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碳酸饮料工艺(碳酸饮料工艺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7 15:15   点击: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碳酸饮料工艺原理

一、制作原理:汽水是由矿泉水或经过煮沸、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的饮用水,充以二氧化碳制成的。属于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饮料。

二、工厂制作方法:

工厂制作汽水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溶解在水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质量越好。市场上销售的汽水,大约是1体积水中溶有l体积~4.5体积二氧化碳。有的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还加入适量白糖、果汁和香精。

三、在家制作方法:

冷开水

1000毫升

柠檬酸

8克

小苏打

8克

白糖

60克

苯钾酸钠

0.15毫升

(防腐剂即时饮可不用)

发泡剂

4毫升

(自饮可不用)

自制最好用啤酒瓶,可防爆裂。小苏打最后加进去即时封瓶。

2. 碳酸饮料工艺原理图解

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我们知道小苏打和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实验选择柠檬酸为原料,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柠檬酸钠品尝具有清凉感,非常适合在炎炎夏日饮用,安全、健康又好喝。

柠檬中含有一种叫做柠檬酸的物质,它能促进体内循环,能将身体内的脂肪转化成热能消耗出去!柠檬酸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同时也能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感。

3. 碳酸饮料生产的两种主要工艺

热灌装是相对于传统的饮料加工工艺而言的,对于非碳酸化饮料,传统的生产工艺是将预热的或冷的产品灌装入瓶(罐)内,封盖后按一定的杀菌公式进行巴氏杀菌或高温杀菌,然后冷却干燥制成产品。热灌装则首先对产品进行UHT杀菌或HTST杀菌,在80℃~95℃的温度下进行灌装,封盖后利用产品本身的温度对包装容器内壁及瓶盖进行杀菌。国外于80年代即将这种工艺广泛应用于软饮料工业,1987年日本的热灌装饮料产量已超过冷灌装产品。

热灌装工艺具有高效、节能的效果,因为热灌装工艺全部操作均在流水线上完成,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和人工操作,热灌装工艺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品风味和营养成分,因为热灌装饮料必须与HTST或UHT杀菌共同进行,升温和降温都很迅速,没有密封后的二次杀菌,故可以减少产品的受热时间,降低对风味和营养成分的热破坏,没有第二次杀菌,同时降低了本道工序中发生的瓶破和跳盖等。

而冷灌装是在常温下灌装的,一般是20度左右。当然了,冷灌装的技术是比较先进的,优点是能够保持果汁的原有风味,营养成分损失也较少。但是操作上就比较严格喽:比如说环境、人员、操作规范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的

4. 碳酸饮料工艺原理图

因为碳酸饮料里面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对容器产生压力。如果用非圆形瓶子,中心点到表面的距离不同,二氧化碳对瓶璧产生的压力就不一样,瓶子就会变形。

此外根据热学原理 冷缩热胀 在处于不同环境下由于温度不同 罐体会受到不同的压强 如果是方形或三角学等形状因受力不均 易变形 但由于圆形的各个部位受力是均衡的所以不容易变形 即使变形也是圆形

5. 碳酸饮料生产原理

汽水的发明,源自一个名叫普利斯特里的英国化学家。1767年这位发现氧气的英国化学家研究出了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溶入水中的方法。1783年,德国人Schweppes成功将汽水商业变现,发明出汽水。随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渐得到英国皇室的喜爱。

但那时的汽水一直有个bug,就是存不住气儿。于是在1872年,英国人Hiram Codd发明了科德瓶,就和现在日本的波子汽水一个原理,用一个玻璃珠,来封闭气体,保证不外泄。

6. 碳酸饮料的制作过程

食用柠檬酸(或酒石酸)和小苏打(NaHCO3)溶于水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含糖、果汁等成分的水中,便可制成汽水。

工具与材料?

塑料可乐瓶,天平。?

柠檬酸,小苏打,食盐,白糖,果汁,冷开水。?

活动过程?

1、取干净的塑料可乐瓶一个,依次加入适量的白糖(或食盐)、果汁、1.5克小苏打、冷开水(不要将瓶子装得太满)和1.5克柠檬酸后,立即将瓶盖旋上,以防汽水冲出。?

2、轻轻摇动可乐瓶,观察现象。?

发现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由于瓶盖旋得很紧,产生的气体无法逸出。约经15分钟,自制的汽水即可饮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