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效应,采用桥路补偿法,求解释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8-31 15:37   点击: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电阻应变片的温度效应,采用桥路补偿法,求解释原理?

我了解的应变片,属于买来就可以直接粘贴测试应变了。 但是我接触到的所谓标定过程: 你所描述的过程结合桥路,是可以直接得出该位置的应变。 但是工程中,当你需要知道应变片粘贴位置的受力(或者弯矩)等物理量的时候,需要对粘贴好的样件施加预知的力(或者弯矩),得到桥路输出电压并推算电阻值以及应变值。接合实际的应变值,就可以得出该位置所有的力(或者弯矩) 谢谢

二、电阻应变片线路的温度补偿方法?

电阻应变计的温度补偿方法通常由三种类型组成:应变计补偿法、桥式电路补偿法和热电阻补偿法。

  1、当电压、电容、电压为固定值时,双电桥电路的输出直流电压与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差线性关系。

  2、电容传感器接入的交流桥的耦合被称为紧密耦合。紧耦合的桥梁,当w2lc > 2.5是稳定的,它是不稳定的,即k的灵敏度值不变。

  3、电容传感器具有高阻抗、低功率和板与板之间的机械损耗小,所以该传感器没有零点漂移。

  4、由于电容传感器的初始电容量小,寄生电容量大。因此,该传感器具有大的能量输入的优点和容易受到干扰,稳定性差的缺点。

  5、交流电器具有电路简单、非线性失真小、输出电压高、稳定性高、工作能力强等优点,在动态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6、由于电容传感器的初始电容不均匀,所以传感器的关键问题是边缘效应非常严重,这不仅会造成传输效率和降低灵敏度。并会产生大量的测量误差。

  7、电容传感器配有测量电路、频率调制电路、谐振电路、脉冲电路、运算放大器和一般交流电桥。紧耦合桥。变压器桥,二极管,双交,脉冲宽度调制。

三、补偿法测电阻原理?

其原理是通过比较待测电阻和已知电阻之间的电势差来测量待测电阻的电阻值。该方法通常使用其它精度更高的已知电阻来进行补偿。

在补偿法测电阻中,合理的电路设计是必须的。通常使用差动电桥电路来测量待测电阻的电阻值,其中包括待测电阻、一个已知准确值的标准电阻、两个电势计。

电路中的两个电势计用来测量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之间的电势差。当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电势差为零时,电路中电流则只通过电阻和电势计流动。这时候,使用相等而且准确的标准电阻可以轻松地获得待测电阻的电阻值。如果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之间的电势差不为零时,就需要通过改变标准电阻的阻值来使得检测的电势差为0,以获得待测电阻的真实阻值。

总之,补偿法测电阻的原理是通过比较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之间的电势差来计算待测电阻的电阻值。这种方法通常很精确,可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电阻测量,如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电子电路等。

四、电阻应变试传感器测量电路中.所采用的温度补偿法分为什么和什么?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量电路中,所采用的温度补偿方法:

1、线路补偿方法,效果最好的是电桥补偿方法。

2、应变片的自补偿方法。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straingauge type transducer )以电阻应变计为转换元件的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敏感元件、电阻应变计、补偿电阻和外壳组成,可根据具体测量要求设计成多种结构形式。弹性敏感元件受到所测量的力而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计一起变形。电阻应变计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加速度和温度等多种物理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与优点:常用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有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扭矩传感器(见转矩传感器)、应变式位移传感器(见位移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见加速度计)和测温应变计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优点是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寿命长,结构简单,频响特性好,能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易于实现小型化、整体化和品种多样化等。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缺点:它的缺点是对于大应变有较大的非线性、输出信号较弱,但可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因此它广泛应用于自动测试和控制技术中。

五、电阻应变公式?

1、定义式:R=U/I。(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定义公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3、电阻串联:R=R1+R2+R3+...+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4、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5、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²/P;R=P/I²。(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P表示电功率)。

6、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²t/W;R=W/I²t。(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W表示电热)。

扩展资料: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影响因素: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六、电阻应变片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

为了减少温度对应变片阻值的影响!贴有应变片的构件总是处在某1温度场中。若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构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相等,则当温度产生变化时,由于敏感栅与构件的伸长(或缩短)量不相等,在敏感栅上就会遭到附加的拉伸(或紧缩),从而会引发敏感栅电阻值的变化,这类现象称为温度效应。

敏感栅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率可近似地看做与温度成正比。温度的变化对电桥的输出电压影响很大,严重时,每升温,电阻应变片中可产生几10微应变。明显,这是非被测(虚假)的应变,必须想法排除。排除温度效应的措施,称为温度补偿。根据电桥的性质,温度补偿其实不困难。

只要用1个应变片作为温度补偿片,将它粘贴在1块与被测构件材料相同但不受力的试件上。将此试件和被测构件放在1起,使它们处于同1温度场中。粘贴在被测构件上的应变片称为工作片。在连接电桥时,使工作片与温度补偿片处于相邻的桥臂。

由于工作片和温度补偿片的温度始终相同,所以它们因温度变化所引发的电阻值的变化也相同,又由于它们处于电桥相邻的两臂,所以其实不产生电桥的输出电压,从而使得温度效应的影响被消除。必须注意,工作片和温度补偿片的电阻值、灵敏系数和电阻温度系数应相同,分别粘贴在构件上和不受力的试件上,以保证它们因温度变化所引发的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相同。

七、应变片电阻公式?

假设应变片电阻的额定值是RΩ,测量值是R1Ω,其相对变化量是[(R1-R)/R]×100%

八、电阻应变片原理?

电阻应变片是一种能够将物体的应变转化为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导电材料在拉伸或压缩时电阻值的变化。

电阻应变片的常见结构是由一个薄片状的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成,其通常被粘贴在需要被测试的物体表面上,例如桥梁、机器等。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会发生应变,而这个应变会被传递到应变片上。由于金属材料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电阻率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变片的电阻值也会发生变化。

应变片上的电阻变化量与应变量成正比关系,这个比例系数称为电阻应变系数。电阻应变片可以通过连接到电桥电路中,以测量其电阻值变化,从而得出应变值。如果物体受到的应变较小,那么电阻值的变化也会相对较小,因此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电桥测量方法来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

总之,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导电材料的电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将物体的应变转换为电阻值变化,进而通过电桥电路来测量物体的应变值。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测量机器、结构物、压力、应力和扭矩等各种物理量。

九、应变片电阻标准?

国家标准中电阻应变片的阻值规定为60、120、200、350、500、1000,目前传感器生产中大多选用350的应变片,但是由于大阻值应变片具有通过电流小、自热引起的温升低、持续工作时间长、动态测量信噪比高等优点,大阻值应变片应用越来越广。

十、电阻应变片产生温度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电阻应变片产生温度误差的原因:当测量现场环境温度变化时,由于敏感栅温度系数及栅丝与试件膨胀系数之差异性而给测量带来了附加误差。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通常有线路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1)电桥补偿是最常用的且效果较好的线路补偿法。电桥补偿法简单易行,而且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补偿,但上面的四个条件不一满足,尤其是两个应变片很难处于同一温度场。

2)应变片的自补偿法是利用自身具有温度补偿作用的应变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用户反馈
问题反馈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