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厂电力设备(电厂电力设备运行安全风险评估)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3 18:47   点击:2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电厂电力设备运行安全风险评估

您已经进行了风险测评,但通过个人网上银行购买基金时,提示“93009045您尚未进行风险评估,请进行风险评估后再购买基金(或专户、券商集合计划)”。遇此情况请您到柜台将基金账号对应客户编号调整为卡对应客户编号后再进行交易。

2. 对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建议

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由国家能源局制定,适用于作为公共电源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光伏电站项目

为规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保障光伏电站和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3〕329号,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适用于作为公共电源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光伏电站项目。《办法》规定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在论证各地 区太阳能资源、光伏电站技术经济性、电力需求、电网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全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布局和各省(区、市)年度开发规模。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规划和本地区年度规模指标和开发布局意见,按照“统筹规划、管理布局、就近接入、当地消纳”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光伏电站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建议,并于每年12月末向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报送。后者将结合情况确认需要国家资金补贴的光伏电站的年度方案。[1]

3. 电厂作业风险评估

1、就地巡检、操作,容易发生高空坠落及高空落物伤害。

2、主再热、给水等高温高压管道,发生泄漏易发生人身设备损害。

3、操作量较大,易发生误操作。

4、管路繁杂处,容易发生绊倒等伤害。

5、外部设备无伴热,冬季易发生冻结。

6、锅炉厂房内温度较低,冬季易发生冻结。

7、锅炉冷渣器落渣管经常漏渣,巡检时易发生人身安全。

8、冬季开式水塔盆、空冷岛易发生冻结。

9、省煤器灰斗输灰管路及炉膛不严密漏灰处,易发生高温灰烫伤。

10、锅炉厂房内粉尘浓度大,产生粉尘伤害。

11、大功率转机处噪音大,对人身造成伤害。

4. 变电站安全风险评估

2、配电室(每台装油量大于60kg的设备)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部位。

3、配电室(每台装油量小于等于60kg的设备)属于丁类火灾危险性部位。配电房的火灾危险性等级为丙类或丁类,设备装油量大于60KG为丙类,设备装油量小于等于60KG为丁类。

配电房作为大厦供电系统的关键部位,设专职电工对其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未经管理处经理、部门主管的许可,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5. 电网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是月度风险预警:每月初通过协同办公系统以《甘肃电网月运行方式》文件形式发布次月因计划检修及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所引发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

二是周风险预警:每周四通过生产会议系统发布下周因计划检修及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所引发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

三是日风险预警:祥泰电气提示是指每日17:00以前通过省调OMS系统发布次日因临时检修及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所引发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并通过短信平台通知。

6. 电厂安全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

有关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七个要点,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规”外,还必须把职工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及电力用户的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要点

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规”外,还必须把职工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及电力用户的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安全教育要与敬业教育相结合

安全教育是供电企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应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职工在思想上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车间、班组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时要理论联系实际,适时地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剖析一些因职工工作责任心差酿成的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

正确引导职工处理好企业的安危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明白企业安全增效就是个人增收,企业盈亏就是个人得失,企业兴衰就是个人荣辱的道理;认清职工不敬业不尽责的危害。只有这样企业的安全工作才会“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严格贯彻规程要与耐心疏导相结合

企业严格贯彻安全规程和耐心细致疏导是企业抓安全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严格“贯规”必须采取强硬的手段和措施,突出一个“刚”字,不打折扣,不讲客观,不讲价钱,不降标准,监督考核到位,用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工作程序,规范职工行为。严格“贯规”还要体现一个“柔”字,实行刚柔并举,把思想工作贯穿到安全工作的始终,做到严格“贯规”,把宣传工作、疏导工作做到前,使职工在思想上增强安全意识,在行动上自觉遵守,充分认清严格“贯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个人安危的需要。

