区,防止贼风,保持环境相对安静等措施。2、针对猪化学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生长环境空气中的 CO2、NH3、H2S 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各种化学毒物和药剂等化学应激,可采取通风换气,有毒净化空气,保持环境卫生,勤换垫料等措施。3、针对猪饲养过程中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饥饿或过饱、日粮不平衡、日粮急剧变更和饲养水平低下、饮水不足或水温过低等产生的应激,应采取平衡日粮、供给清洁饮水等措施。4、针对猪生产工艺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抓捕、驱赶、缺乏运动、饲养密度过大、饲槽宽度不足、组群过大等产生的应激,可采取调整合理饲养密度、断奶前尽量少抓猪、少注射给药等技术措施。也可在断奶仔猪转群后的3至5天内,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电解多维,对缓解断奶仔猪因转群造成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膘情下降、抗病力减弱等不良反应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5、针对猪生物学应激的技术措施猪任何疾病都是应激因素,除引起特殊的组织器官损伤外,都会引起患病机体的严重应激反应。毒力强的致病因子可使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长减慢,母猪流产或死胎。主要应对措施有:(1)脱出猪饲料中和猪体内的毒素,保肝、脱毒、补能增强免疫力;(2)定期驱虫;(3)预防因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导致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呼吸综合病症。6、针对猪心理应激的技术措施对猪争斗、群体等级地位、惊吓、粗暴管理以及其他引起心理紧张的因素产生的应激,可采取合理分群、关爱猪只和保持环境安静等措施。7、针对猪运输应激的技术措施在猪收购、调拨、贮养、运输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由于对猪多次的驱赶、捆扎、鞭打和惊吓,运输过程中饥饿缺水、挤压、殴打及车辆颠簸等一系列刺激,都会引起猪发生应激反应。猪在此过程中,许多超阈值的刺激同时作用于猪,会降低生猪的防御机制,导致猪发烧,如果猪的呼吸频率超过80 次/分钟,体温超过39.7 ℃,就表明出现了严重的应激。长距离运输时容易造成猪脱水、失重、甚至死亡,当路况较差、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时,应激更严重。主要应对措施:一是猪装车后要合理隔离,及时清除粪尿及腐败物,注意通风和保温,尽量不要颠簸;二是口服补液盐治疗仔猪长途运输应激反应。8、针对猪其他的应激因素的技术措施母猪发情、配种、怀孕、产仔、哺乳等特殊的生理活动,会造成强烈的刺激而引起应激,常常引发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症,表现为肢蹄软弱、蹄裂,严重的会产前、产后瘫痪,母猪繁殖力下降,产仔数减少,减食并伴有便秘现象,迅速消瘦,抗病力下降,甚至出现繁殖障碍等。可采取措施:注意母猪配种前后及哺乳期的管理,特别应注意预防子宫炎、乳房炎及产前产后不吃食的现象发生。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应激受环境和遗传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但目前对猪应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应激的控制上。研究学者和生产者提出的减轻断奶应激综合症的对策也局限在营养和环境等方面。目前,生产中针对应激主要采取营养调控、加强管理、改善环境、药物防治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都是针对应激中的环境因素调控手段,虽然在养猪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都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遗传角度考虑应激的隔绝源头应该是育种,后期生产管理一系列调控是后天隔绝应激的重要因素。

二、仔猪打水肿疫苗有何应激?

仔猪注射疫苗后产生应激反应,不能用冷水淋。

1、仔猪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由于扑捉等操作,仔猪神经紧张,表现惊恐症状,这种副作用就是应激反应。

2、在防疫过程中,动作要轻稳,由饲养员帮助抓猪完成免疫注射,这样可以减小应激反应。

3、冷水淋猪,只能增加仔猪的应激反应,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4、由于仔猪的个体不同,个别的仔猪注射疫苗后会出现过敏现象,有的症状轻微,出现食欲减退,两天后自愈,急性过敏,仔猪倒地呼吸困难,吐沫,哆嗦,要及时用药物抢救,常用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三、仔猪的应激反应是指的是什么不适反应?

仔猪应激反应是指仔猪在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下或者长期作用的状态下,处于“紧张状态下”时产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腺皮质功能异常增强。其中引起过激反应的因素叫过激源。常见的诱仔猪断奶、转群、换料、免疫、驱赶等都是应激源。

四、仔猪打疫苗后发生应激用冷水淋是什么原理?

