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5全球纺织机械产值(世界各国纺织业产值排名)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2 18:37   点击:2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世界各国纺织业产值排名

绍兴纺织业 经久不衰之谜

浙江省绍兴县,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去年出口额达7亿多美元,纺织业比重达74.3%。本文为你解开----

把市场建设作为主导

市场是多变的。1987年,浙江省绍兴县纺织业产值虽比上年增长21.6%,而利润却突降21.8%,许多企业甚至无利可图。织机依然运转着,但那“啪嚓一啪嚓”的声音,人们听来却好像扎心的“白织一白织”。

对此,县领导没有作出简单的回答。他们在广泛调查分析后认为:对县域经济来说,特色就是优势,不能再搞什么“门类齐全”。让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于一个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正是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之一。眼前出现的问题,不在一业独大,而在于流通跟不上生产,市场销售方式还停留在摆摊甚至“提篮小卖”,以致费用支出高、信息反馈迟,造成产销脱节。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一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没有开发,也是重要原因。再就是装备落后,技不如人。

产业大了,市场要创新。1988年10月1日,被列为县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的室内轻纺市场在柯桥镇古运河畔正式开业。几经扩建,这件“新衣服”越做越大。现在,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全县化纤织物有65%通过这里销售出去,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把优化产业链作为主打

1991年,光明丝织厂引进第一台无梭织机。此后数年,全县共投入100多亿元,引进了2万多台无梭织机,占全国同类先进纺织设备总量的70%。

围绕一根丝线,产业链越拉越长:上游,从化学纤维制造、聚酯合成直至石油化工;下游,从印染、印花延伸至服装业。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增强了整体竞争能力,使纺织业块状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与技术创新同步,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入。1993年,绍兴县在全省率先拉开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70%的企业实行了机制转换。1998年,县委、县政府再次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明确提出:不搞人人持股,经营者要持大股、经营决策层控股,并率先实施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两年时间,全县乡镇企业改制面超过99%。

体制创新进―步推动了技术创新。仅2001年,全县完成技改投入30多亿元,今年将达60亿元,为历年之最。

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强化了纺织业的特色优势。在2000年市县区划调整中划出5个镇、区域面积减少5%的情况下,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98年增长了64.33%,利润增长95.39%,纺织业的比重也从65%扩大到74.6%。

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主攻

1998年初,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客商如云的轻纺城突然变得冷冷清清。几经市场洗礼的绍兴人沉着应对,从全球范围的比较中找到了症结:本县纺织品外销率仅3%,而在化纤业发达的韩国,这一比例高达70%以上。

巨大的差距,就是巨大的潜力。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继续提高产品档次,打向国际市场。当年,绍兴县及时出台了《关于鼓励扩大自营出口的若干政策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时间,纺织企业百舸争流闯大海。到2001年,自营出口企业从1997年的20多家猛增到275家,出口额从不到1亿美元猛增到8.54亿美元,纺织品外销率从3%猛升到35%,目前,出口额达7.25亿美元,同比增长53%。

2. 世界纺织企业排名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1:巴斯夫

巴斯夫是一家涉及化学品,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工公司,成立于1865年4月6日,总部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2:陶氏化工

陶氏化工即陶氏化学。1897年创建于美国的陶氏化学公司是一家以科技为主的跨国性公司,位居世界化学工业界第二名的国际跨国化工公司(美国杜邦居第一位)。陶氏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工厂。主要研制及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塑料及农化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净化、造纸、药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3:中石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GROUP)是一家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成立于1983年9月14日,总部位于北京。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等。1993年7月26日,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93年11月8日,上海石化A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0年11月18日、19日,中国石化H股分别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上市。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4: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沙特阿拉伯基础工业(SABIC)成立于1976年,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沙特阿拉伯的自然碳氢化合物资源的价值。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今天无论在销售量还是产品多样性方面,我们都位于世界领先的石化公司之列。公司总部位于利雅得。还是中东最大的非石油工业公司之一。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5:英力士

英力士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石油化工公司。总部位于瑞士罗勒,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石油化工品,特殊化工品和石油制品的跨国集团,英力士集团拥有15个大型石油化工业务集团和15,000名员工,年产逾5,400万吨石油化工产品和2,000万吨石油炼制产品。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在全球20个国家中拥有76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2011年销售额逾435亿美元。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6:台塑

台塑关系企业为台湾最大的企业集团,缘起于1954年创立之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塑)。台塑关系企业的产业包括塑胶、纺织、石化、电子、能源、运输、工务、生物科技、医疗、教育等。台塑关系企业主要领导人为王永庆、王永在兄弟。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7:埃克森美孚

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是一家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由美孚石油和艾克森石油于1999年合并而来,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爱文市。公司的业务主要是面向全球销售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等。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8:利安德巴塞尔

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合物、石化产品和燃油公司之一。是全球聚烯烃技术、生产和市场的领导者;是环氧丙烷及其衍生物的先驱;燃油及其精炼产品,包括生物燃料的重要生产商。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9:三菱化学

