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感电容的移相作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10-01 02:36   点击: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电感电容的移相作用?

电路中电感的电流比电压滞后90度!电路中电容的电流比电压超前90度!因此它们在交流电路里都具有移相作用!但由于电容的电流,电压负载性强于同体积的电感!因此在负载终端做移相(剖相)的多为电容!而电感则多做为延迟电流元件!

二、移相电容原理?

是根据电容特性,即电压滞后电流90⁰的原理移相(象限)的。

三、并联电容如何移相?

接于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均有移相功能,电容的端电压落后于电流90度,电感的端电压超前于电流90度,这就是电容电感移相的结果; 先说电容移相,电容一通电,电路就给电容充电,一开始瞬间充电的电流为最大值,电压趋于0,随着电容充电量增加,电流渐而变小,电压渐而增加,至电容充电结束时,电容充电电流趋于0,电容端电压为电路的最大值,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充电周期,如果取电容的端电压作为输出,即可得到一个滞后于电流90度的称移相电压; 电感因为有自感自动势总是阻碍电路中变量变化的特性,移相情形正好与电容相反,一接通电路,一个周期开始时电感端电压最大,电流最小,一个周期结束时,端电压最小,电流量大,得到的是一个电压超前90度的移相效果; 这里说滞后或超前90度,只是对纯电容纯电感而言,实际应用中是没有纯电容或纯时感的,所以,一个电容或电感的移相效果不可能正好达到滞后或超前90度 顺便说电网中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的电感负载,所以市电电网都要使用大量电容接入电网实现移相,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以达到补尝感性负荷对电网使用率折损作用

四、风扇电容移相原理?

利用其充放电特征,当电源电压正半周时电容充电,充电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逐渐上升,该电压

达到最大的时间要晚于电源到达最大的时间,当电源负半周是,电容对电源放电,该放电导致电源下降时间比没有电容放电时要慢,

通过电容充放电导致交流电源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发生延迟,该延迟就达到了移相的目的,用文字解释很难一两句话说的清楚。你慢慢理解吧

五、电容移相的原理?为什么能够移相?

在接通电源的瞬间,电容两端电压为零,回路中的电流达到了最大值。随着电容电压越充越高,电源和电容之间的电压越来越低,电流会逐步减小。

电容起初没有电压,是因为电流(电荷)流向电容以后,电容两端才开始有电压。把接入电容以后,电流电压不同步这种现象叫做“移相”。

六、电容是怎样移相的?

根据电容的充放电来实现的,当充电时,电容两段电压不能突变,而电流一直存在,即出现在相位上电流超前电压的现象,而当放电时,就类似的出现电压延迟电流才泄放完,

七、电容是怎么移相的?

接于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均有移相功能,电容的端电压落后于电流90度,电感的端电压超前于电流90度,这就是电容电感移相的结果; 先说电容移相,电容一通电,电路就给电容充电,一开始瞬间充电的电流为最大值,电压趋于0,随着电容充电量增加,电流渐而变小,电压渐而增加,至电容充电结束时,电容充电电流趋于0,电容端电压为电路的最大值,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充电周期,如果取电容的端电压作为输出,即可得到一个滞后于电流90度的称移相电压; 电感因为有自感自动势总是阻碍电路中变量变化的特性,移相情形正好与电容相反,一接通电路,一个周期开始时电感端电压最大,电流最小,一个周期结束时,端电压最小,电流量大,得到的是一个电压超前90度的移相效果; 这里说滞后或超前90度,只是对纯电容纯电感而言,实际应用中是没有纯电容或纯时感的,所以,一个电容或电感的移相效果不可能正好达到滞后或超前90度 顺便说电网中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的电感负载,所以市电电网都要使用大量电容接入电网实现移相,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以达到补尝感性负荷对电网使用率折损作用

八、两相电机移相电容算法?

1、单相运行电容公式:C=1950×I/U×cosφ (微法)

(用一个电容,既是启动电容又是运行电容,电风扇、洗衣机等小容量电动机常用)

例:一台单相电机,额定电流是4.8A,功率为750W,该用多大的电容?

C=1950×I/U×cosφ (微法)

=1950×4.8/220×0.8=34(uF)

2、启动电容容量公式 :C=3500*I/U*cosφ (微法)

(用一个电容只是启动时投入,正常运行时断开,用转换开关或离心开关切换)

3、双值电容运行电容容量公式 :C=1200*I/U*cosφ (微法)

(用2个电容,一个负责运行,一个负责启动)

双值电容起动电容容量公式 :C启动电容=(1.5~2.5)*C(运行电容)

C:电容容量:I:电机额定电流,U:电动机额定电压,cosφ:功率因数0.7--0.8。

一般不用计算,按每100W配运行电容2~3μF,起动电容是运行电容的1.5~2.5倍。

九、电感电容的相量形式?

电感电容相量形式是同相相量模型3.3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电感伏安电系的相量形式正弦电路中,元件上电电电流电系包括电率电系,大小电系(通常指有效电电系)和相位电系。

十、电容有移相作用,那移相具体是什么作用?

可控硅的移相触发是利用电容移相功能实现的典型应用。

采用RC移相电路触发可控硅是一种非常通用的调压电路。

下图是电路图:

交流市电一路通过负载X1连接到可控硅,另一种连接到电阻R1,以及C1,同时,连接到DB3触发可控硅。

DB3得到的电压是经过电阻R1,C1移相,施加到负载的电压以及DB3上的电压相位波形图如下:

蓝色波形为施加到负载上的交流市电波形,红色为经过移相网络之后施加在DB3上的波形,正是因为有了电容了移相作用,两个波形之间存在相位差,而DB3在施加在其上的电压达到+/-32V左右将被击穿,从而触发可控硅导通。

如上图,黑色斜线区域的电压为通过可控硅施加在X1上的电压。

而这个平均电压与黑色斜线区域的面积成正比,面积越大,平均电压越大。

而该面积又与红色控制电压的移相大小正反比。

即移相越大,面积越小。

所以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1的大小,我们可以调节通过可控硅的输出电压的大小。

根据C1两端电压的与交流市电的相位差=arctan(1/R1/C1/w),得到,R1越大,相位差越小。

所以R1越大,输出电压越大,R1越小,输出电压越小。

通过可控硅的移相触发实现调压,调整了控制信号与交流市电之间的相位差。另外还有通过电容移相功能调整功率因数的应用,该应该调整的是负载电压以及负载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用户反馈
问题反馈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