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绝缘子的爬电比距(绝缘子爬电比距要求)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04:17   点击: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绝缘子爬电比距要求

S-280瓷横担绝缘子总长:670,绝缘距离:490,爬电距离:700mm,工频湿闪络电压:100KV

2. 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

施工线路导线或地线在安装气象条件下跨越点处风偏距离计算:

ZX=W4(10)[X(L-X)/(2H)-λ/W1]

其中W4(10)=0.0613kd

式中:ZX--风偏距,m

X—被跨越物与施工任一相邻杆塔的距离,37m

H—水平放线张力,本档水平放线张力为12450N

L—施工线路的跨越档档距,364m

λ—为绝缘子串长度,取8.4m

W1—为导线单位长度重量,1.264N/m

d—导线直径,27.63mm

k—风载体型系数,当d小于17mm时,k=1.2,当d大于17mm时,k=1.1;

本次风偏按照6级风速计算(10.7m/s);

带入已知数据计算得到导线的风偏距为:

ZX=W4(10)[X(L-X)/(2H)-λ/W1]

=(0.0613×1.1×27.63)× [37×(364-37)/(2×12450)+8.4/1264)]=0.91m

3. 爬电比距是绝缘的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泄漏电流是指运行电压下受污表面受潮后流过绝缘子表面的电流。

它是电压、气候(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污秽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动态参数。

4. 绝缘子爬电距离标准

避雷器安装的相间距离不小于1米。避雷器绝缘子低压端均压环与线路绝缘子的最小距离与不小于0.7米避雷器串悬垂线夹与线路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小于0. 75米。

支撑间隙绝缘子、 W-7B的次序地面组装好避雷器并吊到塔上安装调整悬垂线夹及槽钢支架满足上述距离要求,不满足时加金具直至满足为止。

5. 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是什么意思

绝缘的爬电(泄漏)比距:也就是绝缘子隔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主要是根据污秽程度不同,重污秽地区一般采用爬距为31毫米/每千伏.统计绝缘耐压:连续(例1分钟)加到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和底板,输出端和底板之间的最大交流或直流电压。统计过电压定义:操作过电压超过某一幅值的概率等于某一特定参考概率时所对应的操作过电压峰值。

6. 绝缘子爬电距离计算公式

一米以上,变电站主变以外架空间距为1600mm。需考虑室外天气情况例如大雪,冰雹,大风等情况。   架空线:架空线路主要指架空明线,架设在地面之上,是用绝缘子将输电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以传输电能的输电线路。架设及维修比较方便,成本较低,但容易受到气象和环境(如大风、雷击、污秽、冰雪等)的影响而引起故障,同时整个输电走廊占用土地面积较多,易对周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架空线路的主要部件有: 导线和避雷线(架空地线)、杆塔、绝缘子、金具、杆塔基础、拉线和接地装置等。

7. 绝缘子爬距有什么要求

安装在不同电位的导体或导体与接地构件之间的能够耐受电压和机械应力作用的器件。绝缘子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不同类型绝缘子的结构和外形虽有较大差别,但都是由绝缘件和连接金具两大部分组成的。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 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电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

功能及要求

  绝缘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气绝缘和机械固定,为此规定有各种电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如在规定的运行电压、雷电过电压及内部过电压作用下,不发生击穿或沿表面闪络;在规定的长期和短时的机械负荷作用下,不产生破坏和损坏;在规定的机、电负荷和各种环境条件下长期运行以后, 不产生明显的劣化;绝缘子的金具,在运行电压下不产生明显的电晕放电现象,以免干扰无线电或电视的接收。因为绝缘子是大量使用的器件,对其连接金具还要求具有互换性。此外, 绝缘子的技术标准还根据型号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要求对绝缘子进行各种电气的、机械的、物理的以及环境条件变化的试验, 以检验其性能和质量。

8. 绝缘间隙和爬电距离

首先有个爬电比距,根据所处环境污秽等级不同,分为0~4级。三级污秽的时候,发电厂变电站内设备的爬电比距是2.88cm/kV。(基于额定电压)

其次需要设备的额定电压。比如是220kV。

那么,爬电距离就是2.88cm/kVX220kV=6336mm 。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设备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爬电距离应大于6336mm。

爬电距离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

扩展资料:

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GB/T 2900.18-2008电工术语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是两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

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

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 (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

二次侧部分之电气间隙≥0.5mm即可;

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

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

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

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