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调味果仁加工设备(果仁料配方)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4 11:51   点击:10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果仁料配方

自定义食材:

高筋面粉

220克

牛奶

100克

鸡蛋

1个

3克

腰果

50克

花生

50克

酵母

3克

玉米油

20克

步骤/方法分步:

1、花生和腰果洗净晾干水份,倒入烤盘放入烤箱中,上下火180度烘烤12分钟,表面微黄即可

2、取出晾凉后花生去皮(烤的量多,只用了一部分)

3、称量好材料

4、花生和腰果用刀切碎备用

5、面包桶中先倒入液体,打入鸡蛋,加盐和面粉,在面粉中挖一个洞,放入酵母,并用面粉盖住,开启面包机不间断和面程序20分钟

6、面和成团后倒入果仁

7、和面结束后取出搅拌棒,开启发酵程序进行发酵

8、发至两倍大的面团取出揉揉排气后分成9等份,取一块搓成长条形,一头细,另一头用大拇指按压成平的,卷起用平的一头包裹住细的一头

9、依次做好其它的摆放在铺好锡纸的烤盘中,中间间隔空隙

10、将烤盘放入烤箱中,底部放两碗热水进行二次发酵,水凉可再换一次

11、二发好后,取出烤盘和碗,上下火180度预热烤箱5分钟后放入烤盘,烘烤20分钟至表面微黄就好

12、取出放烤盘上晾凉即可食用

2. 果仁面筋的果仁配料

食材:白面900g,木鳖瓜400g,酵母适量

烹饪步骤

步骤 1/17木鳖瓜切小块放蒸锅里蒸熟。

步骤 2/17蒸熟的木鳖瓜去掉皮。

步骤 3/17用擀面杖捣成泥状。

步骤 4/17把面粉倒入木鳖瓜泥中。

步骤 5/17取适量的酵母粉。

步骤 6/17用温水将酵母化开。

步骤 7/17将酵母水倒入面粉中。

步骤 8/17再加些温水和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盖上盖子,静置发酵。

步骤 9/17发酵好的面团长到原来的2-2.5倍大。

步骤 10/17取出面团排气。

步骤 11/17分成大约83g一个的剂子。

步骤 12/17将每个剂子都揉圆,做成馒头坯子。

步骤 13/17蒸锅中帘子上放上湿润的屉布。

步骤 14/17将馒头坯子放在帘子上。盖盖静置二次发酵。

步骤 15/17经过二次发酵得馒头坯子长大了不少呢。

步骤 16/17盖上锅盖开始蒸。

步骤 17/17大约半个小时候,馒头熟了,关火,焖三分钟后出锅。

3. 果仁料怎么调

1.麻辣味型:

麻辣味型的菜品主要由辣椒、花椒、川盐、味精、郸县豆瓣、豆鼓、酱油、料酒等调制而成,花椒和辣椒的运用则因菜而异,有的用郫县豆瓣、有的用花椒粒、有的用花椒面并不都是一个模式。因不同菜式风味需要,这个味型还可以酌加白糖或配糟汁、豆豉、五香粉、香油。好的厨师烹制麻辣味型的菜品,必要做到麻而不木、辣而不燥,辣中显鲜、辣中显味,辣有尽而味无穷。其适用于以鸡、鸭、兔、猪、牛、羊等家禽家畜肉类和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以及用干鲜蔬菜、豆类与豆制品等为原料的菜肴。麻,辣,咸,鲜,烫兼备。

配料:花椒粒(油、面)、泡椒、豆瓣酱、海椒面、红椒油,干辣椒节,刀口海椒、香辣酱、辣椒丝、盐、味精、鸡精、鲜汤、姜、葱、蒜、料酒、淀粉、胡椒、白糖、醋。

比例: 花椒0.5或花椒粉0.2、干辣椒0.3、四川豆瓣酱3、糖1、醋1,葱、姜、蒜、酒、酱油、味精适量。

调法:是先将干辣椒段炸至褐色,再下花椒炒香,煸葱姜蒜之后下其他调料。为取麻味,还可加些花椒粉。(油炸花椒起香,麻味来之于花椒粉)。

特点:色泽金红,麻辣鲜香,有轻微的甜酸。可制麻辣鱼丁、麻婆豆腐等。

2.酸辣味型:酸辣味型是川菜中仅次于麻辣味型的主要味型之一,酸辣味型的菜肴绝不是辣椒唱主角,而是先在辣椒的辣、生姜的辣之间

寻找一种平衡,再用醋、胡椒粉、香油、味精这些解辣的佐料去调和,使其形成醇酸微辣,咸鲜味浓的独特风味。调制酸辣味型的菜肴,一定要把握住咸味为基础、酸味为主体、辣味助风味的原则,用料适度。

