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釜式杀菌设备(釜式杀菌设备常用于下列哪种食品的杀菌)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3 02:39   点击:13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釜式杀菌设备常用于下列哪种食品的杀菌

1、做成沙丁鱼罐头好吃。原料处理:去头、去鳞、去鳍、去内脏后,刷洗干净,沥水。

2、盐渍:盐水浓度10~15°波美,时间10~20分钟,盐水与鱼之比为1∶1;或采用2%的精盐腌渍30分钟。用清水漂洗一次,沥干水分。

3、蒸煮脱水:生鱼装罐后,注满1°波美盐水。经30′~40′/90~95℃蒸煮,脱水率控制20%为宜,倒罐沥净汤汁及时加茄汁。

4、茄汁配制:番茴酱42千克、砂糖10千克、精盐1.2千克、味精300克、精制植物油15千克、冰醋酸80克、清水31千克、油炸洋葱1千克,配成总量100千克。先将番茄酱与植物油充分混合。再将清水煮沸,冷却后加入其它配料充分溶解,再加入番茄酱与植物油混合物,混合均匀,加热至90℃备用。

5、装罐:罐号603,净重340克,鱼肉290~300克(脱水重232~242克,背向上整齐排列),茄汁98~108克。罐号604,净重198克,鱼肉160~170克(脱水后128~138克,背向上整齐排列),茄汁60~70克。

6、排气及密封:抽气密封:360~400毫米汞柱以上,倒罐装篮。排气密封:中心温度80℃以上。

7、杀菌及冷却:净重340克杀菌式(排气):15′~80′~20′/118℃冷却。 净重198克杀菌式(排气):15′~75′~20′/118℃冷却。

2. 煮沸灭菌法适用于哪些物品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三大类: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2)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

热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①火焰灭菌法、

②干热空气灭菌法。

2)湿热灭菌法:

①热压灭菌法、

②流通蒸汽灭菌法、

③煮沸灭菌法、

④低温间歇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①辐射灭菌法、

②微波灭菌法、

③紫外线灭菌法。

3. 杀菌釜是车间的高温设备,日常操作中我们要注意

灭菌釜与压力的关系是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4. 杀菌釜属于什么设备

水晶肘花火腿是将猪皮作为外层包裹调配好的肉泥生产加工的火腿类肉制品。添加猪皮的水晶肘花火腿不仅口感脆弹有嚼劲,而且富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加工过程中可转化成明胶,明胶具有网状空间结构,它能结合许多水分,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排除体内重金属离子和毒素,有效地改善机体生理功能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延缓皮肤的衰老过程。

材料与方法

一、原辅料

猪4#号肉、鸡肉、猪皮、变性淀粉、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白砂糖、葡萄糖、磷酸盐、食盐、味精、异Vc钠、乳酸钠、香精、亚硝酸钠、食用色素和香辛料等。猪皮浸泡液。

二、仪器设备

绞肉机、真空滚揉机、夹层锅、全自动连续真空包装机、杀菌釜等。

三、基础配方

猪4#肉4kg、鸡肉4kg、猪皮6kg、冰水2kg、盐0.2kg、白糖0.1kg、葡萄糖0.06kg、味精0.03kg、三聚磷酸钠0.07kg、异Vc钠0.01kg、大豆分离蛋白0.2kg、变性淀粉0.6kg、卡拉胶0.08kg、乳酸钠0.2kg、香精0.03kg、食用色素0.0005kg、亚硝酸钠0.0007kg。

四、制作工艺

原料皮→解冻→裁剪→腌制→预煮,原料肉→解冻→分割→绞肉→滚揉腌制,皮和肉馅→灌装→蒸煮→散热冷却→包装杀菌。

1、猪皮处理 猪皮在生产前两天准备,修整去除浮毛、污物、脂肪等,裁剪长度按猪皮自然长度,宽18cm,漂洗干净后加入2%食盐拌匀,腌制12~24h。腌制后的猪皮在90℃左右清水中预煮5min,去除残留的脂肪、毛孔污物。

2、解冻分割

(1)采用鸡肉,鸡胸碎。要求无淤血、伤肉、毛发等杂质。

(2)采用猪4#号肉,要求无淤血、伤肉、毛发等杂质;去筋膜,大脂肪块。

(3)分割后肉温≤8℃,分割室温≤15℃。

3、绞肉 将原料鸡碎肉通过绞肉机8mm孔板绞制,猪4#肉、鸡胸肉用25mm孔板绞,绞制后的肉要成颗粒状。

4、滚揉腌制 将原料肉、配好的料水一起放入干净的滚揉机内,总时间为6h,每工作20min,停10min;滚揉后静置4h。滚揉后的肉温≤8℃。滚揉过程要抽真空,真空度≤-0.8MPa。

