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接触电阻试验(怎样测量两根导线连接点的接触电阻?)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3-03 14:58   点击:15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怎样测量两根导线连接点的接触电阻?

用万用表只能大概估测一下

首先导线要不带电,然后将万用表调到电阻档,电阻调到最大档位,一般是x10K档,档零

用红,黑表笔分别接在要测的两根电线上,读数即为两根电线的绝缘电阻,一般几乎满刻度,表示电阻无穷大.测接地电阻时,用红表笔接一根电线,黑表笔接保护地线,测出的就是这根电线的对地绝缘电阻,用样方法可测另一根.

二、电流法测接触电阻?

导线电阻及接触电阻带来的方法误差对测量低电阻的影响很大,将低电阻接成四端钮接法,采用检流计充当电压表测量电压,并需先测出检流计的内阻,最后运用电流比较法来进行测量低电阻。

三、abb高压断路器如何测量接触电阻?

一般用凯尔文电桥(双臂电桥)来测试开关的接触电阻。 如果没有电桥,建议通入1--5安培的直流电流,并用毫伏表测量开关两端的电压降,通过换算得到接触电阻,此法误差较大,但可做定性分析。

四、高压接触电阻测试标准?

  高压主回路电阻测试仪标准电阻是多少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运行DL/T845.4-2004,将高频开关电源和数字电路技术结合设计而成。 回路电阻测量仪适用于开关控制设备电路电阻的测量。 其测试电流采用国家标准推荐的直流100A和200A。 电流100A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测量回路电阻,电流200A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测量回路电阻,最后的测试结果都用数字表示

五、接触电阻检验目的是什么?

----接触,对导体件呈现的电阻成为接触电阻。 一般要求接触电阻在10-20 mohm以下。 有的开关则要求在100-500uohm以下。有些电路对接触电阻的变化很敏感。 应该指出, 开关的接触电阻是在开关在若干次的接触中的所允许的接触电阻的最大值。 Contact Area 接触电阻 在电路板上是专指金手指与连接器之接触点,当电流通过时所呈现的电阻之谓。

为了减少金属表面氧化物的生成,通常阳性的金手指部份,及连接器的阴性卡夹子皆需镀以金属,以抑抵其“接载电阻”的发生。

其他电器品的插头挤入插座中,或导针与其接座间也都有接触电阻存在。 作用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连接器接触件的表面,尽管镀金层十分光滑,则仍能观察到5-10微米的凸起部分。

会看到插合的一对接触件的接触,并不整个接触面的接触,而是散布在接触面上一些点的接触。

实际接触面必然小于理论接触面。

根据表面光滑程度及接触压力大小,两者差距有的可达几千倍。

实际接触面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真正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部分。即金属间无过渡电阻的接触微点,亦称接触斑点,它是由接触压力或热作用破坏界面膜后形成的。部分约占实际接触面积的5-10%。

二是通过接触界面污染薄膜后相互接触的部分。因为任何金属都有返回原氧化物状态的倾向。

实际上,在大气中不存在真正洁净的金属表面,即使很洁净的金属表面,一旦暴露在大气中,便会很快生成几微米的初期氧化膜层。

例如铜只要2-3分钟,镍约30分钟,铝仅需2-3秒钟,其表面便可形成厚度约2微米的氧化膜层。

即使特别稳定的贵金属金,由于它的表面能较高,其表面也会形成一层有机气体吸附膜。

此外,大气中的尘埃等也会在接触件表面形成沉积膜。

因而,从微观分析任何接触面都是一个污染面。 综上所述,真正接触电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集中电阻 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时,由于电流线收缩(或称集中)显示出来的电阻。将其称为集中电阻或收缩电阻。

2) 膜层电阻 由于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从接触表面状态分析;表面污染膜可分为较坚实的薄膜层和较松散的杂质污染层。

