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培养基分装机(培养基分装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12:22   点击:5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培养基分装器

马铃薯 200克 葡萄糖 20克

琼脂 15~20克 自来水 1000毫升

自然PH 1.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放在37C温箱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使用。

2.PDA培养基一般不需要调pH。对于要调节pH的培养基,一般用pH试纸测定其pH。如果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lmol/LNaOH或lmol/LHCL溶液进行调节。调节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成分。

3.培养基在使用时也可以做成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用于菌类的震荡培养。

4.培养基也可以加入氯霉素或土霉素,加入量为0.2g/L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干扰性 (1)称量和熬煮

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滤液补充水分到1000ml。

(2)加热溶解

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

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4)加棉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2. 培养基分装器价格

1、配制溶液

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对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2、调节pH值 

用pH试纸(或pH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值为止。

3、过滤

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

4、分装

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

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5、加棉塞 

分装完毕后,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棉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脱脂棉吸水使棉塞无法使用。

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姆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1个长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

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

1)制作斜面培养基。在实验台上放1支长0.5~1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1厘米左右。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10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

铺放培养基后放置15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未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

3. 培养基分装器分装好用吗?

  这里主要归纳一般情况下的培养基配制关键点,因为培养基的配制使用非常重要,从一开始就该避免异常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溶化:一般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齐内。加入蒸馏水,隔水加热以促其溶解,加热时应经常搅拌,防止焦结,待其溶解后补足水分。

  在使用干燥培养基时,先将蒸馏水按定量加入容器中,然后称取一定量培养基干粉放入水中,静置10—15min,搅拌,振荡,或延长时间以促进溶解,一般不要热,必要时加热,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避免某些营养成分被破坏.

  (2) 校正酸碱度(调节pH):培养基必须有适当的pH.因此测定pH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测定pH的标准温度为25士2℃.调节pH可用无菌的 1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10%碳酸钠溶液、1mol/l盐酸溶液.当调节缓冲液的pH时,宜用6mol/l磷酸或10mol/l氢氧化钾溶液.灭菌后 的pH会比灭菌前的pH升高或降低,一般高压灭菌前培养基的pH会比最终pH调高0.2左右,灭菌后基本合适。

  因此对培养基、缓冲液、试剂在灭菌前后的 pH均进行测定,并记下每次pH的测定结果,有助于积累数据考察每种培养基、缓冲液、试剂对灭菌程序的耐受性,从而指导灭菌前pH的调节.干燥培养基一般已校正过pH,用时也必须再验证.测定时,一般用指示剂滴入培养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或用pH计校正,如与所需pH不符,可用以上的酸或碱液加以校正.调 整pH后要加热过滤,使培养基澄清.

  (3)培养基的分装:大批量配制时使用的自动分配器须经校准和确认.每次使用前后,均要对分配器的管道系统进行冲洗,在分装无菌培养基前,则要采用无菌硅胶管.

  固体培养基一般分装在250ml、500ml锥形瓶中,高压灭菌后根据需要分装平皿或试管.

  平皿:倾注平皿,应在无菌室中放置3—4h,如用塑料平皿须在35℃培养箱中倒置30—60min.让水蒸汽自然蒸发。

  斜面:制备低层斜面分装于试管,约占容积1/5,灭菌后趁热斜放在细玻璃棒和木杆上,使成斜度,分装使注意管口和瓶塞上勿沾有培养基,如沾有培养基应用布抹去,以避免污染.

  高层斜面:制备高层斜面分装于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1/3,灭菌后趁热放置成高层短斜面,待其凝固后应用。

  分装好的培养基或缓冲液等及时密封后必须在配制当天(2h内最佳)进行灭菌处理.液体、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在高压灭前分装,约装试管容积的1/3,在灭菌后还要加其他成分的液体、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再分装于灭菌试管或锥形瓶中.

  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各种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和压力,按其成分不同而定.普通培养基采用121℃、103.42kPa灭菌 15min,但容器和装量较大时,应延长至20min.含糖培养基115℃、68.85kPa灭菌30min.含糖、血清、鸡蛋等培养基可用流动蒸汽及血 清凝固器80—100℃、30min,连续3d,间歇灭菌.血清或组织液,采用低热56—58水浴1h,连续5—6d灭菌,一些遇高温即被破坏的物质如尿 素、腹水等,可用细菌过滤器,过滤除菌.

