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军舰光学测距仪(军舰光学测距仪使用方法)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02:42   点击:14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军舰光学测距仪使用方法

首先,它们的光学系统各有不同。军用望远镜大多有分划板,夜间使用的其分划板还带灯光照明。军用望远镜的出瞳距离比较大,以便观测者佩带防毒面具。为防止射击时撞击头部,有的瞄准镜出瞳距离大到七八十毫米,还要备有软硬适度的眼罩和护额。

从光学性能和结构性能上来说,军用望远镜比较优良,可靠性较高,因为它的设计更加审慎,用材质优、工艺考究,例如像质好、杂散光少,放大倍率与入瞳大小匹配以达到最佳分辨率。军用望远镜的外壳采用金属而不用塑料,以确保长期使用后不开裂、不变形。与之相比,普通民用望远镜在密封和用材方面要差些,有的不仅是塑料壳,甚至内部镜片也用塑料制造。

由于质量要求高,军用望远镜在出厂前都要经过环境试验,一般包括振动试验、高温(十55℃)试验、低温(一45℃)试验、淋雨或浸水试验、气密试验。经过这些试验,产品性能仍能保证在规定范围内的才能出厂。有的产品镜体内还自带干燥器,出厂前抽出空气再灌入干燥空气或氮气,有效地防止日后内部镜片长霉生雾。普通民用望远镜一般不做环境试验,或仅做部分试验。这一点是人们从市场上难以了解到的,仅从产品外貌上也看不出来。

由于这些区别,军用望远镜的设计制造要投入高得多的成本,所以其售价也比普通民用望远镜高。 军用望远仪器:绝大多数野外军用光学仪器以望远镜为基本原色具有望远镜的基本特点。通常我们所说的军用望远镜限指手持、双筒、以观察搜索为主要目的的望远镜,其工作原理、外观和普通民用望远镜没有多大区别。由于用途不同,其它军用望远仪器具有不同的名称,例如瞄准镜、光学测距仪、炮队镜、方向盘、周视镜、潜望镜、侦察经纬仪等等。这些仪器都具有观察搜索远距离目标的功能,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功能。

瞄准镜种类繁多,用于轻武器、火炮、坦克、飞机、舰艇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望远镜中设置的分划板,在分划板上刻上相应的瞄准分划或标志。有的刻有多个分划标志,用来装定弹道修正量、运动目标提前量、横风修正量。有的刻有测距和测高分划标志。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和计算机的发展,瞄准镜的分划已不限于传统的分划板了,瞄准点将由计算机产生,再“注入”望远镜中或屏幕上,而瞄准点的装定修正将自动完成。此外,有的瞄准镜兼有稳像功能,可以让载体在行进中进行瞄准射击。

光学测距仪与上述的利用分划板测距的望远镜不同,它由左右两个分布间距较大的两支望远镜组成。由于左右两物镜对目标的位置有差异,目标在两物镜像平面上的像位置也有微小差异。测量这个微小差异就能换算出目标距离。测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移动右支像去与左支像重合,称为合像式光学测距仪;另一种是借助人眼的立体视觉使左右两支像合影,比较立体像的纵深,称为体视光学测距仪。光学测距仪的测距精度随目标距离增大将显著降低。为提高精度,不得不增大左右支物镜的距离,增加望远镜的放大倍率,这就导致仪器尺寸太大而笨拙。因此,近年来光学测距仪已逐渐被激光测距仪所代替。

2. 战舰测距仪

使用测距仪测得大致距离后就根据目标航速航向可以估算出射击提前量,从而得出初始射击诸元,然后根据初始射击诸元进行半齐射/校射,也就是每个身管单独依次以低射速发射,根据弹着点来修正射击诸元,当实现对目标的跨射(也就是绝大多数炮弹的弹。

3. 舰船测距仪

红外线测距仪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战场测量,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对目标的测距,测量云层、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高度等。它是提高高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精度的重要技术装备。由于激光红外线测距仪价格不断下调,工业上也逐渐开始使用激光红外线测距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矿山、港口等领域