5、灌装

(1)将腌制好的猪皮放在电子秤上,选取重量为100~160g范围内的猪皮,在猪皮上放腌制好的肘花肉泥,总定量270~280g。可根据最终产品净含量要求来调节生产定量。

(2)将定量好的肘花置于玻璃纸肠衣上,用猪皮将肉泥裹住,使两端露出少量肉泥为准,要求裹好的肘花粗细均匀,内部无气泡残留,然后用玻璃纸将卷好的肘花卷起,要求玻璃纸紧贴猪皮,卷起后不松散。

(3)将卷好的肘花用棉线将两头系紧,要求系好的肘花饱满,不松弛。

(4)将系好的肘花整齐的摆放至周转筐内,每个周转筐内只允许放40个。

6、蒸煮 将摆放好的肘花置于清水中进行水煮,温度92-94℃,时间90-100min。蒸煮完成后将产品放至散热间。

7、散热包装 将产品放入散热间,直至产品中心温度低于15℃后将产品肠衣剥除;将去除肠衣的产品进行切断包装。要求将产品两端露肉部分切除,每根产品定量247-256g,采用8*20cm模具进行包装。肘花定量不足时允许拼凑,拼凑时要求两块产品粗细一致。

8、杀菌冷却 杀菌时间20min,温度为92±1℃,循环冷却水40min,要求中心温度≤25℃。

5. 食品工业常用的灭菌方式是

食品加工中,由可细菌芽胞耐热性很强,必须用116℃以上的温度灭菌,故需要采用高压灭菌器或装置进行灭菌。

高压灭菌是在完全密封的高压杀菌器中进行,常用温度为110~121℃。对食品进行杀菌的方法很多,而加热杀菌以其有效、便捷和经济等优点,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杀菌的最常用方法。

对食品进行加热杀菌,不仅要迅速有效地杀死存在于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且,必须将杀菌热力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和组织成分的损伤,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因此,加热杀菌条件的选择,不但要考虑有害微生物的耐热性,而且还必须充分研究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条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程度。

因为不同食品的来源和组成成分不同,其所含有的有害微生物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不同食品进行加热杀菌的时间、温度等条件就不一样。

产芽孢的细菌,其耐热性极高,是加热杀菌的主要对象。

酵母菌的耐热性较高,而霉菌的孢子比菌丝也有更强的耐热性。

一般,微生物的耐热性越高,杀菌所需的温度越高,加热的时间越长(见表1)。表1 几种微生物的抗热力微生物 热致死时间温度°C 时间min伤寒沙门氏菌 60 5金黄色葡萄球菌 63 7大肠杆菌 60 5~30嗜热链球菌 70~75 30嗜热乳杆菌 71 30芽孢杆菌芽孢 100 2~1200酵母菌 50~60 10~15霉菌菌核 90~100 300黑曲霉孢子 50 4在加热杀菌过程中,食品处于高温状态,这会对食品成分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碳水化合物褐变、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等等物理化学变化,严重影响食品的色泽、风味和口感。

因此加热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也不宜过高。加热杀菌分为低温杀菌、高温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及无菌灌装(充填)等。

低温杀菌是将食品中所存在的微生物部分(而不是全部)消灭的一种杀菌方法,其适用温度在100°C以下,例如消毒牛奶、奶油、酸性饮料、pH在4以下的果品加工食品、啤酒、酱油等。

由于这种杀菌方法并未将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步冷藏或使用添加剂等措施来抑制残余微生物的繁殖。

低温杀菌在操作上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即:使食品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的升温阶段、按设定时间维持恒温的保温阶段以及冷却至室温或低于室温的冷却阶段。

以消毒牛奶杀菌为例,先将牛奶在62~65°C下加热30min或采用具有与此同等杀菌效果的方法进行杀菌,之后立即冷却至10°C以下进行保存。

高温杀菌则是将食品经过100°C以上加热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使食品具有更长的保质期。

pH在中性或酸性的食品和饮料,大都采用高温杀菌。例如植物蛋白饮料、浓缩乳、水产品罐头、蔬菜罐头、畜产品罐头等。

对于乳制品,一般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的方法,它只要将食品在130°C左右的高温下杀菌数秒。

