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转运呼吸机参数(转运呼吸机参数操作流程)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17 07:53   点击:29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转运呼吸机参数操作流程

转运呼吸机就是指在转运病人的过程中,在急救车上使用的一种专门的呼吸机。呼吸机指的就是病人在住院期间需要帮助呼吸,而使用的一种设备。所以两者的区别就在于转运呼吸机是可以移动的,而呼吸机只能在医院固定使用。

2. 转运呼吸机参数设置

抢救室基本配备 抢救设备:

1.洗胃机

2.呼吸机

3.吸引机

4.心电图机

5.吸氧装置

6.抢救车

7.心电除颤

8.通讯设备 常备主要药品:1.中枢神经兴奋剂 2.升压,降压药 3.强心药 4.利尿及脱水药 5.抗心律失常药 6.血管扩张药 7.神经药 8.镇静去疼药

9.解热药

10.解毒药

11.止喘,止咳药

1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类药,包括各种输液

13.局麻药

14.激素类药

15.抗菌素类药 急救车内的配备: 1、普通型救护车(转运车)的配置标准:(1)手提出诊专用急救箱(2)微型医用氧气瓶(3)气动急救呼吸机(4)手持或脚踏吸引器(5)手提多参数监护仪(6)便携式心电图机(7)骨折负压固定装置、折叠、铲式、车式担架各一副。

2、监护型救护车(负压车)的配置标准:(1)手提出诊专用急救箱(2)呼吸系统急救箱(3)循环系统急救箱(4)创伤外科急救箱(5)骨折负压固定装置(6)电动吸引器(7)无创呼吸机(8)全导联心电图机(9)心电除颤起搏监护仪(10)铲式和自动上车担架各一副(11)防护服3套。主要器械:1.腰椎穿刺包 2.胸腔穿刺包 3.腹腔穿刺包 4.气管切开包 5.清创缝合包 6.导尿包 7.静脉切开包 8.胃肠减压包 9.心脏按压包 10.烧伤包

3. 转运呼吸机使用流程

进口Flight 60飞特呼吸机详细技术参数:

适用范围:儿童和成人患者连续通气治疗和急救转运

驱动方式:电动电控

操作界面:7 英寸彩色触摸屏幕,中文界面

常规通气模式:压力控制(PCV),容量控制(VCV),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 CPAP),无创通气(NIV),窒息后备通气

高级通气模式:压力支持容量保证通气(VTG),分钟指令通气(MMV),

容量 保证通气 Volume Guarantee (PRVC),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释放通气

B-Lev (Bi-Phasic, APRV)

通气设置

潮气量: 30 - 2,200 毫升

呼吸频率: 1 - 99 次/分

吸气时间: 0.1 - 3.0 秒

供气流速: 2 - 100 升/分

压力控制: 5 - 80 cmH2O

压力支持: 0 - 60 cmH2O

PEEP/CPAP: 0 - 40 cmH2O

吸气压力触发: -20.0 – 0.1 cmH2O

吸气流速触发:1 – 20 升/分

呼气触发: 峰值流速 10% - 90%可调

上升斜率:1 - 5 档可调

流速波形: 方波 / 减速波

FiO2 吸入氧浓度: 21% - 100%

手动通气: 有(0 - 3 秒)

面板锁定: 开/关

报警参数

高压报警: 4- 99 cmH2O

低压报警:关,1 - 98 cmH2O

高分钟通气量报警: 1.0 - 50 升/分

低分钟通气量报警: 0 - 50 升/分

FiO2 吸入氧浓度高报警: 31% - 100% O2

FiO2 吸入氧浓度低报警: 21% - 90% O2

窒息后备通气: 10 - 60 秒

内置电池电量报警:低/耗尽

监测参数

波形显示: 压力-时间、流速-时间、潮气量-时间

向量环:压力-容量环、流速-容量环

气道压力范围: -10 - 120 cmH2O

吸气峰值压力: 0 - 99 cmH2O

基线压力: 0 - 99 cmH2O

平均压力: 0 - 99 cmH2O

呼出潮气量: 0 - 10 L

呼出分钟通气量: 0 - 99 L

呼吸频率: 0 - 99 b/min

吸气峰值流速: 6 - 120 升/分

FiO2 吸入氧浓度:21% - 100%

I:E 吸呼比:1:99 – 3:1

电池状态显示:100% - 20%电量提示,电量过低,电池耗尽

静态顺应性,动态顺应性,阻力,内源性 PEEP,平台压,1000 条事件日志,72 小时趋势

通讯接口 : 2 个 USB 端口, LAN RJ45 网络端口,2 个 RS232 通讯串口, RS485 远程医疗

通讯端口

氧气要求:高压氧源输入范围 35 - 90 psig ,低压氧源输入范围 0 - 15 升/分

电源供应:

