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在pic32单片机输入端配置上拉电阻?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9-02 15:11   点击:23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如何在pic32单片机输入端配置上拉电阻?

RB 端口虽在单片机内部加了上拉电阻,但是是用于输入的,当你把端口设为输出时,上拉电阻就不起作用,不信可以参考Datasheet;RB作为输出时一般不需要加上拉电阻。问题可能出在你的配置位没有设置好,在烧写软件或IDE里面都能设置,4M的晶振要设成XT,8M以上晶振要设为HS(高速振荡),低电压编程位(LVP)也要关掉。

二、PIC单片机i2c总线的上拉电阻多大?

电压个单片机高电平电压匹配,低速100khz的I2C上拉一般是10K,高速I2C(400kz)上拉选择1k

三、上拉电阻符号?

上拉电阻符号R。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也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低电平。

上拉是对器件输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强弱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供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四、偏置电阻和上拉电阻区别?

区别如下:

偏置电阻一般是针对晶体管放大电路而言,主要目的是为晶体管获得一个比较好的静态工作点,使晶体管处于线性放大区。

上拉电阻是为了把电压拉高,增大驱动能力,以获得比较好的输出,比如一些OC门(集电极开路)或者OD门(漏极开路),由于没有集电极(漏极)电阻,所以无法获得高电平,此时必须加一个上拉电阻,使得输出电平可以达到高电平,以适应负载的需要。

五、什么是上拉电阻,下拉电阻?

一、上拉电阻:将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与电源VCC相连,固定在高电平。

作用: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灌电流;当一个接有上拉电阻的IO端口设置为输入状态时,它的常态为高电平。

二、下拉电阻:将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与地GND相连,固定在低电平。

作用:下拉是从器件输出电流;拉电流。

当一个接有下拉电阻的IO端口设置为输入状态时,它的常态为低电平。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2者共同的作用是:避免电压的“悬浮”,造成电路的不稳定。

六、上拉电阻proteus名称?

搜索Resⅰstors——RESPACK7或RESPAK8上拉电阻就是电阻,没有专用的上拉电阻,找到电阻就行了,只不过是用在引脚上。

七、上拉电阻多少合适?

驱动的是LED,上拉电阻范围建议选择在200~3K,具体选择要看你需要LED多亮了。

驱动三极管,对于NPN,毫无疑问NPN管是高电平有效的,因此上拉电阻的阻值用2K~20K之间的,具体的大小还要看晶体管的集电极接的是什么负载。对于PNP管,毫而低电平有效的,因此上拉电阻的阻值用100K以上的就行了,在开关管电压保持高电平,三极管截止不产生误动作。

对于驱动TTL集成电路,上拉电阻的阻值要用1~10K之间的。

八、npn上拉电阻含义?

1、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2、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九、ttl上拉电阻多大?

TTL电平一般加上拉电阻,作用为稳定初始电平,一般选用5.1K、10K、20k等电阻

十、上拉电阻阻值范围?

上拉下拉的电阻阻值范围一般在1kΩ~10kΩ之间,电阻越大,功耗也会越大。

上拉是指通过一个连接在单片机IO口和电源之间的电阻将不确定或高电平驱动能力不够的电位控制在高电平。就好比如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电机驱动IC,在调试程序的时候发现给单片机IO的的高电平一直被拉低了,到不了5v,只有零点几伏,导致直流减速电机一直启动不了,后来加了一个9.1K的上拉电阻之后就可以正常启动电机了.上拉电阻越大,驱动能力越强,抗干扰能力越强,功耗也越大.在高速电路中,对信号上升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注意.

下拉是通过一个连接在单片机IO口可电源之间的电阻将不确定或低电平驱动能力不够的电位控制在低电平。下拉电阻有另外一个很好的作用,匹配阻抗,虽然暂时还没遇到,不过配配阻抗是个细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用户反馈
问题反馈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