酸辣味型的菜肴以热菜居多,如鳝鱼粉丝煲、菠饺牛柳等都是醇酸微辣的风味,也有部分冷菜如酸辣蕨根粉等也是酸辣味的。醇酸微辣,咸鲜味味浓。

配料:乳酸(臼醉、醋)胡椒、泡椒末、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料酒、淀粉、老萋、葱。

比例:辣味有用于炒爆菜和用于烩菜之分,前者比例为:四川豆瓣酱1,糖0.6,醋0.9,葱、姜、蒜及酒、酱油、鲜汤、红油适量。制法是先煸葱、姜、蒜和豆瓣酱, 再调和其他味料。后者比例为白胡椒粉0.8,醋6,葱花香菜末6,麻油少许。前者特点是酸辣而香,微有甜味,后者酸辣爽口,上口咸酸,下咽时始觉辣味。用于炒爆菜如酸辣鱿鱼卷、酸辣鱼片;烩菜如酸辣汤、酸辣烩鸡血等。

3.泡椒味型:泡椒系列近年来在新派川菜中蔚为大观,它将泡辣椒鲜香微辣,略带回甜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算是烹饪中四两拨千斤的典范。好的泡椒味香色正,根根硬朗,老而弥香,食之开胃生津,令你欲罢不能。

泡椒味型在冷热菜中应用广泛,常见的冷菜如什锦泡菜坛、泡椒凤爪等是将野山椒、花椒、白糖等作料放入特制的坛中,泡出一坛的鲜香醇厚;而泡椒牛蛙、泡椒鸭血、泡椒墨鱼仔,泡椒双脆,泡椒仔兔等泡椒系列的热菜多用醪糟汁、冰糖等调料来调制,同样别有一番滋味。泡辣椒鲜香微辣,略带回甜。

4.怪味味型:因集众味于一体,各味平衡而又十分和谐,故以“怪”字褒其味妙。怪味味型多用于冷菜,以川盐、酱油、红油、花椒面、麻酱、白糖、醋、熟芝麻、香油、味精调制而成,也可加入姜米、蒜米、葱花,从而形成了咸、甜、麻、辣、酸、鲜、香并重而协调的特点。

调制怪味时,这么多种不同的调味品混在一起,必须注意比例搭配恰当,使各种味道之间互不压抑,相得益彰。怪味味型适用于以鸡肉、鱼肉、兔肉、花仁、桃红、蚕豆、豌豆等为原料的菜肴。怪味凉粉就是川菜中怪味味型菜肴的杰作。咸、甜、麻、辣、酸、鲜、香并重而协调。

配料:盐、酱油、白糖、花椒面、花椒油、红油辣椒、醋、味精、鸡精、鲜汤、香油、芝麻酱、熟芝麻、姜、葱、蒜。

比例:四川豆瓣酱1,芝麻酱1,糖0.8,醋0.8,花椒粉0.05,油1,葱、蒜泥各0.1, 酱油、鲜汤适量。

调法:是先以油煸四川豆瓣酱至油变红,用鲜汤调开芝麻酱,再加上所有作料调拦均匀而成。

特点:辣、麻、甜、酸、咸、鲜、香诸味融为一体,味觉非常丰富。可调制怪味鸡丁、怪味鸭片等等。

5.糊辣荔枝味型:糊辣味型的菜肴具有香辣咸鲜,回味略甜的特点,它以川盐、干红辣椒、花椒、酱油、醋、白糖、姜、葱、蒜、味精、料酒调制而成。其辣香,因是以干辣椒节在油锅里炸,使之成为糊辣壳而产生的味道,火候不到或火候过头都会影响其味。糊辣味型的菜都用炝炒一法,取其辣椒的干香与糊辣,以大火把辣味炝入新鲜的原料中,这是把极度的枯焦与新鲜结合在一起,深得造化相克相生的炒趣。

