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植物配置cad(植物配置参考文献)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1 17:03   点击:1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植物配置参考文献

不同光质或波长的光具有明显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 包括对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光合作用和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同影响。

1、 红光

红光一般表现出对植株的节间伸长抑制、促进分蘗以及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等物质的积累。红光对豌豆苗的叶面积增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有促进作用;生菜幼苗预照红光后施加近紫外光,发现红光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并提高近紫外吸收色素的含量从而降低近紫外光对生菜幼苗的伤害;草莓进行全光照实验发现红光有利于提高草莓有机酸和总酚的含量。

2、蓝光

蓝光能明显缩短蔬菜的节间距、促进蔬菜的横向伸展以及缩小叶面积。同时,蓝光还能促进植株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此外,实验发现蓝光能减轻红光对黄瓜叶片光合系统活性及光合电子传递能力的抑制,因此蓝光是光合系统活性和光合电子传递能力的重要影响因子。植物对蓝光的需要存在明显的物种差异。草莓进行采后补光发现不同波长蓝光中470nm对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效用明显。

3、绿光

绿光一直是颇受争议的光质,部分学者认为其会抑制植株的生长,导致植株矮小并使蔬菜减产。然而,也有不少关于绿光对蔬菜起积极作用的研究见报,低比例的绿光能促进生菜的生长;在红蓝光的基础上增补24%的绿光可以促进生菜的生长。

4、黄光

黄光基本上表现为对植株生长的抑制,并且由于不少研究者把黄光并入绿光中,所以关于黄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文献十分少。

5、紫外光

紫外光一般更多地表现为对生物的杀伤作用,减少植物叶面积、抑制下胚轴伸长、降低光合作用和生产力,以及使植株更易受侵染。但适当的增补紫外光可以促进花色苷以及类黄酮的合成,通过给采后的结球甘蓝增补少量UV-B促进其多酚类物质的合成;采后UV-c处理能减缓红辣椒的果胶溶解、质量损失及软化过程,从而显著降低红辣椒的腐败速度延长保质期,并能促进酚类物质在红辣椒表面的积累。此外紫外光还与蓝光影响植株细胞的伸长及非对称生长,从而影响植株的定向生长。UV-B辐射导致矮小的植物表型、小而厚的叶片、短叶柄、增加腋生的分枝以及根/冠比的变化。

6、远红光

远红光一般与红光配比使用,由于吸收红光与远红光的光敏色素结构问题,因而红光与远红光对植株的效果能相互转化相互抵消。在生长室内白色荧光灯为主要光源时用LEDs补充远红辐射 (发射峰734nm),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降低, 而植株鲜重、

2. 植物配置参考文献怎么查

通常actin基因用于基因表达定量的内参。

不同植物的actin序列不同,必须找到同种植物的actin序列做参考;可以在Genbank中查找;也可根据文献查找。其他的持家基因housekeeping基因都可以作为内参基因。引物序列中的括号内的序列为简并碱基,即在括号内的位置,存在两种碱基,如上述括号内的(G/T)。

3. 关于植物配置的参考文献

植物通的作用是能查询植物的种类,并介绍植物特征,帮助人们了解植物。

包含植物科普教育、植物学文献资料、植物数据库、植物图片、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花卉、园林、绿化、花木、林木、苗木、花木栽培技术、果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蔬菜等知识。

4. 植物配置参考文献怎么写

专业课是生化和植物生理,另外就是可以考数学(农)或315化学任选其一,教材生化用郭蔼光的,植物生理用王忠的比较好,化学数学用本校就基本可以,其他都一样我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英语花了很多功夫,四级没过有点没信心,安稳的报了个网课,天道考研,主要是便宜,有些阅读技巧还是要学学的呢很方便。但是考研的专业课是你所要报考的专业的专业课,多看些文献资料,和老师学姐们多交流下,要比别人多付出些努力,一样可以考上的!相信自己

5. 植物配置解析

园林植物的配置形式要以满足植物生态要求为主,形式主要有:

