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耕机挖土豆器一一(土豆中耕机)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6 21:46   点击:2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土豆中耕机

机械选用:根据种植规模,可选用进口或国产马铃薯单行、双行或四行播种机,并配备播肥机进行播种作业。田间管理机械主要有中耕机或三铧犁,还有喷药机等。配套动力应视播种机和配套农具的具体情况而定。收获阶段可以采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等

2. 土豆中耕机滴灌图片

  黑龙江省种植红小豆能重茬种,无公害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  1 基地选择  基地需要空气清洁,3km内无污染源,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灌溉水清洁无污染,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水质标准;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质量标准。  2 选用良种  选择棵大、结荚多而集中、千粒重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抗病品种,有日本红、宝清红、龙小豆、大红袍等。  3 选茬整地  红小豆忌连作,重茬和迎茬都不好,同时要求两年以上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主要轮作方式有:红小豆—谷子—玉米;红小豆—玉米—高粱;红小豆—小麦—玉米,实行三年以上轮作。红小豆喜肥、抗旱,一般不适于低洼地种植。选用砂壤土,土壤要求耕层深厚、疏松通气为好。一般应耕翻20cm以上,应在上年秋后或早春及时耕翻,耕翻后及时耙地起垄,平整地面,达到土地表面细碎平整,上松下实。  4 施肥  4.1 底肥 增施底肥尤为重要,每667平方米需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左右,过磷酸钙1.5~2kg,结合松土开沟深施。  4.2 种肥 一般地力上种植,每667平方米施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15kg或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0~12kg、尿素5kg加硫酸钾5kg。除沙荒地外一般地力后期可不单追尿素或根据红小豆长势适当少追尿素,以防贪青晚熟。施肥以深施覆土为好。  5 播种  5.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将虫蛀粒、碎粒和杂质去掉,保证种子的净度和纯度。必要时可用根瘤菌粉剂每667平方米50~75g拌种,将根瘤菌粉剂先用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再拌入种子,并立即播种。  5.2 播期 红小豆适宜在5月15日—20日左右播种。  5.3 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垄上开沟条播,每667平方米下种子1.5~2kg,垄距多用60~65cm,株距15~20cm,机械精量点播。也可采用穴播,每穴播种4~5粒,定苗时每穴留苗3~4株,株距可适当加大。播深不宜太深,一般镇压后3~5cm,如春天墒情好,宜浅;墒情不好,宜深一些,但一律采取坐水种植。  播种时间:红小豆是一种喜温、短日照作物,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为适播期,我省从南到北为立夏后,小满前为最佳播期,救灾补种,可延到忙种之前。  种子包衣处理:播种前,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0.4%拌种或50%辛硫磷种子量0.3%加硫酸锌微肥0.6%兑适量水混合拌种。药剂拌种后必须当天用完,不能隔夜。  播种方法:人工刨坑掩种,一般65厘米垄距,埯距25—30厘米,坑深8—10厘米。坑内施肥后再重毁一遍,再撒籽,防止种肥接触造成烧苗。每埯下种5—6粒(保证4—5棵成苗)复土厚度3—4厘米踩实,土壤墒情好可覆土薄些,土壤墒情不好可覆土厚些。  机械播种:播种前,做好播种量的调试,使计划理论播种量与实际下种粒数相吻合。机械播种可采用垄上机械双条精量点播,双行间距8—12厘米。没有起垄的地块,可采用双条平播后起垄,播种起垄复式作业一次完成。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要求播行笔直,行距准确,行间误差不超过±2厘米,台间误差不超过±5厘米,往返结合误差不超过±10厘米。为后续田间机械作业打好基础。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  6 田间管理  施肥: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30吨做底肥,每公顷施磷酸二按150公斤和硫酸钾75公斤做种肥,化肥和种子不能混合。要分箱装置。根据红小豆长势,可追施尿素等速效肥和微肥。  6.1 中耕除草 红小豆苗出齐后,应立即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在红小豆播种后,出苗前,如果杂草基数过大,公顷用12.5%,拿捕净1250—1500毫升 25%虎威1000—1500毫升混合液喷雾,可杀灭田间的各类杂草,但必须严格掌握,此配方豆苗直勃出土后就会产生药害,如果不加微虎就可安全,但只能杀禾本科杂草,对双子叶杂草无效,因此应灵活运用。杂草基数少的地块可不进行封闭灭草。  并结合疏苗、定苗;分枝期进行第二遍;封垄前进行第三遍。中耕深度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第一次因苗还小,中耕要浅;第二次苗已长成,根已深入土壤,中耕可稍深;第三次中耕时应结合培土,起增根防倒伏作用。如封垄后仍有一些杂草,可手工拔除。  