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食用菌大棚膜(食用菌大棚专用空调)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3 07:10   点击:2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食用菌大棚专用空调

空调制热、制冷主要是移动热量。制热时,将室外的热量移到室内;制冷时,将室内的热量移至室外。

电热丝的能效比只能达到1:1,即消耗1千瓦的电力,产生1千瓦的热能。

空调在所有制热产品中的能效比最高,可以达到1:3左右,即消耗1千瓦的电力,能够移动3千瓦左右的热量,所以空调节能省电。 空调制热、制冷的原理,是利用氟利昂冷凝液化放热,蒸发气化吸热的特性,以提高、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

空调制热时,气体氟利昂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机的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

液体氟利昂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机的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

成为气体的氟利昂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冷凝器工作1分钟,如果不用风扇吹的话,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40-50度。 对了说一下,制热的时候是室内的散热器变成冷凝器,制冷的时候是室外的散热器变成冷凝器。是通过一个电磁4通开关实现的。 所以说,冬天屋子比较大的情况下,用空调还是比较省电和制热的。

电暖气和暖风机都是局部用的。 空调制热的缺点:不能很快制热,如果有结露,还要先除霜,等10-20分钟呢。

而且如果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度,空调制热效果不好。

因为空调这个时候不工作了,变频的好点,可以到零下15度。 为啥呢?比如在零度,空调的供热量只能达到70%,到了零下3度,供热量只达到30%左右。

温度低于零下时,空调的室外部分极易出现结冰、结霜等现象,空调 室外机必须不断除霜,造成了供热较慢或是供热功率较低的情况。

为了缓解这种供热功率较低的情况,有的机型加装了电辅,但是电辅的功率一般不能加的很大 (考虑到安全因素挂机一般是600W-800W)所以它也只能是缓解制热差的情况,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从工作原理上来说,空调用热泵取暖是比较节省的方式。

电辅 加热设备利用电阻发热,极限的制热效果输入电能和输出热量成1:1的比例(也就是600W的电功率产生600W的热量)。

而空调利用热量“转移”原理制冷和制热, 可以获得高于100%的效率(一般1000W可以产生2600W的热量)。

但在0℃以下的天气里,受到低温影响,空调的制热效果反而不够理想。

而空调说明书上说的 制冷量和制热量是标准工作情况下测试的结果,在其他外部温度条件下,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都体现不出来,在制热方面,目前的标准工作温度是7℃.

2. 食用菌大棚水空调

食用菌栽培设备有工厂化和普通设施栽培的区别,以普通栽培设施为例。一般的设备包括。大棚。床架,拌料机。装袋机,灭菌锅炉,灭菌灶。接种箱等等。

食用菌工厂化需要的设备有。:空调设备。

保湿设备。

通风设备。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运输设备等等。

3. 新型食用菌大棚建设

农村耕地-蘑菇大棚不属于违建,因为蘑菇大棚也是种植农产品的,这属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范围,如果是基本农田也是不允许的,单基本农田以外耕地可以建设。

4.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种植香菇准备好原料,并制作好栽培基质后进行发酵接种,再转入大棚中发菌,控制好室温和湿度,利于催菇。在香菇的种植中,应控制好温度,可形成良好菇形,并且要适当浇水,空气应新鲜,以免菇体形成畸形。

种植前制作好菌袋,将菌袋进行接种发菌,并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同时每天喷水,保持良好通风情况,促进香菇长成。选择合适的香菇菌种,在拌料后进行装袋接菌,发菌后进行脱水转色,并放入菇棚进行种植,控制好温度与湿度促进出菇准备好椴木,经过干燥处理后再进行人工接种,注意遮阴避光,并控制好温度与湿度,早晚喷水。栽培香菇前选择合适的季节,在配制好培养料后装料灭菌,并进行接种发菌,后期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促进出菇。

5. 大棚种植食用菌

食用菌的前景现在还算可以,不过食用菌也分好多品种,有些品种在销售上也开始放慢,有要淘汰的可能,比如姬菇.平菇.还有黄色的金针菇等。这些食用菌品种,销量一年比一年低,价格也有所下降,虽然食用菌是无公害产品,用一些农作物的下脚料就可以生产,是个在可以农村发展的好项目,但是想种食用菌的朋友,也要考虑好发展什么食用菌品种效益好,不可盲目上马。

虽然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有发展前途,但是要想种好食用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市场上食用菌品种很多,例如杏鲍菇.蟹味菇.白玉菇,还有珍惜品种羊肚菇等,这些品种都是最近几年开发的,虽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传统的食用菌品种会茁践被挤出市场的可能。

现在用大棚生产食用菌一般都靠自然气候,只能种一些传统的食用菌品种,比如香菇.木耳之类的,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食用菌新品种大都是工厂化栽培,望大家先了解,后发展以免造成损失。

6. 食用菌大棚种植技术

步骤1、设施处理:普通食用菌大棚,进行清理卫生,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后,棚内打扫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药物予以灭菌处理,然后,按25厘米层高搭建出菇架,每个架子设5~7层,并将架子顶部用细竹类予以连结固定,确认无误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

步骤2、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将白色菌袋进行三角形井字形码高,并覆盖塑料膜、草苫,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塑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

步骤3、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并注水处理后,搬入棚内,间隔5-7厘米,单层排放,早中晚大棚内喷水,每天通风换气2-4次,每次通风换气的时间为25-30分钟,通过操作温度控制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在7~8月的菌种发菌过程中,使培养温度降至20~25℃;1~2天后,进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用水、光照的刺激,有小菇蕾现出后,保持常规用水,温度保持在25℃,空气相对湿80%~85%。通过调整棚顶的草苫和塑膜,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司,适量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步骤4、出菇管理,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80%~95%、500~1000勒克司的光照,每天通风换气1-2次,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每天喷水1-2次或者大水浇灌棚室地面造湿;

