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外光谱仪横坐标(红外吸收光谱图横坐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7 15:28   点击:25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红外吸收光谱图横坐标

质谱仪器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质谱分析仪器-质谱图术语

质荷比: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单位计)的比值,写作m/Z.

峰: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

离子丰度: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在质谱图中,质荷比范围内强度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

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素离子

总离子流图: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也称TIC图.

质量色谱图: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LC/MS测定中有用的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往看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LC/MS上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其他扫描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准分子离子: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常见的准分子离子峰是[M+H]+ 或[M-H]- .

在ESI中, 往往生成质量大于分子量的离子如M+1,M+23,M+39,M+18......称准分子离子,表示为:[M+H]+,[M+Na]+等

碎片离子:准分子离子经过一级或多级裂解生成的产物离子.

碎片峰的数目及其丰度则与分子结构有关,数目多表示该分子较容易断裂,丰度高的碎片峰表示该离子较稳定,也表示分子比较容易断裂生成该离子.

Ephedri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如共轭体系结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的.采用电喷雾的离子化技术,可产生带很多电荷的离子,后经计算机自动换算成单质/荷比离子.

同位素离子:由元素的重同位素构成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

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基本上按照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出现在质谱中,这对于利用质谱确定化合物及碎片的元素组成有很大方便, 还可利用稳定同位素合成标记化合物,如:氘等标记化合物,再用质谱法检出这些化合物,在质谱图外貌上无变化,只是质量数的位移,从而说明化合物结构,反应历程等

质谱分析仪器-质谱图的确定

(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

氮规则: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偶数,含奇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奇数.与高质量碎片离子有合理的质量差,凡质量差在3~8和10~13,21~25之间均不可能,则说明是碎片或杂质.

(2)确定元素组成,即确定分子式或碎片化学式

高分辨质谱可以由分子量直接计算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从而推出分子式

低分辨质谱利用元素的同位素丰度,例:

(3)峰强度与结构的关系

丰度大反映离子结构稳定

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杂原子外层未成键电子越易被电离,容纳正电荷能力越强,含支链的地方易断,这同有机化学基本一致,总是在分子薄弱的地方断裂.

不同类型有机物有不同的裂解方式

相同类型有机物有相同的裂解方式,只是质量数的差异需要经验记忆.

2. 红外光谱的坐标

横坐标代表光线移动幅度。

3. 红外吸收光谱横坐标单位

纵轴 %T :T代表透过率(transmittance),%是透过率的单位.横轴 cm-1:cm-1是波数(wavenumber)的单位.波数是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光谱学中的频率单位.符号为σ或v.等于真实频率除以光速,即波长(λ)的倒数,或在光的传播方向上每单位长度内的光波数.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周数目称为波数,其倒数称为波长.

4. 红外吸收光谱图横坐标的意义

透光率,也叫百分透射比,用T%表示,它是指一般红外光在穿过样品时,必然有一定的光被样品所吸收,那么剩余的光强和原有红外光强的比值,就是透光率。

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5. 红外吸收光谱图的横纵坐标分别是什么

原理如下:

1、整个瓶坯传送 全自动上料机将瓶坯上料到抓夹位置,抓夹将瓶坯去下,通过传送链条进入到加热烤箱。

2、预加热 瓶坯通过传输链条进入红外线灯管烤箱,进行加热。红外线烤箱有两排横向的红线灯管,每个灯管的温度都是可以通过微型控制器PLC进行调节。

3、吹制成瓶 加热过的瓶坯,进入合模器中,进行吹瓶。热瓶坯进入到合模器中,对瓶坯进行封口处理,同预吹气体,底部的拉伸杆向上拉伸瓶坯,预吹气体到一定程度,低压吹气,同时高压进入吹气,在极短的时间内瓶子瞬间一次型成型,完成吹瓶。

4、回收多余气体 ,将预吹气体和吹制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储气罐中,可以节省25%的能耗。 

6. 红外光谱图的横纵坐标

横坐标一般为波数,纵坐标为透射率过吸光度。

7. 红外光谱 横坐标

1、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

2、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

8. 红外吸收光谱纵坐标

你不能指望就一张红外光谱图就能分析出是什么物质。 红外光谱测的是透射光,纵坐标为吸光度值,给人的感觉是反的(你要理解本质的意思)。

 了解基频区,和指纹区。 根据化学手册上各种基团的红外光谱范围,判断大概是什么物质。一般做红外光谱检测时,首先知道大概生成的物质都带有什么基团,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猜测。

依据谱图推出化合物碳架类型,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公式:不饱和度=F+1+(T-O)/2其中:F:化合价为4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C原子);T:化合价为3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N原子);O:化合价为1价的原子个数(主要是H原子)。

F、T、O分别是英文4,3 1的首字母,这样记起来就不会忘了举个例子:例如苯(C6H6),不饱和度=6+1+(0-6)/2=4,3个双键加一个环,正好为4个不饱和度。

分析3300~2800cm^-1区域C-H伸缩振动吸收,以3000 cm^-1为界,高于3000cm^-1为不饱和碳C-H伸缩振动吸收,有可能为烯,炔, 芳香化合物,而低于3000cm^-1一般为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若在稍高于3000cm^-1有吸收,则应在2250~1450cm^-1频区,分析不饱和碳碳键的伸缩振动吸收特征峰

9. 红外吸收光谱横坐标、纵坐标分别是什么?

1.看单位

2.红外从780nm到50微米,以纳米为单位:780-50000nm;

以波数为单位的话,12820-200cm-1;

复享光学

第一,波数和能量直接线性对应,而波长并不是。在光谱学里,基本很少看见谁用波长来做光谱单位,而一定是选择能直接和能量(即频率)成线性关系的量作为单位。道理很简单,光谱学中最关心的就是能量,谱线对应的能量就是两个态之间的能级差。

第二,用波数做单位,在红外波段,数值比较适中,用起来方便。上面说的,和能量(频率)成线性关系的单位,有哪些呢?可以是频率本身(MHz, GHz, THz),可以是波数 cm-1,可以是电子伏 eV。我们希望在使用这些单位的时候,光谱位置的数值在几十到几千的样子,光谱之间的间隔在 0.1 到几百的样子,这样使用起来方便。而中红外波段,正好是波数 1000 - 3000 的样子。

10. 红外吸收光谱横坐标是什么

FT-IR,全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经过分子时,被分子中相同振动频率的键振动吸收,记录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横坐标一般为吸收波长(μm)或吸收频率(波数/cm),纵坐标常用百分透过率T%表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