它适用于以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的菜肴,以及用蔬菜为原料的菜肴。传说中源于清末名臣丁宝桢的宫保鸡丁,即是将干辣椒和花生米炒入鸡丁里,形成了这一甜、酸、辣味混合,风格突出的川中名菜,并由此生发出许多以宫保为名的菜肴,如宫保豆腐等。香辣咸鲜,回味略甜。

配料:干海椒节、红油、花椒粒、香油、盐、鸡精、味精、料酒、淀粉、白糖、姜、葱、蒜、醋。

6.红油味型:有没有一锅辣味地道、辣香浓郁的红油辣子,是能否做出一品上好凉菜的关键。炼制红油,首先要讲究辣椒的质量,其次要讲究辣椒品种的搭配,使之兼有朝天椒的红润、二金条的香冽、小米椒的辣劲,最后的炼制,更要一分细腻和巧思。这样炼出红油,入眼亮,入鼻香,入口之后,辣味才会层层叠叠。

红油味型即以此特制的红油与酱油、白糖、味精调制而成,部分地区加醋、蒜泥或香油,红油味的辣味比麻辣味型的辣味轻,其色彩红丽、辣而不燥、香气醇和绵长。它适用于以鸡、鸭、猪、牛等家禽家畜肉类和肚、舌、心等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也适用于以块茎类鲜蔬为原料的菜肴。红油味型在冷菜中堪称一大家族,夫妻肺片、烤椒皮蛋、萝卜丝拌白肉、红杏鸡等都属于这一味型。辣而不燥、香气醇和绵长。

配料:红油海椒、香油、盐、酱油、味精、鸡精、白糖、少许葱花、姜、蒜。

7.家常味型:此味型以“家常”命名,乃取“居家常有”之意,其特点是咸鲜微辣,因菜式所需,或回味略甜,或回味略有醋香,在热菜中应用最为广泛。家常味型的菜肴一般以郫县豆瓣、川盐、酱油调制而成,也可酌量加元红豆瓣或泡红辣椒、料酒、豆豉、甜酱及味精。

回锅肉作为川菜中的第一品,就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返朴归真,化繁为简的家常味型经典菜品。其令人闻之垂涎,视之开胃、食之迷情、思之回味的秘密,就在于精细二字,越简单的,就越要用心。咸鲜微辣,或回味略甜,或回味略有醋香。

配料:盐、酱油、味精、鸡精、泡椒末、萋葱蒜、豆办酱、白糖、醋、料酒、淀粉。 (加鲜椒是宜宾的口味)

8.鱼香味型:鱼香味型因源于四川民间独具特色的烹鱼调味方法而得名。烹制鱼香味的菜肴,要用蒜片或者蒜粒与泡辣椒、葱节、姜片在油中炒出香味,然后加入主料炒熟,再以酱油、醋、白糖、料酒、鸡精、精盐、水豆粉调制的汁入锅收芡,便可装盘成菜。

鱼香味的菜肴吃起来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香气浓郁,传统川菜中“四大柱石”之一的鱼香肉丝即是鱼香味型菜肴的杰出代表。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香气浓郁。

配料:植物油、泡红椒、姜、蒜、葱、白酱油、醋、白糖、四川豆瓣酱或(郫县豆瓣酱、)蘑菇精、水适量。

比例:葱姜蒜泥1,泡椒0.5,四川豆瓣酱2,糖1.5,醋1.5,酱油、味精适量。

调法:先煸葱、姜、蒜、泡椒,再煸豆瓣酱出红油,与其他调料混合。色红味甜、酸、辣均衡,都不算太浓,都不算太浓。可做鱼香肉丝、鱼香茄子、鱼香蘸汁等。做一道正常份量的“鱼香”味,需要姜5克、葱60克、蒜10克、泡辣椒20克、糖醋等各15克。

9.荔枝味型:荔枝味型之名出自其味似荔枝,酸甜适口的特点,是以川盐、醋、白糖、酱油、味精、料酒调制,并取姜、葱、蒜的辛香气味烹制而成,多用于热菜。调制此味时,须有足够的咸味,在此基础上方能显示酸味和甜味,糖略少于醋,注意甜酸比例适度,姜、葱、蒜仅取其辛香气,用量不宜过重,以免喧宾夺主。