三菱化学公司是一家综合公司,由三菱化成公司和三菱油化有限公司于1994年10月1日合并而成。三菱化学的销售额在日本化学行业中居于首位。三菱化学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化学公司。

全球化工企业前10强之NO10:LG化学

LG化学隶属于韩国三大集团之一LG集团,是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3. 世界各国纺织业产值排名表

纺织业是埃及政府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轻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纺织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约为3%,占制造业产值比重为27%。埃及纺织原料充足、产业链较完整、辐射市场广阔,欧洲国家和美国是埃及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

纺织产能方面,棉花是埃及重要的经济作物和主要出口产品,品种以长绒棉和超长绒棉为主。埃及拥有非洲最大的棉花和纺织工业集群,纺织产业链各环节基本具备,2020/21年度埃及棉产量约4.7万吨,棉花消耗量12万吨,出口棉花9.3万吨。

埃及纺织业下游服装加工能力相对较强,上游纺织及印染环节较弱,生产服装所需面辅料仍需依赖进口。作为埃及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埃及纺织行业企业约7000家,90%为中小型企业,私人纺织企业活跃,国营纺织公司竞争力较弱,GAP、皮尔·卡丹、马莎百货等知名品牌均已在埃及设厂。全行业吸纳就业约150万余人,约占全国工业就业人口的30%。

4. 全球纺织业排名

美国是世界上进口纺织品和服装最多的国家。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为765亿美元,同比增长1.8%。

美国是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大国。最近几年,美国人在纺织品和服装上的消费增长快于总体消费增长。1993~1997年期间,美国人均纺织品的消费平均以4.6%的速度增长;人均服装消费实际增长率达5.5%,而总体消费增长为2.8%。人口老龄化使纺织品的消费趋向系列化、功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服装消费则趋向舒适型及实用型。

5. 纺织业世界前十的国家

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棉纺部门发展.

因为纺织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中国人说的是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表明纺织业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而纺织工业又是劳力密集型工业,为了增加效率必须不断革新而同时又带动了其他与之有关的工业发展,如机械/电力/化工/冶金等等。

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为了现代化,多数都会从纺织工业开始着手,投资成本/资源/人才的投入都相对要低,同时又可以大规模解决就业问题而又媛和因为贫穷和社会资源相对缺乏的社会矛盾。

现代化发展从纺织工业开始是最廉宜的起步模式,但发展到一个阶段,社会相对发达稳定之后就必须转型,向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智慧型工业/服务业发展,几乎是每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全球进入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以来,世界各国家根据自己不同的国情选择了不尽相同的工业化模式

6. 世界纺织大国排名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工业是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柱。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军工上,战机、大型军舰、航母都能自主生产,美国主要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

二、中国

中国的工业主要以有基础工业部门为主。包括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的大小工业门类,就是说所有工业产品都可以自给自足,一旦外部环境有变,在国内都可以找到替代品。随着航空发动机等最后的短板被攻克,我国成为全球工业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工业国。

三、法国

法国是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在核电、航空、航天和铁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钢铁、汽车、建筑为其工业的三大支柱。法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法国工业三大支柱。

四、英国

英国过去工业发达,航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都很强,是全球仅有的四个航空、舰船发动机制造强国。英国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也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

五、德国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工业发达,在汽车、机械、重化工等领域都很强。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

六、日本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主要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主要工业区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4个主要的工业区。机械工业一直处于重化学工业的中心地位。

七、俄罗斯

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罗斯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著名的软件制造商。

八、瑞士

工业是瑞士国民经济的主体,钟表业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产品以腕表为主,另有座钟和摆钟等。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机械制造业主要生产纺织机械和发电设备。机床、精密仪器、仪表、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化工机械、食品机械、印刷机械也很重要,近些年来,打字机、计算机、照相机和电影摄像机生产的发展十分迅速。

7. 世界纺织业最发达的国家

先说结论,世界上的超级纺织大国是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和纺织工人队伍。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苏州,杭州都是重要的纺织业中心,并且他们生产的大量外贸纺织产品都出口到了欧美国家,例如说捷克和斯洛伐克。

8. 世界各国纺织业产值排名榜

德国发展史 :提到德国历史,很多人会联想到这些关键词: “二战”、希特勒、纳粹党、法西斯——的确,“二战”是德国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给德国人带来的负罪感和反省意识一直延续至今。对于这个历史问题,德国人虽然不愿想起,但也从未逃避过,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访问波兰,就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道歉;历任联邦德国总统和总理都曾在不同场合代表德国人民真诚致歉和反思——德国的诚意换来了众多国家的原谅和信任。

“华沙之跪”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德意志民族独具特色。德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日耳曼人入住境内,公元2世纪前后形成了日耳曼部落;后来由于罗马帝国不断扩张与日耳曼部落频繁发生冲突,最终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帝国被打败,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获得独立;10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建立,19世纪德意志帝国建立;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都以战败告终;“二战”后德国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1990年10月,在分裂四十多年后两德终于统一。

