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花骨鱼养殖喂什么饲料(花骨鱼饲养技术)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7 15:55   点击:2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花骨鱼饲养技术

淡水鱼按照水中盐分浓度可以分为初级淡水鱼、次级淡水鱼、周缘性淡水鱼;按照洄游性可以分为无洄游性纯淡水鱼、陆封性洄游鱼、河口性鱼。我国常见的淡水鱼有鲤鱼、草鱼、螺狮青、鳙鱼、鲢鱼、鲫鱼、鳊鱼等。

一、淡水鱼种类

1、从广义上来说,淡水鱼是指能生活在盐度为3%的淡水中的鱼类, 从狭义上来说,淡水鱼是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或是一生都必须在淡水水域中生活的鱼类。

2、按照水中盐分浓度可以分为初级淡水鱼(一生都只能生活在淡水中)、次级淡水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淡水中,偶尔会在海水、半淡咸水中活动)、周缘性淡水鱼(既在海水、半淡咸水中生活,也在淡水中生活)。

3、按照洄游性可以划分为无洄游性纯淡水鱼、陆封性洄游鱼(分为淡水域洄游鱼和河海洄游鱼)、河口性鱼(生活在淡咸水交汇的地方以及海水,比如入海口)。

4、我国常见的淡水鱼有鲤鱼、草鱼、螺狮青、鳙鱼、鲢鱼、鲫鱼、鳊鱼、武昌鱼、锦鲤、锦鲫、鸭嘴鱼、花骨鱼、军鱼、赤眼鳟、翘嘴红鲌、红珠鱼、鲮鱼等。

二、养殖周期最短的淡水鱼有哪些

1、黄颡鱼:一般养殖周期为12-13个月(温暖地区12个月左右,寒冷地区13个月左右),如果是全雄黄颡鱼,养殖周期仅为10-11个月。

2、花鲢鱼:花鲢的生长速度较快,养殖周期一般分为两年,第一年培育鱼种,第二年就可以长到2-3kg。

3、匙吻鲟:一般当年孵化出来的鱼苗饲养到年底即可上市售卖,池塘专养模式,鸭嘴鱼每尾可达到1.5斤左右,套养模式,可达到2斤以上。

4、刺鳅:一般在每年的5-6月投放鱼种(5cm以上),经过8-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可以达到200g以上,此时即可捕捞上市。

2. 花骨鱼饲养技术与管理

1、池塘条件

选择养殖花骨的池塘面积一般在5~15亩,要求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每3亩池塘配备1台1.5kg的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1台以上的3kW的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2、放养前准备

苗种下塘前12天,每亩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带水清塘,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它敌害生物,3~4天后施放给经充分发酵的腐熟有机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使苗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当的天然饵料可供摄食。

3、合理放养

放养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8min,一般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1800~2000尾,亩产量可达450~500kg,混养时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400~500尾,亩产量可达180~230kg,搭配规格为8~10cm的花白鲢100尾左右。

4、水质调控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将pH值控制在7.2~7.8为好。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要及时开动抽水机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减缓因密度过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

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低,则必须适当追施肥料,一般亩施有机肥50~80kg,另根据水质情况,可以施放碳酸氢铵4~5kg,磷肥2~3kg,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3. 花骨鱼的养殖技术

鸡腿鱼学名花骨鱼。

花骨鱼,隶属于鲤科、鮈亚科,俗称:花姑娘,马驹子、卢季、季鱼、季郎鱼、鸡骨郎,体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 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 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

一、生活习性

属于底层鱼类,喜在水体的中下层,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以底栖动物为食,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为主, 也食各种小鱼。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