锅粑肉片是传统川菜中荔枝味型的代表,而菜根排骨则是新派川菜中荔枝味型的佼佼者,它是截选排骨中最精华的一段,借鉴粤菜的做法,在酸甜咸鲜中加入青红叔粒和葱粒的辛香。酸甜咸鲜,味似荔枝,酸甜适口。

配料:醋(大红渐醋、柠檬酸)、糖、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干海椒节、红油、花椒粒,姜、蒜、葱丁,料酒、淀粉。

10.咸鲜味型:咸鲜清香的特点使咸鲜味型在冷、热菜式中运用十分广泛,常以川盐、味精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也可用酱油、白糖、香油及姜、盐、胡椒调制。调制时,须注意掌握咸味适度,突出鲜味,并努力保持以蔬菜为烹饪原料本身具有的清鲜味,白糖只起增鲜作用,须控制用量,不能露出甜味来,香油亦仅仅是为增香,须控制用量,勿使过头。

配料: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胡椒、姜、葱、蒜、料酒、淀粉。

雀巢小炒皇以鲜鱿、鲜虾仁、海螺片、腰果等为原料,突出了原料的本味鲜美,清新爽口,上汤时蔬、五彩云霄等都是咸鲜清香的口味。本味鲜美,清新爽口,咸鲜清香。

11.甜香味型:甜香味型,顾名思义,其特点即是纯甜而香,它以白糖或冰糖为主要调味品,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可佐以适量的食用香精,并辅以蜜玫瑰等各种蜜饯、樱桃等水果及果汁、桃仁等干果仁。甜香味型有蜜汁、糖粘、冰汁、撒糖等多种调制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均须掌握用糖份量,过头则伤。

蜜汁小蕃茄,是把樱桃西红柿的外皮剥掉,并佐以蜜桂花,然后用蜜汁浸泡而成,香甜可口,其醇和柔美正可与麻辣的刚烈相得益彰。纯甜而香,香甜可口,醇和柔美。

配料:白糖、淀粉。

12.烟熏味型:烟香味型主要用于熏制以肉类为原料的菜肴,以稻草、柏枝、茶味、樟叶、花生壳、糠壳、锯木屑为熏制材料,利用其不全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使腌渍上味的原料再吸收或粘附一种特殊香味,形成咸鲜醇浓,香味独特的风味特征。烟香味型广泛用于冷、热菜式,应根据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选用不同的调味料和熏制材料。

豆腐干腊肉,是用上好的五花肉(胁或后臀),以柏枝、茶叶、樟叶、花生壳等原料熏制成为腊肉,再配以精制的豆腐干烹制而成,气味芳香,鲜美可口。烟香突出,气味芳香,鲜美可口。

配料:烟熏料、盐、味精、老姜、葱、五香粉。

13.椒麻味型:椒麻是川菜独有的风味,以川盐、花椒、小葱叶、酱油、冷鸡汤、味精、香油调制而成,花椒的麻香和小葱的清香相得益彰,清爽中不失辛辣,多用于冷菜,尤适宜于夏天。调制时须选用优质花椒,方能体现风味,花椒颗粒要加盐与葱叶一同用刀铡成茸状,令其椒麻辛香之味与咸鲜味结合在一起。

椒麻田螺片是将田螺肉挑出切成片作为主料,并兼取花椒的辛香、小葱的清香和川盐的咸香,为佐餐下酒之上佳凉品。椒麻辛香,咸鲜适口。

配料:花椒(油、粒)、去籽花椒粒、香油、葱叶、盐、味精、鸡精、鲜汤、老姜、料酒、淀粉。

比例:葱白10,花椒2,酱油12,糖2,醋2,味精、鲜汤少许。

调法:将花椒用酒浸泡一夜,然后与葱白一起剁成细泥,加酱油、糖、醋等其他料调拦而成。

特点:麻香鲜咸。可用于调拦椒麻允片、椒麻肚片等菜。

14.蒜泥味型:蒜泥味型的菜肴主要以蒜泥、红酱油、香油、味精、红油调制而成,在红油味的基础上重用蒜,有蒜在其中去生涩,添辛香,才能有口味中的起伏曲折。蒜泥入味,主要用于凉菜中,蒜泥白肉即是川菜中有名的小品。