仔猪注射疫苗后产生应激反应,不能用冷水淋。

1、仔猪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由于扑捉等操作,仔猪神经紧张,表现惊恐症状,这种副作用就是应激反应。

2、在防疫过程中,动作要轻稳,由饲养员帮助抓猪完成免疫注射,这样可以减小应激反应。

3、冷水淋猪,只能增加仔猪的应激反应,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4、由于仔猪的个体不同,个别的仔猪注射疫苗后会出现过敏现象,有的症状轻微,出现食欲减退,两天后自愈,急性过敏,仔猪倒地呼吸困难,吐沫,哆嗦,要及时用药物抢救,常用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五、猪应激反应怎样?

1、断奶应激:断奶应激是仔猪进入保育期最强烈的应激,仔猪断奶后采食量下降15%-20%,生长停滞,饲养周期延长5天以上;腹泻,腹泻率达30-100%,平均为50%,严重的死亡率达15%;抗病力下降。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征是全世界养猪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俗称“断奶关”,仔猪断奶应激造成的损失达150元/窝。

2、转栏应激:仔猪断奶进入保育舍后会重新合栏、转栏,60—70日龄后进入生长育肥舍又会重新进行一次转栏、合栏,转栏和合栏后仔会猪打架、重新定位等,由于保育猪抗应激能力差、免疫系统不完善,仔猪经常会转栏后一周左右出现采食量下降,发生病情的现象。

3、换料应激:保育期猪消化酶不完善,消化系统不健全,各种酶的活性要到40日龄左右才会重新增长,在保育期会有2—3次换料,在此期间仔猪容易消化不良,导致仔猪腹泻,阻碍仔生长。

4、环境应激:在断奶期母猪和仔猪分离、仔猪心理压力大,日粮从液态乳转向固体的配合饲料,仔猪从温暖舒适的分娩栏到相对环境差的保育栏。

5、免疫应激:仔猪在保育期多次接种疫苗,反复不断的注射,捕捉给仔猪带来强烈应激,经常出现疫苗接种完成后猪群发病的情况。

保育期在养猪生产阶段中是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关键时刻找到更好的办法应对对于养猪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猪场除了提供给仔猪的合理营养、改善仔猪生活环境外还需要通过添加功能性添加剂胆汁酸来对抗保育期应激。猪专用胆汁酸是从猪胆汁中提取的更适合猪应用的胆汁酸,可提高猪对脂肪的吸收利用,并能维护猪的肠道健康,其主要成分含猪胆酸约8-10%,猪脱氧胆酸约15%,鹅脱氧胆酸约3%,其中乳仔猪最缺乏也是起关键作用的是猪胆酸,补充猪胆酸可促进乳仔猪消化系统发育并实现快速生长。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活性成分,它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在脂肪的利用过程中,胆汁酸在脂肪乳化、消化和吸收三个阶段均发挥作用。在肝肠循环中,胆汁酸在乳化脂肪的同时,可以激活脂肪酶的活性进行脂肪水解,进而与脂肪酸等形成乳糜微粒,使脂肪酸可以透膜吸收,以促进脂肪的高效率消化和吸收。此外,返回到肝的胆汁酸可刺激胆汁的分泌,畅通胆道,消除霉菌毒素,细菌内毒素等有害物质,从而起到保肝护胆的作用。在仔猪上应用胆汁酸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有效解决仔猪营养型腹泻,提高抗应激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

六、仔猪长途运输怎样减轻应激反应?

运输仔猪抗应激的防御措施: 1、加强营养 在运输前1周应饲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饲料,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在运输时应饲喂仔猪生产地的饲料,长途运输时途中必须保证每天饲喂2次,并供应足量的饮水。

到饲养地时,将饲料逐渐过渡。

2、尽量创造适宜的运输条件 猪的最适宜的温度为15~23 ℃,过热过冷都会对猪形成影响,因此,在夏天运输仔猪时应选择阴天、夜晚,避过高温天气,运输时盖上遮阴设施,防止猪只中暑;冬季运输时选择风和日暖的天气,避过冷空气侵入时段,车内要有防风保暖设施,防止猪只受凉,引发感冒生病;运输猪只时,车辆速度不宜过快,刹车不宜过猛,路沟、坑洼地带要小心慢行,缓慢减速,尽量减少猪只突然拥挤受惊。

