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单片机uln2003蜂鸣器(单片机实验蜂鸣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0 14:41   点击:29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

当中断事件发生时(中断),使51单片机某一个IO口输出高电平使蜂鸣器鸣响,延时一定时间后,再使这个IO口输出低电平,使蜂鸣器停止

2.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实验报告

单片机连着蜂鸣器,烧录程序的时候单片机管脚出现电平变化就会使蜂鸣器响。

3.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原理

可以使用PWM直接肛,前提要求是你的PWM频率足够高(之前测试用的上兆的效果差不多了,同时音频采样率别忘记弄上去了),否则的话音质会特别呵呵哒。

三极管建议不要去用高频管,否则音质更是听不了。

现在各种增强型的51(比如STC系列)已经自带PWM生成了。通过限制占空比的变化范围也可以实现音量的调节。

4.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实现七个音节汇编语言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的电路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方式是用一只三极管扩流后驱动蜂鸣器,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单片机引脚通过一只5k左右的限流电阻接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蜂鸣器的负极,蜂鸣器的正极接电源vcc。在引脚输出高电平时蜂鸣器接通鸣叫,输出低电平时蜂鸣器截止。

如果使用有源蜂鸣器,单片机引脚输出高或低电平即可控制;如果使用无源蜂鸣器,单片机引脚需要输出1KHz脉冲。

5.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实现七个音节

修改 sleep后面的参数 调到你所要的时间 跟你用的晶振有关系

6.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连线

你要看一下你那开发板的原理图吧,一般都是通过内部就已经连接好了的,是一个固定的引脚,你写程序控制那个引脚就可以了。

如果要外接的话,你也要看原理图看那个蜂鸣器对应的那个IO口,才能正确的连接。

7.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实验代码

无源蜂鸣器驱动,只需定时将管脚2端电平取反即可

如让其响1S,频率约500HZ,可用软延时

uint i;

for(i=0;i

{

P1^0=~P1^0;

delay_ms(1);

}

如果想长时间响,并且还不占用CPU,可以用定时器实现定时中断取反

8.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原理图

工作原理简介

BUZ1、BUZ2两端口均接单片机的I/O口或单片机的蜂鸣器驱动口。

BUZ1端口为“高频口”(相对BUZ2而言),其脉冲电压频率一般为几KHz,具体频率依蜂鸣器需发出的音乐声来调整;

BUZ2端口为“低频口”,其电压周期相对较长一些,一般为数十ms至数百ms。工作时,两端口输出电压脉冲驱动三极管Q2和Q3,当BUZ2端口出现高电平时,

三极管Q3导通, +12V电压经Q4三极管给蜂鸣器提供工作电压,同时为电容E7充电; BUZ2端口电平变低时,Q3和Q4三极管均截止,+12V电压被隔离,此时

已充满电的电容E7放电,为蜂鸣器工作提供能量。蜂鸣器的工作状态直接由三极管Q2决定,当BUZ1端口出现高电平时,三极管Q2导通,蜂鸣器工作,BUZ1

端口电平变低时,Q2三极管截止,蜂鸣器停止工作。蜂鸣器的通电频率与内部的谐振频率(固定)相互作用就产生我们所需的音乐声。

9.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控制

用单片机的引脚直接驱动蜂鸣器,声音肯定小,不可能大呀。因单片机的引脚的驱动能力很小,不能直接驱动蜂鸣器的。首先,要看你的单片机是什么型号的,如果是STC10及以上系列的单片机,I/O设置为强推挽模式才可以。其它型号的单片机,就必须用一个三极管放大后再驱动蜂鸣器了。

10. 单片机实验蜂鸣器及驱动实验报告汇编

不知道你硬件怎么接的,如果有加三极管控制,应该是可以的。要区分一下蜂鸣器是交流的还是直流的,直流的直接接上电源就响了,交流的是要给它一个能发出声音的频率才会响。stc的单片机好像除了上面说的,还要将io口输出设为推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