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碳酸氢铵工厂(碳酸氢铵生产设备)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5 10:12   点击:19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碳酸氢铵生产设备

碳酸氢铵10~20℃时,不易分解,30℃时开始大量分解。

物理性质:碳酸氢铵是一种无色或浅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比重1.57,容重0.75,较硫酸铵(0.86)轻,略重于粒状尿素(0.66)易溶于水,0℃时溶解度为11.3%;20℃时为21%;40℃时为35%。

碳酸氢铵环境温度在10℃以下时,化学性质稳定,基本不分解;10-20℃时,分解不显著;30℃以上时,大量分解。

2. 工业碳酸氢铵的生产厂家和价格

五十公斤碳酸氢铵现在经销部零售价格是五十块钱一袋,五毛钱一斤,十袋以上有优惠,一袋能便宜一块钱,也就是49一袋,当然,地区不同,价格也是不同的

3. 碳酸氢铵制备

产物是易溶于水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又有水蒸气存在,所以可能又生成少量碳酸氢铵

 因为分解产物中有两种气体,分离起来有困难,实际不可能完全吸收CO2。并且无论价格还是稳定性,氯化铵都占优势。

1、铵盐与碱加热制取氨气,常用NH4Cl与Ca(OH)2反应,固体与固体反应,试管要向下倾斜。2、在浓氨水中加碱或生石灰,因为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制取氨气

NH3+H2O NH3·H2O NH4++OH-加入碱平衡左移,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氨水的挥发。3、加热浓氨水,加快氨水挥发。

4. 碳酸氢铵生产工厂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是山西省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公司前身为晋城市第二化肥厂,始建于1978年,初见规模为3000吨合成氨、12000吨碳酸氢铵。1998年改制为晋城市煤气化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底兼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13工厂;2002年4月联合重组为天脊晋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收购原太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变更为山西天泽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进一步改制为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39亿元;在岗员工2900余人

5. 碳酸氢铵生产工艺

从母液槽和吸氨槽来的混合液,用吸氨泵打入高位吸氨器内,经高位吸氨器的喷嘴,液体流速增加,在喷嘴出口处形成减压区域,使气体被吸入并被流体夹带,流入氨水中间槽,混合液经氨水中间泵送至母液换热器降温至35℃以下,使氨及二氧化碳充分溶解后到吸氨槽,要求吸氨槽的浓度为220-240tt,然后经倒槽泵打入氨水槽,供生产使用。来自界区约99%的二氧化碳气体经减压至0.60Mpa进入二氧化碳缓冲罐,经减压至0.4~0.5MPa后与来自氮气循环压缩机的N2(80M3/min)混合,将CO2浓度降至约40%,进入碳化塔主塔底部,由下而上与塔顶加入的来自副塔的预碳化液逆流接触,大部分二氧化碳被吸收,含少量二氧化碳(8~10%)的气相从塔顶部出来,进入副塔底部,在塔内与由顶部加入的浓氨水逆流接触,继续吸收二氧化碳。

6. 碳酸铵生产方法

碳酸铵,为碳酸氢铵(NH4HCO3)与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的混合物。无色半透明坚硬结晶块或粉末。有强烈氨臭。味辛辣。不溶于乙醇、二硫化碳及浓氨水。在空气中不稳定,会逐渐变成碳酸氢铵及氨基甲酸铵。干燥物在58℃下很容易分解,放出氨及二氧化碳。70℃时水溶液开始分解。对光和热均不稳定。

而碳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Na₂CO₃,分子量105.99 ,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国际贸易中又名苏打或碱灰。它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平板玻璃、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

7. 碳酸氢铵生产设备工艺简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变换反应如下:co+h2o→h2+co2 δh=-41.2kj/mol

  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右。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碳酸丙烯酯法。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低热耗本菲尔法,活化mdea法,mea法等。

  ③气体精制过程经co变换和co2脱除后的原料气中尚含有少量残余的co和co2。为了防止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毒害,规定co和co2总含量不得大于10cm3/m3(体积分数)。因此,原料气在进入合成工序前,必须进行原料气的最终净化,即精制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最终净化方法分为深冷分离法和甲烷化法。深冷分离法主要是液氮洗法,是在深度冷冻(<-100℃)条件下用液氮吸收分离少量co,而且也能脱除甲烷和大部分氩,这样可以获得只含有惰性气体100cm3/m3以下的氢氮混合气,深冷净化法通常与空分以及低温甲醇洗结合。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少量co、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的一种净化工艺,要求入口原料气中碳的氧化物含量(体积分数)一般应小于0.7甲烷化法可以将气体中碳的氧化物(co+co2)含量脱除到10cm3/m3以下,但是需要消耗有效成分h2,并且增加了惰性气体ch4的含量。甲烷化反应如下:

  co+3h2→ch4+h2o=-206.2kj/mol0298hδ

  co2+4h2→ch4+2h2o=-165.1kj/mol0298hδ

  (3)氨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0故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氨合成反应式如下:

  n2+3h2→2nh3(g)=-92.4kj/mo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