做这类菜肴,其他调料一定不能太重,否则,压了蒜泥的香味,喧宾夺主,就是烹饪中的南辕北辙了。另外,做蒜泥凉菜,一由定要现做现吃,蒜泥凉拌的菜肴,放久之后,不仅会失去鲜香,还会使蒜泥产生一种刺鼻难闻的味道,所以,蒜味味型的菜肴,都不能过夜。

配料:蒜泥米(蒜水、蒜末)、 香油、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红油、糖、葱。

15.五香味型:所谓“五香”,乃是以数种香料烧煮食物的传统说法,其所用香料通常有山奈、八角、丁香、小茴、甘草、砂仁、老蔻、肉桂、草果、花椒等。根据菜肴需要酌情选用,远不止五种。

五香味型的特点是浓香咸鲜,以上述香料加盐、料酒、老姜、葱等,可腌渍食物、烹制或卤制各种冷、热菜肴,应用范围:以动物肉类及家禽、家畜内脏为原料的菜肴和以豆类及其制品为原料的菜肴。如五香牛肉等,利用天然香料的辛香味可使菜肴在咸鲜中更添几分香浓美味。浓香咸鲜,天然辛香。

配料:五香料、盐、味精、鸡精、鲜汤、老姜、料酒、胡椒、葱、糖色。

16.糖醋味型:糖醋味型是以糖、醋以主要调料,佐以川盐、酱油、味精、姜、葱、蒜调制而成,其特点是甜酸味浓,回味咸鲜,在冷热菜式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常见的菜肴有糖醋排骨等。调制时,须以适量的咸味为基础,重用糖、醋,以突出甜酸味。

糖醋味型与荔枝味型较为相近,其区别在于二者的糖醋比例不同,荔枝味是先酸后甜,而糖酸味则是先甜后酸,二者互有侧重,风格各异。甜酸味浓,回味咸鲜。

配料:白糖、醋(大红浙醋、柠檬酸)、盐、酱油、味糈、鸡精、鲜、姜蒜米、葱花、料酒、淀粉。

17.咸甜味型:咸甜味型的特点是咸甜并重,兼有鲜香,多用于热菜,以川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可酌加姜、葱、花椒、冰糖、糖色、五香粉、醪糟汁、鸡油。调制时,咸甜二味可有所侧重,或咸略重于甜,或甜略重于咸。

樱桃肉因色似樱桃而得名,是传统的咸甜口味菜品,因甜味压不住肉的腥气,故须用盐来起到去腥、增鲜、增甜的作用。咸甜并重,兼有鲜香。

18.陈皮味型: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这便是陈皮味型的主要特点。它是以陈皮、川盐、酱油、醋、花椒、干辣椒节、姜、葱、白糖、红油、醪糟汁、味精、香油调制而成。

陈皮味型多用于冷菜,其应用范围是以家禽、家畜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如陈皮排骨等,它是利用陈皮的苦味,与麻椒、花椒相搭配,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复合香味,于是便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味型。调制时,陈皮的用量不宜过多,过多则回味带苦,白糖、醪糟汁仅为增鲜,用量以略感回甜为度。陈皮芳香,麻辣味厚,略有回甜。

配料:花椒粒、干辣椒节、红油海椒、盐、味精、鸡精、鲜汤、八角、山奈、老姜、葱、香油、陈皮、白糖、料酒。

调料的比例:花椒0.5,干辣椒1,四川豆瓣酱3,糖2,陈皮2,酱油、味精、葱、姜、蒜、酒适量。

调法:先将干椒炸焦,再煸花椒出香味,如用陈皮块,亦加煸炒,若用烤干的陈皮碾成的粉,可在烹调近完毕时洒入。煸葱、姜、蒜出香味后再煸瓣酱,随后下料加汤及其他作料焖烧原料。

口味特点:麻辣鲜香,有陈皮特有的芳香味,可制陈皮牛肉、陈皮鸡等。

19.酱香味型:酱香味型以酱香浓郁、咸鲜带甜为主要特色,多用于热菜,以甜酱、川盐、酱油、味精、香油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可酌加白糖或胡椒面及姜、葱。调制时,须审视甜酱的质地、色泽、味道,并根据菜肴风味的特殊要求,决定其他调料的使用份量。

