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榨油加工机械(液压机榨油)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3 16:36   点击:17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液压机榨油

说到中国的榨油史,它与其他工业一样,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发展进程。从被侵略、压榨,到自省、自强。于榨油技术而言,其奋起直追的方法,确实有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味道。中国最早的压榨植物油——芝麻油。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多西域的农作物种子,芝麻便是其中之一。采用类似于“木龙榨”的榨油方式,进行人工物理榨取。芝麻在当时还叫“胡麻”,所生产的油叫“麻油”或“胡麻油”。

到了19世纪末期,腐朽软弱的清政府无法应对东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版图大开。随之而来的列强压榨,进入到了中国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油脂行业就是在这屈辱的环境中,被迫的、缓慢的开始了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1867年,英商在营口开办了牛庄豆饼厂,用蒸汽机做动力来取代原来的人工或畜力对大豆进行破碎,中国土地上迎来了最早的近代化油厂。1868年,在华英商——怡和洋行订购了一台液压榨油机到中国的营口。到货后,工人和老百姓们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机器感到惊奇,更多的是心底的恐惧。由于中国油坊同行的不断骚扰,导致进入中国的第一台机器基本没正常使用过。尽管中国一些油坊对新式榨油机械的反对,可最终也没能阻挡液压机取代土法压榨设备。

从1890年代后期开始,被日本占据的东北,成为了日本大豆和大豆粕的榨取地。为了适应大连大豆榨油业的发展,日本国内大小财阀纷纷在东北开设油坊,并引进欧美液压榨油机械。之后,中国人在完全掌握了水压机技术之后,便开始简化水压机。这种机器专榨大豆,称为「豆饼车」。中国“豆饼车”取消榨板和榨笼,从而节省大量钢材。液压油缸用生铁铸成代替了铸钢,铁条制成的饼圈代替榨笼,用水草或稻草包饼。节约了成本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每台榨机的装饼量。虽然压榨时间延长到了5小时左右,但技术指标并不差。

直到开国后,在1950年初,我国东北几家大豆加工厂对“豆饼车”榨油全过程加以试验和总结,形成了“李川江操作法”。这个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出油率普遍提高。再加之上海油脂三厂对旅大油脂总厂创制的「无草饼圈」进行了改进,创造了「薄型草饼圈」。使得豆饼厚度减半,缩短了出油油路,大豆出油率又提高2~3%,在当时便已超过欧洲式水压机指标,接近螺旋连续榨油机。

1

1

2

2. 液压机榨油工作量

如果运用花生粒榨油,使用普通生建筑机械产工艺,则每2、5斤花生可以榨出1斤左右的花生油,故100斤花生可以榨出40斤左右的花生油。

而运用有壳花生来榨油,使用普通生建筑机械产工艺,则每2、5斤花生可以榨出0.5斤左右的花生油,故100斤花生可以榨出20斤左右的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3. 液压机榨油出油率不稳定是什么原因

100斤花生米至少能榨35~48斤左右。

出油的多少,决定了它的出油率。而出油率的高低,还取决于冷榨和热榨。不过,不论热榨或冷榨,在榨油之前要加入适量的水,一来防止榨油工作过程中发热“卡机”,二来为了榨出的油透明度。这里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其实才不是。在榨油结束后,水分被蒸发,除过油渣,就只剩榨出的油了。

4. 液压机榨油机

米糠采用螺旋榨油机太过繁琐,需要进行多道工序加工。在米糠中,只有油麸可以提油,而白麸可以吸油。米糠只能经过酶法灭活处理才能保存,否则会变质。因此米糠油使用的榨油机一般是液压榨油机。米糠经粉碎软化后,压入液压机,得到米糠原油。之后,需要经过精制、脱酸、脱色后才能食用。

然而,米糠油含油量低。因此,我国一般采用浸出法处理米糠。

5. 液压机榨油和传统榨油一样吗

冷油稍重

冷压是一种生产油的过程。冷压是在榨油之前,在不加热或低温的情况下,在低于60℃的油压机中榨油。压榨后的油具有较低的温度和酸值,一般不需要精制,经沉淀过滤得到精制油。

热压是在高温下对油进行清洗、粉碎和加热,使油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如破坏油细胞、促进蛋白质变性、降低油的粘度等。适用于榨油和提油,提高出油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