1、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

适地适树2、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

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

3、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4、总体艺术布局上也应协调。

根据局部环境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6. 植物配置论文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为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支撑,从文献计量角度对全球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及态势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检索策略,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文献发表量、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机构、期刊及发文量较高的作者H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8年植物科学领域的文章发表量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学科呈现蓬勃发展的整体势头。美国和中国是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文献量和总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但美国及欧洲国家的篇均被引数量高于中国。从全球来看,中国科研机构在发文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的文章篇均被引数量高,达到10以上。对2016—2018年的高被引文献(Top10)进行内容分析,并通过高频词共现主题聚类可视化分析。从论文影响力及主题词规模2个维度表征领域内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植物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学分析”、“植物生殖发育调控”是近年来植物科学的高关注度研究方向,主题内容与前期的需求调研相符,初步预测这些研究方向将对农业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7. 植物配置参考文献有哪些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

8. 植物配置研究内容

营养液对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配制营养液时,应根据所栽培花卉的品种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地区来确定其配方及用量。力求做到营养全面均衡,利于植物吸收利用。

一、常用的几种营养液配方

1、硝酸钠10克、过磷酸钙70克、硫酸铵25克、硫酸钾35克、硫酸镁40克。

用法:利用以上配方配制营养液时,先将其与水混合,然后再按每100升水加3克的比例加入混合好的微量元素才可使用(微量元素通常以硫酸亚铁100克、硼酸粉14克、硫酸锰10克混匀研成粉末备用)。

2、硝酸钾0.7克/升、硼酸0.0006克/升、硝酸钙0.7克/升、硫酸锰0.0006克/升、过磷酸钙0.8克/升、硫酸锌0.0006克/升、硫酸镁0.28克/升、硫酸铜0.0006克/升、硫酸铁0.12克/升、钼酸铵0.0006克/升。

用法:使用时,将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加水1公升,即成为营养液。在配制上述营养液时,可以根据不同花卉的不同要求,对元素的种类和用量予以增减。

3、尿素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钙1克、硫酸镁0.5克、硫酸锌0.001克、硫酸铁0.003克、硫酸铜0.001克、硫酸锰0.003克、硼酸粉0.002克;加水10升,溶解后即制成营养液。

用法:盆花生长期每周浇一次,每次用量可根据植株大小酌定。例如花盆内径20厘米的喜阳性花卉,每次约浇100毫升,而阴性花卉用量酌减。冬季或休眠期,每半月或1个月浇一次。平时水分补充仍用自来水。

二、配制营养液时要注意的问题

1、配制营养液时,忌用金属容器,更不能用它来存放营养液,最好使用玻璃、搪瓷、陶瓷器皿。

2、在配制时最好先用50℃的少量温水将各种无机盐类分别溶化,然后按照配方中所开列的物品顺序倒入装有相当于所定容量75%的水中,边倒边搅拌,最后将水加到足量。

3、在配制营养液时如果使用自来水,则要对自来水进行处理,因为自来水中大多含有氯化物和硫化物,它们对植物均有害,还有一些重碳酸盐也会妨碍根系对铁的吸收。因此,在使用自来水配制营养液时,应加入少量的乙二胺四乙酸钠或腐殖酸盐化合物来处理水中氯化物和硫化物。如果无土栽培的基质采用泥炭,就可以消除上述的缺点。如果地下水的水质不良,可以采用无污染的河水或湖水配制。

三、怎样调整营养液的酸碱度

营养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营养液中养分存在的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如磷酸盐在碱性时易发生沉淀,影响利用;锰、铁等在碱性溶液中由于溶解度降低也会发生缺乏症。所以营养液中酸碱度(即pH值)的调整是不可忽略的。

pH值的测定可采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根据指示剂在不同pH值的营养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特性,以确定营养液的pH值。营养液一般用井水或自来水配制。如果水源的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则配制成的营养液pH值与水源相近,如果不符要进行调整。

在调整pH值时,应先把强酸、强碱加水稀释(营养液偏碱时多用磷酸或硫酸来中和,偏酸时用氢氧化钠来中和),然后逐滴加入到营养液中,同时不断用pH试纸测定,至中性为止。

不同地方进行无土栽培生产时,由于配制营养液的水的来源不同,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配制的营养液,有时会影响到营养液中某些养分的有效性,有时甚至严重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因此,在进行无土栽培生产之前,要先对当地的水质进行分析检验,以确定所选用的水源是否适宜。

一、无土栽培的水源选择

无土栽培生产中常用自来水和井水作为水源,有些地方还可以通过收集温室或大棚屋面的雨水来作为水源。究竟采用何种水源,可视当地的情况而定,但在使用前都必须经过分析化验以确定较适用性如何。

