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制度(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9 22:17   点击:28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检测新国标GB 2763.1-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于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属于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补充版,进一步完善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依据,对于食品安全落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完善的依据准则。

很多小伙伴肯定会问啦,新农残检测国标中除了百草枯,剩余42项农药检测项目有哪些?别着急,其他42项农残检测项目主要为吡唑嘧菌酯、吡唑萘菌胺、丙环唑、丙硫菌唑、丙溴磷、草铵膦、虫酰肼、除虫脲、敌草快、敌敌畏、丁苯吗啉、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啶酰菌胺、毒死蜱、多菌灵、多杀霉素、噁唑菌酮、二苯胺、二嗪磷、粉唑醇、呋虫胺、氟苯虫酰胺、氟吡菌胺、氟虫腈、氟啶虫胺腈、氟硅唑、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胺磷、甲拌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磷、甲萘威、克百威、喹氧灵、乐果、双炔酰菌胺、肟菌酯、乙基多杀菌素、乙螨唑、唑螨酯。

GB 2763.1-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针对检测主要为茶叶、稻谷、哺乳动物肉类及内脏、禽肉类及内脏、蛋类、生乳、蔬菜、水果、干制水果、饮料类、调味料、油料、油脂、坚果、糖料等食品中302项农残限量。除此之外,GB 2763.1-2018 农残新国标还对百草枯、丙环唑、丙溴磷、虫酰肼、丁苯吗啉、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啶酰菌胺、毒死蜱、多菌灵、多杀霉素、噁唑菌酮、粉唑醇、呋虫胺、氟苯虫酰胺、氟虫腈、氟硅唑、甲胺磷、甲拌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磷、甲萘威、克百威、喹氧灵、乐果、肟菌酯、乙螨唑、唑螨酯等28项农药提供了检测方法的依据标准。

我国在农药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监管力量不足。而在农药使用上的管理也是存在诸多漏洞,农药使用超标,已停产剧毒农药仍然使用的情况都有发生。所以,新国标的实施,对农残检测,保护消费合法权益都提供了更强力的保障。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杜绝相关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目前,国内主要的快速检测方法有生物检测法、仪器分析法、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等。

1.生物检测法

主要利用活体生物对农药残留的敏感反应进行检测,例如通过给家蝇喂食样品,观察死亡率来判定农残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定性粗糙、准确度低,对农药的适用范围有限。

2 仪器分析法

主要指利用气相色谱法、质谱仪或各类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进行农药残留分析,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光谱分析,首先要获得各种果蔬的拉曼光谱,然后测量各种标准农药的拉曼光谱,进而检测果蔬表面的农药含量。此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成本低、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无污染等优点,但在实际检测应用方面仍需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3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的痕迹分析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安全可靠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其开发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时间,抗体制备难度高,对试剂的选择性高,很难同时检测多种成分,以及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等。另外,由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不能同时检测数十种甚至更多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法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时,在检测单个农药时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农药品种繁多及混配使用,在检测大批样品时,仍无能为力。

4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研究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农残快速检测技术,主要依据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异性抑制反应。根据胆碱酯酶抑制法的原理所设计的测试方法主要有酶抑制率法和检测卡法。

4.1酶抑制率法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碘化乙酰硫代胆碱(ATCHI)水解,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出抑制率,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高浓度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4.2检测卡法

样品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经缓冲液提取,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白色药片)有抑制作用,抑制胆碱酯酶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药片)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从而导致速测卡颜色深浅的变化。通过与空白颜色的比较,能够对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定性判定。

3.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

食品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

  1、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污染物质、疫病疫情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添加剂的具体用量;

  3、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和说明书的要求;

  4、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5、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6、食品安全检验方法与规程等,具体如下:

  ①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②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③ 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④ 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⑤ 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⑥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⑦ 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⑧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⑨ 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⑩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⑾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4.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标准号为GB23200系列

农药残留检测新国标GB 2763.1-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于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属于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补充版,进一步完善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依据,对于食品安全落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完善的依据准则。

很多小伙伴肯定会问啦,新农残检测国标中除了百草枯,剩余42项农药检测项目有哪些?别着急,其他42项农残检测项目主要为吡唑嘧菌酯、吡唑萘菌胺、丙环唑、丙硫菌唑、丙溴磷、草铵膦、虫酰肼、除虫脲、敌草快、敌敌畏、丁苯吗啉、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啶酰菌胺、毒死蜱、多菌灵、多杀霉素、噁唑菌酮、二苯胺、二嗪磷、粉唑醇、呋虫胺、氟苯虫酰胺、氟吡菌胺、氟虫腈、氟啶虫胺腈、氟硅唑、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胺磷、甲拌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磷、甲萘威、克百威、喹氧灵、乐果、双炔酰菌胺、肟菌酯、乙基多杀菌素、乙螨唑、唑螨酯。

GB 2763.1-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针对检测主要为茶叶、稻谷、哺乳动物肉类及内脏、禽肉类及内脏、蛋类、生乳、蔬菜、水果、干制水果、饮料类、调味料、油料、油脂、坚果、糖料等食品中302项农残限量。除此之外,GB 2763.1-2018 农残新国标还对百草枯、丙环唑、丙溴磷、虫酰肼、丁苯吗啉、丁硫克百威、啶虫脒、啶酰菌胺、毒死蜱、多菌灵、多杀霉素、噁唑菌酮、粉唑醇、呋虫胺、氟苯虫酰胺、氟虫腈、氟硅唑、甲胺磷、甲拌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磷、甲萘威、克百威、喹氧灵、乐果、肟菌酯、乙螨唑、唑螨酯等28项农药提供了检测方法的依据标准。

我国在农药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监管力量不足。而在农药使用上的管理也是存在诸多漏洞,农药使用超标,已停产剧毒农药仍然使用的情况都有发生。所以,新国标的实施,对农残检测,保护消费合法权益都提供了更强力的保障。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杜绝相关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5.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有几种

我国已制定了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197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国家标准。毛豆、小松菜、紫苏、生姜、韭菜、胡萝卜、蒜苔等蔬菜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据统计,目前我国与蔬菜有关的强制性国家农药残留标准34项,涉及农药残留指标58项,农药52种。其中, GB 18406-1-2001 涉及农药残留指标46项,农药41种, 该标准有28项农药残留指标, 涉及26种农药。自2001年以来, 农业部又陆续颁布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33项, 但涉及的农药残留指标没有超出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范围。相对与国外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还是在农药监测技术及农药使用标准上,我们国家都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国外的农残标准普遍超过国家标准10倍以上,有相当部分的标准差距甚至高达百倍。

6.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PPT

这是PowerPoint本身的设计缺陷,模板中被编组的空文本框的字体、单双字节字体等等,在执行全部替换的时候会有问题,包括:点了替换却没有换掉,明明有字体却不出现在列表里。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终极大法:代码替换。

1.另存为

点击文件→另存为,把PPT存为xml格式。保存完关闭PPT。

2.编辑代码

用任意文本编辑器(这里用的是notepad++)打开刚才的xml文件。

使用搜索功能(Ctrl+F)寻找到相应字体的名称。

3.替换

使用替换工具(Ctrl+H),将字体替换为想要的字体。为了避免你正文里写了相应的文字,建议替换的时候带上前缀,就像截图里这样。

输入好后,直接全部替换。然后保存。

4.重新用PPT打开

重新用PPT打开刚才的xml文件,问题就解决了。这样可以一次无残留,彻底搞定目标字体。

注意如果你无法直接用PPT打开xml文件,也无法在xml文件上用“右键→打开方式”的方法选择PPT,可以先开启PPT软件,然后把xml文件拖进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