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制冷机过冷度(压缩机过冷度)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14:41   点击:18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压缩机过冷度

1、对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影响。

凝汽器过冷度会增加冷源损失,引起作功能力的损失,降低系统的热经济性。由于过冷度的出现,使加热器的耗热量增加,抽汽量也相应地增加。

2、对机组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凝结水过冷度的存在会威胁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凝结水温度过低,即凝结水水面上的蒸汽分压力的降低,气体分压力的增高,使得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含量增加,因为溶于凝结水的气体量和热井水面上气体的分压力成正比。因此若凝结水出现过冷度,则其含氧量增加,这将导致凝汽器内换热管、低加及相关管道阀门腐蚀加剧,以致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这也同时加重了除氧器的工作负担,使除氧器的除氧效果变差,严重时会腐蚀处于高温工作环境下的给水管道和锅炉省煤器管,引起泄漏和爆管

2. 压缩机过冷度怎么算

根据过热度=实际温度 - 压力对应饱和温度 的公式来计算可知,把压缩机温度当做是吸气实际温度,吸气压力3.5bar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是12.5度,则此时的吸气过热度是,30 - 12.5 = 17.5度同样。

过冷度冷凝压力对应饱和温度 - 冷媒实际温度,冷凝器出液压力是13.5bar,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是53.9度,则阀前过冷度为,53.9 - 45 = 8.9度这个计算是以汽车空调最常用的制冷剂R134a为例计算出来的,如果制冷剂类型不同,则最终计算结果就完全不同。

3. 压缩机过冷度怎么调节

冷凝压力对应饱和温度减去冷凝器出口实测温度,就是过冷度。冷媒液体过冷后避免制冷剂有气泡,闪发,经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装置时流量稳定,提升制冷效率。理论上过冷度越高制冷效果越好,实际因为成本等问题一般控制在5-10K就很不错了。

蒸发器出口实测温度减去蒸发压力对应饱和温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回气过热度,回气过热后可以避免回气有液态成分,防止压缩机液击,但是过高的回气过热度会影响压缩机散热和排气温度、排气过热度,所以回气过热度经膨胀阀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一般5-10K,

双级压缩机中第二级回气控制在18K-30K最好

4. 压缩机过冷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吸气过冷度,冷凝器至蒸发器之间为了保证管道中能尽量全是液体,这就需要保证有一定的过冷度平衡节流机构及管道阻力产生的热量;排气过热度,就是压缩机到冷凝器之间必须保证有一定的排气过热度,使排出的气体尽量全是气体。防止制冷剂在管道内冷凝回流。

排气过热度过高会导致油的润滑作用下降,若排气温度很高的话会导致油的碳化,润滑不好压缩机磨损严重;排气过热度过低,润滑油的浓度下降,可能会导致系统出现回液的情况,液击会导致压缩机涡旋盘碎。

5. 压缩机过冷度低

1.吸气温度过高,膨胀阀堵了

2.压缩机处于恶劣工况,比如电机转速低、冷媒不足、油循环出现问题

3.外部环境温度过高

4.设计不合理

6. 压缩机过冷度是什么意思

冷凝压力对应饱和温度减去冷凝器出口实测温度,就是过冷度。冷媒液体过冷后避免制冷剂有气泡,闪发,经过膨胀阀或其它节流装置时流量稳定,提升制冷效率。理论上过冷度越高制冷效果越好,实际因为成本等问题一般控制在5-10K就很不错了。

蒸发器出口实测温度减去蒸发压力对应饱和温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回气过热度,回气过热后可以避免回气有液态成分,防止压缩机液击,但是过高的回气过热度会影响压缩机散热和排气温度、排气过热度,所以回气过热度经膨胀阀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一般5-10K,

双级压缩机中第二级回气控制在18K-30K最好

7. 压缩机过冷度过热度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回气温度高、电机加热量大、压缩比高、冷凝压力高、制冷剂选择不当。

(1)回气温度高

回气温度高低是相对于蒸发温度为而言的。为了防止回液,一般回气管路都要求20°C的回气过热度。如果回气管路保温不好,过热度就远远超过20°C。

回气温度越高,气缸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就越高。回气温度每升高1°C,排气温度将升高1~1.3°C。

