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生产大米需要什么设备(大米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0 04:25   点击:29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大米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看你需要什么样质量的,编织袋设备很多种,拉丝机、复膜机,彩印机等,现在德国进口的就是15万到20万吧

2. 大米生产技术

我来回答怎样生产优质水稻,希望能帮助到你

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东北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形态特征年生禾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生长环境: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栽培稻(Oryza sativa)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栽培技术: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收成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病虫害:

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其它重要病害水稻 有稻曲病、恶苗病、霜霉病等。病害流行暴发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感病品种比重增大,病菌生理小种增多,耕作栽培制度变化等向着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危害的方向发展。

3. 大米生产线设备

大米加工啊,这个价钱其实每一家都不确定的,我认识一家,性价比蛮不错的,扬州新源,你可以看看

4. 大米加工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粮食加工企业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水稻)、直接人工、电费、包装费、制造费用。烘干成本:直接人工、电费、煤、制造费用(输送机、输送带修理费、产车费等)根据企业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关费用、成本直接进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期末归集和汇总结转到库存商品。大米加工成本计算

100斤水稻成本119元(100斤水稻可以出65斤大米,可以出10斤油糠,出20斤壳粉,0.02。

斤色选米,2.2斤碎米,0.15斤腹白米,自然损耗2斤)。

119乘以各种米的百分比计算出成本金额(大米77.84元,油糠11.97,壳粉23.95,色选米0.04,碎米2.63,腹白米0.18,自然损耗2.39),杂粮价格市场如果按自然损耗+油糠+壳粉+色选米+碎米+腹白米=副产品成本为41.16(卖出价格约为20元),算做加工利润(5元),再扣除副产品亏损21.16元元,制造费用总额3元,所以每65斤大米成本价77.84+5+21.16+3=107元÷65斤=1.65元/斤。

5. 大米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有哪些

  基本工艺流程。大中型企业工艺流程灵活性强,适应加工不同原粮品种、不同原粮含杂、不同成品质量大米;适应加工有色米及食用糙米;适应加工回机米;适应加工配置米。大型企业采用双生产线或多生产线,同时生产不同品种大米或不同质量等级的大米。  稻谷清理与稻谷分级。我国稻谷大部分来源于个体农民生产,品种多杂;收割、干燥条件差,原粮含杂较多;给稻谷加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针对这种现象,稻谷清理工艺设计多道筛选、多道去石,实际生产中依据原粮含杂灵活选用筛选、去石的道数。加强风选。保证净谷质量。不能依赖色选机在成品阶段把关,控制成品含杂。大型厂在清理流程末端将稻谷按大小粒分级,分开砻谷、碾米,合理选择砻碾设备技术参数,减少碎米。大小粒谷分开包装,有利于提高商品价值。  回砻谷加工与糙米调质。大型厂采用回砻谷单独加工。砻谷后未脱壳的稻谷经过一次辊压,承受辊压力能力减小,将这部分未脱壳稻谷(回砻谷)并入主流稻谷进入砻谷机再脱壳,易产生爆腰、碎米。选用一台砻谷机单独加工回砻谷,合理调整辊压及线速差,既减少糙碎米、爆腰粒,又降低胶耗、电耗,还方便操作管理。  适宜的糙米碾白水分为13.5%-15.0%。糙米水分低,加工中产生的碎米多。采用糙米雾化着水并润糙一段时间,增加糙米表层的摩擦系数,有利于糙米皮层的碾削和擦离,可降低碾白压力,减少碾米过程中的碎米,提高出米率,同时有助于成品大米均匀碾白。  多道碾米与大米抛米。多道碾制大米,碾米机机内压力小,轻碾细磨,胚乳受损小、碎米少,则出米率提高,糙白不匀率降低。  大米抛光是加工精制米、优质大米时必不可少的工序。抛光借助摩擦作用将米粒表面浮糠擦除,提高米粒表面的光洁度,同时有助于大米保鲜。生产有色米、食和糙米时,借助抛光作用,除去米粒表面粘附的稻糠粉。  碾白与抛光道数设计:加工精制米、出口米,选用3-4道碾白,2道抛光;加工标一米,2-3道碾白,1-2道抛光;加工有色米、食和糙米,1道碾白,1道抛光。  大米色选。色选用于除去米粒中的异色粒(异色米粒及异色杂质),是生产精制米、出口米时一道重要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序。大型厂设计色选流程时,考虑到副流(异色粒)量较大,单独选用一台色选机处理副流。中型厂直接选用带副流的色选机。  配制米。配制米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大米产品。通过将不同营养,不同口感的大米混合,实现不同大米理化性能互补,从而提高大米的营养,改善大米的口感。例如将黑、紫、红色米与白米配制来提高白米的营养;将优质籼米、粳米与普通籼米配制来改良普通籼米的口感。配制米并非单纯地将碎米配入整米。  有色稻谷、优质稻谷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但种植面积、产量均有限。普通品种稻谷产量高、生长期短,但口感较差。我国有12亿多人口,仅仅依靠优质品种大米,无法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品种大米依然是大米市场的主产品。通过配制米提高普通大米的营养,改良普通大米的口感,是一种方便易行、利国利民的措施,是现阶段配制米的主要内容。  包装。目前市场上成品大米以5公斤、10公斤普通塑料袋、纺织袋包装为多。优质精制米则多为5公斤真空、充氮包装,以此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实际开袋后,不可能一次食用,因此失去了保鲜的意义。如果优质精制米、营养配制米采用1公斤、1.5公斤的纸袋、纸盒普通超小型包装,既可节省包装成本,又能促进产品销售。我国大米消费中,以普通大米为主,对绝大部分工薪阶层而言,优质精制米、营养配制米价格偏高,超小型包装可满足工薪阶层对高档米的需求,方便人们在超级市场购物,也有利于大米保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