铲前趟一犁:在出苗后3—5天,中耕机装5号犁铧,先趟一遍,浅耕不带土,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使豆苗快生根,早发棵,快速进入旺盛生长期。  6.2 病虫害防治 发现褐斑病用70%代森锰锌WP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WP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EC2000倍液或12.5%速保利WP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于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20%粉锈宁EC0.07~0.1L,兑水20~30L喷雾;蚜虫用10%吡虫啉WP2000~3000倍液或50%避蚜雾WP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2.5%鱼藤酮EC或1.1%烟百素EC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6.3 喷施微肥 红小豆中后期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显著增加粒重,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对大面积心叶发黄,缺铁地块可用400倍宜铁灵防治;开花结荚期喷施钼酸铵,硫酸锌等微量元素也有增产效果。微肥的应用可与中后期防治病虫害同时进行。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收获前20d喷施。  7 适时收获  收获红小豆时要注意分期人工收获,适当延长收割时间,以促进后熟,提高粒重。机械收获可在豆粒着色,荚变黄,叶片全部脱落时进行。  夏播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1.优良品种选择:选用适宜种植的夏播、大粒、中早熟新优品种,如冀红2号、冀红4号、冀红9218、冀红8937等。  2.选择适宜的茬口: 种植红小豆忌与豆科作物重茬,重茬造成根瘤减少,植株长势弱,病虫害加重,造成大幅度减产。种植红小豆应选择前茬为谷类或马铃薯的地块。  3.适期播种:夏播红小豆以6月中、下旬播种为宜。为提高品种纯度和种子发芽率,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晾晒和清选,有条件的可进行种子药剂处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红小豆的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和间作套种。播种方法主要是条播和穴播,单作以条播为主,间作、套种和零星种植常用穴播。每亩播种量一般2-3公斤,播深3-5厘米。穴播,穴距15-20cm,每穴3-4粒种子。  4.合理密植:合理密植一般应掌握早熟宜密,晚熟宜稀;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的原则。夏播早熟品种,行距50-6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瘠薄地夏播早熟品种,行距40-5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留苗8000-10000株。  5.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间苗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开始间苗,间苗时注意拔除病苗、弱苗、杂苗和小苗,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定苗。在干旱威胁较大的地块,应适当推迟间苗、定苗时间,但最晚不宜迟于第三复叶期。如有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补苗。  (2)中耕锄草。红小豆出苗后遇雨,应及时中耕除草,破除板结。全生育期要中耕2-3次,封垄前最后一次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也可使用化学药物除草,目前常用除草剂有杜尔、精禾草克、拉索、拿捕净等。  (3)科学肥水管理。红小豆全生育期应掌握好三肥(种肥、花肥、鼓粒肥)两水(开花水、鼓粒水)的合理运用。种肥是亩用硫酸铵5-7.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或磷酸二铵5公斤,随播种施入。缺钾地块还应亩增施硫酸钾5公斤,种肥要尽量与种子隔离开,以防烧芽、烧苗。花期肥水:在开花结荚期,浇水追肥有明显的增花保荚作用,结合浇水于初花期亩施尿素15公斤和硫酸钾5公斤。鼓粒肥水:应据具体情况合理掌握,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鼓粒期以根外喷肥为主,对有脱肥现象的地块,进行叶面喷肥补充养分,方法是:亩用800克尿素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30-40公斤,在睛天下午3-4时叶面喷施。  (4)控制植株徒长。对出现徒长现象的地块,小面积的可在开花前将主茎和分枝的顶端掐掉;对大面积种植的地块,亩用万分之三多效唑配成12公斤肥液,叶面喷洒,可控制旺长,减少落花落荚,提高产量。对高肥水地块,也可在花期喷施多效唑或矮壮素。  6.病虫防治:为害红小豆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豆荚螟和食心虫等。发生虫害时,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7.适期收获:红小豆有上下荚果成熟不一致的习性,收获可采取一次性收割和分次采摘两种方式。当红小豆中下部茎杆变黄、下部叶片脱落、中部叶片变黄,80%左右豆荚变黄成熟时,即为适宜收获期,这时收获产量及品质均为最佳。小面积栽培时,可分期采摘。收获过早粒色不佳,粒形不整齐,瘪粒增多,降低品质和商品质量。收获过晚,不但荚果开裂,籽粒散落降低产量,而且粒色加深,光泽减退,异色率增加,影响产品外观质量。收获后及时脱粒、晾干。

