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电子书)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1 23:34   点击: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电子书

  基本工艺流程。大中型企业工艺流程灵活性强,适应加工不同原粮品种、不同原粮含杂、不同成品质量大米;适应加工有色米及食用糙米;适应加工回机米;适应加工配置米。大型企业采用双生产线或多生产线,同时生产不同品种大米或不同质量等级的大米。  稻谷清理与稻谷分级。我国稻谷大部分来源于个体农民生产,品种多杂;收割、干燥条件差,原粮含杂较多;给稻谷加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针对这种现象,稻谷清理工艺设计多道筛选、多道去石,实际生产中依据原粮含杂灵活选用筛选、去石的道数。加强风选。保证净谷质量。不能依赖色选机在成品阶段把关,控制成品含杂。大型厂在清理流程末端将稻谷按大小粒分级,分开砻谷、碾米,合理选择砻碾设备技术参数,减少碎米。大小粒谷分开包装,有利于提高商品价值。  回砻谷加工与糙米调质。大型厂采用回砻谷单独加工。砻谷后未脱壳的稻谷经过一次辊压,承受辊压力能力减小,将这部分未脱壳稻谷(回砻谷)并入主流稻谷进入砻谷机再脱壳,易产生爆腰、碎米。选用一台砻谷机单独加工回砻谷,合理调整辊压及线速差,既减少糙碎米、爆腰粒,又降低胶耗、电耗,还方便操作管理。  适宜的糙米碾白水分为13.5%-15.0%。糙米水分低,加工中产生的碎米多。采用糙米雾化着水并润糙一段时间,增加糙米表层的摩擦系数,有利于糙米皮层的碾削和擦离,可降低碾白压力,减少碾米过程中的碎米,提高出米率,同时有助于成品大米均匀碾白。  多道碾米与大米抛米。多道碾制大米,碾米机机内压力小,轻碾细磨,胚乳受损小、碎米少,则出米率提高,糙白不匀率降低。  大米抛光是加工精制米、优质大米时必不可少的工序。抛光借助摩擦作用将米粒表面浮糠擦除,提高米粒表面的光洁度,同时有助于大米保鲜。生产有色米、食和糙米时,借助抛光作用,除去米粒表面粘附的稻糠粉。  碾白与抛光道数设计:加工精制米、出口米,选用3-4道碾白,2道抛光;加工标一米,2-3道碾白,1-2道抛光;加工有色米、食和糙米,1道碾白,1道抛光。  大米色选。色选用于除去米粒中的异色粒(异色米粒及异色杂质),是生产精制米、出口米时一道重要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序。大型厂设计色选流程时,考虑到副流(异色粒)量较大,单独选用一台色选机处理副流。中型厂直接选用带副流的色选机。  配制米。配制米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大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作为一种大米产品。通过将不同营养,不同口感的大米混合,实现不同大米理化性能互补,从而提高大米的营养,改善大米的口感。例如将黑、紫、红色米与白米配制来提高白米的营养;将优质籼米、粳米与普通籼米配制来改良普通籼米的口感。配制米并非单纯地将碎米配入整米。  有色稻谷、优质稻谷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但种植面积、产量均有限。普通品种稻谷产量高、生长期短,但口感较差。我国有12亿多人口,仅仅依靠优质品种大米,无法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品种大米依然是大米市场的主产品。通过配制米提高普通大米的营养,改良普通大米的口感,是一种方便易行、利国利民的措施,是现阶段配制米的主要内容。  包装。目前市场上成品大米以5公斤、10公斤普通塑料袋、纺织袋包装为多。优质精制米则多为5公斤真空、充氮包装,以此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实际开袋后,不可能一次食用,因此失去了保鲜的意义。如果优质精制米、营养配制米采用1公斤、1.5公斤的纸袋、纸盒普通超小型包装,既可节省包装成本,又能促进产品销售。我国大米消费中,以普通大米为主,对绝大部分工薪阶层而言,优质精制米、营养配制米价格偏高,超小型包装可满足工薪阶层对高档米的需求,方便人们在超级市场购物,也有利于大米保鲜。

2. 稻谷加工方法

水稻秸秆主要的几种深加工途径有编制草帘用于塑料大棚冬季保温,也可以编制草绳,草帽,以及一些手工制品,还有就是在西南地区,人们用水稻秸秆打成纸浆,拿来做一种祭祀用的草纸。总的来说水稻秸秆深加工途径不多,最好还是让水稻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3. 稻谷加工的程序 稻谷初选

8201,籼型常规水稻,定远双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选育。

1992年春在海南用明恢63为母本,与抗稻瘟病较好的材料IR1544杂交,当年正季加代,1994年正季分离初选,经定向系统选育,F5获抗性好、熟相优、结实高的中间材料“8201”。

4. 稻谷加工机器

古代的很多工具都是用石器做成的,没有电,没有机器的情况下,聪明的人们是用舂把稻谷变成米的。即使在现在,一些偏远地区也还在使用这个原始办法。

舂是由石头砌成的,相当于是一个用石头做的盆,上面有一个支架,支架的一端是木棍,这个木棍可以用来舂米,而支架的另一端就是人用脚踩,人踩一下这个木棍就舂一下米。这有点类似于杠杆原理。这个工具就可以将稻谷变成米,在舂里面剩下的就是康和白米。舂米是一个非常耗体力的活,要非常有力气的男子才可以,而且舂米是非常慢的,可能一天也就只能舂两三天的米吧。

这个舂不仅仅是用来将稻谷变成米,而且还可以做糍粑。现在就有很多地方的手工糍粑就是用这个做出来的。虽然现在做糍粑的机器很发达,但是做出来的糍粑始终没有舂做出来的有感觉。再加上这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老人有怀旧之情,对这个舂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我国古代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在当时排名世界前列。我国的农业工具如此发达也是因为农业的发展促进的。历代王朝都对农业十分的重视,采用大量的物资人力去发展农业,为了满足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业工具也是发展迅速。但是不管是古代的农民和现在的农民,他们都非常的辛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有米饭吃,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粮食。

5. 稻谷及其制品加工技术书籍

崔寔根据多年的亲身体验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及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工商业经营,都必须考虑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性,加以合理的妥善安排才可获得较多收益。因此他把前人和自己所积累的新旧经验,加以总结,按月安排,写成一本四时经营的“备忘录”形式的手册,即《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是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现存版本共有2371字,与狭义农业操作有关的共522字,占总字数的22%,再加上养蚕、纺织、织染以及食品加工和酿造等项合计也不到40%。其它如教育、处理社会关系、粜籴买卖、制药、冠子、纳妇和卫生等约占60%多。

《四民月令》中所述的生产规模大多已超出小农经济的规模,只有官宦之家的田庄才可体验上述的生产。从其记述可以看出东汉时洛阳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当中以农业占优,重视蚕桑,畜牧业仅从属农业,蔬菜以荤腥调味类较多。《四民月令》还最先记述了中国水稻移栽和树木的压条繁殖方法。其中农业经济除了自给自足外,还有利用价格的涨落,进行粮食、丝绵和丝织品等的买卖活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