交流电源(AC):100 - 240 VAC, 50-60Hz

直流电源(DC):12 - 30 VDC

内置电池: 12 小时,充电时间小于 3 小时

尺寸和重量: 29cm x 28cm x 25cm(长 x 宽 x 高),重量 6.3 公斤

4. 转运呼吸机技术参数

一、分级救护的组织形式

灾害伤员救护一般可分为三级:第一级现场急救;第二级早期救护;第三级专科救护。分述如下。

1.第一级现场急救

由军队或地方医学队派出的医护人员与战士、民兵、公安与消防人员、担架员、挖捞人员等共同组成抢救小组,在灾区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初步急救措施。首先将伤病员从各种灾难环境中抢救出来,然后进行包扎、止血、固定、心肺复苏和其他急救措施,再把经过急救的伤病员设点集中起来,填好伤票,转送到早期治疗机构

2.第二级早期救护

由灾区原有的医学机构或外援的医学队单独设立,也可由两者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其基本任务是:对经过现场抢救小组处理或未经抢救小组而直接来的伤病员进行伤员分类、登记、填写或补填伤票和简要病历;实行紧急治疗护理;留治传染病员、轻伤病员或暂不宜转送的危重伤员;将需要专科治疗或需较长时间恢复的伤病员转送到灾区附近或较远的指定医院。

3.第三级专科救护

由指定的设置在安全地带的地方和军队医院担任。

其主要任务是收容灾区医学站、医院转送来的伤病员,进行确定性治疗护理,直到痊愈出院。灾害伤病员为什么要进行分级救治呢?这是因为灾害伤病员多,伤情复杂严重,迫切需要完善的救护,但灾区的医学机构被破坏,失去了救护能力,而外援医学队携带的医学装备和药品器材数量有限,灾区又无条件收容大量伤病员。

因此,灾害的伤病员必须经过现场抢救后转送至第二级或第三级治疗。这样,就把平时由一个医院完成的救护全过程从时间上、距离上分开,由三级(或两级)救护机构分工实施。

从伤病员总体救护过程来说是分为三级救护,但并不是每一个伤病员都要经过三级救护。重伤病员或需专科救护的伤病员最终治疗机构是第三级。2~3周能治愈的伤病员或濒危伤员则为两级,不少轻伤病员只经过现场处理后给予门诊或巡诊救护,不需要送到早期救护机构去。

5. 转运呼吸机参数操作流程图

不是国产,瑞思迈呼吸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新西兰、瑞典、新加坡等18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在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理及售后服务机构。澳大利亚(resmed)瑞思迈呼吸机公司,其业务主要集中于睡眠呼吸暂停疾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产品领域,全球首台睡眠呼吸机的发明者沙利文教授(dr.colin sulivan)正是本公司最早的创始人之一。瑞思迈旗下汇集了全球睡眠医学权威作为医疗顾问团的成员,保证产品通过严谨的临床测试,并不断开发及研制新技术和新产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瑞思迈已经拥有超过400项技术专利及100多项的设计专利,力求协助每一位患者改善睡眠质量,重获优质的新生活。

6. 转运呼吸机的使用方法PPT

一、总则

1.1 为积极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指导方舱医院建设,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做好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类救治,最大限度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制定本设计导则。

1.2 方舱医院是快速、大量、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建筑及其配套设施。本导则适用于方舱医院项目的设计工作。

1.3方舱医院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下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医疗资源、建设条件、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改造建设方案,确保快速使用,高效运行。

1.4 方舱医院应统筹考虑日常和应急使用需要,合理确定使用功能。平时可做日常设施使用,应急时能够快速、顺畅转化为医疗收治设施,做到平急结合,应急优先。

1.5 方舱医院应按照快速集中收治、闭环流程管控、分类同质管理、洁污分区分流的基本原则,做到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防疫安全、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质量可靠。

1.6方舱医院的建筑布局及机电系统设置应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并符合平时及应急时功能需要。应制定平时与应急时功能及系统快速转换方案,做好物资储备、日常演练工作。

1.7方舱医院应为收治人员提供安全、实用的治疗、康复环境,为医护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便捷的工作条件。场地环境、材料、室内色彩等设计和选择,应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1.8方舱医院应设置具有明确引导、管理等功能的标识系统。