3. 微耕机土豆收获机

产地在云南。

云南新天力机械制造有公司,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拥有职工320人、各类专业人员60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20人。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动力装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推广使用;是专业从事生产、销售“新天力”牌手扶拖拉机、盘式拖拉机、微耕机、旋耕机、中耕管理器、起垄机、覆膜机、甘蔗剥叶机、甘蔗联合种植机、土豆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

4. 土豆中耕培土机

1、基肥

施好基肥是土豆生长的关键,通常占总施肥量的2/3以上。在施肥过程中,应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同时增施一定量的化肥,特别是磷钾化肥。不仅有利于生长和结薯,还能起到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的作用。注意,施用化肥时应将肥料施于离土豆2~3厘米远处,避免与种薯直接接触,施肥后做好覆土措施。

 2、追肥

土豆种植需要结合不同的生长时期,及时且合理地进行追肥。幼苗期追施氮肥,可结合中耕培土,每亩用尿素5~8公斤兑水浇施,以利于保苗。土豆开花后,每亩叶喷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若缺氮可增加100~150克尿素,每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土豆结块后应及时补充钾肥,但不可用氯化钾,以免造成马铃薯氯中毒。此外,土豆对硼、锌比较敏感,如果土壤缺硼或缺锌,需要及时地进行补充。

5. 土豆中耕机械化

由于春旱较严重,多采取垄下播方式。机械化播种在播种前要确定行距,以便对机械进行提前调整。播前整地:在马铃薯的播种前要进行机械耕整地作业,一般耕作深度不少于30厘米,必要时进行深松作业,整后地表要平整。

关于使用土豆种植机播种:一般播种深应在8—15厘米之间。在土壤温度低、湿度大的地块,应适当浅播,等出苗后利用中耕培土调节种薯深度;在地温高而干燥的地区,宜深播。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早春栽培可采用黑白相间膜覆盖。土豆在温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早播。如果是大量的播种工作的话,这个时候不建议采取人力播种,机械化的播种会帮助到我们许多。

工作中的土豆种植机农机设备我们不要感到陌生,因为农作物是我们所熟悉的,因此帮助我们种植农作物的设备我们也要了解起来。土豆种植机的播种方式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这几点,这几点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工作中使用的熟悉度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人们的操作方法是因为会因为随着时间而进行改变的,现在改变的就是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因为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工作变得轻松了一些,因此我们的农作物也在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成长,没有错过成长的时期。

6. 土豆中耕机图片

世界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农业发展上千年,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阶段。

原始农业

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是以磨制石器工具为主、采用撂荒耕作方法、通过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方式来进行生产的农业。

首先是南纬10°到北纬50°之间的一些地方,开始了从采集、狩猎经济向原始农业的过渡。西亚、北非、中国、印度及中美洲等地古老文明的出现,最初都与农业的发生直接相关。

人类早期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木棒,还学会了把石斧、石锄等经过磨制的石器缚在木棍上,用来开荒掘地,种植作物。

后来有些地方发明了简单的木犁和青铜农具,并用驯化了的牛、马等大牲畜作为役畜来牵引。但主要的工具仍是取自自然界的木、石等材料,主要的动力也还是靠人的劳动。

土地在耕种一段时间后地力衰竭,就按下暂停键,等待自然恢复好后再重新开启。

原始农业首先出现在以下地区

西亚地区

原始农业在西亚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及其邻近地区出现较早。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000年金石并用时期,就已发展了灌溉农业。

埃及

埃及的原始农业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沿岸土地得到灌溉,沉积下来的淤泥含有较多肥分,有利于作物生长。

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王国时期,已经有了牛拉的木犁、碎土的木耙和金属制作的镰刀;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亚麻,还种植橄榄、葡萄以及多种蔬菜。

中国

中国的原始农业约有近1万年的历史。当时北方黄河流域是春季干旱少雨的黄土地带,以种植抗旱耐瘠薄的粟为主; 长江流域以南是遍布沼译的水乡,多栽培性喜高温多湿的水稻。

最早都实行撂荒制。青铜农具已经出现,但未在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一般农具虽较前有所进步,但仍多以木、石为主。农具的形制续有改进,所谓“六谷”、“六畜”都已形成,农业有了明确的分工。

印度

当时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和豌豆等,并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亚洲棉花栽培,水稻栽培也已遍及许多地方;除了木石农具以外,青铜制的锄和镰已有应用。

