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有没有钉子(中国古代有钉子)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6 07:51   点击:13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中国古代有钉子

古代马蹄都要钉马蹄钉,叫马掌钉。

2. 古代建筑有钉子吗

古代建筑用钉子的,主要用木钉,少量用铁钉。

完全不用钉子的建筑基本没有。只有故宫这样的建筑使用斗拱结构的大型建筑,少数关键地方用木钉加固,其他地方基本不用钉子,但建筑难度相当高,必须专业的能工巧匠才能建造,一般的住宅房屋达不到这样的建造要求。

3. 中国古代钉子的做法

中国古代的建筑多用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加固,即便是故宫这样宏伟壮观的建筑群,也能够做到不用一根铁钉,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真是让人叹服。但是,对于不会榫卯技艺的西方国家而言,钉子在建筑中的使用,就显得格为重要了。

如果没有发明钉子,人类文明的进程将会严重受阻。这项关键的发明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是在人类掌握金属的浇铸、塑形技能之后。人们认为螺丝钉出现于公元前三世纪,由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明而来,这是一种更加坚硬,更难插入的紧固件。在发明钉子之前,木式的建筑必须通过难以施工的几何互锁结构来建造,固定往往只能靠物体本身的几何结构来完成.显然,钉子要比曾经的“几何连接法”方便得多,更别说到了近现代,铁质的螺丝栓发明了以后,大大促进了机械工业的发展。

钉子是一种紧固件,通常用于将多个物体固定在一起,多用于建筑上。它可以用来固定木材,也可以用于固定塑料、干墙,砖石或混凝土。在西方的《圣经》中,也提到了钉子的其他用途:希伯的妻子曾将一枚钉子钉进了迦南指挥官的太阳穴里,大卫王为建造所罗门圣殿专门收集它们,耶稣则被钉子钉在了十字架上。

早在公元前3400年,古埃及就已经出现了由青铜制成的钉子。但直到1800年以前,钉子都是手工制作的,是由“钉匠”们将生铁烧红之后,一锤一锤地打造出来的。因此,钉子不但生产起来耗时费力,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据佛蒙特大学记载,直到18世纪90年代后、19世纪早期,手工制作的钉子才有了标准规范,铁匠加热铁块,然后用锤子在四个面捶打成一个点。

钉子头部很尖,面积小,用较小的力即可产生很大压强,尖部会产生大于木材(或其他要被钉入的物质材料)结构应力的力,破坏物质结构。钉子杆部用斜面原理,将材料向周围挤压变形,于是钉子就被敲入了。

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钉子还是价格昂贵的稀有物品,在中世纪时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钉子制造商,钉子甚至可以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货币媒介进行交易。在美国革命爆发之前,钉子在英国所属的殖民地上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对于那时的美国家庭来说,钉子是一种稀有物品,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很难买到。所以,许多美国人会在自家的壁炉旁安装一套完整的钉子制造设备,当天气恶劣或者夜晚来临的时候,整个家庭成员都会参与到制造钉子的劳作之中。

那时候,一座木制的房屋,差不多需要使用2万到3万个钉子。所以人们在搬家之前,往往会烧毁废弃的房子,只是为了从中收集用过的钉子。后来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杜绝这种乱象,弗吉尼亚州甚至不得不专门颁布法令,禁止人们在搬家时焚烧房屋。

制作钉子的机器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和19世纪早期之间,制作钉子的工艺持续改进,继亨利 •贝塞麦发明了将铁成批炼制成钢制品的生产流程之后,昔日的铁钉生产慢慢衰落。到1886年,美国10%的钉子由软钢丝制作而成,到191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0%。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制钉工艺突飞猛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需要的工匠也越来越少。钉子不再昂贵或难以买到,手工锻造的熟铁钉大大减少。在二十世纪初,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钉子都是铁丝钉了,因为它们要便宜得多,铁丝钉终于成为主流。

人们在使用钉子的时候,有时候会把不同类型的胶水涂在钉子上。这些胶水能够帮助钉子把要紧固的材料更牢固地粘在一起。有些钉子的轴杆上还会有机器加工出来的圆环或螺纹,能够防止材料被轻易拉断。另外,一些经常暴露在潮湿天气下的钉子,则会用镀锌涂层来防止它们过早生锈。

一枚小小的钉子,居然能够左右人类历史的进程,了解到这些知识之后,你是否会对这一根根不起眼的钉子,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呢?小小的钉子,代表了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是人类自强不息的写照。

4. 中国哪个朝代有钉子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体现出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榫卯结构”是古代皇家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无需钉子,就可以把木质框架牢牢筑构。在中国从2500年前鲁班祖师爷时代,木工和木质建筑就已经形成行业规模了,那时候鲁班祖师就已经学会开十几种隼了,造就了古代木工要用开隼的方法做木工活儿。随着年代的积累,形成了成套的开隼技术和文化。

5. 中国古代有铁钉吗

钉子是铁匠打造出来的,相比现代家具固定结构使用钉子和胶水,我国古代的木匠更偏好于运用榫卯结构,除了现实原因(那时钉子的成本更高)以外,钉子易生锈、松动,维修成本增加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原因。所谓「榫卯结构」是我们古代制作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榫眼)。

这种结构的巧妙运用,不仅让几百年前的红木家具依然保存完好,也让中式家具更显艺术性。

6. 中国古代有钉子吗

这些门钉不仅是装饰品,而且体现着封建的等级制度。 门钉的起源久远。中国古代为防御外侵,城门制作十分坚厚,在大门上包有铁板,且用戴帽的门钉钉住。这种方法一直沿用了数千年。 北京故宫里的大门钉都是铜制的,外镀一层馏金,光彩夺目,更显得皇宫的华丽雄伟。皇帝进出的大门均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取"九"这个数字,表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而其他帝王、郡王、公侯等官府的门钉数则依次递减,例如纵九横七、纵横皆七、皆五等,地位低者其门钉是铁制的。有趣的是,北京故宫东华门的门钉为何只有七十二个,比西华门、午门等都少九个?这里有个故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攻下北京,明思宗就是由东华门仓皇出逃,自缢于煤山的,因此清皇室认为东华门不吉利,决定由此门进出皇家灵抠,同时将其门钉减为阴数七十二个,而其余宫门的门钉则仍为阳数八十一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