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农药对农业的影响(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5 04:40   点击:1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

茎杆粗壮、麦穗大,控制旺长、防倒伏,小麦需要这样种、这样管!

我们种植小麦都有这几怕:

一、怕种子播稀了,小麦出苗后稀稀拉拉,真的是有钱买种而无钱买苗,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种子,而再有钱也是买不到苗子的。所以播种的时候都是足量或超量下种。

二、怕出苗后苗小苗弱还发黄,恐怕麦苗弱了抗不了寒、受不了冻,总认为苗子长的好就一定能高产,所以种麦时往往能早种就早种,能多施肥就多施肥,能多浇水就多浇水,看到上冻前麦苗高高的、厚厚的、绿油油的,心里才感到踏实。

三、怕小麦生长到中后期,尤其到了开花结穗快要成熟了的时候,一场风刮来,麦地里一片前倒后伏、一片狼藉,你说不仅仅造成减产,有时甚至是绝产而白忙活一阵,就是不绝产也是让你没法机收,只好一镰一刀动手割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害怕,害怕的事往往就真的发生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分析来、分析去,看看人家、比比自己,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真的是错了。

原来下种多用肥多、种的早种的好真的不一定收成好,对于小麦来说真的是适得其反,苗厚了、过旺了反而不是好事,冬前旺长了、春季会更旺,冬前旺长不但不抗旱反而更容易受冻。春季旺长了反而更容易被风刮倒,不但不能高产,反而会空耗养分造成后期养分缺乏而生长无劲、长穗无力最终造成了减产。

犯错不可怕,怕的是次次犯同样的错。我们不懂技术不要紧,要紧的是得去学习。不懂就要问、不会就要学,不能死要面子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而吃亏的只能是自己,科学技术你不信不行、不服不行。

去年的这个时候,种麦前农技专家来到我们村专门讲解如何种小麦,听了后也是半信半疑,说一亩地播十多斤种子就行,我们原来都是二十多斤呢。按照专家说的试种了一年,结果真的不错,不仅省了种子、省了肥料,而且小麦长的不稀不厚、麦杆粗壮发棵多、抗冻害不倒伏,而且每亩增产三成多。

今年又到了种植小麦的时候了,现在把控制小麦旺长防冻害、防倒的种植技术分享给农民朋友们,在种麦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种麦时一定要把好时机,一定不要种的太早,也不能过晚。

正常年份我们山东、河南、河北等小麦主要产区一般在10月1日前后播种。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气温较高,一般10月1日到10月15日播种是最适宜的。

如果你上心留意的话,从气温的角度来把握播种期是比较准的,播种比较早的冬性品种小麦在日平均气温18℃到16℃的范围内播种最好,播种比较晚的,要选种半冬性的品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6℃到14℃的范围内播种比较好。

选购小麦种时要问好农技专家或农资店专家是用冬性的、还是半冬性的,一定要选在当地适应性比较强、产量表现比较好的优良品种。

第二,施肥要合理搭配,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庄稼长的好不好,全靠肥料来主导。这说明了肥料的重要性,主导的是有机肥、无机肥要合理搭配,氮肥、磷肥和钾肥要搭配合理,各种肥料要按照各生长阶段的需要来按需供给,不是“一炮轰”一次吃个饱,要求底肥、追肥分段施。

根据专家试验和测算,种小麦时使用的底肥养分量是每亩施用农家肥三千公斤左右,必须是沤透沤熟发酵好了的农家肥,生猪粪是不能直接使用的。

每亩使用的化肥是按纯养分推荐使用量的,用量是纯氮是6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7公斤左右,氧化钾6公斤左右,购买肥料时需要按照这个养分的用量去计算所用的肥料量。这些都是底肥用量,只占了每亩小麦从播种到成熟整个生长时期所用化肥总量的七成。另外的三成是后期追肥使用的,一般在起身期和拔节时期进行追肥。如果底肥施多了就会发生旺长现象。

第三呢,就是要把握好播种量并做好小麦田的管理。

一般要使用精播机进行播种,在最适宜的播种期,并且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播种,用种量一定不要大了,专家建议每亩播麦种15斤左右,这样出苗后每亩麦田的基本苗就能达到15万左右,是比较好的苗情。