故确切地说,也可把膜层电阻称为界面电阻。

3) 导体电阻 实际测量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时,都是在接点引出端进行的,故实际测得的接触电阻还包含接触表面以外接触件和引出导线本身的导体电阻。

导体电阻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它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来表征。

为便于区分,将集中电阻加上膜层电阻称为真实接触电阻。而将实际测得包含有导体电阻的称为总接触电阻。

在实际测量接触电阻时,常使用按开尔文电桥四端子法原理设计的接触电阻测试仪(毫欧计),其专用夹具夹在被测接触件端接部位两端,故实际测量的总接触电阻R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可由下式表示: R= RC + Rf + Rp,式中:RC—集中电阻;Rf—膜层电阻;Rp—导体电阻。 接触电阻检验目的是确定电流流经接触件的接触表面的电触点时产生的电阻。

如果有大电流通过高阻触点时,就可能产生过分的能量消耗,并使触点产生危险的过热现象。

在很多应用中要求接触电阻低且稳定,以使触点上的电压降不致影响电路状况的精度。

测量接触电阻除用毫欧计外,也可用伏-安计法,安培-电位计法。

在连接微弱信号电路中,设定的测试数条件对接触电阻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因为接触表面会附有氧化层,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两接触件表面会产生膜层电阻。

由于膜层为不良导体,随膜层厚度增加,接触电阻会迅速增大。膜层在高的接触压力下会机械击穿,或在高电压、大电流下会发生电击穿。但对某些小型连接器设计的接触压力很小,工作电流电压仅为mA和mV级,膜层电阻不易被击穿,接触电阻增大可能影响电信号的传输。 在GB5095“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中的接触电阻测试方法之一,“接触电阻-毫伏法” 规定,为防止接触件上膜层被击穿,测试回路交流或直流的开路峰值电压应不大于20mV,交流或直流的测试中电流应不大于100mA。 在GJB1217“电连接器试验方法” 中规定有“低电平接触电阻” 和“接触电阻” 两种试验方法。其中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方法基本内容与上述GB5095中的接触电阻-毫伏法相同。目的是评定接触件在加上不改变物理的接触表面或不改变可能存在的不导电氧化薄膜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的接触电阻特性。所加开路试验电压不超过20mV,试验电流应限制在100mA。在这一电平下的性能足以表现在低电平电激励下的接触界面的性能。而接触电阻试验方法目的是测量通过规定电流的一对插合接触件两端或接触件与测量规之间的电阻。通常采用这一试验方法施加的规定电流要比前一种试验方法大得多。如军标GJB101“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中规定;测量时电流为1A,接触对串联后,测量每对接触对的电压降,取其平均值换算成接触电阻值。 影响因素 主要受接触件材料、正压力、表面状态、使用电压和电流等因素影响。 1) 接触件材料 电连接器技术条件对不同材质制作的同规格插配接触件,规定了不同的接触电阻考核指标。如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GJB101-86规定,直径为1mm的插配接触件接触电阻,铜合金≤5mΩ,铁合金≤15mΩ。 2) 正压力 接触件的正压力是指彼此接触的表面产生并垂直于接触表面的力。随正压力增加,接触微点数量及面积也逐渐增加,同时接触微点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由于集中电阻逐渐减小,而使接触电阻降低。接触正压力主要取决于接触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 3) 表面状态 接触件表面一是由于尘埃、松香、油污等在接点表面机械附着沉积形成的较松散的表膜,这层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嵌藏在接触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接触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且极不稳定。二是由于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所形成的污染膜,对金属表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它是在物理吸附后伴随电子迁移而产生的。故对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如航天用电连接器必须要有洁净的装配生产环境条件,完善的清洗工艺及必要的结构密封措施,使用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贮存和使用操作环境条件。 