(一)早期的历史

日耳曼一词源于拉丁文,早期生活在莱茵河右岸(今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被恺撒大帝称之为“日耳曼族,公元9年,日耳曼人战胜了到处挑衅、意在扩张的罗马帝国,从此过上了一段太平日子;376年,日耳曼人在匈奴人的不断袭击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日耳曼部落生活方式以散居为主,所以在民族大迁徙时并不是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而是以小型的氏族单位为主,故而历史学家又将之分成了三类:东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北日耳曼人。西边到莱茵河,东边到卫塞河,南起多瑙河,北靠北海的这一族群就被称作西日耳曼人。476年,日耳曼人得到了罗马帝国的底层民众的支持,团结一致,最终推翻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

在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在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下疆域得以不断扩张,历史上称为“查理曼帝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帝国陷入了混乱时期,到了843年疆域三分,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成法国),莱茵河右岸的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形成德意志王国),中间部分长期为两国相争的地带。

到了919年,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德意志王国正式成立,德国历史真正拉开了序幕。

(二)神圣罗马帝国

962年,东法兰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称帝,1157年,开始有了“神圣帝国”的称谓。1512年,在科隆帝国会议后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一称号,自此这一称谓开始成为官方名称沿用下来,一直到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

这一时期需要提到的一个宗教改革家的名字就是马丁·路德。身为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的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起了宗教改革,提出以圣经为本、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在他的倡导下,德国开始了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和反神权的政治运动。这次的宗教改革推动了德国民众的反封建道路,对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在1524年,生活困苦的德国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农民战争。农民战争之后,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势力对峙,矛盾频发,不断恶化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战争。

从1618年到1648年,在这场历时30年的欧洲国家混战中神圣罗马帝国可谓“功不可没”,同时作为主战场也战痕累累,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内势力分化,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外强中干,虚有其表。1806年,德意志南部、中西部16个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另建了“莱茵邦联”。同年,弗朗茨二世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被迫退位,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三)德意志帝国

18世纪初,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开始了崛起之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腓特烈二世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史称“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的统治者继承了父辈的霸气,自1740年继位后便带领着普鲁士东征西战,一步步迈入欧洲强权之林。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对法、俄、奥等国的七年战争,腓特烈大帝步步紧逼,普鲁士迅速崛起。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邦联成立,包括了奥地利、普鲁士在内的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这一联合组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是各自为政,自我发展。1848年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同时推动了德国各地的起义。

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

这一时期,又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他就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俾斯麦信奉的思想是统一德意志要依靠“铁和血”,他的战争思维一开始受到了各方的激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懈,实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打出“为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对内武力镇压革命,对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奥、法之战,击溃国内外阻止统一的势力,扫除各种障碍,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出任首任宰相,史称“铁血宰相”。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俾斯麦继续推行“铁血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德意志在欧洲列强中的霸权地位。1882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以德意志帝国为核心。

(四)“一战”和“二战”

19世纪末20年代初,帝国主义列强间为了争夺霸权,矛盾激发,主要集中于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1914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德意志帝国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地位的大规模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各国经济遭受破坏,人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德国作为参战国也是伤亡惨重,国内经济停顿,民不聊生。妄想速战速决的德国一度陷入胶着的战事中,士气低落。1918年11月,德意志帝国宣布投降,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作为战败国,失去了13%的国土,受到了严厉的经济、军事制裁。

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

“一战”结束后,德意志进入了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历程。但好景不长,这一历程终止于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了一系列独裁统治。上台初期,希特勒大力发展经济,支持国内建设,承诺要让德国“家家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之后民众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提升,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这之后的希特勒在独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开始了扩军备战之路。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德军在战争初始阶段采取“闪击战”,势如破竹,可谓一路畅通,接连攻占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又开始大举入侵法国。一个多月后,法国被迫投降。

1940年12月,德国入侵苏联。在此之前已经占领了14个欧洲国家的德国野心膨胀,妄图再次速战速决,这次却遇到了强大阻力。在莫斯科会战中,德军惨败,叫嚣着要“三个月灭亡苏联”的希特勒终于尝到了战败的苦涩滋味,不得不改变了作战策略,由攻占莫斯科转攻高加索地区。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德苏双方都打得艰苦卓绝,这一战也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德国法西斯遭受了开战后的最严重打击。1943年2月,德军被苏联红军重创,不断败退。1945年4月,柏林战役德军惨败,苏军攻入了柏林城,4月30日下午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改变的不只是德国历史,也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人文等方方面面,各国经济遭受破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五)战后分裂时期

“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美、英、法、苏四个国家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德国。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起来,并于1949年5月23日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苏联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开始了战后分裂时期。

从1949到1961年,由于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等各种原因,每年都有大量民主德国的人逃往联邦德国,1961年民主德国建立了柏林墙,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人们西逃。不过,“柏林墙”自建成后,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诟病,被认为“违反人权”而要求拆除。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两德之间关系的缓和,在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下,“柏林墙”四周的紧张气氛也逐渐消失。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发生变化;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辞职;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柏林墙”自由开放;1990年6月13日,“柏林墙”开始正式拆除。

(六)两德统一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举行民主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之后,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开始了统一谈判。1990年5月18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联盟的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签署了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原民主德国14个专区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人民举国欢庆,自此,已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成为一个国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