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镜头式相机(摄影相机镜头)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8 14:46   点击:14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摄影相机镜头

这要根据你的经济水平来定了,如果你的资金充裕的话就可以买贵的相机越贵越好嗯,但是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买好行货,如果经济水平不是太高的话,可以买一些入门的相机来玩。

2. 镜头式相机 索尼 柯达 OPPO

OPPO Reno5 K后置水光人像四摄。四枚摄像头分别是6400万水光主摄、800万广角、200万肖像和200万微距;前置3200万水光镜头。用的是索尼的摄像头。

3. 相机镜头介绍

根据不同的拍摄需要选择不同的镜头。

在平常家用拍摄可以选择18到55的镜头这样的镜头性价比比较高,很容易携带,并且焦段也很合适;像一些专业人士拍摄就可以选择16到35f2.8l的这个价位会比较高但是拍摄更专业。

相机镜头通常由一块或者多块光学玻璃组成的透镜组,一般由凹透镜、凸透镜,或其组合组成。现代照相机镜头还有采用非球面镜,非球面镜又有光学玻璃磨制非球面镜、复合非球面、塑料压制非球面镜之分。在成像质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其制造成本,使用寿命有较大的区别。相机镜头是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拍摄成像的质量。同时镜头也是划分相机种类和档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准。

4. 镜头式数码相机

这个产品比较小巧,有效像素1800w像素。10倍光学变焦。这个算是卡片相机的一种进化,连接手机使用,利用手机的屏幕取景。由于光学变焦,1/2.3寸传感器。加上索尼大法的算法。成像比很多手机的效果好。算是一个手机摄像头的延伸扩展。这个节骨眼上这种产品显得有点鸡肋。

1.取景方式是手机,在拍摄时候要一只手拿镜头,另一只手拿手机取景,显得繁琐。虽然有10倍光学变焦。和操作手机本机的摄像头显得累赘了。

2.续航不足,官方给的数据是约220张相片的量。但是对于旅行拍摄来说显得不足。

5. 镜头 相机

照相机的发展史: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

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镜头品质.

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

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6. 传统相机镜头

不得不承认老胶片单反相机的黄金时代已经逝去,但这并不是代表胶片单反就该被淘汰了,就胶片与数码孰优孰劣的争论在国外许多大师们中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个人认为胶片和数码绝非不能共存,两者应该完美互补。数码是一种精准高效并让人随你意的拍摄方式。而胶片是一种高清晰度色彩还原性准确。这两个方面是数码和胶片相比有明显弱势的。通过比较我们便可了解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是不同的工作原理。

1.数码相机其感光元件目前最高也就几千万像素,而胶片其感光元素是分子级别的,是以亿为单位的,数码与其在清晰度上无可比性。

2.数码相机感光元件是物理光电转换,需要一定的光压强度,拍远景和拍近景敏感度成像有很大差异。而胶片感光是一种化学变化。不管远近光线条件成像效果都是一样的。

3.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有错位、拖后的管状效应,对被摄物中央光最敏感,对边缘光和侧面光却不敏感。而胶片是全方位的,不管中央还是边缘和侧面光同样的敏感。

从比较不难看出数码相机和老胶片单反相机各有优势,而一些特殊追求完美清晰度行业和一些顶尖摄影艺术大师还是不舍老胶片的。就本人来说虽然摄影纯粹是个人爱好,上了年纪后也拥有了几台数码,一样对自己的老理光10关爱有加,时常拿出来玩弄一番,享受一下独处暗室的感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