步骤5、适时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采收时间,7-8成熟时进行采收;

步骤6、转潮菇管理,当一潮菇采收后,5-7天内封棚,停止喷水,当菌丝在菇脚孔长满后进行注水,收获下潮菇。

进一步, 步骤2中,所述培养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小麦秸秆10-15份、花生壳40-50份、枣木屑20-30份、苹果木屑20-30份、棉籽壳10-20份、麦麸10-20份、蔗糖1-2份、石膏1-2份、过磷酸钙1-2份。

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注水处理具体为:每个菌棒注水0.4-0.5千克,每个菌棒的棒重达到1.5千克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发明的架子菇培育方法,香菇菌棒中氮、磷、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转色完成时达到最高值,该方法不受季节限制,一年中都可以进行种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污染率低、产量稳定的特点,适合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架子菇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施处理:普通食用菌大棚,进行清理卫生,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后,棚内打扫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药物予以灭菌处理,然后,按25厘米层高搭建出菇架,每个架子设5层,并将架子顶部用细竹类予以连结固定,确认无误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

步骤2、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将白色菌袋进行三角形井字形码高,并覆盖塑料膜、草苫,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塑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

步骤3、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并注水处理后,搬入棚内,间隔5厘米,单层排放,早中晚大棚内喷水,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通风换气的时间为25分钟,通过操作温度控制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在7~8月的菌种发菌过程中,使培养温度降至20℃;1天后,进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用水、光照的刺激,有小菇蕾现出后,保持常规用水,温度保持在25℃,空气相对湿80%。通过调整棚顶的草苫和塑膜,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300勒克司,适量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步骤4、出菇管理,温度在20℃、相对湿度80%、500勒克司的光照,每天通风换气1-2次,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每天喷水1-2次或者大水浇灌棚室地面造湿;

步骤5、适时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采收时间,7-8成熟时进行采收;

步骤6、转潮菇管理,当一潮菇采收后,5-7天内封棚,停止喷水,当菌丝在菇脚孔长满后进行注水,收获下潮菇。

步骤2中,所述培养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小麦秸秆10份、花生壳40份、枣木屑20份、苹果木屑20份、棉籽壳10份、麦麸10份、蔗糖1份、石膏1份、过磷酸钙1份。

步骤3中,所述注水处理具体为:每个菌棒注水0.4-0.5千克,每个菌棒的棒重达到1.5千克以上。

实施例2

一种架子菇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施处理:普通食用菌大棚,进行清理卫生,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后,棚内打扫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药物予以灭菌处理,然后,按25厘米层高搭建出菇架,每个架子设6层,并将架子顶部用细竹类予以连结固定,确认无误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

步骤2、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将白色菌袋进行三角形井字形码高,并覆盖塑料膜、草苫,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塑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

步骤3、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并注水处理后,搬入棚内,间隔6厘米,单层排放,早中晚大棚内喷水,每天通风换气2-4次,每次通风换气的时间为28分钟,通过操作温度控制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在7~8月的菌种发菌过程中,使培养温度降至23℃;1~2天后,进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用水、光照的刺激,有小菇蕾现出后,保持常规用水,温度保持在25℃,空气相对湿83%。通过调整棚顶的草苫和塑膜,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700勒克司,适量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步骤4、出菇管理,温度在23℃、相对湿度85%、700勒克司的光照,每天通风换气1-2次,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每天喷水1-2次或者大水浇灌棚室地面造湿;

步骤5、适时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采收时间,7-8成熟时进行采收;

步骤6、转潮菇管理,当一潮菇采收后,5-7天内封棚,停止喷水,当菌丝在菇脚孔长满后进行注水,收获下潮菇。

步骤2中,所述培养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小麦秸秆12份、花生壳45份、枣木屑25份、苹果木屑25份、棉籽壳15份、麦麸15份、蔗糖1.5份、石膏1.5份、过磷酸钙1.5份。

步骤3中,所述注水处理具体为:每个菌棒注水0.4-0.5千克,每个菌棒的棒重达到1.5千克以上。

实施例3

一种架子菇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施处理:普通食用菌大棚,进行清理卫生,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后,棚内打扫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药物予以灭菌处理,然后,按25厘米层高搭建出菇架,每个架子设7层,并将架子顶部用细竹类予以连结固定,确认无误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

步骤2、将培养基质装入菌袋,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将白色菌袋进行三角形井字形码高,并覆盖塑料膜、草苫,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塑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

步骤3、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并注水处理后,搬入棚内,间隔5-7厘米,单层排放,早中晚大棚内喷水,每天通风换气2-4次,每次通风换气的时间为30分钟,通过操作温度控制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在7~8月的菌种发菌过程中,使培养温度降至25℃;1~2天后,进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用水、光照的刺激,有小菇蕾现出后,保持常规用水,温度保持在25℃,空气相对湿85%。通过调整棚顶的草苫和塑膜,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1200勒克司,适量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步骤4、出菇管理,温度在25℃、相对湿度95%、1000勒克司的光照,每天通风换气1-2次,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每天喷水1-2次或者大水浇灌棚室地面造湿;

步骤5、适时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采收时间,7-8成熟时进行采收;

步骤6、转潮菇管理,当一潮菇采收后,5-7天内封棚,停止喷水,当菌丝在菇脚孔长满后进行注水,收获下潮菇。

步骤2中,所述培养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小麦秸秆15份、花生壳50份、枣木屑30份、苹果木屑30份、棉籽壳20份、麦麸20份、蔗糖2份、石膏2份、过磷酸钙2份。

步骤3中,所述注水处理具体为:每个菌棒注水0.4-0.5千克,每个菌棒的棒重达到1.5千克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