3、饲喂抗应激添加剂 一是维生素类,添加维生素C有利于促进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降低生理应激,有助于热应激条件下的仔猪维持正常体温,提高饲料转化率;维生素B1参与细胞代谢,特别是参与糖的代谢,维生素B2是细胞核的重要成分,维生素E有保护细胞膜和防止氧化作用,并可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应激时肌肉细胞中肌醇激酶的释放,从而防止应激干扰,维生素E还可提高畜体的抗病力;维生素K是抗药物产生应激的抗应激剂。

二是电解质,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氯化钾、氯化钠等,电解质可维持畜体内的酸碱平衡,缓解热应激;三是添加氨基酸,在运输仔猪的前后1周内饲料中添加多种氨基酸添加剂,可补充因应激引起的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蛋白质分解;四是添加药物,由于运输仔猪的前后,仔猪要受到多次刺激,为了减少应激,可在运输仔猪时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安定药物,但要根据运输的时间长短,计算好用药量,防止添加过量引起病态。

4、做好免疫注射,建议使用奥德曼产品。

一般运输仔猪大都是运输断奶后的仔猪,因此,要做好仔猪从出生后到断奶后这一段时间内的免疫工作,如预防猪瘟、仔猪副伤寒、水肿病等,确保仔猪健康。

七、35天的仔猪养殖注意事项?

1、防寒保温

仔猪的抗寒能力非常弱,特别是到了秋冬季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保温工作的话,极易导致仔猪受寒感冒。因此仔猪管理的首要注意事项就是防寒保温,保证仔猪舍密不透风,铺好干燥的垫草,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保温箱。保持仔猪舍的干燥,遇到阴冷多雨天要及时增温,定期打扫猪舍,清除粪便,观察天气,及时做好准备工作。

2、科学喂养

饲料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饲喂仔猪的时候,要选择口感好、营养充足、便于消化的饲料。如果是刚断奶的仔猪,则要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有条件的可以饲喂流食性饲料,保证饲料的多样化。营养全面,满足仔猪生长的所需营养。仔猪的饲喂要遵守少量多喂的原则,不饲喂霉变饲料与污水,保证仔猪健康生长。

3、适时分群

仔猪生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是必须要与母猪分开饲养的,但是仔猪的适应能力比较弱,所以为了防止环境改变导致仔猪产生应激反应,要以移走母猪为主。当仔猪在与母猪饲养30-35天左右后,要根据仔猪的生长习性、重量及活动情况等适时分群。每群的仔猪数量不宜超过15只,将生长过弱的仔猪分在一起,便于饲养,身体逐渐变好后再放入育肥猪群中。

4、加强运动

为了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及育肥进度,每天要加强仔猪的运动,定时驱赶仔猪奔跑,当有太阳的时候要让仔猪多晒太阳。不过秋冬季等下雨或者是阴冷天气温度低时不可出猪舍,防止仔猪产生应激反应。这样反而还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增加了仔猪的发病率,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5、疾病防治

前面也说了,仔猪是比较虚弱的,因此各种疾病的发生率都比较高。所以最后要注意的就是仔猪的疾病防治了。要了解仔猪常见疾病及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例如每年春季是气喘病、副伤寒等疾病的高发期。我们要定时巡查猪舍,检查仔猪生长情况,发病后及时治疗。定期注射疫苗,防治传染病的发生,保证仔猪健康生长。

八、刚断奶仔猪拌料的正确方法?

仔猪刚断奶的时候需要给予教槽料,而搭配湿喂料可以有效减少仔猪断奶后的食物应激,而且湿喂料也是制作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给断奶仔猪正确喂料?

