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适合听交响乐的音箱(交响乐音箱推荐)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8 10:10   点击:29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交响乐音箱推荐

用落地音箱,频率范围宽,低音比书架箱下潜延伸好很多,中高音也不错,是宽频带音箱,声音效果非常丰富;适宜欣赏所有的音乐节目。

2. 顶级交响乐

1、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扼住命运的喉咙”,是对这部作品最简洁有力的概括。“贝五”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不仅仅在于其波澜壮阔的音乐旋律中,更在于贝多芬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小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的“贝五”版本,1975年以来就被全世界爱乐人奉为最有格的伟大演奏,有着一气呵成的速度感和纯出自然,不事雕琢的平衡感。

2、柏辽兹《幻想交响曲》——梦想家的狂放不羁

法国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柏辽兹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又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表现更具感染力。其《幻想交响曲》就是一部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五彩斑斓的音乐织体、光怪陆离的大胆想象,总是让笔者想起唐代诗人李贺:一位带着病态苦闷的梦想去燃烧生命热情的鬼才。

RR唱片公司录制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在发烧友中赫赫有名,冠以“Hi-Fi断头台”之称号,动态庞大,音效惊人,充分表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张力,绝对值得一听!

3、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包罗天地的胸襟

有人说,李白和贝多芬有着一定的神似之处。最主要在于其作品都有着包罗天地般的宇宙境界和让人醍醐灌顶般的精神升华。如果你边听《贝九》边看李白《日出入行》,你就会领悟到这种异曲同工之妙。你可以感受到创作者洒脱宏伟的胸襟,没了此等胸怀,不可能涌现出“飘若浮云,矫如惊龙”般的创作灵感。

4、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人物,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作为其传世之作,构思宏大,气韵流动,有着生生不息、积极向上的音乐美感,催人奋进。

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公认名版,黄金时代的Lewis Layton的录音水准更是不容小觑。此外,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版也值得推荐。

5、莫扎特《第40交响曲》——天真无邪的质朴情感

莫扎特的音乐精致纯净,充满了欢乐和友爱,流露着人类最天真无邪的那种质朴情感。《第40交响曲》就是典型,相信很多人知道这部交响曲还是通过SHE的那首《我不想长大》(改编自本交响曲第一乐章)。

有人推崇《第40交响曲》的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版本,雍容典雅,但也有人认为富特文格勒版别有意境,有一种愁世欢歌的悲悯意味。无奈这两个版本的下载源都不好找,大家不妨先听一下比较好找的伯恩斯坦版。

6、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隐忍感恩的责任心

勃拉姆斯是西方音乐史上比肩巴赫和贝多芬的音乐巨匠(合称“3B”)。让很多乐评家费解的是,勃拉姆斯所处的生活可以说比较安逸平淡,但是音乐中渗透的悲天悯人的史诗性和悲剧性,竟然比命运多舛的贝多芬还要深厚复杂。

勃拉姆斯苦恋自己师母克拉拉(音乐家舒曼的遗孀)并且终身未婚的经历总给人一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感觉。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上甚至有些懦弱的人完成了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4部交响曲,其中《第一交响曲》甚至被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

用心体会这部交响曲中纠错压抑的痛苦感情,我们不难挖掘到他隐忍而又深沉的责任心。勃拉姆斯最终用理智克制了对克拉拉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埋葬在绝望的思念里,这是一种更加伟大的感情,源自一颗感恩的心。

20世纪上半叶的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是公认的勃拉姆斯交响曲的权威演绎者,所录的《第一交响曲》版本非常多,1951年指挥北德广播电台管弦乐团版尤其著名。

7、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恬淡自然的生活心态

在西方音乐史上,不少音乐家都创作过描绘自然或是表现人与自然融合的音乐。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田园》就是最佳代表。聆听《田园》是一段非常愉悦的精神之旅,宛如品味一首首古代的山水田园诗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恬淡超逸;第二乐章“在溪边”,音乐舒缓宜人,有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的素净空灵;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生活气息浓重,有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般的质朴亲切;第四乐章“暴风雨”描写夏日突如其来的暴雨,有着东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般的明快豪放;第五乐章“暴风雨后的愉快和感激情绪”刻画雨后初晴的喜悦心情,用“暑雨初收体为轻,远山尽出眼偏明”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田园是贝多芬交响曲中最温情舒缓的作品,温和派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被美国TAS评为发烧名片,为此曲最佳版本之一。

8、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在劫难逃的宿命感

西方美学家常用“优美”和“崇高”这两个范畴归纳艺术作品,这和中国古典美学对举的“阴柔”和“阳刚”之美其实是一致的,以音乐为例:莫扎特、门德尔松、亨德尔、维瓦尔第、罗西尼等人的弦乐作品多给人行云流水、委婉含蓄的优美感;反之,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则充斥着无尽的挣扎和冲突,有着撼人心魄的悲剧性力量,这种内在的音乐张力已经超出了作曲家的个体局限,直探人类心灵深处共通的一种恐惧感。