4. 军舰光学测距仪使用方法图解

激光测距仪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战场测量,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对目标的测距,测量云层、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高度等。它是提高高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精度的重要技术装备。由于激光测距仪价格不断下调,工业上也逐渐开始使用激光测距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矿山、港口等领域。

5. 军用测距仪原理

建筑行业有一种手持式的激光测距仪,用于房子丈量,其作业原理与此一样。脉冲法测距的进程是这么的:测距仪发射出的激光经被丈量物体的反射后又被测距仪接纳,测距仪一起记载激光往复的时刻。光速和往复时刻的乘积的一半,即是测距仪和被丈量物体之间的间隔。脉冲法丈量间隔的精度是通常是在+/- 1米摆布。别的,此类测距仪的丈量盲区通常是15米摆布。

激光测距仪用的是激光,丈量点是明晰的,就算是这些被丈量方针是很不便利挨近,但是也是很容易运用手持测距仪给丈量出来的。

激光测距仪运用的时分一都是接连去发射一些带有调制信号的一些丈量激光束,有些新款的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即是脉冲式的,便用起来更便利。

运用手持测距仪时,不能用眼睛去对准发射口和手持测距仪进行直视,这么是会损伤到你的眼睛的。

一起在运用手持测距仪的时分也不能运用瞄准望远镜去调查润滑反射面,这么了是会损伤到你的眼睛的。

6. 战列舰光学测距仪原理

德国海军在军事雷达系统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早在1929年已经开始致力于研制能探测水下目标的声纳型系统。运用相似的原理,一个较为初步的用于探测水上目标的系统在1933年开发了出来,它能通过13.5厘米短波传播获取回声。

1934年一个新的公司——电汽机械仪器公司(GEMA)成立,继续在此领域进行研究。这个组织努力超越对手,尝试制造一种有效的电波检测装置。到1935年9月,一个波长为48厘米(630MHz)的装置在海军总司令直接领导的舰队测试,正确的探测出一艘训练船“牛虻”号(当然是一艘相对比较大的船)的目标位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有段时期这套装置装在了威尔斯战舰上,这艘既小又非常普通的战舰就变成了德国海军战舰中第一艘装配有雷达装置的船。为了提高效率,这套装置通过调试后将波长设定在82厘米(368MHZ),这个频率也成为所有海军雷达装置的标准。在这个时期和直到1945年这段时间生产的德国海军雷达装置,主要是由GEMA和一些著名的公司,如得力风根、西门子、洛伦兹和AEG等生产的。

德国的海军雷达使用了一系列令人迷惑的名称,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为了达到迷惑敌人情报的目的故意生产的。例如,为了伪装这些装置的真实功能,早期的雷达设备被称为DeTe(分米发报机)。

早期的雷达设备称为FMG(雷达波探测设备),这些雷达设备用一些后缀来指明生产年份、生产公司,频率暗号字母。因而,设备FMG39G(gO),首次安装在“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上,标明:FMG—fumkmess—Great;39—1939年;G—GEMA;g—频率335到430MHz的字母暗号;O暗示了它的位置在前桅平台的测距仪上。

为了进一步混淆事实真相,伴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分类术语被引进,包括名字和数字。例如,FuSE 80 Freya,指明:Fu---无线电或者雷达;S—西门子,生产商;E—察觉,指搜寻或者监测雷达;80—开发总数;Freya—暗号名字。

幸运的是,在1943年,一种新的简单的命名系统被引进使用,用这种方式,这些海军设备用FuMO指明是主动搜寻雷达,或者用FuMB指明是被动检测雷达。后来这些字母后面写着一些特设的数字代码。用在重型巡洋舰上的占主导力量的类型是FuMO25、FuMO26、FuMO27、FuMB4等。

拥有了雷达的德国海军军舰,在探测的距离和射击的准确度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升,在二战中,英国在多次对抗德国战列舰的战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损失,比如被沙恩霍斯特号击沉了一艘航空母舰,而俾斯麦号战列舰更是在以少敌多的局面下,击沉了英国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拥有了雷达的德国海军显然在发挥炮舰战斗力方面更胜一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