  湿喂料是由常规干饲料和液态的载体(水、食品加工液体副产品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农村用热水泡透仔猪料后喂仔猪或用泔水喂大猪就是湿喂料应用的典型例子。目前,随着仔猪断奶日龄的不断缩短,仔猪的断奶应激尤其是食物应激越来越大。采用湿喂料可有效地减小断奶应激,促进仔猪断奶后正常的生长发育。

  (一)断奶仔猪湿喂料优点

  (1)可维持仔猪断奶后健康的消化道环境,预防腹泻等疾病。仔猪断奶后直接饲喂干饲料会导致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变深。这影响了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会由此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湿喂料的物理形态与母乳较为相似,可减小饲料形态突变对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不利影响。

  (2)能够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饮水量。刚断奶仔猪还没有完全学会独立采食和饮水行为,往往还不能完全适应干饲料。而湿喂料的形态与母乳相似,不仅方便仔猪采食,而且有利于促进仔猪胃肠道的发育,增加消化道容积。

  (3)提高了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因为湿喂料一方面维持了断奶仔猪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增加了采食量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

  (4)不仅节省用水,而且减少饲料粉尘。用饮水器给仔猪供水,滴水、漏水等损耗很大,通过食槽供水,每次喂料之前需放去剩余的水,浪费也很大。而采用湿喂法时,仔猪吃食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分,这样减少了饮水的浪费。另外,饲料拌湿后粉尘减少,不仅减小了饲料浪费,而且减少了因饲料粉尘引起的仔猪呼吸道疾病。

仔猪

  (二)断奶仔猪湿喂料配制

  (1)手工法即在中、小型的料筒或料槽中将仔猪干饲料与水直接混合后饲喂断奶仔猪,这种手工勾兑的方法适用于农村小群饲养或散养。在寒冷季节,预先将水加热则效果更好。

  (2)机械法目前生产上已经有干湿喂料器或料水混合罐等用于湿喂的机械产品。机械化湿喂设施可节约人力,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可增加仔猪的采食频率,饲喂效果较好。大、中型猪场的断奶仔猪生产中可推广应用这种技术。

  (3)微生物发酵制作按照青贮窖的要求在猪场内或附近建一小池,将固体饲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其中,最好再接种一批有益微生物(乳酸杆菌、酵母菌等),让其发酵。发酵原料可选择粗饲料或粗饲料+精饲料。饲喂时取出发酵料再配以其他精料,加水调制成湿喂料饲喂断奶仔猪。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小型猪场。

  (三)断奶仔猪湿喂时的注意要点

  (1)湿喂料的干物质浓度要适宜适宜的干物质浓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湿喂料对断奶仔猪胃肠道的刺激。母猪常乳的干物质浓度为19.6%左右,所以仔猪刚断奶时湿喂料的水:饲料比在5∶1左右时效果较好,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可逐渐提高。

  (2)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良好的湿喂料必需能给断奶仔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所以用于配制湿喂料的干饲料原料需要有很高的营养浓度。

  (3)保持湿喂料和料槽的清洁采用发酵法配制湿喂料时,每次喂料后料槽中残留饲料的影响不大,因为剩余的饲料中仍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不会霉变。但用其他湿喂方法时,需要经常清扫料槽,防止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引起剩余的饲料腐败变质。

  关于仔猪湿喂料相关就到这里,给断奶仔猪选择湿喂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要注意也不少,各位养猪人要注意了。

九、如何防治仔猪注射疫苗后的应激反应?

给猪注射猪瘟疫苗之后猪有些猪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有的甚至立马就伤亡了。这种现象其实就叫疫苗应激,之所以会出现疫苗是因为疫苗中存在异种动物的异原蛋白,随着疫苗注射猪体内,出现了抗原抗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疫苗应激。

每种疫苗应激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像注射伪狂犬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耳尖发凉,尖叫,体温偏低,呕吐等,严重的会昏迷,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容易造成伤亡。所以在平常的饲养管理中要严格的区别疫苗应激反应与猪病的区别,这样可以有效的对猪采取各种治疗措施。

针对疫苗应激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给猪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促进心脏的活动率,在猪体温偏低的时候也可以注射,一般注射1-2毫升。

对出现体温偏高的猪可以先退烧,一般可以注射青霉素和复方氨基比林,另外有些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时候复合维生素B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如果家里面没有肾上腺素等抗应激的药,用针头扎猪的鼻子或者是耳尖直到扎出血来,这也是一个抗应激的方法,但是这也只是临时应急用的,如果猪还没有恢复过来,肾上腺素也必须用上。

注射疫苗的时候最好能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水里加点多维,减少外界带来的应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