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英语)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14:17   点击:10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联合收割机英语

康麦因,也译作康拜因,是英语联合收割机combine的译音,最早产于美国,后普及世界,中国是在50年代由苏联引进。

2. 联合收割机英语怎么写

音译英文单词“combine”就是“康麦音”,是大型联合收割机。

3. 联合收割机英语翻译

1、康麦因,也译作康拜因,是英语联合收割机combine的译音,最早产于美国,后普及世界,中国是在50年代由苏联引进。

2、康麦因是收割机,是由塞勒斯·麦考密克发明的。 收割机它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收获稻、麦等谷类作物子粒和秸秆的作物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割晒机、割捆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谷物脱粒机等。谷物收获机械是在各种收割、脱粒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联合收割机英语单词

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时,玉米秸秆在刀片式小型分拢器作用下分拢,由削断刀离地面3-6cm处在前进中将玉米秸秆削断,靠削断刀旋转的动力和秸秆自身重量的惯性传递给纵向宽输送带上,由左右两侧的外侧防倒护栏和位于外侧防倒护栏内的多个内侧防倒护栏共同作用防止秸秆横向倒歪。

秸秆上部由扶禾器根据玉米秸秆的高低,由扶禾器液压升降油缸自动调整,扶禾器扶住秸秆的梢部往后扶送;在削断刀、输送带、外侧防倒护栏、内侧防倒护栏及扶禾器共同作用下,将秸秆输送到横向输送带上,使秸秆紧贴在上、中、下三根三角带上,有上、中、下三行输送齿和横向输送带共同作用下,将秸秆输送给纵向长输送带。

秸秆自动进入刀自动调整压实输送带下,使秸秆自动向前运动,秸秆进入刀大口进料斗捏继续进入刀上喂秸轮、下喂秸轮之间,上下喂秸轮将果穗挤下进入刀玉米收集箱内。

秸秆再向前运动刀后上喂秸轮、后下喂秸轮之间,并在它们的作用下输送刀定刀片下面,由高速旋转切断刀和定刀骗共同作用下将秸秆按要求长度切断,切碎后秸秆被抛入刀横向推进绞龙,由横向推进绞龙将切断后的秸秆输送刀秸秆收集箱内,收集的秸秆含杂率低,秸秆收集箱下设有打包机或灌装机。

削断刀剩下的根茬再由灭茬刀将根茬切碎撒向后方。

梳脱式联合收割机采用割前脱粒收获工艺,其工作原理是把生长在田间禾秆上的籽粒直接梳脱下来并输送到复脱分离、清选装置进行后续作业,与此同时用割草装置把梳脱后的禾秆割下并输送到侧边或后边成条状铺放。

因而具有它独特的优点:结构新颖、动力消耗小、生产率高、工作可靠、湿脱性能好、总损失率及破碎率较小等。

5. 联合收割机英文名

福田收割机亦称康拜因,是收割农作物的联合机,可同时完成收、割、脱粒等多道工序。它的名称来源于其结合三个独立的操作包括收获收割、打谷、和风选成一个单一的过程。

联合收割机源于欧美。年,英国人萨尔门发明了用手使用的收割机。1826年,英国人迪贝尔发明了用马牵引的收割机。同时,美国人马克米克和霍生亦研制成相当于6个人工作能力的收割机。1831年,美国人麦考密克综合前人成果,研制成实用的收割机。

小麦的机械加工始于11世纪,到1732年,英国人曼吉斯发明了利用水车作动力的脱粒机。1786年,英国人梅克利将此类脱粒机进一步完善。在收割机、脱粒机的基础上,美国人丘奇首先将两种机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能收、能割、能脱粒的联合收割机。1868年,俄国人弗拉森柯亦发明了同样的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于1880年才正式投入使用。

6. 联合收割机英语怎么说

联合收割机系数

3518CTS联合收割机是中美双方技术人员历经三年精心研制开发的一款大型的非传统式的联合收割机,它采用了目前先进的CTS技术——切流式脱粒滚筒加双轴流钉齿分离滚筒结构,进而增强了机器的脱粒、分离性能,降低了谷物的破碎率,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时籽粒破碎、脱不净、分离损失大和效率低的难题,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填补了国内大型水稻收获机械的空白,被誉为水稻收获机械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