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熬酒的设备(古代熬酒的设备叫啥)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6 15:52   点击:22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古代熬酒的设备

首先最起码的航海设备,你是必须要有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吧……航海设备,通信设备,动力设备,饮食保障,医疗设备, 航海的大家都知道了解的,起码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六分仪,电罗经,测深仪,电子海图,海图,雷达,风速仪,VASA, 海事甚高频,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等等通信设备,对了当然本船需要用到的对讲机,或者集群设备, 动力的话,发动机主机,辅机,总要有的吧,甲板的电机也要有的 当然了远航必须要有的饮食保障,也就是冰库,最最最重要的莫过于此,大量的淡水,尽管可以配备海水淡化设备,我认为远远满足不了,可能冰库还需要一架电梯 医疗方面的话,最起码的应急药品以及一名专业的医生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2. 古代熬酒的设备叫啥

白酒又名烧酒,一般含酒精45%~65%,能燃烧,故又名烧酒。它是由酒醪经过蒸馏器蒸馏而成的,所以研究白酒的起源,应以蒸馏器为佐证。关于白酒起源的说法,在没有发现古代蒸馏器以前,只凭文献和诗句来推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提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袁翰青对李时珍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李时珍之所以有此误会,可能由于元朝忽思慧〈饮膳正要〉里的“阿拉古酒”和朱德润的“轧赖古酒赋”中都将这种蒸馏酒说得很新奇,并且用了外来语,因此认为是外国传来的“新事物”。

袁翰青引用了一些唐朝诗句,认为我国在元朝方有蒸馏酒之说是不可信的。他认为蒸馏酒的制造可能不晚于八世纪的唐朝。白居易(772846年)在其四川忠州荔杖楼对酒诗句里有“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闻玫瑰香”,这里以荔枝来对烧酒,可表示烧酒是一种酒的名称。

雍陶有这样两句诗: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当时四川已生产烧酒了烧酒又名白酒,古诗中也常见白酒二字,例如李白的“白酒新熟山中归”,白居易的“黄鸡与白酒”。唐朝的白酒,当就是烧酒,由上述诗句来看,烧酒的起源当不晚于唐朝(公元68907年)。以上所说只凭古人诗句来推测,但无实物(蒸馏器)可证。河北承德出土的金代铜制蒸馏器,以实物证明了白酒起源于金代。

1990年7月19日,文汇报以“东汉蒸馏器,今朝制美酒”为标题,报道了蒸馏器的有关考古发现,表明我国用蒸馏器制酒始于东汉(公元25-220年)。文章报道,这次实验是为即将前往伦敦剑桥大学参加第六届中国科技史国际讨论会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德和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德铎做的。吴先生是这个讨论会的评论员和副主席。他于1986年5月前往澳大利亚参加第四届中国科技史国际讨论会,披露了中国在东汉已利用蒸馏器制酒的新闻,引起了国际科技史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证实这个青铜蒸馏器是东汉时期的器物,这次会议特地邀请马馆长前往作“汉代蒸馏器的考察和实验”报告。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铜蒸馏器,由甑和釜两部分组合而成,通高53.9cm,凝露室容积7500ml,贮料室容积1900ml,釜体下部可容水1050ml,甑内壁的下部有一圈穹形的斜隔层,可积累蒸馏液,而且有导流管至外。马馆长做了多次蒸馏实验,所得的酒液最高酒精含量为26.6%,最低为14.7%,平均20%左右。根据这件青铜蒸馏器甑、釜的形状、结构以及铺首的形象,已断定为东汉初至中期之器物。这个事实已为世人所公认。

四川省博物馆王有鹏介绍:四川彭县、新都先后两次出土的东汉“酿酒”画像砖,其图像为生产蒸馏酒作坊的画像,该图与四川传统蒸馏酒蒸馏设备“天锅小甑”极为相似。当然,受当时各种技术条件、工艺水平所限,所生产的蒸馏酒酒精含量一般都不太高。但是随着蒸馏技术的改进,酒精含量也越来越高。