(2)电机加热

对于回气冷却型压缩机,制冷剂蒸气在流经电机腔时被电机加热,气缸吸气温度再一次被提高。电机发热量受功率和效率影响,而消耗功率与排量、容积效率、工况、摩擦阻力等密切相关。

回气冷却型半封压缩机,制冷剂在电机腔的温升范围大致在15~45°C之间。空气冷却(风冷)型压缩机中制冷制不经过绕组,因而不存在电机加热问题。

(3)压缩比过高

排气温度受压缩比影响很大,压缩比越大,排气温度就越高。降低压缩比可以明显降低排气温度,具体方法包括提高吸气压力和降低排气压力。

吸气压力由蒸发压力和吸气管路阻力决定。提高蒸发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吸气压力,迅速降低压缩比,从而降低排气温度。

一些用户偏面地认为,蒸发温度越低冷度速度越快,这种想法其实有很多问题。降低蒸发温度虽然可以增加冷冻温差,但压缩机的制冷量却减小了,因此冷冻速度不一定快。何况蒸发温度越低,制冷系数就越低,而负荷却有增加,运转时间延长,耗电量会增大。

8. 压缩机过冷度的原因

压缩机排气温度过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回气温度高、电机加热量大、压缩比高、冷凝压力高、制冷剂选择不当。

1、回气温度高

回气温度高低是相对于蒸发温度为而言的。为了防止回液,一般回气管路都要求20°C的回气过热度。如果回气管路保温不好,过热度就远远超过20°C。

回气温度越高,气缸吸气温度和排气温度就越高。回气温度每升高1°C,排气温度将升高1~1.3°C。

2、电机加热

对于回气冷却型压缩机,制冷剂蒸气在流经电机腔时被电机加热,气缸吸气温度再一次被提高。

电机发热量受功率和效率影响,而消耗功率与排量、容积效率、工况、摩擦阻力等密切相关。

回气冷却型半封压缩机,制冷剂在电机腔的温升范围大致在15~45°C之间。空气冷却(风冷)型压缩机中制冷制不经过绕组,因而不存在电机加热问题。

3、压缩比过高!

排气温度受压缩比影响很大,压缩比越大,排气温度就越高。降低压缩比可以明显降低排气温度,具体方法包括提高吸气压力和降低排气压力。

吸气压力由蒸发压力和吸气管路阻力决定。提高蒸发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吸气压力,迅速降低压缩比,从而降低排气温度。

一些用户偏面地认为,蒸发温度越低冷度速度越快,这种想法其实有很多问题。降低蒸发温度虽然可以增加冷冻温差,但压缩机的制冷量却减小了,因此冷冻速度不一定快。何况蒸发温度越低,制冷系数就越低,而负荷却有增加,运转时间延长,耗电量会增大。

降低回气管路阻力也可以提高回气压力,具体方法包括及时更换脏堵的回气过滤器、尽可能缩小蒸发管和回气管路的长度等。

此外,制冷剂不足也是吸气压力低的一个因素。制冷剂漏失后要及时补充。

实践表明,通过提高吸气压力来降低排气温度,比其他方法更简单有效。

排气压力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冷凝压力太高。冷凝器散热面积不足、积垢、冷却风量或水量不足、冷却水或空气温度太高等均可导致冷凝压力过高。选择合适的冷凝面积、维持充足的冷却介质流量是非常重要的。

高温和空调压缩机设计的运转压缩比较低,用于冷冻后压缩比成倍提高,排气温度很高,而冷却跟不上,造成过热。因该避免超范围使用压缩机,并使压缩机工作在可能的最小压比下。在一些低温系统中,过热是压缩机故障的首要原因。

4、反膨胀与气体混合

吸气行程开始后,滞留在气缸余隙内的高压气体会有一个反膨胀过程。反膨胀后气体压力恢复到吸气压力,用于压缩这部分气体而消耗的能量在反膨胀中就损失掉了。余隙越小,一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