二、分布

花骨鱼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

三、生殖

花骨鱼性成熟4年,产卵期为6─7月份,怀卵量&nbsp4.8-13 万粒,卵为粘性,依此粘于植物基体上,当水温20℃时,经4天孵出苗。

花骨鱼从鱼苗长至1冬龄,尾重可达250克~300克,这一阶段生长极为迅速,远远超过一般养殖鱼类,性成熟后生长缓慢,其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花鱼骨1冬龄即达性成熟,体重约200克~250克,繁殖期雄鱼色泽较雌鱼鲜艳、吻部周围和胸鳍上有明显的“珠星”出现,很易于识别雌雄。产卵期通常在4月~6月,水温16℃~23℃,尤以4月中旬~5月为盛产期,产出的卵呈青色略带桔黄色、晶莹透明、具粘性,一般粘附于石砾或水草上发育。其受精卵的孵化期较长,当水温18℃~21℃时,在受精后145小时~170小时才脱膜,刚孵出的仔鱼身体细长透明,眼点大,侧卧水底或作抖动式垂直游动。初孵仔鱼在15天后开始摄食。

花骨鱼在养殖条件下,可食蛋白含量较高的人工配合饲料,以粉末和沉性饲料为主。它的适应性强,在我国淡水水域不论池塘、水库或是网箱均可养殖。生长水温7—30℃,PH值7—8。1龄鱼体重可长至200~250克。

四、经济及营养价值

该鱼具有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俏销等优点。

五、池塘条件

选择养殖花骨的池塘面积一般在5~15亩,养殖面积过小,溶氧不足,水体的缓冲能力差,养殖单产不易提高;养殖面积过大,管理困难,也不利于提高单产。所选池塘要求东西向,池深2~2.5米,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条件的最好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每3亩池塘配备1台1.5kg(的增氧机,每口池塘配备1台以上的3kW的抽水机,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使用颗粒饲料投喂的池塘还应配备相应功率的投饵机,另外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

六、放养前的准备

苗种下塘前12天,每亩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带水清塘,主要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它敌害生物,3~4天后施放给经充分发酵的腐熟有机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使苗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当的天然饵料可供摄食。

七、合理放养

一般放养时间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问进行(尤以12月至翌年的1月间放养为佳)。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消毒5~8min,一般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1800~2000尾,亩产量可达450~500kg,混养时亩放规格为5~6cm的鱼种400~500尾,亩产量可达180~230kg,搭配规格为8~10cm的花白鲢100尾左右。花骨是一种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的温和肉食性鱼类,切忌放养鲤、鲫、草鱼等争食能力强的鱼类。以免影响花骨的摄食和生长。

八、水质调控

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将pH值控制在7.2~7.8为好。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要及时开动抽水机加注新水,更换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减缓因密度过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低,则必须适当追施肥料,一般亩施有机肥50~80kg,另根据水质情况,可以施放碳酸氢铵4~5kg,磷肥2~3kg,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九、科学投饵

采取以投喂人工饵料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为辅的饲养方法,饲料配方:豆饼30%、菜籽饼40%、芝麻饼或花生饼15%、鱼粉5%、面粉10%,将以上几种原料混匀后,加适量水拌和成面团或制作成软颗粒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或者选择蛋白质含量在32%~36%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以节省人工。

花骨苗种下塘3天后开始驯饲,经10~15天时间驯饲,大部分花骨能到水体上层进行抢食时开始正常投喂,饲料投喂次数随水温的升高由最初的1~2次增加到6~8次,日投饵率在1%~6%、水温15~20℃时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2%,20~25℃时为2%~4%,25~30℃时为4%~6%,具体日投饵量视鱼体摄食、生长、水温及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由于花骨吃食温和,尽量做到投饵充足。

十、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强巡塘,一是密切注意池水变化,高温、雷雨多发天气要及时开动增氧机,晴天中午坚持开机1~2小时,加快水体上下层对流;二是做到定期少量换水,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使其始终处于"肥、活、嫩、爽"状态;三是改良水质,每20天左右用生物活菌全池泼洒;四是巡塘、投饵时细心观察花骨的摄食、活动和疾病情况。