1.9方舱医院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防范、健康监测、感染控制、物资配送、设备运行维护等动态管理,在保证治疗效果、效率基础上降低医护工作人员工作强度。

1.10方舱医院应综合考虑平时及应急时的功能,建筑、结构、机电、消防、环保、节能、无障碍等各专业设计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建设标准、规范、文件要求。

二、选址

2.1 方舱医院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疫情防控工作、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和环保评估等的要求,宜预留扩展条件。

2.2 方舱医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形较平坦、有利于排水、空气流通,地质条件良好,市政设施完备;

(2)场地周边道路畅通,与城镇其他区域有可靠、便利交通联系,易于收治人员转运和物资配送,具有较好的社会协作条件;

(3)场地宜与周边公共建筑保持一定距离的间隔,远离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幼儿园、学校、老年人照护设施等易感人群场所;

(4)远离污染源和易燃、易爆产品的生产、储存区域,远离噪声、振动和强电磁场等区域;

(5)远离食品和饲料加工生产企业等区域。

2.3 场地宜与两条交通通行状况良好的城市道路相邻,设置至少两个独立出入口。

2.4 场地内空间应满足功能布局及交通组织的要求。

三、总体布局

3.1 按集中收治轻症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功能需求划分功能区域,主要包括院前区、收治区、清洁工作区、卫生通过区等。院前区、收治区为污染区;清洁工作区为清洁区;卫生通过区为缓冲区。

(1)院前区:包括接送收治人员车辆停靠区、车辆清洗消毒区及必要的管理用房;

(2)收治区:对收治人员进行诊疗的建筑及其周边场地,场地内设置医疗废弃物暂存区、污水处理等配套区域及设施;

(3)清洁工作区:污染区外医护工作人员工作及休息的区域,包括库房等相应配套用房;

(4)卫生通过区:设于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供医护工作人员及物资由清洁工作区进入污染区、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工作区时进行卫生处置的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换鞋、更衣、洗手、沐浴,以及穿戴、卸去防护用品的用房,并应安排物资配送通道。

3.2 方舱医院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互相匹配的院前区、收治区、清洁工作区、卫生通过区的建设规模,各区宜预留扩展条件。

3.3 污染区内的建筑及设施与院区外周边相邻建筑、及清洁区内建筑之间的绿化隔离距离不宜小于20m,当不具备绿化条件时,其隔离距离不宜小于30m。

3.4 方舱医院污染区、清洁区应分设出入口,且相互距离不宜小于10m。宜单独设置医疗废弃物转运出口。

3.5 方舱医院应合理规划内部道路、绿化系统以及洁污、人车、医护工作人员与收治人员等流线,避免交叉感染。收治人员经院前区进出收治区,医护工作人员与清洁物资由清洁区经卫生通过区进出收治区,医疗废弃物经专用出口由收治区运送至医疗废弃物暂存区,转运出院区。

四、建筑

4.1 院前区应合理组织收治人员流线,规划必要车辆停靠空间,设置负压救护车停放场地,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车辆洗消场地及设施,并配套建设管理人员及司机工作、临时休息用房。

4.2 收治区主要包括:接待和登记区、住院病房区、检查治疗区、特殊人员抢救、照护区、护士站、出院、转院处置区、物资存放区、开水间、卫生洗漱区以及医疗废弃物暂存与洗消间等。

4.3 收治区宜设置收治人员活动区、心理辅导区、健康教育区。宜设置公安民警、保洁、保安的工作用房。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收治人员衣物晾晒区。

4.4 收治区宜采用方整、规则的建筑形体,宜选择大空间形式,方便高效安排收治床位,提高诊疗工作效率。

4.5 收治区的建筑主体宜采用单层、多层建筑形式。当为多层建筑时,应设置用于转送收治人员的坡道或电梯。电梯宜根据收治人员和医护工作人员、洁物和污物等不同使用对象分类设置。

4.6 应严格规划收治区内收治人员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出入口及交通流线,洁物和污物分设流线,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及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宜从不同卫生通过区进出收治区。出入口宜设雨雪遮蔽设施。

4.7 收治区功能布局宜采用开敞形式,以住院病房区为中心,在周边位置合理配置相应功能区域。

4.8 结合实际需要设置特殊人员转运前的抢救、照护区域,并与其他区域相对分隔。配置相应的救治设备设施,收治人员转运路线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及设施。