《后汉书·方术列传》记有“赵炳,……故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见之惊惧,炳笑不应,既而爨孰,屋无损异”。此种燃火煮食而不烧茅屋的燃料,可能是浓度甚高的酒。综上所述,可见东汉晚期我国已出现了蒸馏酒,相信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考古文物资证

3. 古代酿酒设备

不能。

酒能否燃烧取决于它含的酒精度,通常白酒超过50度(酒精含量50%)就能燃烧。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酿造酒一般只在几度到二十几度之间,所以古代酒是不能燃烧的。

古代民间酿造酒,一般度数都在十度以下,最高不会超过十五度,技术再差点的可能就三五度了。

虽然说宋朝发明了蒸馏酒工艺,但这种技术仅仅存在于皇室。一直到了元朝时期,蒸馏酒才在民间慢慢风靡起来。并且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古代的蒸馏酒也只能提炼出10~20°左右的白酒。

4. 古代酿酒蒸馏设备

其实中国也有调制香水的习惯。古时候的佛教徒便喜欢以龙脑、旃檀等种种香料,调在水中,供奉佛前。而一般寻常百姓,也爱以香草、香末等做成香囊挂在腰间,或者放在香炉中燃薰,汉代博山炉、唐代的错金银球型香炉都是我国古代制造香氛的工具。 古代民间有一种药物“体身香“,连服三日可以口中生香,五日身体里就可以散发出香味,服用一个月与之擦身而过,就能闻到香味。中国唐代大美女杨贵妃小时候就服用过这种药物

5. 煮酒用的设备

将其它热能转变成其它工质热能,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工质的设备称为锅炉。燃烧设备以提供良好的燃烧条件,以求能把燃料的化学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并其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

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又叫蒸汽发生器,常简称为锅炉,是蒸汽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6. 古代煮酒的器具

晋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赋》中写到“冻醴流澌,温酎跃波”的词句,明确说到温酒。《三国演义》中曾多次提到“煮酒”、“热酒”,都是将酒温热了再喝。要想温酒,自然少不了一件器皿,那就是温酒器。对于温酒器,古人们也是费尽心思兼下足工夫。从温酒器的搭配上就可见一斑,炉杯配套、碗壶配套、套杯相配等,称得上是花样百出,但是最后统称为温酒壶或温酒杯。

  关于温酒器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汉代,已有温酒蹲这种酒器,配以勺,便于取酒。例如在汉武帝茂陵东侧的陪葬坑中,就曾经出土过“阳信家”铭文杯炉配套青铜温酒器两套。

  宋代湖田窑生产的温碗,以大碗盛热水,将执壶置碗中温酒,风行一时。还有一种“自温壶”,为锡制扁形,可盛酒半斤,冬季出远门,将壶放在怀里,以体温保持酒的温度。还有一种温酒的器具,形如盏盘,中置一连体小杯,盘内有三个支点,使用的时候将酒倒入盏的小杯,点燃,再将盛酒的器具放在上面温酒,不过这种器具只能使用蒸馏酒。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吹壶,外形如茶炊,有炉膛,中有一空轴,四周注入酒,以碳基为燃料,微火温之形如火锅。

  唐宋以后,温酒器以陶瓷为主流。风行套壶、套杯,民间称为烫酒壶、烫酒杯。江西景德镇产品有青花、彩瓷制品,宜兴生产的紫砂套壶、套杯也颇具盛名。套壶与套杯以小壶小杯与外壳相配,外壳内可注入热水,用以温酒。这些器具工艺非常精湛,有圆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鼓形等,壶身纹饰图案秀丽雅致。尤其是紫砂器,均属能工巧匠之作,文人雅士刻绘花鸟鱼虫、人物山水诗文于壶身四周,更显精美古朴。

  明清时期,温酒器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制繁多,有温碗、温酒壶、温酒炉、温酒罐,材质更是多种多样。清末民初,江西景德镇生产的温酒杯也非常别具一格,以外套、杯、盖结合,适宜一个人慢慢细品。

  历代文人曾多次在诗句中提到过温酒器,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严寒冬日的夜晚,取红泥小炉,盛上木炭,以小壶盛酒置于火上,既可取暖,又可以热酒驱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