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板式膜生物反应器(板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7 17:09   点击: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板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设备标高:立式、板式换热器以支承点标高表示(pos EL XXXX); 反应器、塔和立式槽罐以支承点标高表示(pos EL XXXX); 对管廊、管架则应注出架顶的标高(TOS EL XXXX).

2.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原理及特点

特点:

1RGE-MBR系列智能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成套设备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成套水处理设备,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冗长,占地面积大,操作管理复杂等缺点,

3.具有结构紧凑,外观美观,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操作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出水水质好,优于中水水质标准。适合用于中小型规模的污废水处理和回用。

3. 生物膜反应器设计与运行手册

水力停留时间是需要经验值来确定的,这个将作为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在试验中探索; 在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的计算应该是按照计算公式: 水力停留时间=池体有效容积/单位时间处理水量,即 HRT = V / Q (h) 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简写作HRT,水处理工艺名词,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因此,如果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V(立方米),则:HRT = V / Q (h) 即水力停留时间等于反应器有效容积与进水流量之比。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中,水力停留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污水的处理程度,因为它决定了污泥的停留时间;而在MBR法即膜生物反应器中,由于膜的分离作用,使得微生物被完全阻隔在了反应池内,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

4. 膜生物反应器结构图

原理:厌氧流化床(AFB)反应器内填充着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载体,厌氧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在载体表面生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具有良好的传质条件,微生物易与废水充分接触,细菌具有很高的活性,设备处理效率高。 将生物流化床与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复合生物流化床方法,使淀粉废水先经过流化的生物载体后再经填料层,处理北京某淀粉厂的废水,COD去除率达90%左右,废水可达标排放。该方法可使生物流化床技术与接触氧化法的优缺点相互补充,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厌氧流化床是使附着微生物的填充材料的有效表面积最大,而填充材料所占反应槽的体积最小,保证体系内附着的活性微生物浓度最大的反应器。实验室和中试研究都表明用AFB处理制浆造纸废水能达到比其他高效厌氧反应器高得多的负荷率,同时保持相似的处理效果。在法国经过1年中试后,生产型的AFB投人使用,其BOD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3.3%和72.2%,负荷率可达35 kg(COD)/(m3·d)。周健等对中温「(30士2)℃」条件下颗粒活性炭(GAC)载体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硫酸盐草浆废水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微生物的驯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厌氧流化床处理硫酸盐草浆废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当进水COD浓度为2 000-5 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9h时,COD去除率为50.1%-70.2%,容积产气量1 .46-3 .00m3/(m3·d),有机容积负荷可达43 .2 kg(COD)/(m3·d)。

5. 简述膜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

MBR工艺原理:活性污泥法+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

MBBR原理:生物膜法(载体流动床生物膜技术) 有机物的去除:MBR主要依靠较高的污泥负荷。 MBBR主要依靠的填料上的生物膜。

SS去除:MBR膜有效去除SS ,MBBR自身没有去除能力主要依靠后端的超滤膜工艺来去除SS 。

后期管理运营比较:MBBR工艺:填料一次投加即可,后续运行中只需要加强填料上的生物膜管理即可。建设期投入较大,运营维护简单。

MBR工艺:膜组器使用寿命一般在4-5年,更换周期较短。日常运行管理时需对膜组器进行化学清洗、离线清洗等维护工作,运行管理难度较大。并且费用较高

6. 板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是

气液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气液反应器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可分为:

  (1)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鼓泡塔反应器、搅拌鼓泡釜式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

  (2)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雾、喷射和文氏反应器等;

  (3)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塔反应器和降膜反应器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