4.9 根据收治区床位规模、管理要求,合理规划护士站数量及规模,护士站宜设于住院病房区的中间位置,便于观察和到达收治人员床边。

4.10 收治区宜按每20床位设置一个看护单元,单元之间设置轻质隔断。收治人员每床位净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平方米,可根据情况进行灵活隔断组合。宜在病床床头和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1.3m的隔断,围合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

4.11收治区内集中设置公共盥洗间、厕所时,宜按每100张床位配置10-15个盥洗龙头及10-15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收治人员用淋浴间。

4.12 结合功能分区可在院前区、收治区适当位置设置或预留医疗检查和治疗设备的空间和安装条件,便于快速运输、安装到位。设置移动式CT、检测实验室等设施时,应预留相应土建及机电建设条件,及其与建筑之间的通道。

4.13 清洁工作区应设置医护人员办公室、会议室(具备远程会诊功能)、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淋浴间、物资库房、备餐间、设备机房等配套用房,并配置供公安民警、保洁、保安等人员使用的办公、休息、换班交接用房。可根据需要设置警务工作站、工作人员宿舍等用房。

4.14 清洁工作区宜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及风险等级合理分区设置办公区、宿舍区及配套区,合理规划人员、餐食、物资等流线。宿舍宜采用单人间,房间内宜设置卫生间,配置洗漱、厕位、淋浴等基本设施。

4.15 厨房、备餐间的面积和平面布局应根据管理流程、收治人员和医护工作人员规模合理确定。应采取措施避免噪声、油烟、气味及食品储运对其他区域造成干扰。

4.16 卫生通过区应靠近收治区,可通过连廊等与收治区相连。卫生通过区附近宜设置运送工作人员及物资车辆的停靠场地。应综合方舱医院规模、管理流程、医护工作人员通过卫生通过区消耗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卫生通过用房建设规模。污染区与清洁工作区之间的物资配送宜采用设置双门的缓冲间。

4.17 医护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应经过更衣、穿戴防护装备、缓冲等房间;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区,应经过一脱、二脱、淋浴(可根据需要设置)、更衣等房间;卫生通过区的医疗废弃物外运通道应相对独立、便捷。

4.18 方舱医院应根据平时及应急时需要,统筹设置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供暖、变配电、网络通信、消防控制及安全防范等设备用房。其位置应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宜靠近负荷中心,噪声和振动不应对收治人员、医护工作人员的治疗、康复和工作造成干扰。设备用房应设置或预留安装和检修大型设备的通道。管道穿越不同房间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4.19 方舱医院宜选用标准化的轻质结构主体构件,及模数化、装配式围护材料。建筑材料选择和构造设计,应满足耐擦洗、防腐蚀、防渗漏、便于清洁和维护的要求。

五、结构

5.1 方舱医院结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一级,抗震设防分类不得低于重点设防类。

5.2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结构设计工作年限。

5.3结构作用及楼面和屋面活荷载取值,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

5.4应急建设的临时性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满足方便加工、运输、安装及快速建造的要求。

5.5主体结构及围护结构应满足密闭性要求,其结构材料应满足防渗、防漏要求。

六、给水排水

6.1方舱医院的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规定;当采用既有建筑改造时,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T51188进行安全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改造。

6.2生活给水泵房和集中生活热水机房应设置在清洁区。

6.3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供水方式供给,且供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加水泵的给水系统,当采用断流水箱供水确有困难时,可采用减压型倒流防止器。

6.4 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取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规定值的0.7倍;

(2)存水弯的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且不得大于100mm;

(3)当地漏附近有洗手盆时,宜采用洗手盆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的措施。

6.5 排水系统的通气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气应采用高空排放方式,且不应邻近人员活动区域。

6.6排水管道应进行闭水试验,且应采取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污水外渗和泄漏的措施。

6.7污水处理应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当排入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污水管道时,其污水处理可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污水处理应在化粪池进水口处设置预消毒剂投加;

(2)化粪池后二级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

七、供暖、通风与空调

7.1 方舱医院各功能房间、区域室内设计温度冬季宜为18-22℃,夏季宜为26-28℃。

7.2 供暖系统宜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或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7.3 清洁工作区空调系统宜采用各室独立的分体式空调系统、多联式空调系统或风机盘管系统。

7.4 大空间的收治区宜采用直流式(全新风)空调系统;如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收治区补风要求,回风口应设置不低于高中效的空气过滤设备。