三、保设备安全运行要与保增供扩销相结合

设备安全运行和增供扩销是供电企业两大重要考核指标。设备安全运行是保增供扩销的基础和前提,增供扩销是设备安全运行的效益表现形式,离开设备安全运行就谈不上增供扩销,只抓设备安全运行而不顾增供扩销也没有实际意义,二者是统一的。为保增供扩销,生产管理部门要摆正位置,打破常规,科学合理安排检修设备,改变过去零星的轮修为集中划片、多家同时检修,避免多线、多户、多点停电现象发生,尽量减少同时停电线路条次,减少客户停电累计总时间,减少昼间和高峰用电时段停电,力求把最大的时间空间留给营销部门多卖电,让客户多用电。多卖电,让客户多用电。

为保设备安全运行,企业负责人和营销部门要尊重科学,按规办事,切忌一味追求经济指标,盲目蛮干,冒险行事,违规操作,带故障运行,顾此失彼。

四、企业安全供电要与客户安全用电相结合

农电体制改革后,供电企业对农村供电所实行一体化管理。但是,农民的安全意识淡薄,农电市场还潜藏着诸多不安全隐患。从农村发生的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看,供电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赔偿责任,且个别事故赔偿数额巨大,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因此,供电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做到四个兼顾:兼顾安全供电与客户的安全用电,兼顾职工安全教育与农民安全用电宣传,兼顾供电设备改造与农民安全用电设施整治,兼顾供电职工技能培训与给农民传授安全用电知识,做到哪里有客户用电,哪里的客户就懂得安全用电常识。

五、安全工作要与思想工作相结合

在供电企业,安全工作和思想工作应该同台唱戏,分工不分家,行政干部在抓安全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无情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情化,政工干部要积极协助行政干部做安全工作,竭力维护行政干部的管理权威,保证政令畅通,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各个生产管理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六、处罚违规行为要与表扬奖励相结合

企业处罚违规行为是强化管理、规范安全工作秩序的重要手段,旨在达到教育违规责任人和引起广大职工的高度重视,避免类似违规现象的再次发生。处罚违规要严肃认真,铁面无私,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切忌打板子不痛不痒,避重就轻,姑息迁就,但是,处罚违规要宽严适度,奖罚结合,达到教育责任人和调动职工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的目的。

重视宣扬先进典型,对那些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职工给予表扬奖励,特别是对受处罚职工的微小进步更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卸下思想包袱,轻松投入工作,营造一个“违规酿事故可耻,安全生产光荣”的良好氛围。

七、安规技能竞赛要与文化娱乐相结合

供电企业组织安全规程、规定等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比武,往往习惯于采取书面传抄答题知识竞赛和分点组织技能比武。这种形式普遍缺乏娱乐性、趣味性。

职工参与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都希望有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生产技术要与工会、团支部密切配合,把安规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比武与开展文化娱乐融会贯通。

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一性转向综合性,分点式转向集中式,应付型转向竞争型,使职工在娱乐中学安规知识,学专业技术,培养进取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在知识竞赛和专业技能比武中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使企业领导和组织者在竞赛和娱乐活动中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

7.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集合(2018年)

一、《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化工和危化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1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依法经考核合格。

2 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

3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未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未实现紧急停车功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未投入使用。

5 构成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罐区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

6 全压力式液化烃储罐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注水措施。

7 液化烃、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末使用万向管道充装系统

8 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及硫化氢气体管道穿越除厂区(包括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区域

9 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穿越生产区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0 在役化工装置未经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

11 使用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列出的工艺、设备

12 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的场所未按国家标准设置检测报警装置,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13 控制室或机柜面具有爆炸、火灾危险装置一侧,且不符合国家标准关于防火防爆的要求。

14 化工生产装置未按国家标准要求设置双重电源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未设置不间断电源

15 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16 未建立与岗位相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未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7 未制定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18 未按照国家标准制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执行

19 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未经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直接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艺未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可靠性论证;新建装置未制定试生产方案投料开车;精细化工企业未按规范性文件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20 未按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二、《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B35181-2017

21 6.1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储罐区,未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22 6.2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与人员密集场所、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与人员密集场所、居住场所的防火间距小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值75%