不论在理论上或生产上都表明,超高温瞬时杀菌的乳制品质量比低温长时间杀菌好得多。构成食品色、香、味和营养素的化学成分一般都为不稳定的因素,它们受热破坏的速度和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温度每上升10°C,就会增加2~3倍,而食品腐败菌芽孢的死亡速度将增加10~20倍。

因此,超高温瞬时杀菌时腐败菌经瞬时处理后就迅速死亡,维生素并不一定会遭到破坏。

对于一般的罐头制品,可用高温蒸汽进行杀菌。有些罐头,为了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和罐体的密封性不受破坏,往往采用无菌罐装,就是对食品和容器分别进行杀菌消毒,待冷却后,在无菌环境下装罐、密封。

无菌罐装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程度较小,但装罐必须在无菌或几乎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以免食品遭到再次污染。

6. 最常用的食品杀菌方法是

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汤、煲等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最好使用温度计.

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备注: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危险的微生物.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的温度可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馅、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禽类.)

对于即食类的产品满足上述要求就可以了,但对于有一定保质期的产品就需要进行分析确定杀菌条件和温度了,比如罐头类产品,高酸罐头,低酸罐头的杀菌条件是不同的.低酸的肉罐头就需要121℃保持一段时间才能杀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7. 常用的食品杀菌方式包括物理杀菌

一、清洗剂和消毒药物

(一)水:水是基本清洗剂,用量大,使用广泛。使用水进行清洗时,同时利用热能或搅拌,流动摩擦以及压力喷射等物理能量,可大大提高水的洗涤效果。

(二)硷水溶液(NaOH):适当组份的碱水溶液脱脂洗涤力极强,适当加热再辅以喷射力洗涤效果更好。广泛使用机器、设备、管道等的清洁洗涤。

(三)表面活性剂:又称为人工合成洗净剂,具有促进液体渗透、融化、发泡等作用。多种洗涤剂、消毒剂广泛用于生产和生产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

(四)含氯消毒剂:这类药物有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氯的含量,有效氯的含量愈高,消毒能力愈强。

(五)75%乙醇:是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主要应用于皮肤和器具、容器的消毒。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消毒剂。

(六)氧化物类消毒剂:包括双氧水、臭氧、二氧化氯等氧化剂。二氧化氯因其良好的性能使用范围愈加广泛。

二、清洗、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使用物理方法杀灭法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称为物理消毒法。常用的有:

1、机械除菌:是用机械的方法从生产经营场所和机械设备、容器具、管道等除去污染的有害微生物,减少食品被污染的机会。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或湿式清洗,通过冲洗、刷、擦、抹、扫、铲除、通风、过滤等达到清除有害微生物和去污目的。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廉价的优点。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取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包括煮沸、流通蒸汽、巴氏低温消毒(62~65℃,30min)、红外线消毒等。

3、辐射消毒: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

(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5电伏)的电磁辐射波,在短波段(240.0-280.0mm)附近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力。目前紫外线杀菌多用253.7nm紫外线波长进行杀菌。

利用紫外线杀菌是用人工制造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的。

(2)电离辐射消毒:电离辐射消毒是指利用r射线电子辐射能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所进行的低温灭菌方法,因为该消毒方法不升高被照射物品的温度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而称之为“冷”灭菌。电子辐射能穿爱被辐射物品,不受物品包装、形态的限制,因此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二)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称为化学消毒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易溶于水,可在较低温度下应用,不易受酸、碱、有机物等因素影响,无色、无味、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使用无危险,价格低廉,对物品无腐蚀性等条件,目前应用于食品加工经营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含氯化合物:用于消毒的含氯化合物种类很多,有:漂白粉、次氯酸钙、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2、醇类:75%乙醇消毒。

3、酸类:常用的有乳酸。

4、过氧化物类: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三、食品从业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食品加工经营过程中从业人员的手与食品接触最多,是食品污染的重要途径。手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较身体其他部位要多。并以皮肤皱褶处及指尖为多。在皮肤的汁腺、毛囊和皮脂腺内,根据细菌寄生深度的不同,通常将皮肤上的细分为暂住菌和常驻菌两类。暂驻菌位于皮肤表面,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定,暂驻菌和常驻菌可以互相转化,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暂驻菌就会进入毛发、汁腺和皮脂腺内,变成常驻菌。一般说经常注意手部皮肤清洁的人,其皮肤上细菌数量和种类要比不注意者少得多。

