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音箱的发展历史(爱华音响发展史?)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2-27 21:26   点击:16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爱华音响发展史?

1951年,爱兴电机产业株式会社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业务主要是电气通讯设备制造和销售。不久,爱兴公司就开始了新业务:麦克风,公司与音响产业便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爱华。

结缘索尼

爱华成立以后,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很快在音响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1961年,成功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日本宇都宫、岩手等地都建有工厂。1969年,由于财务资金问题,爱华遭遇到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危机,“救世主”索尼公司向其出资帮助爱华度过了难关,从此索尼成为爱华最大的股东,拥有50.6%的股份。

Walkman(随身听)诞生

1979年,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索尼正式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Walkman(随身听)。Walkman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同时也将音响设备市场推向高潮。爱华敏锐的发现了Walkman身上的巨大价值,并利用自己在音响领域的技术优势研制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随身听产品。

巅峰时代

爱华在音响、耳机、话筒等声音领域有着很深的技术积累,并率先将美国BBE(Barcus Berry Electronics)声音处理技术应用到音响设备上。在“耳机文化”流行的Walkman时代,爱华凭借着拥有无与伦比音质的耳机和收录放等全功能很快在索尼、松下、东芝等高手如云的竞争中崭露头角。

1992年,随着经典的JX3000机型上市,爱华的事业达到顶峰,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完全掩盖了Walkman开创者兼“老东家”索尼公司的风头。爱华也一跃成为全球性品牌。

日本经济危机

二十世纪80年代末,日本出现大规模经济衰退。作为全球化程度高而又产品单一的爱华,受日元贬值的影响尤为严重,光1987年就亏损了超过100亿日元。后在索尼救助和大幅缩减规模的措施下勉强度过难关。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次对爱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经过两次打击的爱华已经伤筋动骨,很难再展雄风。

成为索尼牺牲品

索尼虽然是爱华的最大股东,但始终保持着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2002年,索尼在最大股东的基础上全资收购爱华,并将其定位为“廉价品”来抢占中低端市场。爱华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品牌形象就这样为了“主人”的“大业”牺牲了。

迷失自我

对于爱华的衰败,如果说为索尼牺牲是外因,那么迷失自我就是内因了。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一阶段,爱华的产品变得平庸,很少有眼前一亮的功能出现。而它做出的最错误决定就是放弃自身音质方面的技术优势,转而将重心放在体积和播放时间方面。迷失自我的爱华开始走下坡路。

Walkman时代结束

2000年以后,以MP3等为代表的数字音乐形式开始崭露头角,数字音乐才是未来方向的代表。 2001年,美国苹果公司发布了iPod,从此Walkman们的主流地位开始被数字音乐播放器取代。这时候索尼已经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重心转向音乐、影视内容领域。没有跟上互联网、数字化趋势的爱华直接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多元化失败

除了随身听产品,爱华也推出过其他电子产品,比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家用电器、空气清洁器、电动牙刷等。但都没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不了了之。

爱华不再

2005年,爱华停止新产品的研发工作,2008年彻底退出随身听市场。2017年,索尼将爱华品牌卖给十和田音响,从此爱华不再。

爱华,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抓住流行音乐和电子产品结合的机会,到达事业发展的顶峰。而后又过于沉浸在成功中错失了新的时代窗口,又是一个典型的盛极而衰的案例!

二、索尼音响发展历程?

1979年,索尼推出Walkman随身听产品,掀起了一场音乐革命,也见证了便携式音乐理念“耳机文化”的崛起。直到1998年为止,“Walkman”已经在全球销售突破2.5亿台,直到苹果的iPod数字随身听的出现,才取代了Walkman地位。

三、世界上最早的音箱?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主要技术指标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四、音响的起源和原理?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原理:音响系统很重要的一样设备是音箱,音箱一般由喇叭单元和箱体组成。喇叭单元作为发声的部件,箱体做为喇叭单元的补充起到修正声音的作用。喇叭单元的发声原理是一种电能转换成声音的一种转换,当不同的电子能量传至线圈时,线圈产生一种能量与磁铁的磁场互动,这种互动造成纸盘振动,因为电子能量随时变化,喇叭的线圈会往前或往后运动,因此喇叭的纸盘就会跟着运动,这此动作使空气的疏密程度产生变化而产生声音。

五、音响最早什么时候产生的?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

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

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预计音响技术今后的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六、音响的发展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上世纪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上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同时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家庭组合音响的种类

  通常所讲的组合音响有台式组合音响和落地式组合音响两大类。由于要求组合音响有比较高的声音质量,所以它的两只音箱一般体积都较大。

  按主机的结构(层数)划分,音响有一体的和分层的两类。在一体的组合音响中,它的各部分电路(包括电唱机)都在一个外壳之中,这种结构一般用于低档的组合音响中。在分层的组合音响中,根据机器的档次不同所分的层数也不一样。分层较多的组合音响中有:电唱机一层、CD唱机一层、调谐器一层、双卡录放音座一层、音调控制器一层、主功率放大器一层。在分层较少的组合音响中,电唱机、CD唱机各分一层,其他为一层。

  微型化、数字化、专业化、影视化是家庭音响必然的发展趋势。

  微型化音响。微型台式组合音响已有较长的发展史,在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高级超小型组合音响。但由于听音喇叭、立体声电唱机、录音卡座没有很好解决,所以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档次上。为了创造小巧的音响世界,不但要从放大器、控制部件、左右音箱上下功夫,还得从调谐器、CD唱机和录音卡座方面一起考虑。

  数字化音响。数字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所以数字音响在解决模拟音响噪声的失真问题时发展而成。音响采用了数字技术之后,记录的数字信号从取样频率到量化特性,有清晰的解像度,没有色抖动,得到是非常清晰的图像。而且可以和上位机互换,这与模拟录放像设备无法比拟。数字录音可以把时间、人名、地址一起录入带中,采用微型键盘来完成编目工作,更换曲目编号,再加上遥控功能,使你能够自动地搜索需要的曲目,使用方便。

  影视听设备一体化。数字音响随着电声技术、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们在家庭中可以构成混然一体的多媒体影视音频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听到各种在输入端增添各种需要的信号输入和功能转换,通过电脑处理就能使受众看到各种图像和听到各种声音。

七、音响流行是哪一年?

音响流行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音响特指电器设备组合发出声音的一套音频系统。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音响系统大体包含:

1、声源设备(DVD、CD、MP3、MP4、电脑、手机、麦克风等声源输出设备);

2、音频信号动态处理设备(压限器、效果器、调音台、音频处理器、均衡器等音频信号处理设备);

3、音频信号放大设备(前级功率放大器、后级功率放大器、数字功率放大器等模拟功率放大器设备);

4、声音还原设备(全频音箱、吸顶喇叭、音柱、线阵音箱、阵列式音箱、高音喇叭、低音炮等)。

八、音箱是谁发明的呢?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