  高压灭菌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必须逐渐加热,彻底排除灭菌器内的空气,再逐渐升压保持预定的压力和时间,达到 全部杀灭微生物.以上的灭菌时间和温度要经过验证确认,如不同类型培养基混合一起灭菌时宜采用115℃、68.85kPa灭菌30min为好

4. 培养基分装器怎么用

因为在培养基的配置以后,各种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孢子,已经混合进了培养基中,如果不立即灭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使得各种杂菌的生长,进而有所消耗,如果是在做一些定性的分析实验室,比如残糖测定,同步利用率测定等,会影响结果。而且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保证严谨性。

培养基配制好后,之所以立马灭菌是为了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

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

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

若不能即时灭菌必须重新进行无菌无毒操作。

5. 培养基分装器怎么使用

1、配料: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按照配方称取各种药品,加足所需水量(一药一勺,取药后立即盖上瓶盖)。

2、溶解:淀粉溶解: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加热溶解,特别是加有琼脂的培养基,一定要煮沸,琼脂的熔解温度95-97℃ ,且需要边加热边搅拌以防止烧焦。

3、调PH:用1N的盐酸或1N的 NaOH把培养基调节到所要求的值。

4、过滤:滤纸或棉花进行过滤。

5、分装:一般培养基放在三角瓶或试管中灭菌使用。

(1)三角瓶

若作静置培养,则100ml培养基/250ml的三角瓶,最多不能超过150ml培养基/250ml的三角瓶,否则灭菌时培养基沸腾容易污染棉塞,造成染菌;若作摇瓶培养,则15-20ml培养基/250ml的三角瓶,保证通气良好。

(2)试管分装

液体培养基一般装4-5ml,约试管的1/4高度。

固体斜面培养基一般装3-4ml,约试管的1/5高度。

6、包扎:分装好后,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纸将棉塞包裹好,防止灭菌时水份进入把棉塞弄湿。

7、灭菌:按配方上要求的温度、压力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果灭菌的温度太高,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培养基中的糖、氨基酸会使培养基的颜色变深。

8、摆斜面:灭菌后需要摆斜面的试管要趁热斜着摆放,使其凝固成为一个斜面,约占试管长度的1/2。

9、贮存:培养基在30℃下放置一天,无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2-8℃冰箱中备用。

6. 培养基分装器使用方法

1、 称取本品50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 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20min,待冷至55—60℃倾注灭菌平板;或将培养基溶解分装三角瓶或试管,灭菌后倒平板或制成斜面。

2、 将纯培养物点植于平板上。方法是将平板倒转,向上接种一点或三点,每菌接种两个平板,倒置于25—28℃温箱中培养。当刚长出小菌落时,取出一个平皿,以无菌操作,用小刀将菌落连同培养基切下1cm×2cm的小块,置菌落一侧,继续培养,于5—14d进行观察。

3、 斜面观察:将霉菌纯培养物划线接种(曲霉、青霉)或点种(链刀菌或其他菌)于斜面,培养5—14d,观察菌落形态,同时还可以将菌种管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直接观察孢子的形态和排列。

7. 培养基分装器图片

培养基的配制:

1、称量和熬煮 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

2、加热溶解 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 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4、加棉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培养基配制注意事项: 1、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放在37C温箱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使用。 2、PDA培养基一般不需要调pH。对于要调节pH的培养基,一般用pH试纸测定其pH。如果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lmol/LNaOH或lmol/LHCL溶液进行调节。 3、调节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成分。 4、培养基在使用时也可以做成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用于菌类的震荡培养。 5、培养基也可以加入氯霉素或土霉素,加入量为0.2g/L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干扰性。

8. 培养基分装器哪家好

微生物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为了达到特定要求的研究,需要进行培养基配制和灭菌,

1.如果是摇瓶培养,肯定是要先分装再灭菌.

2.若是要分装到试管中,如果要大致定量就先分装再灭菌,若要严格定量就先灭菌再分装.

3.若是平板就要先灭菌再分装.

总的原则是尽量减少灭菌后的动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