污染手指的细菌严重有碍食品卫生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健康人的鼻腔存在较多,当手接触鼻部或鼻涕时,手指被污染。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手指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被污染的可能。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甲型肝炎病毒等肠道病原体,最常见的是大便后手被污染,如在大便后所用的卫生纸张数少,手指就可能被污染。

在报告,经营鱼、肉类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50%以上,经营副食品从业人员手上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达64%。也有报告,生产糕点人员的手有80%以上检出大肠菌群。而一般市民及工人手上大肠菌检出分别为13%和8%,因此科学的洗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彻底的洗手方式应该是:

1、在手上擦肥皂,充分起泡,用刷子仔细刷(要剪去指甲);

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

3、把消毒肥皂液滴(或含氯消毒液)在手上数滴,双手涂擦进行消毒;

4、暖风吹干。

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时必须彻底洗手。

1、工作开始前;

2、大小便以后;

3、休息以后;

4、打电话后;

5、接触生肉、蛋、蔬菜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之后;

6、洗手后经过2h继续烹饪加工时。

对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的从业人员,如冷拼间的从业人员,应该经常用75%酒精擦手进行消毒。

四、CIP洗涤

CIP洗涤是Cleaning in place的简称,亦称装置式洗涤。将进行洗涤的设计装置(设备)纳入生产设备整体,省力、经济、高效。能随进自动的运转对加工机械、管道、容器进行洗涤。CIP装置最早应用于乳民制品加工行业,目前已广泛应用各种饮料行业。

食品加工机械的管道设备、容器等设备与CIP装置相连,从喷射头喷射出水及洗涤液或杀菌液,从而进行自动洗涤。洗涤过程依靠指令程序可以自动化进行。

第一工序:水洗。首先将冷水或温水(50℃)送入。

第二工序:自动注入碱洗涤剂(0.5~1%)水温60~80℃。

第三工序:用水冲洗附着残留在管道、容器中的洗涤剂。

第四工序:消毒。例如:用含有效氯150~300mg/L的有效氯溶液杀菌。因前三工序去除了大部分污垢和微生物,残留的微生物被消毒(15min)。

第五工序:最终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杀菌剂,用清水进行短时间冲洗。

以上整个程序大约进行60min,完全自动化使用药剂消耗亦少,并可根据需要选择调整时间和用药,CIP洗涤其杀菌效果比依靠人工方式可靠。

五、食品加工场所空气消毒

食品加工场所指食品生产加工车间,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如熟肉的凉放间,饮食业的冷拼间,快餐制做间,冷食的制作间和包装间,糕点裱花蛋糕、面包、糖果的包装间,乳粉、豆粉、麦乳精等固体饮料的包装间,各种凉果的生产制作间等,这些加工场所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及微生物是造成食品污染,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这些场所空气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空气过滤、紫外线消毒和乳酸薰蒸三种。

(一)空气过滤

空气中的微生物通常附着于微小的尘埃上、小水滴(雾滴)内。过滤机制主要是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水雾滴)等随气流运动直接碰撞于过滤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重力作用沉除而粘附于纤维(滤材)上,或由于静电作用(纤维带有静电)空气中的微粒被吸附于滤材上。空气过滤使用的过滤介质其孔隙小于细菌或孢子,空气通过时,微生物被阻留在介质一侧。有的过滤介质的孔经间隙大于微生物,为了达到所需的除菌效果,介质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发挥对空气中颗粒的拦截作用。

食品制造中,特别是包装工序,应该进行无菌(净化)包装时,要求有净化的环境(净化室),共中的净化装置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净化室是把经过过滤后的空气再净化进入特定的环境,经热杀菌后的食品进入该环境冷却后包装。这里的食品包装净化环境相当于实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可做到无菌包装。

(二)紫外线杀菌

目前所使用的紫外线杀菌灯是以253.7nm波长紫外线。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幅射,照射能量能产生激发作用。紫外线照射杀菌是使微生物细胞内核酸、原浆蛋白和酶发生化学变化而死亡。紫外线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死包括细菌、结核杆菌、芽胞和真菌在内的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杀菌必须选择合适的波长(253.7nm波长效果最好)并需要有足够的杀菌时间,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差,因此必须直接照射到微生物表面或物体表面才能起到杀菌作用。由于紫外线可以透过澄清、透明的水,因此可以用于生产用水的消毒。另外,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受到温度(适宜温度20~40℃),湿度(60%以下)、悬浮物、有机物等的影响。

