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艾青手推车原文(手推车,艾青)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6 10:49   点击:29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手推车,艾青

手推车[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选自《北方》,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月初版)

赏析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2. 《手推车》艾青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3. 手推车艾青艺术特色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诗歌以散文美,创造了中国现代诗的一座高峰。

一、艾青诗歌的意象美

我们知道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诗人在创作诗歌作品时,赋予了意向主观上的情感和认识。

《太阳》,艾青的这一首现代诗当中,其中心意象是太阳,太阳这一意象表现的是艾青对理想、光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从美学的角度讲,艾青始终如一的讴歌:太阳、黎明、春天、光明、生命和火焰,这是艾青诗歌中的“永恒主题”,由《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可见一斑。

《我爱这片土地》,其中心意象是土地。“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种朴实的诗句将艾青对祖国对人们及土地情结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深层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当时中国的境况来看,这种思想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典型代表。

这两个意象是艾青诗歌当中出现最多的意象,这些意象蕴含的主题在于爱国主义。

二、艾青诗歌中的诗绪

艾青诗歌当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于“忧郁”,比如《手推车》中“枯干了的河底”、“阴暗的天穹”、“灰黄土层”、“荒漠”从这些意象看,呈现出灰暗的色彩从物理层面表现“忧郁”;而在精神层面“寒冷”“静寂”“悲哀”这些词语结合灰暗色彩的意象,形成忧郁的诗绪。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中“老妇”“雪夜”“小油灯”“破烂的乌篷船”等意象,都在表现着艾青式的忧郁。

艾青诗歌当中的忧郁虽然给人的审美感受比较特殊,但这种特殊区别于西方忧郁派对忧郁美的极致追求,艾青诗歌当中的忧郁美并不刻意,而是在自然当中流露。

三、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艾青诗歌当中的另一大特点就在于散文美。也是基于散文美,艾青诗歌达到了中国现代自由体诗的高峰,从其诗歌来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押韵,没有整齐的格式,表现得更加自由,这是现代新诗几十年发展中的新成果。艾青诗歌给人以一种读散文的感觉,形散而神不散,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自由体长诗,全诗不押韵,多用排比等手法,形成诗的散文美。

艾青诗歌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及向往美好生活、光明、理想的思想情感,以“散文美”将其诗歌推向了中国现代自由体诗的高峰。

4. 艾青小推车

《手推车》作者: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 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

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5. 手推车艾青手推车的意象特点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6. 手推车艾青主要内容

艾青的长诗代表作有《北方》、《我爱这土地》、《树》、《手推车》、《太阳》等。

7. 手推车艾青图片

是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1]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2]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3]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4]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