十一、轮捕轮放

花骨从鱼苗到性成熟250~300g前这一阶段,生长极为迅速,性成熟后生长缓慢,如将花骨的起捕规格定在250g/尾左右时能显著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好处有二:一是养殖周期短,资金周转快;二是饲料消耗少,生产成本低。因此,在饲养期间有必要实行轮捕轮放,5月中旬开始将达上市规格的花骨(250~300g)逐步起捕上市,留出水体空间,为投放的火片鱼种"暴长"创造条件,5月底,6月初补放大规格鱼种500~800尾,8月下旬进行调剂放养,保持养殖水体中鱼群的合理密度,11月份进行第2轮放养,放养的品种、数量、规格和第1次相同,到翌年的2~3月份又可将达到上市规格的花起捕上市,并及时补放鱼种。采取这种不干池连续养殖的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4. 花骨鱼的养殖

1、搭配放养,翘嘴白鱼+毛骨鱼鱼养殖模式。毛骨鱼池塘混养,也可在其它养殖商品鱼池塘中套养,每亩可套养300尾左右冬令鱼种,当年可起捕商品鱼150-250斤左右,它既不妨碍其它产品,又能适当增加收入。

2、网箱专养,苗种培养网目0.18,每平方米可放苗5000尾,到冬天后分箱每平方米可放100-150尾,上面可适当搭配花、白鲢适量,每平方产量可达60-70斤,产值800-1500元左右。

3、大水面可增养它即不增加太多成本,就可以利用天然水资源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

4、毛骨鱼 鱼不耐浮头,所以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注意池塘不能大面积鱼类浮头,保证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池塘捕捞时,拖网很难捕到,只有干塘起捕,但不能完全把水抽干,稍微有点水,人手多一点,尽量快点捕起,放清水里冲氧就可。

在花骨鱼的养殖中,鱼种的培育非常重要,要培育出大规格鱼种,那么在饲养管理方面必须非常精心,并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为花骨鱼的养殖打下成功的第一步。

5. 花骨鱼人工养殖

它俗称“吉花鱼、鸡虾鱼”或“麻花鱼”,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江河、湖泊、水库中常见的中小型鱼类。

属鲤科、鮈亚科。鱼体较长、背鳍起点显著隆起,腹部圆、体侧和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侧中轴有数量不等的黑斑块,吻圆钝、口下位呈马蹄形,口角有须一对,眼突出。花骨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属于底层鱼类。喜食水生昆虫、螺蚌等底栖动物,也食各种小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在天然湖泊中2龄鱼一般可长到250克,单个的可长到500克。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污染等因素,花骨鱼天然资源锐减,甚至于市场上很难见到它的踪影。近年来湖南省田家湖渔业科技公司进行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试验,均获成功。

花骨鱼体形优美、食性杂、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俏销,近几年售价15-20元/斤,是池塘养殖的一种极好养殖对象。

6. 花鱼骨鱼混养技术

我家的鱼虽然不是很小,和两只金蛙放在一起了,但有一次喂鱼虫的时候,小鱼一口没吞进去的时候,金蛙想抓鱼虫吃就把连着鱼嘴的鱼虫一起往嘴里吞,虽然很费力吞不下去,可金蛙不会松口的,就这样勉强连鱼带鱼虫一起吞下去了,转天我看见金蛙拉的屎有一半鱼刺,我很心疼,以为是偶然,谁知,几天后又出现了这一幕,我不是怪金蛙吃鱼,但也非常心疼,只好把金蛙单独放在一个玻璃缸里了,记住玻璃缸的口别太大了,金蛙爱从水中往外跳,它是不能离开水的,结果有一天我们都睡着了不知道,没能及时捉进缸里,转天早晨发现金蛙死了,现在只剩一只了,我把它放在小口的缸里了。

希望能给您一些提示。

7. 花骨鱼生长环境

花姑子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江苏苏北称为花骨鱼、麻鲤、季郎鱼。

分布比较广,全国各个主要水系都有分布,但南方数量较多。为江水湖泊中常见的中下层鱼类。2龄性成熟, 以水生昆虫的幼虫为主要食物,也食软体动物和小鱼。

生殖季节在4~5月,卵附着于水草上发育。最大个体可达4斤左右,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处越冬。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广泛分布在长江支流以及水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