如果播种的时机、小麦种子的用量没有把握好,或者冬前气温较高,这些因素使小麦苗出现了旺长情况,那么就需要在越冬之前、春季小麦返青之后就要采取及时镇压的方法控制旺长,同时呢使用35毫升左右的“壮丰安”矮壮素,加水40公斤充分混合,然后用喷雾器喷洒到麦苗上。

在小麦起身的时候或者拔节的时期进行追肥和浇水,用来培植壮苗,提高麦苗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对于春季出现旺长的麦田,除了镇压和喷洒矮壮素进行控制外,还要实行蹲苗,就是不要过早追肥和浇水,可以往后推,推迟到小麦拔节后三天到五天再进行追肥浇水。

春天还很容易发生“倒春寒”,这对小麦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一定要注意留意天气预报,要在“倒春寒”来之前先浇水防止冻害发生。如果发生了“倒春寒”冻害就要抓紧时间追肥和浇水,同时使用叶面喷施尿素等肥料,用来减轻“倒春寒”引起的冻害。

另外还要做好病虫害的发生,根据麦田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用以提高小麦的抵抗力实现健壮生长、确保小麦丰收。

总起来说,要达到小麦苗杆壮不旺长、不受冻不倒伏的目的,就要从选种上、用肥上、播种期、播种量以及田间管理上下功夫,早作准备早受益,一旦旺长、受冻、倒伏了,也要及早采取控制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2.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杀虫剂可以少量喷在绿植上面,不可过量使用,并不是喷洒越多效果越好。家庭中常见的杀虫剂,一般都是广谱杀虫剂,它里面含有的化学物质少,时效快,也不会有过多的残留,因此能少量使用。使用时间要避开中午高温时分,可以在下午五点左右喷洒。在喷绿植的时候,也可以对着土壤使用,这样可杀灭土中的螨虫。

3. 农药对农业的重要性

有效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是更好、更健康、科学、合理耕作的农业,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鼓励农民积极开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农民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社会效益。在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的同时,许多产业也能够被带动、促进,实现多方面更好地发展。为了推进生态农业更好地建设,国家应多方面采取措施,推进生态农业快速、良性发展。

深化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确立农民主人翁的意识,爱好土地资源,引导农民更愿意把自己的土地变得肥沃,让农作物茁壮成长,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严格监控人们农业生态资源的开发活动,避免浪费、破坏和过度使用生态资源,同时严格控制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产生不良影响。

严格控施农药和化肥。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环境的农业生产资料,从农药与化肥的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以及使用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首先,应当确保农药和化肥源头生产的质量,其生产过程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其次,确保生态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都是正规、质量过关的产品;最后,应强化对农民对农药与化肥使用的指导和监督,让农民能够在正确的时间,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生态农业生产活动。

4. 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产生的不良后果

化学农药的主要危害是化学农药在蔬菜作物上未完全降解的残留物对人畜的直接毒害。

食用农药残留特别是有机磷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蔬菜、会直接危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等重要器官,甚至引起急性中毒而致死。

长期食用受污染的蔬菜,残留农药在人体内蓄积过一定限度后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胎儿畸形、死胎、早夭、早衰等疾病。

食用被施用过剧毒农药的蔬菜会产生致癌物质。希望可以帮到你!农民帮有机蔬菜!

5. 农药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有哪些

农药最大的意义在于对植物生产、粮食安全的保护,农业生物病虫害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研究表明,未来40年中国人口将持续增加、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缺失,在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的情况下,维持粮食安全的唯一途径在于加快农业科技持续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其重点在于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粮食加工领域的重大突破。当前,世界农业均已使用农药,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调查,每年仍有35%的作物损失,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若离开农药,损失将高达70%。

农药作为防治病虫草害、保护作物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化学防治作为防治农业病虫害的主要手段,80%-90%的农业病虫害依赖化学农药,尽管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生物防治、农业防治、遗传不育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显示了光明前景,但是很多方法不完全稳定可靠,往往只能作为综合防治的一部分,甚至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化学防治仍然是综合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在安全间隔期严格执行。在可预见的未来,化学农药防治都不可能被取代。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控制、影响植物与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可分为无机农药(石灰、硫酸铜)有机农药,又可分为杀虫剂、杀鼠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体的情况及常见农药,观看上传的附件。)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减少农业资金的投入、使用农药方便快捷高效的减缓降低病虫草的危害、使用化肥可以调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农药与化肥的不恰当使用及不合理使用可以污染农业土壤,水源,部分农药可以残留在作物上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农药的使用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