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实验结果及分析)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14 00:50   点击:12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结果及分析

互补对称OTL功放电路中引起交越失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补偿电路问题,补偿电路内主要检测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原件。

2.反馈电路问题,主要检查电阻、可调电阻、电容、线圈等。

3.推动级问题,主要检查耦合电容、三极管等。

4.推挽电路两管不匹配。

2.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实验

最大输出功率Pom  输出功率:功率放大电路提供给负载的信号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计算方法:输入为正弦波且输出基本不失真条件下,输出功率是交流功率Po=IoUo,Io和Uo均为交流有效值。  最大输出功率Pom:是在电路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

转换效率η  转换效率: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和电源所提供的功率之比称为转换效率。  电源直流功率:其值等于电源输出电流平均值及其电压之积。  晶体管的极限参数:晶体管集电极最大电流ICM,最大管压降U(BR)CEO,最大耗散功率PCM。  在选择功率放管时,要特别注意极限参数的选择,以保证管子安全工作。

3. 功率放大器实验结果分析

T1是npn三级管 发射极输出 T2是pnp三级管 发射极输出 当ui信号出现交变的正半波和静态电压叠加,T1导通,发射极电流iL带动RL负载做功,T2截止电阻无穷大. 当ui信号出现交变的负半波和静态电压叠加T2导通,发射极电流iL带动RL负载做功,T1截止电阻无穷大 输出功率 =电流的平方×电阻 输入的电压ui信号 经过T1 T2 转变成电流放大,最后经过负载电阻变成功率放大.

4.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结果及分析图

为了消除交越失真应使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在甲乙类(AB类)状态。

5.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实验报告

OTL电路为推挽式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通常采用单电源供电,从两组串联的输出中点通过电容耦合输出信号。省去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通常称为OTL(OutputTransformerLess)电路。OTL(Outputtransformerless)电路是一种没有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过去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以解决阻抗变换问题,使电路得到最佳负载值。

6.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结果及分析报告

主要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进行工作的,简单一点讲,一个三极管有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当基极b的电流发生很小变化时,那么从集电极c流向发射e的电流就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个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的电流除以基极的电流就叫做放大系数、或放大倍数。

根据这个原理,如果一个想要放大功率,只要把将要被放大的信号放在基极,那么就会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产生一个放大的信号,当然,放大电路并没有这么简单,我只是讲了一个原理,本人对电子方面学的也不好。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 基本放大电路的综合分析实验报告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射放大电路的共同点是(经耦合电容)将输入信号加到晶体管基极。 通过集电极输出电压(经耦合电容)给负载的就是共射放大电路 通过发射极输出电压(经耦合电容)给负载的就是共集放大电路

8. 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

回音壁功率大小看功放的多少,再是看回音效果

块就是功率放大,将已经解开的信号放大后变成真正推动单元发出的声音。对应到回音壁上,没有详细参数的情况下,我们只需看输出功率即可,简而言之,功率大的回音壁不一定好,但是功率小的,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9.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总结

1.滤波电容

整流后由于滤波用的电容器容量较大,故必须使用电解电容。滤波电容用于功率放大器

时,其值应为10000μF 以上,用于前置放大器时,容量为 1000μF 左右即可。

当电源滤波电路直接供给放大器工作时,其容量越大音质越好。但大容量的电容将使阻

抗从 10KHz 附近开始上升。这时应采取几个稍小电容并联成大电容同时也应并联几个薄

膜电容,在大电容旁以抑制高频阻抗的上升。

2.耦合电容

耦合电容的容量一般在 0.1μF~ 1μF 之间,以使用云母、 丙烯、陶瓷等损耗较小的

电容音质效果较好。

10. 电压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共基、共集、共射是BJT放大电路,对应BJT三端;共源共漏共栅是MOSFET放大电路,对应MOSFET三端。 共射和共源功能类似,信号从基/栅极输入,从集/漏输出,射/源级作为输入/输出端公用的基准(一般就是电源或地啦)。特点是高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通常用于电压输入电压输出的电压放大。输入电压通过BJT/MOSFET转化为电流,从集/漏输出,再在集/漏的大负载上转化为更大的电压。由于可以轻松实现较高的电压增益,所以绝大多数电压放大电路(包括大多数运放)都是共射/共源结构为基础的。 共基和共栅类似,信号从射/源极输入,从集/漏输出,基/栅级设置一定的偏置。特点是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通常用于电流输入电压输出的放大(跨阻放大)。由于BJT/MOSFET的射/源输入电流基本等于集/漏输出电流,所以共基/共栅的输入电流约等于输出电流,在输出端放置大负载即可实现跨阻放大。常用于需要考虑阻抗匹配或是噪声,所以不能直接使用电阻做电流/电压转换的场合。 共集和共漏类似,信号从信号从基/栅极输入,从射/源输出,集/漏级作为公用基准。特点是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通常作为跟随器用于电压恒定的功率放大。当共集/共漏的射/源极的输出电流改变时,只要BJT/MOSFET的电流增益足够大,Vbe/Vgs的电压变化会非常小,可以近似认为射/源的电压始终跟随基/栅极电压变化。所以共集/共漏可以在保持输出电压稳定跟随输入电压的前提下提供较大的输出电流范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