由于空气几乎不吸收紫外线,因此紫外线杀菌灯会产生量大的杀菌效果。原则上有一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场所都可以安装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空气消毒。

紫外线对物体表面杀菌具有特殊意义,如食品加工所使用的工作台面、切熟食品的墩、板及其工具、容器及必须进行消毒的纸张、塑料包装的表面均可使用紫外线实施杀菌消毒,但紫外线穿透性能差,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对照射不到的部位没有杀菌作用。对工具、厨房用器具实施表面消毒时,必须洗净除去污物,否则杀菌效果就要降低。使用紫外线灯实施表面消毒,应在灯管上部安装反光罩,将紫外线反射到下面的拟消毒表面。灯管安装应距离被消毒物1m左右,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m处,时间为30min。

(三)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是利用消毒药物气体或烟雾,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熏蒸达到消毒目的。该方法既可用于处理室内空气(污染的空气),亦可用于处理污染的表面。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定期实施熏蒸消毒,以保证生产场所及空气的清洁。

现在常用的包括:(1)乳酸熏蒸(2)甲醛熏蒸(3)过氧乙酸薰蒸(4)二氧化氯熏蒸

六、食品加工用抹布、菜板等的清洗消毒

抹布具有良好的吸污力和吸水力,在含水状态下,易形成细菌繁殖灶。其污染情况多和菜板、墩、菜刀相同,有报告污染细菌达到104~8/cm2,大肠菌群达104~6/cm2。因此每天应当进行清洗、消毒。根据场所、使用目的应准备大量专用抹布分别使用。抹布的清洗、消毒过程是:

1、用加洗涤剂的热水洗净;

2、反复的涮洗;

3、煮沸消毒30min;

4、热风机干燥(或太阳干燥);

5、保洁存放。

食品加工过程使用的毛巾应参照抹布消毒分别进行清洗消毒。菜刀应每日清洁,做到光亮洁净,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餐饮业菜板(墩)的清洗、消毒应经常进行。由于木制菜板吸湿性的物点,食品的浸出物和水、细菌可一起被吸入(浸进),往往成为细菌的良好滋生地。无论怎样清洗,其效果也是在表面。因此木质菜板经常用刀刮除菜板上的油污、杂物;并用150~300mg/L有效氯消毒液洗消毒或用沸水浸烫5min以上;消毒后或浸烫后菜板立即晾放,保持清洁。

8. 釜式杀菌设备常用于下列哪种食品的杀菌效果

杀菌釜又叫杀菌锅或者杀菌机。杀菌锅主要用于食品行业·医药等各个领域。

杀菌锅由锅体、锅盖、开启装置、锁紧楔块、安全联锁装置、轨道、灭菌筐、蒸汽喷管及若干管口等组成。锅盖密封采用充气式硅橡胶耐温密封圈,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

以有一定的压力的蒸气为热源,具有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加热均匀、液料沸腾时间短、加热温度容易控制等特点。

9. 杀菌釜的基本参数不包括

高温杀菌的时间和温度是:干热灭菌一般为160℃,2小时;湿热灭菌一般为121℃,15-20分钟。

10. 釜式杀菌设备常用于下列哪种食品的杀菌剂

   配方:   水       230-270㎏  专用粉KH-102 390-410㎏ 丙烯酸乳液300-350㎏ 乙二醇9-11㎏   成膜助剂9-11㎏  消泡剂1-2㎏杀菌剂1-2㎏氨水    调PH8.5-10增稠剂       5-7㎏防霉剂适量生产工艺:1、按设计配方称取工艺用水,留出约10%用于清洗助剂容器和稀释增稠剂(水:增稠剂=4:1),其余放入分散釜,开动搅拌,徐徐投入工艺用量的乳胶漆专用粉KH-102。搅拌30-40分钟。2、在低速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配方用量的乳液、成膜助剂、乙二醇,并用剩余水清洗助剂容器后加入配漆釜中,再滴加消泡剂到基本无泡。投入杀菌、防霉剂,用氨水调系统PH8.5-10。在搅拌状态下滴加稀释过的增稠剂至成品粘度。3、过滤包装。注意事项:1、增稠剂务必稀释使用,且在加入时缓慢滴加。2、增稠前务必消泡彻底。3、注意成品漆后增稠现象。4、对气候干燥地区或季节,适当增加乙二醇用量,具体的增加量以客户的试验为准。5、用户可根据需求添加适当比例的KH-202专用钛白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