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镰刀绘画素描(素描镰刀锤子)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20 01:03   点击: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镰刀绘画素描

北风瑟瑟寒气上涨,气温骤降肆意疯狂。陇东的冬,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陇东的冬很神秘,神秘到你睁开朦胧睡眼,推门你会惊愕:昨夜是谁?悄悄偷吻了大地,留下了白的印迹;昨夜是谁悄悄偷换了屋顶的青沥瓦片,留下了一层黄的叶子。

  陇东的冬,既是一幅水墨,又是一幅素描,既焕发出一派率真,又透射出一片古朴。仰望天空,澄净而透明,湛蓝的天幕,像一块蓝水晶,带着些许的遥远和虚无;凝视大地,有几分静寂,又有几分空蒙。视野向远方延伸,冬日,山不再苍翠葱荒、风姿绰约,显出突兀雄浑的本真。田间地头不再富足妖娆、绚丽多彩,除了放青的麦苗,强健粗糙的体肤暴露无遗,唯有零星码得很累的玉米柴垛,迎着呼啸而来的朔风,咝咝啦啦唱着古老的歌谣。

  站在高处,眺望晨光唤醒的乡村,炊烟袅袅兀自行,门窗的缝隙中飘出粗茶淡饭的清香。宽敞的柏油马路,排列整齐、环境优雅的新居,立在墙头报晓的雄鸡……情景交融,生成一幅独特的诗画。

  我喜欢陇东的冬,是陇东的天空常常耐不住入冬以来的寂寞,为冷酷的世界增添了最温馨的一景。这不,经过几天的酝酿,气温骤降,陇东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起初大片大片的雪花零星嗖嗖地飘着,像棉絮,像鹅毛,轻轻地落在发上,打在脸上,像情人的初吻,甜甜的,柔柔的,倏然又不见了踪影。

  须臾,便是风吹雪花簌簌落。一时间,纷飞的大雪如落叶惊走,似疾风飘花,疯狂起来,越下越大,越下越猛。雪花盖白山峦、房屋、道路、河道,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地面上的枯枝断梗,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大被之下。雪就是这样装点了世界,遮盖了污秽。街上、户外行人少了,人们大都被大雪封在家里,开始足不出户,透过明亮的窗子欣赏着广袤的陇东大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苍茫景象。

  雪飘村庄的时候,乡里的孩子们早已耐不住屋子的狭隘与寂寞,戴着暖帽,穿上棉鞋,与久违的白雪亲昵起来。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笑声、骂声、追打声、吵闹声,不断地冲击着这宁静的世界。

  陇东的冬,温暖的阳坡湾湾里许多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让陇东的冬天,有着不一样的色彩。文家咀老兽医刘世学十一月十五过了七十岁的生日,依然耳不聋、眼不瞎、腰不疼、腿不软;天一暖和起来,背个“为人们服务”药箱,骑个自行车依然到处串门子,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问候。多年漂泊在外的金祥堂弟从海南回来后,嗓门子还没变小,逢人就侃海南的见闻,还要习惯地说说过去的城南旧事,大家说他是个“情义汉子”。村东头鞭炮声、笑闹声迭起,养殖大户文朱文华买了辆“丰田凯美瑞”,年轻人都凑了过去,名义上是贺车,其实就是喝酒划拳找乐子呢,事情整整弄了三天。这个冬天,精彩的故事似乎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陇东的冬,让会过日子的屋里女人们忙里忙外,没个消停。这不,刚刚掳了一大堆白菜、萝卜、辣椒忙着腌制过冬的咸菜,又把三斗柜里的老衣拿出来晒晒抖抖,那是公公婆婆过花甲大寿时就要求捣鼓的稀罕物,要藏好防蛀来不得半点差池。还要变着花样伺候好圈里那头年猪,眼看年关近了,它却成天哼哼唧唧,挑肥拣瘦,就是不长膘,着实令人心急上火的。

  陇东的冬也很红火。地摊社火排练的鼓槌敲起来,年轻小媳妇扭着丰满的腰肢,跳着优美的荷花舞,曲子里满是歌颂党的富民政策。

2. 素描镰刀锤子

1、月光洒落在田野上,给大地披上了精美的银纱。

2、月光洒落在田野上,像一张金色的地毯。

3、月光洒落在田野上像月牙,也像一把死神的镰刀,来自地狱的勾魂使者,花园里的花像花精灵,在月光的照耀下,举办着秘密舞会 月光照在地上,像白花花的钞票,静静的躺在地上,想要捡起来,它已经被花光了。 月光照在地上,就像画了一半,却没有完成的素描。