美洲

新大陆的印第安人,早在欧洲移民来到之前,就已独立地形成了原始农业,尤以中美洲及中央安第斯地区较为发达。印第安人除种植玉米外,还培育了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一大批在当今世界上受到广泛利用的作物。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是使用铁、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

由原始农业进入古代农业的过程,在西方是从奴隶制的希腊、罗马开始的,在中国则发端于春秋战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时候。

古代东西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都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

希腊

约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希腊克里特岛始使用铜和青铜农具。到公元前1130年,多里亚人开始使用铁器。最早的铁制农具是镰刀,接着其他铁制农具得到发展。

5世纪中期,开始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的一熟制,在较为贫瘠的地方则采用了三圃制,交替种植大麦、稷并安排休闲。

罗马

罗马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时已形成农业村落,实行二圃制的经营方式,从春到秋的休闲期中实行3~5次休闲耕,在秋雨来到之后播种冬麦。冬季为了便于排水,田间多作畦掘沟。

西欧

欧洲少数地区如希腊克里特岛、希腊马其顿地区以及中巴尔干地区等约在公元前6000~前3000年即发生了原始农业,对西欧古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土地利用方式是典型的三圃制,即将全部耕地划分为3个耕区,依次轮流种植冬小麦、春小麦和进行休闲。但在中世纪实行三圃制的欧洲,农业生产管理较为粗放,一般用撒播方式播种,几乎不进行田间管理,产量很低。

中国

从春秋战国实行铁犁牛耕进入传统农业阶段后,基本上结束了撂荒制,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土地的精耕细作,采用土地连种制。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到战国中期之后,带有铁制犁铧的耕犁就逐步得到推广。

唐代水田用的江东犁,形制已相当完备。唐宋以后,江南地区修筑圩田,形成水网,再用筒车、翻车提灌;在东南、西南的丘陵山区,修建梯田,有利于生产及水土保持。

现代农业阶段

伴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不可持续发展性的认识,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农业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由于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别,它在西方又经历过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现代农业的生产工具以智能化和机械化为特征。

现代农业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经历过不同的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农业的确立

在西方,英国在14世纪废除农奴制以后,经过16~18世纪的圈地运动,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大租佃农场已占绝大多数。其他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一条是美国式的道路,在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关系的基础上,在小农经济自发分化的过程中,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农场经营。另一条是普鲁士道路。在德国,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没有彻底消灭封建的土地关系,农奴-地主经济是逐渐地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的。

西欧近代农业技术的变革

西欧农业上的技术改革以英国为最早,18世纪末,塔尔所倡导的中耕法和设计的马拉式条播器及中耕机得到逐步应用推广,开始改变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粗放经营方式。

19世纪初,推广了轮栽式农业。它是把耕地分成4个部分,轮换种植芜菁、大麦、三叶草和小麦。其中,放牧地由于放牧多已改为舍饲,扩大了耕地面积。

同时,包括豆科牧草在内的合理轮作措施和较为精细的田间管理,使单产也有所提高。这样,轮栽式农业就逐步取代了三圃制,耕地得以充分合理利用。

美国近代农业技术的变革

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美国为了迅速提高农业产量,进行了农机具的改革。19世纪初开始使用畜力农业机械,1825年第一台马拉棉花播种机注册登记,接着谷物收割机、畜力脱谷机、玉米播种机及割草机等相继问世。

到19世纪50年代,马拉农具已普遍使用。1850年美国开始使用蒸汽机,最早是用在脱谷机上。1870年试制成第一台蒸汽拖拉机,1910年生产出汽油拖拉机。

进入20世纪后到20年代,则是蒸汽机与内燃机争相发展的年代。此后蒸汽机即被淘汰。美国以农机具的改革作为技术革命的起点,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发达国家农业的现代化

从20世纪初主要是20年代开始,农业生产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进入现代化时期。它的标志是内燃机牵引的轮式通用拖拉机逐步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动力。法国从30年代初开始,1955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英国从30年代初开始,在二次大战后就完成。联邦德国在1935年开始,到1955年基本实现。

苏联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从1929年开始对农业实行技术改造,在1955年结束了这个技术转变过程。美国从40年代以后转向采用化肥和其他技术措施来提高农业产量。

有些地方轮栽式农业向专业化的自由种植过渡,出现了小麦、玉米、棉花以及蔬菜、果树等的大规模专业化经营。畜牧业和园艺业中还出现了更加集约化的设施型农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