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经纬仪改赤道仪(经纬仪改赤道仪的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6 07:26   点击:1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经纬仪改赤道仪的原理

追踪因日周运动而移动的天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赤道仪式台架,确实比经纬仪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领,作目视观则或照相均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晚间的星空,以北天极和南天极联机的自转轴为中心,每日旋转一次,称为日周运动。在赤道仪的台架上,把极轴(或称赤经轴)向北天极延长(在南半球时向南天极),就能简单地追踪星星的移动。换句话说,让赤道仪的极轴和地球的地轴平行,这个作业称为极轴调整,使用赤道仪时绝不能忘记,事先要与极轴对准平。 赤道仪的台架分为附有赤经、赤纬微动杆的, 以及附装极轴马达追踪式两种。附有微动杆的比经纬台的星星追踪方便,但须连续手动以便继续追踪,如果预算许可,最好是采用马达追踪式,会方便得多。必须调整赤道仪赤纬轴和极轴全体的平衡。如果平衡状态调节良好,固定螺丝放松时镜筒会静止,赤道仪的运转就会很圆滑,使用起来很平稳。 近年生产商在高级的赤道仪加进了GOTO功能,使用者可以指令望远镜自动指向观察目标。但耗电量大,野外观星时要携带大型蓄电池。 赤道仪的种类有很多。业余天文爱好者最常用的赤道仪有两种:分别是德国式及叉式赤道仪。德国式赤道仪适合折射、反射及折反射望远镜。而叉式赤道仪一般配合折反射望远镜使用。叉式赤道仪比德国式优胜的是不须要平衡锤,减轻仪器重量,方便野外观星。但是业余级数的叉式赤道仪稳定性不及德国式赤道仪。博冠系列望远镜用的赤道仪是德国式的赤道仪

2. 赤道经纬仪工作原理

整个观测部分由三个大环和一根轴承组成。最外面的大环叫做“子午环”,呈正南北方向竖立着,两面有刻度盘。中间的圆环呈 南高北低,与天赤道平行,因此,叫做“赤道环”。环面上均匀地刻有24个大格,代表24小时,每个大格再分成4个小格,代表15分钟, 在赤道环面的中心垂直地竖立着一根轴承,叫做“极轴”,与子午环相连,朝上的一点指向北 天极,朝下的一点指向南天极,并由南极伸出的两个 象限弧支撑着。

里面的圆环叫做“赤经环”,还可以绕极轴旋转

3. 经纬仪改赤道仪的原理图

heq5赤道仪是赤道仪的一款型号,而eq5则是eq5。

4. 经纬仪基本原理

经纬仪测绘法测地形图的基本原:

1、平面位置的确定,依靠仪器测出的水平角换算出方位角及视距法测距的原理,确定测量点平面位置;

2 、高程的确定,依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利用仪器测出的竖直角及距离,结合已知点高程换算出测量点的高程。

基本方法:

用经纬仪和皮尺(或者钢尺)进行碎部测量,需要一个小平板、量角器、铅笔、大头针、计算器、三棱比例尺。先将控制点展绘到小平板上的带有坐标格网的纸上,然后,将量角器中心通过大头针固定到图上一个控制点。

经纬仪在实地控制点上安置,照准另外一个控制点,度盘置零,经纬仪转动到碎部点方向,测量该方向与(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已知边的角度,在纸上通过量角器绘制出同样的角度;

再通过钢尺(皮尺)测量碎部点与仪器下方控制点的距离,通过三棱比例尺,在图上绘出相应的距离,即可完成单点碎步测量,依次测量所有碎部点,即可完成地图数据采集,绘出地形图。

5. 天文经纬仪原理

经纬仪是望远镜的机械部分,使望远镜能指向不同方向。经纬仪具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转轴,以调校望远镜的方位角及水平高度。

此类架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主要配合地面望远镜(大地测量、观鸟等用途)使用,若用来观察天体,由于天体的日周运动方向通常不与地平线垂直或平行,因此需要同时转动两轴并随时间变换转速才能追踪天体,不过视场中其它天体会相对于目标天体旋转,除非加上抵消视场旋转的机构,否则不适合用於长时间曝光的天文摄影。

6. 赤道仪纬度调节

赤道属于低纬度。一般来说,纬度小于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到60度之间为中纬度地区;60度到90度之间为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烈,所以往往热量比较充足,气温高。高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较小,得到的热量较少,气温较低。中纬度地区介于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之间,温度不高不低,比较适宜,所以中纬度地区往往也是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

7. 大赤道经纬仪

经纬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测量水平角和竖向角度的,来测算出自己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或探测目标的方位,天文望远镜使用经纬仪用来精确定位某星的方位,但是对于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设备,就是赤道仪,因为星体都是做周天运动的,晚间的星空, 以北天极和南天极联机的自转轴为中心,每日旋转一次,称为日周运动。

赤道仪可以根据固定的角度自动追随星体做圆周缓慢运动,在观测上赤道仪比经纬仪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领,作目视观则或照相均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