3. 画镰刀怎么画

1、首先,在纸上画喜鹊的大致轮廓,左侧饱满些,右侧就到头部即可。

2、接着,在右侧给喜鹊添加翅膀,一条弧线一条弧线的加,和底部的身体相连。

3、接下来,要画尾巴,在翅膀的右边加上一个小三角。

4、然后,给喜鹊续上一个长长的一把镰刀一样的尾巴。

5、开始画喜鹊的两只脚,又细又长,爪子之间可以涂上黑色,显得更加形象。

6、眼睛,直接画上一个椭圆,左半部分描黑即可。

7、最后,怎么少得了喜鹊的嘴巴呢,一个三角形,中间一条直线搞定。这样喜鹊就画好了。

4. 镰刀绘画素描图片

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画家,我觉得他的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开辟了用色彩表现艺术家主体的情感世界的一条道路,这也是区别于同时代其他画家忠实于色服从于光的理念。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强烈到将要破坏空间和形象的地步,展现了一个为火热的激情所灼烧的世界。如《星空》色彩斑斓的笔触,飘逸的星云曲线与其说是自然的幻象,不如说是画家灵感的飞舞。再如《夜咖啡馆》虽然有宽大的空间,却同时有一种幽闭的效果,这种效果是由几大强烈色块的跳跃造成的:墙壁的红色,地板的金黄,天花板和家具的绿色。金灿灿的地板纵向驶入红色的背景之中,红色以均等的实力与之抗衡。色彩咄咄逼向透视空间,而透视空间却不肯让步,两者的冲突以膨胀的力量使人感到压迫。

正如极端“自我表现”论者认为的那样“艺术活动只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活动”,这在凡高的画作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大色块的堆积,挑战常理的对比色运用,情绪化的笔触都使梵高和他的作品在相当一段时间不被人所接受。

1、星月夜 凡高 荷兰 1889年 73x92cm 布油彩 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

这幅画是凡高第二次精神崩溃、住进圣雷米疗养院时的作品。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火焰状的身躯,呼应着天空的韵律。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栖息,事实上,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那是凡高的幻象,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2、加歇医生 凡高 荷兰 1890年6月 布面油画 68x57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凡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凡高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他画这个像的时候,他写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事实被他的话有幸言中了,正好一百年以后,1990年5月15日另一幅《加歇医生》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成交,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4年5月5日,稳坐世界最昂贵艺术品宝座长达14年之久。

 

3、花瓶中15朵向日葵 凡高 荷兰 布面油画 1888年 95x7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幅《向日葵》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凡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跟这幅同款的一幅《向日葵》于1987年3月10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3985万美元拍出。

 

4、鸢尾花 凡高 荷兰 1889年 71cm×93cm 布面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鸢(yuan)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100年后,1988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0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5、罗纳河上的星空 凡高 荷兰 1888年 布面油画 72.5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1888年作品《罗纳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凡高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创作的。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表达出画家澎湃的内心。寥寥几笔勾勒出河岸线,着重点是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点睛之笔动态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一对夫妇的散步把画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蓝色主调抹上黄调的星光河沿岸灯火,一对男女在河畔牵手夜行,那是罗纳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

 

6、夜间咖啡馆 凡高 荷兰 1888年 70x89cm 布油彩 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

凡高由于工作过度紧张,身心疲乏,因此晚上经常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拉马丁广场的咖啡馆,用酒或咖啡来提神解乏。那里灯火的颜色和室内陈设的红、黄色,像白天的阳光那样明亮,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他曾说过:“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这幅画是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色的墙壁与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黄色的地板呈纵向深远的透视,以难以阻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的墙壁背景也以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而天花板的深重蓝色压迫下来令人窒息。他告诉提奥“我画《夜间咖啡馆》是想表现一种想法,即所谓的咖啡馆就是让人沉沦、发狂和犯罪的场所”。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7、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凡高 荷兰 1889年 布面油画 57.5x7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鲜明的色彩、非凡的透视效果和亲切的主题,不仅是凡高最受欢迎的作品, 也是他自己最中意的作品。阿尔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一座小城,凡高是1888年9月搬入阿尔这间“黄房子”, 靠弟弟提奥供给的生活费, 把住宅布置一新。梵高的的卧室是宁静平和的象征,但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旋转的感觉,从梵高画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墙壁和装饰带有视觉冲击的感觉,给了我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船舶机舱里的印象。奇怪的是两把椅子对着一张笨重的木制床,家具阻挡着两扇紫色的门,墙上的画给人感觉几乎随时都会掉下来,而且墙壁本身不是方形的,斜角的天花板和黄色的百叶窗显得非常困乏,整个房间似乎都拥挤到后面窗口边上狭窄的一块地方。但不管怎样,整个效果给人感觉是非常愉快的。下面这张名画照片由正一艺术2015年11月18日拍于巴黎奥赛博物馆,没有PS。

 