4) 使用电压 使用电压达到一定阈值,会使接触件膜层被击穿,而使接触电阻迅速下降。但由于热效应加速了膜层附近区域的化学反应,对膜层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于是阻值呈现非线性。在阈值电压附近,电压降的微小波动会引起电流可能二十倍或几十倍范围内变化。使接触电阻发生很大变化,不了解这种非线***,就会在测试和使用接触件时产生错误。 5) 电流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接触件界面微小点处通电后产生的焦耳热()作用而使金属软化或熔化,会对集中电阻产生影响,随之降低接触电阻。 问题研讨 1) 低电平接触电阻检验 考虑到接触件膜层在高接触压力下会发生机械击穿或在高电压、大电流下会发生电击穿。对某些小体积的连接器设计的接触压力相当小,使用场合仅为mV或mA级,膜层电阻不易被击穿,可能影响电信号的传输。故国军标GJB1217-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中规定了两种试验方法。即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方法和接触电阻试验方法。其中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目的是评定接触件在加上不能改变物理的接触表面或不改变可能存在的不导电氧化簿膜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的接触电阻特性。所加开路试验电压不超过20mV,而试验电流应限制在100mA,在这一电平下的性能足以满足以表现在低电平电激励下的接触界面的性能。而接触电阻试验目的是测量通过规定电流的一对插合接触件两端或接触件与测量规之间的电阻,而此规定电流要比前者大得多,通常规定为1A。 2) 单孔分离力检验 为确保接触件插合接触可靠,保持稳定的正压力是关键。正压力是接触压力的一种直接指标,明显影响接触电阻。但鉴于接触件插合状态的正压力很难测量,故一般用测量插合状态的接触件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单孔分离力来表征插针与插孔正在接触。通常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的分离力要求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其理论值可用下式表达。 F=FN·μ 式中FN为正压力, μ为摩擦系数。 由于分离力受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两者制约。故决不能认为分离力大,就正压力大接触可靠。现在随着接触件制作精度和表面镀层质量的提高,将分离力控制在一个恰当的水平上即可保证接触可靠。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单孔分离力过小,在受振动冲击载荷时有可能造成信号瞬断。用测单孔分离力评定接触可靠性比测接触电阻有效。因为在实际检验中接触电阻件很少出现不合格,单孔分离力偏低超差的插孔,测量接触电阻往往仍合格。 3) 接触电阻检验合格不等于接触可靠。 在许多实际使用场合,汽车、摩托车、火车、动力机械、自动化仪器以及航空、航天、船舶等军用连接器,往往都是在动态振动环境下使用。实验证明仅用检验静态接触电阻是否合格,并不能保证动态环境下使用接触可靠。往往接触电阻合格的连接器在进行振动、冲击、离心等模拟环境试验时仍出现瞬间断电现象。故对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连接器,许多设计员都提出最好能100%对其进行动态振动试验来考核接触可靠性。最近,日本耐可公司推出了一种与导通仪配套使用的小型台式电动振动台,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民用线束的接触可靠性检验。

六、接触电阻,怎么测试?

由于接触电阻非常小,普通的三用表肯定不行. 接触电阻是非线性电阻,和通过的电流有关.因此测量起来比较复杂.测量需要用到四线电阻测量技术:两条线输出一个已知的电流,两条线用来测量接触电阻上的压降,一些高档数字电压表具有这个功能(但电流不可变),如 Agilent34401A数字电压表。

七、环网柜回路电阻如何测试?

主要有以下三种测试法:

1、电桥法:使用双臂电桥进行断路器导电回路电阻的测量时,由于测量回路通过的是微弱的电流,难以消除电阻较大的氧化膜,测出的电阻值偏大,而且由于电流小,在其触头接触处难以形成收缩即无法测出收缩电阻。

2、电压降法:在被测回路中,通以直流电流时,在回路接触电阻上将产生压降、测出通过回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计算出接触电阻。测试过程烦琐,人工计算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3、微欧仪法(回路电阻测试仪):原理是电压降原理,只是测量、计算等方面全用单片机处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