23 6.3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储量达到或超过GB50156对一级站的规定。

24 6.4甲、乙类生产场所和仓库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5 6.5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其总净宽度小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值的80%

26 6.6旅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7 6.7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火灾报警设施

28 6.8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或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

29 6.9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以及老年人活动场所,所在楼层位置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30 6.10人员密集场所的居住场所采用彩钢夹芯板搭建,且彩钢夹芯板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低于GB8624规定的A级

  综合判定5.3.3符合下列条件应综合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31 a)人员密集场所存在7.3.1~7.3.9和7.5、7.9.3规定的综合判定要素3条以上(含本数,下同)

32 b)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存在7.1.1、7.1.3、7.4.5和7.4.6规定的综合判定要素3条以上;

33 c)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重要场所存在第7章规定的任意综合判定要素4条以上

34 d)其他场所存在第7章规定的任意综合判定要素6条以上

35 综合判定要素:

7.1总平面布置

7.1.1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或城市消防规划的要求设置消防车道或消防车道被堵塞、占用

7.1.2建筑之间的既有防火间距被占用或小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值的80%,明火和散发火花地点与易燃易爆生产厂房、装置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小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值。

7.1.3在厂房、库房、商场中设置员工宿舍,或是在居住等民用建筑中从事生产、储存、经营等活动,且不符合GA703的规定

7.1.4地下车站的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及疏散通道内设置商业经营活动场所。

7.2防火分隔

7.2.1原有防火分区被改变并导致实际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值的50%。

7.2.2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损坏的数量大于该防火分区相应防火分隔设施总数的50%

7.2.3丙、丁、戊类厂房内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部位未采取防火分隔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7.3安全疏散设施及灭火救援条件

7.3.1建筑内的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的设置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或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被占用。

7.3.2人员密集场所内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7.3.3除6.5规定外的其他场所或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数量或宽度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或既有安全出口被封堵

7.3.4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建筑物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而未设置

7.3.5商店营业厅内的疏散距离大于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值的125%。

7.3.6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或所设置设施的损坏率大于标准规定要求设置数量的30%;其他建筑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或所设置设施的损坏率大于标准规定要求设置数量的50%

7.3.7设有人员密集场所的高层建筑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门的损坏率超过其设置总数的20%,其他建筑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门的损坏率大于其设置总数的50%

7.3.8人员密集场所内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的室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不符合GB50222的规定

7.3.9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楼梯间、疏散门或安全出口设置栅栏、卷帘门

7.3.10人员密集场所的外窗被封堵或被广告牌等遮挡

7.3.11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救援场地设置不符合要求或被占用,影响火灾扑救。

7.3.12消防电梯无法正常运行。

7.4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7.4.1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消防水源、储存泡沫液等灭火剂

7.4.2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或已设置但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或不能正常使用。

7.4.3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或已设置但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或不能正常使用

7.4.4除旅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外,其他场所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4.5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外的其他固定灭火设施。

7.4.6已设置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其他固定灭火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或运行。

7.5防烟排烟设施

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防烟、排烟设施,或已设置但不能正常使用行

7.6消防供电

7.6.1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负荷级别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7.6.2消防用电设备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

7.6.3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消防用电设备末端自动切換装置,或已设置但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或不能正常自动切换

7.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7.1除旅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其他地下人员密集场所以外的其他场所未按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7.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7.7.3防烟排烟系统、消防水泵以及其他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联动控制。

7.8消防安全管理

7.8.1社会单位未按消防法律法规要求设置专职消防队。

7.8.2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未按GB25506的规定持证上岗

7.9其他

7.9.1生产、储存场所的建筑耐火等级与其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不相匹配,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7.9.2生产、储存、装卸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或有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防爆电气设备和泄压设施,或防爆电气设备和泄压设施失效

7.9.3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使用燃油、燃气设备,或燃油、燃气管道敷设和紧急切断装置不符合标准规定

7.9.4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构件上直接敷设电气线路或安装电气设备,或采用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消防配电线缆和其他供配电线缆

7.9.5违反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