《悲怆交响曲》就是“崇高”作品的典型,描写了人生的恐怖、绝望、阴郁、压抑,悲观,当时(1893年)精神濒临崩溃的老柴已经感觉到死神一直在追随着他,这种深深的无望已经融入到了这部作品当中,现在听来仍然有“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染力。

这部伟大作品的“最佳版本”众说纷纭,富特文格勒版、Fricsay版、伯恩斯坦版、梅纽因版等等都有过人之处,考虑到入门者的接受程度,特别推荐穆拉文斯基1961年和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的版本。

9、马勒《大地之歌》——灵心善感的诗人气质

马勒是最具东方诗性特质的西方音乐家,不仅仅是因为那部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德文版(包括了李白、王维、孟浩然的作品)为歌词写作的声乐套曲《大地之歌》,更在于他拓宽了交响曲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转而探索人类的“内宇宙”:无涯无际、扑朔迷离的心灵深处。

马勒的音乐有着非逻辑的感性跳跃、多义性的隐晦意境、朦胧窈渺的独特美感和中国古代诗人灵心善感的气质非常的吻合:如果说李白和贝多芬有着某种神似之处,那么马勒和李商隐简直可以跨时空对话!两人作品中的那种忧郁和神经质都来自于内心深处一股郁结很深的沉潜之气,因为两人都经历了太多生命的不幸。

布鲁诺·瓦尔特是马勒的学生和挚友,也是马勒作品公认的权威演绎者,他先后录制过多次《大地之歌》,有兴趣的烧友不妨对比看看。

10、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难以预料的生命旅程

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顿就是一位性格淳朴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师级人物。他有着惊人的创作力(其作品数量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初听《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肯定会被第二乐章中间突然奏出的有力和弦吓一跳(据说,“惊愕”这一标题就来源于此)。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前方或许是妙趣横生、或许是艰难险阻,生命旅程上会发生什么谁都难以预料!

3. 交响乐耳机推荐

本人入过宝华韦健的P5、PX7耳机,再结合自己XC60上的那套宝华音响来说,首先我认为宝华最适合听的是流行乐,尤其是对于人声的解析和氛围感的营造,饱满的中音,飘逸的高音,恰到好处的音染,使人声显得格外通透、真实和富有感情;

其次是交响乐和钢琴曲,宝华对于乐器细节的刻画和分离度效果极佳,对于大编制的动态张弛有度,声音兼具华丽与典雅,仿佛置身于歌剧院中;

最后是纯音乐,宝华演绎的纯音乐真实细腻,娓娓道来,三频均衡,纯净的声音犹如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下,本人就很喜欢用宝华听影视原声。

4. 交响乐音箱推荐品牌

欣赏大动态音乐,选择有40赫兹以下超低音的,就比较好。

书架箱有40赫兹超低音,价格非常贵。落地音箱就便宜一点。

如果不是土豪,就不要买贵价音箱,音箱低音好,主要看参数。

尊宝C605落地音箱,价格4千,是性价比很好的发烧音箱。

参数:

频率响应 37HZ-21KHZ (+/-3DB).

阻抗 6欧姆

功率 最大150W

这个音箱有37赫兹超低音,正负3分贝频响误差,频响曲线平滑,解析度高,是真正的HiFi音质。配150W X2 甲类功放,就是很好配搭。

5. 适合听交响乐的音箱推荐

交响一号音箱全频段比较好,声音偏英国声,但并不像英国声那么温暖的过头,而是一种很自然的暖,虽然没有美国声的那种粗犷和劲爆,但其优雅,柔和的声音很抓人耳朵。比较适合听古典交响和鼓乐。

6. 交响乐蓝牙音箱

军乐和管乐交响乐是有很大区别的。换句话说,军乐是管乐交响乐的一个分支,它更注重了管乐的礼仪性。

歌剧、管弦乐队、管乐队并列为西方音乐的三个重要载体。歌剧和管弦乐队是以完整的形式传入中国的,而管乐艺术主要是以“军乐队”的形式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爱好者们就误认为“军乐”就是“管乐”。其实,管乐交响乐和军乐是完全不同的,从声音体系,音响效果,乐队编制,演奏的文献方向上都不一样。

7. 放交响乐用哪种音箱好

交响乐和管弦乐是同类乐曲,只是说法不同。所有喇叭都可以听交响乐,但是不同的档次,低音和音质不同。高级音箱有超低音,还是hifi音质。两千多的书架箱,是hifi音质,但是没有40赫兹以下超低音。一千多的低级音箱没有超低音,也不是hifi音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