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15 02:57   点击:21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工业级芯片工作温度在-40到125摄氏度之间。

2.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程序

红外探测器在检测到温度之后,会将温度转成模拟信号输出,单片机利用ad模块对模拟信号进行转换,转成数字信号之后再读入

3. 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你可以选用DS18B20型号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用一总线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处理,进行反馈控制温度。

4.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温度控制器是对用冷部位(如空调室、冷冻水、库温等)的温度及其波动范围进行控制的电开关。

根据制冷装置的大小和供冷方式的不同,温度继电器电路的电控对象亦不同。

例如,对小型制冷装置(如空调器、冷饮水机、电冰箱)温度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温度直接控制压缩机电机的停开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对温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

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

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点。

5.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

数字温度计原理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现实时温度检测,然后通过单片机来根据传感器特性计算出温度,并且显示出来

6.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研究了汽车轮胎的智能监测系统,并介绍了一种实现轮胎温度压力直接监测系统的方

法。对于整个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做了细致的阐述。提出了一种基于Microchip公司的PIC单片机的轮胎智能监测模块的设计方案,以及基于PTR2000无线收发模块的无线通讯方案。该系统可随时测定每个轮胎内部的实际温度和瞬压,可有效避免爆胎事故的发生。

7. 基于51单片机的温控系统设计程序

原理

      设置温度范围比如65至70度,这样高温到70度停止加热,温度降低到65度又开始加热。它的好处是加热功率开关不会太频繁动作,避免触点烧伤。既是所谓双温控制。

       目前一些带有单片机的高精度温控器是接近设定温度之前提起改变加热脉宽比的控制,最终在设定温度正负零点几度范围内动作,这个加热的功率开关需要使用固态继电器。

8.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主要实现:实时温度测量及显示,超出温度范围相应的继电器工作,继电器可以驱动相应的加热或制冷负载,上下限温度可通过按键设定等功能。

本保温箱的温控系统研究是基于51单片机及温度传感器DS18B20来设计的,温度测量范围0到99.9摄氏度,精度为0.1摄氏度,可见测量温度的范围广,精度高的特点。可设置上下限温度,默认上限温度为38℃、默认下限温度为5℃(通过程序可以更改上下限初始值)。报警值可设置范围:最低上限报警值等于当前下限报警值,最高下限报警值等于当前上限报警值。将下限报警值调为0时为关闭下限报警功能。开启相应的继电器工作时,有指示灯可以指示相应的加热和制冷。

9. 51单片机的温度计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单片机控制核心、复位电路、时钟电路、串行通信电路、数码管驱动电路、输出显示电路、输入键控电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