7.5收治区、清洁工作区、卫生通过区的通风系统应按区域独立设置。

7.6 清洁工作区各房间设置新风系统的,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h。

7.7收治区应设机械排风,排风量不小于150m3/h·床。室内排风口应远离医务人员入口及工作区域。收治区的新风量宜不大于排风量的80%。

7.8收治区卫生间应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排风量不小于12次/h。

7.9 由污染区返回清洁区的一脱、二脱、淋浴等房间应设置机械通风,并应控制周边相通房间空气顺序流向一脱房间。一脱房间排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0次/h,室内气流组织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

7.10 脱防护服房间、收治区及其卫生间的排风应经净化消毒装置进行处理后排放。

7.11 垃圾暂存间、污水处理等设施应设机械排风。

7.12 排风系统的室外排风口不应邻近人员活动区域,排风口应高于屋面向高空排放。排风口与新风系统取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应高出进风口不小于6m。

7.13收治区空调的冷凝水应集中收集,并应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排入设施污水排水系统统一处理。

八、电气

8.1 方舱医院为重要电力用户,其供电电源配置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T29328中二级重要电力用户的配置要求。

8.2 安全防范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卫生通过区的照明及通风设备的负荷等级应为一级;收治区的照明及通风设备的负荷等级应为二级。

8.3 应在变电所等适当的位置预留应急发电机接口。

8.4 配电柜、配电箱等设施应设置在配电间或管理用房内;清洁区、污染区应分别设置配电回路。

8.5 方舱内病房区域的照度宜为200lx,护士站、检查治疗区等场所应设置局部照明,照度宜为300lx;病房区域的一般照明应采取防眩光措施。

8.6 卫生通过区、污物暂存间、洗消间等需要灭菌消毒的场所应设置固定或移动式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灯等消毒设施。

8.7 当灯具的安装高度低于2.5米时,其配电回路应设置30mA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作为附加防护。

8.8每个床位宜设置不少于3个220V、10A单相五孔插座。特殊人员抢救、照护区应按床位设置独立插座回路,每个床位宜设置不少于6个220V、10A单相五孔插座。公共区域应设置清扫及智能设备用插座。

8.9 电线电缆应采用低烟、无卤、低毒阻燃类线缆;消防设备供电线缆应符合现行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8.10 槽盒及线管穿越隔墙时,隔墙缝隙、槽口及管口应采用不燃材料可靠密封。

8.11 盥洗间、淋浴间及有淋浴功能的卫生间等场所应设置辅助等电位连接。

九、智能化

9.1 方舱医院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院区各出入口、收治区、清洁工作区、卫生通过区、垃圾暂存间等重要部位应设置监控摄像机。卫生通过区宜采用双向语音对讲摄像机,便于院感值班或护士站工作人员进行远程监督和指导。

9.2 方舱医院应根据管理流程和功能区域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控制方式,当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应能立即解除。

9.3 方舱医院的室内应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手机信号全覆盖;清洁工作区应设置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宜分别设置内网和外网信息插座。

9.4 方舱医院通风系统宜采用集中控制和工作状态监控方式。

9.5 收治区卫生间宜设置紧急呼叫按钮,安装于便器旁易于操作的位置,底边距地宜为400mm~500mm。

9.6 方舱医院宜在病房区、特殊人员抢救、照护区设置医护对讲系统,主机宜设在医护值班室。护士站或医护值班室宜设置一键报警按钮,报警信号传至安防监控中心或指挥中心。火灾报警系统宜接入当地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

9.7方舱医院应根据防控工作要求,设置与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主管部门的专用通信接口。

9.8有条件的方舱医院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实现“无接触式”体温监测及人脸识别、心理疏导、场所消毒、物资配送、重点人群体征监测和污物跟踪管理等安全防疫功能。

十、医用气体

10.1收治区内应设置可直通室外的医用气体存放间,配备氧气瓶、氧气袋和配套吸氧用品,供特殊人员抢救及应急使用。

10.2收治区根据需求配备无创呼吸机等。

7. 转运呼吸机参数操作流程图片

护理技能大赛包括很多项,主要有铺床法,肌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口腔护理,床上洗头,穿脱隔离衣法,导尿术,灌肠法,插胃管术,打手术包,危重病人翻身,病人转运等等。一般在开展技能大赛活动,大多数会选择几项比较有代表性的,常用的操作技能来比赛。

8. 呼吸机的使用及流程参数

呼吸机使用的时候只要把电源,稳压器,机器,呼吸机面罩,呼吸机管路链接上就可以使用的啊,按一下大圆键就可以出风的,佩戴上面罩就可以使用的

9. 转运呼吸机使用流程图

单通道都是家用无创呼吸机,或者急救转运呼吸机。双通道都是治疗型或者重症监护室用的有创呼吸机,要气管起开插管用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