配料:甜面酱、葱、酱油、味精、鸡精、鲜汤、老姜、蒜末、白糖、料酒、淀粉。

酱爆鸭舌即是一种典型的酱香味型菜肴,它是将鸭舌用甜面酱炒制而成,酱浓色厚,味美香醇。酱香浓郁、咸鲜带甜。20.姜汁味型:姜汁味型是一种古老的味型,其特点是姜味醇厚,咸鲜微辣,广泛用于冷、热菜式。姜汁味型的菜肴以川盐、姜汁、酱油、味精、醋、香油调制而成,姜可开胃,而醋则有助消化、解油腻之作用。

20.姜汁味型:调制红杏鸡等冷菜时,须在咸鲜味适口的基础上,重用姜、醋,突出姜、醋的味道;而在姜汁鸡等热菜的调制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菜肴风味的需要,酌加郫县豆瓣或辣椒油,但以不影响姜、醋味为前提。姜味醇厚,咸鲜微辣。

配料: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老姜、香油、醋、葱、料酒。

21.麻酱味型:麻酱味型多用于冷菜,以芝麻酱、香油、川盐、味精、浓鸡汁调制而成,少数菜品也酌加酱油或红油。调制时芝麻酱要先用香油调散,令芝麻酱的香味和香油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再用川盐、味精、浓鸡汁调和,便形成了这一芝麻酱香,咸鲜醇正的麻酱味型菜肴。

配料:盐、味精、鸡精、鲜汤、香油、葱、白醋、芝麻酱、姜蒜米、葱花。

麻酱凤尾、麻酱鱼肚等传统名菜都是麻酱味型菜品的代表。咸鲜醇正,麻酱味浓。

22.椒盐味型:椒盐味型的特点是香麻而咸,多用于热菜,以川盐、花椒调制而成。调制时盐须炒干水分,舂为极细粉状,花椒须炕香,亦舂为细末。花椒末与盐按1:4的比例配制,现制现用,不宜久放,以防止其香味挥发,影响口感。

椒盐味型的菜肴也有很多,其应用范围是以鸡、猪、鱼等肉类为原料的菜肴。如椒盐虾、椒盐茄饼等。香麻而咸。

23.香糟味型:香糟味型的特点是醇香咸鲜而回甜,广泛用于热菜,也用于冷菜。以香糟汁或醪糟、川盐、味精、香油调制而成,因不同菜肴的风味需要,可酌加胡椒料或花椒、冰糖及姜、葱。调制时,要突出香糟汁或醪糟汁味的醇香。

其代表菜肴如香糟肉,是将肉片炸制后,再用香糟回锅炒出香味,使其兼有咸鲜与醇香,并略带回甜。咸鲜与醇香,并略带回甜。

配料:醪槽、老姜葱、味精、盐、白糖。

24.芥末味型:咸鲜酸香,芥末冲辣是芥末味型的特点,夏秋季冷菜较为常用,以川盐、醋、酱油、芥末、味精、香油调制而成,调制时,先将芥末用汤汁调散,密闭于盛器中,勿使泄气,放笼盖上或火旁,临用时方取出,酱油宜少用,以免影响菜品色泽。

芥末有油状、膏状、粉状三种形态,可制成芥末鸭掌、芥末肚丝等多种菜肴。咸鲜酸香,芥末冲辣。

配料:盐、酱油、味鸡精、鲜汤、芥末粉、芥末膏、香油、葱、白醋。

补充味型

1)荔枝辣香味型

特点:酸甜咸鲜醇正,辣麻香味突出。

配料:醋、糖、盐、酱油、味精、鸡精、鲜汤、干海椒节、红油、花椒粒、姜蒜、葱丁、料酒、淀粉。

2)豉汁味型

特点:豉香咸鲜、略带回味。

配料:干豆豉、盐、味精、鸡精、鲜汤、白糖、姜、葱、蒜、料酒、淀粉。

3)茄汁味型

特点:酸甜咸鲜、色泽鲜艳。

配料:盐、酱油、味鸡精、鲜汤、芥末粉、芥末膏、香油、葱、白醋。

4)辣子味型

特点:是鲜辣中带有极微的甜酸味。可制辣子鸡丁,辣子鱼丁等菜。

配料:四川豆瓣酱1,糖0.3,醋0.3,葱、姜、蒜及酱油、味精、酒适量。调法是先下葱姜蒜煸香,再将豆瓣酱煸炒出红油,下其他料调和。

4. 五香果仁配方

主料:果仁300克

辅料:小茴香1克、花椒30粒 、香叶2片 、大料1个 、桂皮1小块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把果仁挑选出坏豆和小豆后洗净,大小一致便于成熟

