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罐头食品生产线(罐头食品生产工艺)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00:45   点击:1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罐头食品生产工艺

1、仿生发菜及其生产工艺

2、仿鱼翅食品的制造工艺

3、仿真大虾及其生产方法

4、仿真豆制品

5、仿真龙虾肉制备工艺

6、非氢化人造奶油的制造方法

7、富含γ-亚麻油酸和硒的保健人造奶油及其制法

8、高级人造人乳精

9、具有均衡营养及味道可口的人造米的生产方法

10、类鲨鱼翅食品的制造方法

11、人造发菜的制造方法 2

12、人造发菜的制作方法

13、人造发菜的专用生产机

14、人造肥牛肉脂肪及用其加工成的肥牛肉

15、人造海参的生产方法

16、人造海参及其制造方法

17、人造海蜇的生产方法

18、人造木耳新技术

19、人造牛蹄筋

20、人造全天然螃蟹肉黄的制作方法

21、人造食用紫菜的制法

22、人造蹄筋的制作方法

23、人造虾仁技术

24、人造鱼翅的制作方法

25、人造藻膜超真水果的生产方法

26、食用型之鱼翅软骨精

27、适用于商品化生产的人造海参制造技术

28、水可溶性谷类食物营养强化人造米及其制造工艺

29、虾头浆及人造虾仁食品制造方法

30、一种充填果汁的人造水果的制造方法

31、一种人工发菜及生产方法

32、一种人造大虾及其制备方法

33、一种人造高能健康蛋的生产方法

34、一种人造金丝发菜及其制作工艺

35、一种人造米及其制作方法

36、一种人造鱿鱼及其生产方法

37、鱼翅样食品

38、直接包容浆汁一次成型的人造水果的制造方法

39、魔芋仿生虾仁的制备方法

40、碎、小虾仁制作模拟大虾仁的方法

41、一种仿生海参的制造方法

42、一种仿生海参的制做方法

43、魔芋仿生食品

2. 罐头食品生产工艺的设计

背景技术:

板栗营养价值极高,每百克含糖及淀粉60~70g,蛋白质5~10g,脂肪3-7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不饱和脂肪酸,是深受大众喜欢的干果类食品。但是板栗采收之后,容易霉烂、失水、生虫以及后期发芽,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对板栗进行规模化深加工处理,将板栗加工成罐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栗罐头加工工艺,杂质去除更为彻底,加工口感好,方便存储且便于运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板栗罐头加工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原料准备;

步骤二:预煮,原料解冻后放入煮料锅中,并加入体积为原料总体积2~2.5倍的水,加热至温度68~72℃,加热时间50~55分钟;

步骤三:漂洗;

步骤四:糖浸,按质量配比白砂糖50~55%、麦芽糖浆10~15%、水30~40%,合计100%制成糖液,控制糖液糖度为70度,然后将原料与糖液按照质量比=1:2放入煮料锅中,糖液沸腾后煮35~45分钟,然后煮料锅停止加热,煮透的原料和糖液在密封的煮料锅中放置12小时,然后取出并控出糖液将板栗装盘,控出的糖液保留注汁用;

步骤五:利用磁力棒初步去除金属异物;

步骤六:利用金属探测仪扫描板栗,检测是否有金属杂质,并用磁力棒在有金属杂质区域反复扫描,进一步去除金属杂质;

步骤七:板栗装罐,且装罐过程中再次过磁力棒去除金属杂质;

步骤八:取步骤四控出的糖液加热,然后向步骤七的各个罐中注汁;

步骤九:脱气并封罐口;

步骤十:杀菌;

步骤十一;冷却入库。

步骤一中,先选择新鲜饱满的板栗,然后将带皮板栗利用去皮机去掉老皮(最外面的硬皮),再人工去除紧贴果实的一层涩皮,原料验收要求无涩皮,然后直接冷冻备用。

步骤二中,原料取出后解冻2小时,糖液煮沸后加入质量占原料总质量百分0.03~0.06%的添加剂VC。

步骤四中,利用白砂糖、麦芽糖浆和水熬制糖液。

步骤七中,利用装罐机装罐,并且所述装罐机上配有磁力棒。

步骤八中,取步骤四控出的糖液加热至90℃,然后注汁。

步骤十中,杀菌温度95℃,杀菌时间90分钟。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加工出的板栗罐头,其杂质去除更为彻底且添加剂使用量少,人们食用更加安全卫生。

2、本发明加工出的板栗罐头口感好,保质期长,方便存储

3. 罐头食品的生产工艺

1,罐头食品不需要添加防腐剂,罐头采用热力杀菌和密封工艺,达到商业无菌,真空保存,保证食品的色、香、味。”

刘有千告诉科普时报记者,罐头食品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和严格的杀菌。

我们知道食品的腐败变质和微生物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消灭了微生物或者抑制了他们的生长,食品自然不容易变质。

罐头食品就在于利用杀菌生产工艺,最大限度消灭了有害微生物,同时运用抽真空技术,使可能残存的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状态下无法生长,从而使罐头内的食品有相当长的保质期,并能保持其营养价值。

4. 罐头食品生产工艺要求

  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处理→切块→制猪皮粒→拌料→装罐→排气和密封→杀菌和冷却→成品  原料辅料 猪肉100kg,食盐0.85kg,白胡椒粉0.05kg,猪皮粒4~5kg。  加工工艺 1.原料肉的处理 除去毛污、皮,剔去骨,控制肥膘厚度在1~1.5cm,保持肋条肉和腿部肉块的完整,除去颈部刀口肉、奶脯肉及粗筋腱等组织。将前腿肉、肋条肉、后腿肉分开放置。  2.切块 将猪肉切成3.5~5cm小方块,大小要均匀,每块重50~70g。  3.制猪皮粒 取新鲜的猪背部皮,清洗干净后,用刀刮去皮下脂肪及皮面污垢,然后切成5~7cm宽的长条,放在﹣2 ℃~﹣5℃条件下冻结2h,取出用绞肉机绞碎,绞板孔2~3mm,绞碎后置冷库中备用。这种猪皮粒装罐后可完全溶化。  4.拌料 对不同部位的肉分别与辅料拌匀,以便装罐搭配。  5.装罐 内径99mm,外高62mm的铁罐,装肥瘦搭配均匀的猪肉5~7块,约360g,猪皮粒37g。罐内肥肉和溶化油含量不要超过净重30%,装好的罐均需过称,以保证符合规格标准和产品质量的一致。  6.排气和密封 热力排气:中心温度不低于65℃。抽气密封:真空度约70.65kpa左右。  7.杀菌和冷却 密封后的罐头应尽快杀菌,停放时间一般不超过40min。杀菌后立即冷却至40℃左右。

5. 罐头食品生产工艺流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GB7098-2015》对罐头食品的定义如下:以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水产动物等为原料,经加工处理、装罐、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商业无菌的罐装食品。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除杨梅、竹笋、酸菜、食用菌、坚果与籽类、肉罐头类等少部分罐头食品允许添加限量特定的防腐剂外,其余均不可添加防腐一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