8、凡高在阿尔的房子 (黄房子)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1.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888年5月凡·高在阿尔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屋"。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凡·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凡·高很早就向往"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接他的穷朋友高更来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0日到达阿尔)。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凡·高打算把阿尔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 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把它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 它并不华贵, 正相反, 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 从现在起, 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在他的作品里, 这幢房子位于满是尘土的拉马丁广场对面, 是一座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闪闪发亮的鲜黄色建筑。凡·高打算用"向日葵"系列画装饰画室;在客房里要"以日本人的方式"(W7)张挂一些"向日葵"以欢迎高更的到来。这幅图画的主题不是光, 而是感情。文森特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画成一幅夜景画;"窗口亮着, 空中繁星闪烁", 可是在定稿中, 他蓄意强调阳光通过巨大的空隙流进屋内的黑暗, 所以整幢房子发出光亮。我们可以认为黄房子不仅是个避难所, 而且是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画室。凡·高离开人世许多年后, 黄房子改为酒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酒吧被炸毁, 如今黄房子已经荡然无存。

 

9、耳朵绑着绷带的自画像 凡高 荷兰 1889年 布面油画 60x50cmcm 美国芝加哥艺术机构

凡高1889年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使自己和提奥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我相信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告诉你我这儿发生了什么”。1889年初,凡高的母亲度过了她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凡高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这年年底,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主要是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这儿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自己的墙上。

 

10、食土豆者 凡高 荷兰 1885年4月 布面油画 71.5x114.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在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同样构图的习作有两幅,素描与速写各一幅,但仍属这幅最完美。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曾作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对室内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此画充满了对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暗灰色,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围着餐桌而坐的四个农人,都曾作过个别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力量”。他在404信上表示,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11、麦田与收割者 凡高 荷兰 1889年 50.5cmX100.5cm 布面油画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法国的一个精神病疗养院里创作的,那时主要是临摹他喜欢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少数自己的创作,这便是其中的一副。太阳像个大的咸蛋黄,天空有点发绿,山丘却是蓝色的,从低到高,拉成一条斜线,稀疏的坐落着几个简陋的房子,大面积金黄的麦田,麦浪随风翻滚着,是个丰收的秋天吧?可只有一个人挥舞着镰刀在收割,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眼里的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却只有你一人在欣赏?这幅画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画法,笔触非常简单,直线、点、圆圈,那收割者甚至有点丑陋,可是色彩却如此浓烈,金色的麦浪好漂亮,蓝色的山丘绵延着,太阳在最上端跟麦田呼应着,有一种凄楚的美。

 

12、阿尔的红色葡萄园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3x75cm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的扩散、血红色的葡萄园、热情和精张的色调的炽热。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他的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本幅画呈现凡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他用红色来描绘葡萄树, 极具表现性。凡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 画成布列塔尼地方的装扮。这幅画也是凡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

 

13、午间休息 凡高 荷兰 1890年 布面油画 73x91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治疗期间,临摹米勒同名画。描绘的是一对农民夫妇在正在收割成熟的麦田,累了一个上午,中午饭后躺在麦垛边休息的情景。梵高在这幅画作中,将乡间盛夏宁静午后的热情都释放了出来。画面除了左上方的一小块蓝色天空外,其他部分全部被黄橙橙的麦田、麦垛所覆盖。男人的边上放着脱下来的鞋子和两把镰刀,将草帽遮住脸,头枕双手,似乎并没有睡着;而他边上的妻子,感觉好累好累,依偎在丈夫的胸前,沉沉睡着了。

 

14、奥维尔教堂 凡高 荷兰1890年6月 布面油画 74x9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代表作。1890年5月21日凡高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在奥维尔, 凡高的画以深青色、藏青色为主。他一生中对于社会的不理解所作的抗争, 对于真善美所作的追求, 还有生存中的苦恼与欢乐, 似乎都孕育在这天空的蔚蓝里。他那浓重而扭曲的笔画、所用的厚厚的颜色可以看出他十分强烈、几乎疯狂的内心感受。他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这一张画与在纽南画的古塔、坟墓等习作, 似乎很相似, 只是现在所用的色彩, 或许更富于表现力、更为华丽。”凡高由纽南的教堂开始, 经过不同的时期, 最后走到奥维尔教堂, 完成了他生命和绘画的旅程。1个多月后,1890年7月29日,他自杀身亡了……

 

15、乌鸦群飞的麦田 凡高 荷兰 1890年 50.5cmX100.5cm 布面油画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是在1890年7月凡高自杀前夕创作的。画面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1890年7月27日,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1890年7月29日,凡高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冷冰的世界……

5. 素描画镰刀龙

月光照在地上像月牙,也像一把死神的镰刀,来自地狱的勾魂使者,花园里的花像花精灵,在月光的照耀下,举办着秘密舞会 月光照在地上,像白花花的钞票,静静的躺在地上,想要捡起来,它已经被花光了。

月光照在地上,就像画了一半,却没有完成的素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