步骤2

花椒、桂皮、香叶、大料、小茴香备好,喜欢吃辣的可以加一个辣椒

步骤3

把所有的香料和花生米倒入盆中,加入盐和糖冲入温水浸泡8小时以上,水不要没过生花生米就行

步骤4

泡展的花生米倒入锅中,大火煮开

步骤5

中途搅拌,开锅后立马关火,不用捞出,可以直接吃或是搭配各种食材食用

5. 果仁的做法

原料

more

鸡蛋 (1个)

面粉 (200g)

熟花生 (25g)

熟芝麻 (25g)

葡萄干 (30g)

泡打粉 (4g)

黄油 40g

植物油 60g

小苏打 2g

砂糖 50g

1/椰浆粉不是必须的,黄油也可以用等量植物油替代,鸡蛋最好常温。泡打粉和小苏打量不多,最好不要省略。

2/熟花生熟芝麻加起来一共50克,加入一勺面粉,放入料理机里稍微打碎,不用特别粉碎。30克葡萄干洗净沥干,剪小粒。

3/充分软化黄油和植物油,加入糖,搅打到发白。用手抽打散软化的黄油和植物油,加入糖,充分搅打到发白。

4/打进去一个鸡蛋,继续搅拌到液体充分融合,微微膨胀。加入一撮盐,一勺泡打粉,一撮小苏打,搅拌均匀

5,把面粉和坚果颗粒一起倒进去糖油蛋混合物,用刮刀稍微翻拌,面粉不用过筛,就是这么随性~ 这个时候可以加入25克奶粉或者椰浆粉代替等量面粉,增加香气~

6/还有干粉的时候就加入葡萄干,接着翻拌戳戳20下左右就基本没有干粉了。预热烤箱190到200℃,戴上一次性手套开始搓球,大概15克一个。顺便可以在每颗球表面粘点杏仁片

7/进烤箱190℃至200℃烤一刻钟左右,闻到香味看到颜色金黄就可以关火,焖10分钟再取出,香炸了~

8.美味又好吃的粘果仁的做法完成开吃了。

6. 香果仁香料

花椒:以云香科花椒属植物的果实作为调味品。花椒应该是在我国种植最多的香料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并且种类最多,干鲜都有使用,虽然都叫花椒,但是根据地区不同、收获时间不同,香味、麻味也各有差异。搭配经验总结:花椒主要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青花椒包括藤椒),以及山花椒。红花椒香气浓,麻味正,青花椒侧重于麻味和清香味。山花椒麻香都一般。花椒是有增香、去异、出麻三重身份,卤水中处于君臣佐使的位置不一样,作用也就不一样。

在麻辣卤水中,往往使用红花椒和青花椒结合,和干辣椒做君料,出麻香味。在一些腌、炖、煮、炝等一些菜肴中往往使用麻香味都淡的山花椒,更能够利用它的清香味去腥除异。

肉蔻

又名玉果,肉豆蔻,以肉豆蔻科常绿乔木的果仁为调味料,这也是唯一和其他蔻类不同的科属。果仁呈椭圆形,长3厘米左右,宽2厘米,表面呈灰黄色,质地硬,砸开后截面有大理石般的花纹。闻起来有特殊香气,尝之有清凉薄荷般的气味,类似于麝香味道。

搭配经验总结:在市场上肉蔻也有多种,一种是带皮的,其实就是带皮的肉蔻,这层外皮坚硬,味道和果仁一样,在西餐中作为常用香料。

还有一种带皮的长肉蔻叫香果,砸开后和肉蔻差不多,唯一不同就是呈长椭圆形,有去腥、除异、防腐作用,在川味麻辣卤水中常用。卤水中常用的肉蔻不仅去异增香,还可以提鲜味,在鲜味不足的食材中常用到,比如卤猪肉类,和陈皮、丁香、八角、山奈搭配,可使肉味独特,鲜香盈口。每50斤卤水添加20克左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