如果以自来水作为水源使用,因其价格较高而提高了生产成本。但由于自来水是经过处理的,符合饮用水标准,因此作为无土栽培生产的水源在水质上是较有保障的。

如果以井水作为水源,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层结构,开采出来的井水也要经过分析化验。

如果是通过收集雨水作为水源,因降雨过程会将空气中的尘埃和其他物质带入水中,因此要将收集的雨水澄清、过滤,必要时可加入沉淀剂或其他消毒剂进行处理。如果当地空气污染严重,则不能够利用雨水作为水源。一般而言,如果当地的年降雨量超过1000mm以上,则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完全满足无土栽培生产的需要。

有些地方在开展无土栽培生产时也用到较为清洁的水库水或河水作为水源。要特别注意不能够利用流经农田的水作为水源。在使用前要经过处理及分析化验来确定其是否可用。

二、无土栽培的水质要求

无土栽培的水质要求比一般农田灌溉水的要求高,但可低于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水质要求的主要指标如下:

1、硬度

根据水中含有钙盐和镁盐的数量可将水分为软水和硬水两大类型。硬水中的钙盐主要是重碳酸钙[Ca(HCO3)2]、硫酸钙(CaSO4)、氯化钙(CaCl2)和碳酸钙(CaCO3),而镁盐主要为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重碳酸镁[Mg(HCO3)2]和碳酸镁(MgCO3)等。而软水的这些盐类含量较低。水的硬度统一用单位体积的氧化钙含量来表示,即每度相当于10mgCaO/L。

在石灰岩地区和钙质土地区的水多为硬水,例如我国的华北地区的许多地方的水为硬水;而南方除了石灰岩地区之外,大多为软水。硬水由于含有钙盐、镁盐较多,因此,一方面其pH较高,另一方面在配制营养液时如果按营养液配方中的用量来配制时,常会使营养液中的钙、镁的含量过高,甚至总盐分浓度也过高。因此,利用硬水配制营养液时要将硬水中的钙、镁含量计算出来,并从营养液配方中扣除。在北京地区,曾有人试验过单纯依靠硬水中的钙就可满足生菜的生长要求。一般地,利用15°以下的硬水来进行无土栽培较好,硬度太高的硬水不能够作为无土栽培生产的用水,特别是进行水培时更是如此。

2、酸碱度:范围较广,pH5.5~8.5之间的均可使用。

3、悬浮物:≤10mg/L。在利用河水、水库水等要经过澄清之后才可使用。

4、氯化钠含量:≤100mg/L。

5、溶解氧:无严格要求。最好是在末使用之前≥3mgO2/L。

6、氯(Cl2):主要来自自来水中消毒时残存于水中的余氯和进行设施消毒时所用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NaClO)或次氯酸钙[Ca(ClO)2]残留的氯应≤0.01%。

9. 植物学参考文献

中国树木志的主编是郑万钧教授,同时全国六十多所院校数百位专家参与了编写。

郑万钧(1904-1983),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林学家、树木分类学家、林业教育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郑万钧同志以毕生的精力在树木学、森林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建设与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半个多世纪,他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森林。在树木分类方面先后命名了100余个树木新种和三个新属,他擅长于裸子植物研究,创建了新的分类系统。他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裸子植物),成为世界裸子植物研究的权威文献。

1948年他与胡先啸教授联名发表了《水杉新科及水杉新种》,成为20世纪植物学最有科学价值的成就。在树木研究院中,他深入考察各地区天然林的分类、分布、特性及其演替规律,运用森林生态指标、林木生理指标、林木生长指标与林业经济指标指导林业科学实验,提倡研究树种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适应性能与植物内部结构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郑万钧同志是我国林业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56年他全力以赴,组织制定出1957~1969年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62年调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后,坚决贯彻林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生产服务的方针。鉴于中国森林资源贫乏,木材短缺,他特别重视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的研究。

1973年后,郑万钧同志组织编写的《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中国树木志》等重要科学著作,在我国林业科技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郑万钧同志是新中国林业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52年他创建南京林学院,他治学严谨。他的学生不少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知名的林业专家、学者。

郑万钧同志给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林学遗产,也留下了宝贵的治学思想和治学方法,他一生呕心沥血,将自己的科学知识完全奉献给人民,造福于人民,无愧于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的称号。

他1932年毕业于江苏第一农校。1939年赴法国都鲁斯大学进修,获科学博士学位。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云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农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主任,南京林学院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他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于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